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基考點通

    言語表達類題目作答的四個細節

    一、稱呼。

    先根據對方的身份特點對對方有一個合適的稱呼,有的題目有特指模擬物件的名字,如“小李”,那就直接稱呼為“小李”即可。對待群眾可稱呼為“各位大哥大姐,大爺大媽”,“各位鄉親們”等都可以,對待同事稱呼“主任”“科長”“小李”等,如在上題中,我們可以稱對方為“林女士”,之後可以簡單的問好。問好了之後可以自然切入話題,如要勸說小攤販不要當街擺攤,就可以這樣開頭,“各位大哥大姐,下午好!天氣這麼熱,大家都辛苦了。……”切入話題可以自己假設一定的情境,符合人物設定即可。

    二、拉近距離。

    三、化解分歧。

    所謂化解分歧,指的是結合實際情況,對對方的訴求予以迴應,並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讓對方接受,達到溝通效果。例如在上題中,再與這位專家道歉說明情況後,緊接著可以給出解決的方案。具體可以這樣展開,“我們已經為您重新安排了一間房間,您方便的話我可以帶您過去看一下,如果您滿意我們就幫您將行李搬過去,您看怎麼樣?還有,這是我個人的聯絡方式,在與會的這幾天,您在工作上或者生活上有什麼需要都可以隨時透過電話與我聯絡。”

    四、自然收尾。

    答題的最後,我們可以自然的結束對話。例如在上題中,結尾處就可以表述為“再次向您道歉。”

    更多備考資訊可以搜尋甘肅人事考試網進行檢視!

  • 2 # 心竺公考齊校長
    刷題小程式平時帶著刷題提高速度 http://h5.sinture.com/speed?from=groupmessage

  • 3 # 廣東中公

    一、答題要點

    1、正確選項

    原文原話、同義轉述(原文相似句)、合理推斷

    2、錯誤選項

    無中生有:關鍵詞:主語、賓語或於、高於、低於、比...等比較類詞語

    正話反說:關鍵詞:是、不是、有、沒有、能夠、不能、會、不會等判斷類詞語

    混淆範圍:關鍵詞:所有、全部、部分、個別、少數、多數等範圍類詞語

    混淆條件:關鍵詞:如果…那麼…、只要…就…、若…則…、只有…才…、除非…否則不…等假言命題類詞語

    混淆時態:關鍵詞:了、著、已經、將要、 正在、即將、目前、日前等時間助詞

    強加因果:關鍵詞:因為、所以、導致、使得、由於、使等因果關係類詞語

    偷換概念:關鍵詞:主體(動作的發出者)、客體(動作的接受者)、動作描述或狀態等

    3、判斷選項

    絕對錶述:關鍵詞:必然、一定、必須、全部、絕對、一切等

    二、答題步驟

    (一)確定提問方式

    對於細節判斷型題目問法一般來說常見以下幾種:

    1、根據原文,下列選項描述/敘述(不)正確的是

    2、下列選項對原文理解(不)正確的是

    3、下列選項與原文(不)相符的是

    (二)將選項代入原文進行選項與文段的比對

    1、正確選項

    原文原話;同義轉述(原文相似句);合理推斷

    【示例】人眼為了看清不同距離的物體,需要不停地調節焦距,而眼睛調節焦距是透過調節眼球內晶狀體的凸度來完成的。年輕時,晶狀體有著良好的彈性,可以看清不同距離的物體。隨著年齡增長,晶狀體密度增加,彈性逐漸下降,調節的範圍越變越小,因此就不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眼睛自身的調焦能力下降是正常的衰老退化現象,老花眼會隨之出現,每個人都無法避免。近視者照樣會老花,只是鏡片度數不同而已。沒有近視的老人得了老花眼,看遠不用戴眼鏡,看近才需要。而原有近視眼的人得了老花眼,看遠仍要用近視眼鏡,看近時就不一定了,因為近視眼和老花眼能夠抵消“看近”的這一部分。而患上老花眼是板上釘釘的事實。根據這段文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年輕時近視,到老了就不用戴老花鏡了

    B.年輕時近視,到老了時近視度數可能會下降

    C.人年輕時如果近視,晶體狀的密度就會增加

    D.患了老花眼的人,看遠時不需要戴眼鏡,看近時需要戴眼鏡

    【解析】B。A項正話反說-文段“近視者照樣會老花,只是鏡片度數不同而已”與“不用戴老花眼鏡”相悖;B項同義轉述-文段“近視眼和老花眼能夠抵消‘看近’的這一部分”與“近視度數可能會下降”為同義轉述;C項混淆條件-根據文段“隨著年齡增長,晶狀體密度增加”可知年齡是晶狀體密度增加的原因,而不是近視;D項混淆範圍-根據文段“沒有近視的老人得了老花眼,看遠不用戴眼鏡,看近才需要”可知題幹是針對近視者得了老花眼的情況,而非全部患了老花眼的人情況。

    2、錯誤選項

    (1)無中生有

    (2)正話反說

    選項中將作者本身的意圖完全以相反的方式展現出來,有悖於作者的觀點或內容。

    【示例】人的自尊可以劃分為有條件的自尊和無條件的自尊。前者是透過達到一些預設的標準老獲得的自尊,自我價值感有賴於這些標準的實現,而非自我的本真需要,比如認為擁有美貌才有價值感。有條件的自尊者往往並不瞭解自己的需要,其衡量自尊的標準是內化得來的。如果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對自己欲求的行為進行獎勵,對不欲求的行為進行懲罰,這就把行為標準強加給了兒童。兒童會不自覺的把這種標準當做自己的人生追求。有條件的自尊往往透過強烈的自我意識表現出來。這樣的人總是透過他人的眼光來看待自己。與這段文字的意思相符的一項是:

