回覆列表
  • 1 # 老佛爺23956

    不養老的現現並不是如今社會才有,自古到今都有,不過不養老的糸貫是輩輩以患的,俗語上有這麼句話,輩輩飢,輩輩明,輩輩上來叫小名。就說前有車後必有折。

  • 2 # why吳俞軒

    認同,父母從生下孩子的時候就別對於回報報任何希望,生孩子就是人生豪賭,如果孩子正好出息孝順,您就偏的了。如果啃老不孝順就是賭輸了,願賭服輸,沒有報希望也就不會失望,賭輸的可能性比較大[捂臉]

  • 3 # 祁發亮

    我認同:養孩子是責任。我不認同:養孩子防不了老,靠孩子是奢望。在如今的社會中,隨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有孝心的孩子一大片,孝敬父母的屢見不鮮。

  • 4 # 喜歡攝影者

    一定程度上我還是贊同。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人為什麼要生養子女,生養子女有何好處?有人說,人來世上生養一個,說明自己會生養得長大,證明自己有這個能力,只是證明這一點,不能證明生出這個人能否教育成材,能否是自己所希望要的那種人材。人對某些事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所以任何事情都不能對某種事情抱有過多的希望,還是現實點,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至於能不能靠子女,這個不好說,養著孝順的還是有希望,養不著的還是隻能靠自己。

  • 5 # 涵涵奶奶1957

    我認同這句話。現在孩子就一個,他自己的小家都顧不過來,哪有經歷關你啊!房貸.車貸也得把孩子們壓壞。不過,現在的孩子們,有點壓力好,有壓力就有動力。

  • 6 # 看著玩1

    現在社會不用養老的佔多數,養小的可是少數,老人有錢用不了,給兒孫是他自願的,人到老了都會喜愛兒孫,這是老人的心情所發出的疼愛之心。

  • 7 # 使用者曦睿

    養兒防老

    中國農耕社會主要是靠兒子養老送終,新中國建立前女兒不能為父母養老送終。新中國成立後,贍養父母是子女的法律責任。當今社會保險養老是主要模式,也是發展方向。當前有社保、醫保的老年人比沒有社保、醫保的老年人生活有保障。

    任何年代都是中青年人創造物質財富支撐社會的生存和發展,後繼無人一切免談,從社會總體講,仍然是養兒防老,丁克族不可取。

  • 8 # 夕陽園夢507

    當代社會發展了,觀念改變了。養老不光是子女之事,也是國家政府的重事,民族社會之大事。養老不僅是居家,還有各種等級養老院,社群的養老機構,民企養老院。作為時代老人,要接受新養老方式,不要緊抱老觀念老習慣,只要有地安度晚年便行。

  • 9 # yzdwyz7007

    認同,隨著社會養老制度的不斷完善,養老途徑多元化,靠孩子養老不斷弱化,另外獨生子女普遍自我,缺乏關懷他人的意識,所以靠孩子養老並不可靠。

  • 10 # 郭維宗

    這話對,挺現實。如今社會養老變成社會的負擔,政俯的任務,子女也由傳統轉現實,舍大家,顧小家,老婆孩子親,父母遠,依靠政俯己不管。

  • 11 # 藍天4629

    本人認為,養孩子養老其實心理的一種念像。生命誕生後,其實就在身上心上烙下了擔當和責任。其實人的一生不管做過了多少的事,付出了多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一個家。這個家就是自己的家,國家和大家。

  • 12 # 谷谷丁H7

    幾千年流傳的道德文化“孝”應該是沒問題的 但是在當今社會“養兒防老”變成“養兒防兒”“養子孝子”了 這個觀念的改變是社會發展造成的 還是個人的理念 值的我們每個人深思…

  • 13 # 老朽求是

    應該說《養兒防老》這是我們國家自古以來的傳統觀念。過去小農個體經濟的落後,使得一家一戶的傳承、延續只有由兒來擔承,似乎是天經地義之事,這就行成了養兒就是為了防老成為世俗。