    B. 父母的過分溺愛會損害孩子的自尊

    C. 有條件自尊者往往過於在意外界的評價

    D. 父母給孩子制定行為標準對其成長不利

    【解析】C。A項正話反說-本真需求和自尊定位在第二句轉折之後,和題乾的意思相反;B項無中生有-溺愛和孩子自尊定位到第四句,和題乾的意思不相符,題幹並沒有講到溺愛;C項同義轉述-外界和自尊者的關係定位到第七句,可以得出在意他人的眼光,當選;D項無中生有-題幹並沒有講到厲害的問題,屬於無中生有。

    (3)混淆範圍

    通篇行文的描述中,存在非常明確的一切範圍。而在個別選項的表述中,被擴大或者縮小該範圍,那麼就屬於混淆範圍。

    (4)混淆條件

    當選項中出現了一些假言命題的關鍵詞,在描述充分條件或者必要條件的時候,有可能將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發生了混淆。

    (5)混淆時態

    主要指時間上發生了變化,將已經發生的說成未發生的,將沒有實現的說成已經實現的,這種設錯一般會出現在題幹中涉及到年份、朝代或者表示時間的地方。

    【示例】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將委託專業金融機構對中國女足發展基金進行管理和運作,其收益部分用於資助中國女子足球隊改善生活和訓練條件,開展交流與合作,培養選拔後備力量。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

    A. 國女足發展基金,將解決中國女足所面臨的問題

    B. 廣泛開展交流合作,是培養和選拔女足後備力量的保證

    C. 中國女足的活動,由受委託的專業金融機構管理和運作

    D. 中國女足發展基金,已確定了管理機制和運作規則

    【解析】A。A項合理推斷-表述符合原文意思;B項混淆條件-第二行三個分句不偏不重,選項中變成了條件關係;C項偷換概念-將原文的“中國女足發展基金”偷換成了“中國女足活動”;D項混淆時態-將原文未然的時態“將”偷換成了已然時態“已”。

    (6)強加因果

    一般是把題目中所說的兩種事物強加了因果關係,題幹中只是單純的提及A和B,而選項中卻成為了A導致B。

    【示例】2009 年是中國兒童福利發展的重要一年。民政部根據我國孤兒在整個社會保障群體中數量少、比例小、生存狀況困難、甄別容易的情況,努力同國際接軌,在建立獨立的孤兒福利津貼制度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努力和突破,大大提高了孤兒救助的標準。對這段文字理解不正確的是:

    A.民政部門是兒童福利工作的責任主體之一

    B將孤兒福利津貼制度從兒童福利津貼制度中獨立出來是與國際接軌

    C 與其他社會保障群體比較,孤兒的身份容易認定

    D孤兒因其數量少、比例小而得到較高標準的救助

    【解析】D。D項強加因果-孤兒數量少、比例小和得到較高標準的救助之間無因果關係。

    (7)偷換概念

    將題幹中的一些詞語偷換成一些相似的詞語,透過改變概念的適用範圍或者修飾語等使其內涵發生變化。

    【示例】避諱是為了表示對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須避免直接說出他們的名字而採用別的方式加以表達。它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產物,又是家天下和尊祖敬宗的體現。它起源於西周,完備於秦漢,盛行於唐宋,到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間發展到極致。避諱作為封建社會特有的禁忌制度目前已經消亡了,但是,不許犯忌和害怕犯忌的雙向心理並沒有消除,避諱已演變為某些趨吉避凶的習俗,在現實生活中的影響依然存在。根據這段文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趨吉避凶的心理使人們進行各種避諱

    B. 在當今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避諱現象

    C. 避諱由統治者運用國家權力強令實行

    D. 封建社會的發展使得避諱愈來愈嚴格

    【解析】B。A項偷換概念-原文說明的是人們“為了表示對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而使用了避諱;B項合理推斷-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避諱現象是發生變化之後的現象,與傳統的概念有所區別,符合原文的意思;C項無中生有-原文並沒有表明實施的辦法;D項偷換概念-“使得”表明因果,說明封建社會是避諱發展的原因,是對原文邏輯關係的偷換。

    3、判斷選項

    絕對錶述

    原句是則正確,反之則錯誤。一般來說,命題人基於正確選項的科學合理性,會盡量避免出現絕對化表述成為正確選項的情況,但也不能理解為出現絕對化表述必為錯項的錯誤理解。

    【例題】當前,“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成為一種越來越被認可的說法。科學轉化為技術,再透過人的運用對自然產生影響,如果運用不當或超過適用條件,勢必會出現負面影響。科學本身哪怕是純潔的、無辜的,但是在它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技術應用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很難避免的。所以,這種說法被著重強調的時候,人們關注的其實是科學的負面作用,它削弱了“科學是正確”的傳統形象,從而也影響了科學在大眾中的公信力,給科學發展帶來阻礙。關於這段文字,以下理解準確的是:

    A. 由科學延伸出的技術應用必會帶來負面影響

    B. 科學技術出現負面影響是因為對其的不恰當運用

    C. 科學轉化為技術的弊大於利

    D.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這種說法越來越被認可,這種趨勢有礙於科學發展

    【解析】D。A項絕對錶述-“必然”雖然在題幹中出現了,但是文段中有一個前提,就是“如果運用不當或超過適用條件”;B項混淆條件-“是因為”可知這是在說因果關係,而題幹中描述的是條件關係,兩者不同,也混淆了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C項無中生有-文段沒有比較利弊大小。D項同義轉述-根據最後一句“這種說法被著重強調的時候……給科學發展帶來阻礙”可知D正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睡前還要喝奶粉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