    社會發展到 今天,社會在進步,必然促使人們的治家觀念也得改變,在社會、家庭人與人之間也會發生著改變。社會的發展,物質的豐富,個人經濟上的獨立,導致相互間朝著人格獨立的方向發展。因而形成了社會養老的大格局發生,老人不用兒養老,照樣可以安度晚年,特別是那些有一定經濟基礎的老人,可能活的更為瀟灑。由此必然緩解了部分家庭因老、少之間的瑣事,引起家庭矛盾。從而使得家庭和諧,進而國家安定。這應是歷史的必然。

  • 14 # 奮鬥的80後老高

    我也認同這句話,我家都是一個孩子,以後會壓力很大,我希望孩子把我送進養老院就行,有人照顧也挺好的,有好多人一塊玩嗎

  • 15 # 鐵鷹

    完全正確!養孩子是義務,孩子養你是報恩!義務是要不打折扣的執行,養老是靠孩子們的自覺!

    總的來看大多數兒女還是自覺的,懂得感恩!只有極少數人不自覺,這也難免,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 16 # 黃爺30

    現在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大部分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都到沿海一線城市打工,做生意,農村留下了老人和孩子。

    許多人不是故意拋棄老人,而是為了賺錢養家餬口,為了供孩子讀書。老人也不喜歡到城市來住。

    多種因素造成養兒不能防老。也還有許許多多的兒子從小受傳統美德的陶燻,還是很孝順老人的。

  • 17 # 劉國民81223781

    養老問題在現今社會上是一個重大問題,養兒防老是老傳統給流傳下來的,到今天卻成了有義務養老。

    現今孩子們為了工作忙的很,還有著自己的孩子,養老該誰養是一個重大的事情。

    孩子是家長身上的肉,有責任照顧好,管好自己的孩子的成長,己經成了前題了。

    如果回憶過去,養老人是第一,孩子放在第二,為什麼這樣說,我認為過去老人孩子多,養老機構太少,沒有幾個老人到養老院。所以,養老的問題現在我們國家有了規定,養老院越來越多,用老人的退休金,加上兒女一片孝心,所以老人有了養老的安居之處。所以,兒女們也放心的上班,和照顧孩子,這是一個好景色,老人有了幸福的晚年。

    靠兒女的孩子奢望這一句問,我以為是錯誤的。

  • 18 # 實打實來

    養兒防老是共識,不論從古到今養老還是靠子女,隨說社會變了,養老方式變了,但還是離不了子女的孝敬。有一種子女的義務和責任是任何養老形勢都代替不了的。

  • 19 # 使用者1099153503299

    一代還一代就是這樣還的,有小孩他也給老人帶來歡樂,沒有小孩是享受不到這種幹覺的,自己做好給小孩看,小孩還要望下傳。

  • 20 # 半山齋主盤龍居士

    在中國古代,養兒有兩大功能: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養兒是為了傳宗接代,萬一出個狀元什麼的還能光宗耀祖。第二個功能是養兒防老!農耕時代沒有社會保障,人老體弱不能種田之後,你還只能靠兒子養著,所以“孝”對中國來說十分重要,否則會餓死人命的!因此“孝”字分開是兒子的“子”身上揹著一個“老”,他得依附在兒子身上才能頤養天年。

    當然,古代的大多數皇帝以孝治天下並不是出於關愛老人,而是希望他的子民用孝順父母之情來忠於皇上!

    而現代社會養兒防老已經不靈了!養老得靠養老機制,現代人不再像古代,吃飽穿暖就成,而咱們這一代的獨子子女,未來面對的將是四個大人,壓力山大的時代,他們自己都自顧不暇,給您養老只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別老以為養兒防老是天經地義,咱們捫心自問,咱們又給過父母多少?我所能做到的就是隨叫隨到,更多的是言語上討他們歡心,讓他們逢人便說我好。

    女兒四五歲的時候我問她:是爸對你好還是你對爸爸好?她都不用遲疑便答道:我對爸爸好!問其緣故?答曰:因為我每天讓你親臉旦,每天讓你抱!確實,孩子帶給你的快樂遠遠超過你給她的付出,其實孩子不欠咱們啥!

    父母將愛給了我們,我們又將愛給了孩子,有一天他們又將愛傳遞下去,從些,愛便開始了流通,從此,這世界便滿是愛了……

    至於養兒防老,有那能力請做到盡善盡美,沒那能力,那就多花時間陪陪咱爸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眾泰車質量到底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