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宇的文史情懷
-
2 # Michel林
肯定不能。當時魏華人才濟濟,文化更為興盛,政治制度更為合理,社會生產力更發達,工藝技術也更勝一籌,總人口至少是蜀國的四倍以上。劉備集團失了荊州,銳氣大損,再加上夷陵之戰的慘敗,大勢已去。諸葛亮幾次北伐,不過是以攻為守,打亂魏國戰略部署的同時,達到凝聚人心,穩定政權的目的。可以說諸葛亮已經做的足夠好了,但他心裡也清楚想要平定中原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曹魏內部鉅變),所有的努力(包括後來的姜維)不過是拖時間而已。
-
3 # 說歷史的女人
劉備不死,在諸葛亮的幫助下,也統一不了天下,原因有三條:
第一,蜀國的實力,在夷陵之戰後,勉強能夠自保。所以說他不具備統一天下的軍力和財力。
第二,魏國的實力,還是非常強大。曹操死後,很多年,魏國基本上都在修兵養民。以蜀國之力,是打不過魏國的。而且曹操死後,曹丕在國家的治理上,還是非常不錯的。所以他的根據本身就好,在好的基礎上又好了一些。而且魏華人才濟濟,文臣武將眾多。
第三,吳國雖然地處江東,但是吳國父子三代在那裡的根據非常牢固。而且國富民強。雖然劉備發動了夷陵之戰,但是東吳在夷陵之戰中是獲勝方,他的損失少,而且還獲得了一定的戰利品,比如戰馬、糧草、兵器之類等財富。所以說吳國有能力抗衡蜀國。
所以說,蜀國兩邊都打不過,談何統一天下呢?
-
4 # 小鴻哥
不能。第一失荊州,隆中對的天下有變兩路出兵就沒有實施的條件了。第二劉備東征可以看作,還想奪回荊州進而爭天下。可是失敗了第三失荊州,失東三郡,東征東吳。蜀漢損失十萬以上精銳,人才將領無數。(關羽荊州軍團差點逼得曹操遷都,戰力也是很強的。東征軍團頭一年都是進攻,東吳守。沒點能奈東吳早反擊。光江北黃權部投魏,封侯三十餘人,封將軍一百多人)損失地盤人口錢糧器械無數。第四漢中人口給曹操遷空,關中人口十室九空。蜀漢要北伐要從蜀地運糧,蜀道難以上青天。所以諸葛亮姜維北伐經常斷糧。(這也是諸葛亮姜維為啥要取隴右為根基的原因。隴右產馬產糧。鄧艾曾講隴右祁山羌人有數千傾麥。足以支撐大軍所需。而且羌人多次叛魏。公元227年安定郡羌人叛魏,這也是228年諸葛亮北伐一攻隴右安定天水三郡叛魏響應諸葛亮的原因之一)第五蜀漢是外來政權,核心是荊州集團。益州集團處於未端,他們不會支援蜀漢北伐。雖然劉備諸葛亮起用大批有才的益州人(如馬忠張翼裔嶷王平楊洪等)益州人很服劉備諸葛亮用人,但僅限於有才。正如中原士族不喜歡曹操的唯才是舉。比如袁紹家四世三公,一兩代人有才做到三公有可能。連續四代人都做三公,有才誰信???還有不少三世三公四世三公五世三公(益州人甚至公開反對北伐。還公開講天命在魏)因為魏的九品中正制比蜀漢的舉孝廉制更吸引人(蜀漢實行漢朝制度)就連荊州集團內部都有人不贊成北伐。(蜀漢亡後魏國把原荊州集團東州集團官員調到洛陽,實行蜀人治蜀。所以他們比魏國更渴望蜀漢滅亡)第六益州既擋住別人又困住了自己。不少人拿劉邦的例子來說,情況不同。劉邦可是帶了十萬軍隊入漢中的,都是中原人歸心似箭。蜀漢面對的是一個統一的北方,劉邦面對的是四分五裂的北方。光關中就有三個王。三國時蜀漢人口最少經濟最差,劉邦時人口最多經濟最好是關中和漢中巴蜀。關中天下糧倉,蜀地天府之國。
劉備不死的話,估計也是多活的幾年。諸葛亮就不用那麼辛苦。最多就是蜀漢能國運能久一點。
-
5 # 金三角610
諸葛亮太過謹慎,沒有突破性和冒險性,謹慎沒錯但不能太謹慎這樣會失去好多機會,這一點是諸葛亮永遠不如曹操的一面。
在諸葛亮領導大軍關鍵性戰役的時候,不是沒有機會取勝,可惜就錯在謹慎上,失去了機會。看三國是能找到這一段的。
-
6 # 清史宴
不能,就是劉備再多活二十年,也不可能一統天下。
劉備的個人能力的確很強,但是其個人英雄主義比較強,重其表,而少務實。說白了就是虛偽,他明知道自己的坐騎的盧馬一般人騎不了,可還是借給了龐統,結果益州軍以為騎馬的劉備,害的龐統葬身落鳳坡。他明知道此時不宜伐吳,可是為了兄弟義氣,不顧肱骨大臣的勸阻,一意孤行,結果被東吳大都督陸遜打的大敗,此戰大大的削弱了蜀漢的實力。劉備自己明明知道當下以蜀漢的實力,是不可能滅的掉東吳的,可還是偏要為之,可見劉備並沒有一統天下的胸懷和能力。
劉備的性格,虛偽的成份要多一些,更直白的說就是假君子,真小人。
-
7 # 我願為樹
諸葛亮北伐,包括後來姜維北伐為什麼不成功,最大一個原因就是蜀漢和曹魏國力想差懸殊。天命在魏不在蜀。
三國時期,吳蜀兩國的人口加起來都不如曹魏。蜀漢人口約26萬戶,士兵人數約12萬。東吳華人口約52萬戶,士兵約23萬。曹魏人口約103萬戶,士兵約50萬。魏明帝曹睿即位時,孫資便提出任命大將分別據守險要之地,只待魏國國力強大,蜀、吳必定不戰而降。諸葛亮也明白蜀、魏若長此以往,兩國國力之間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一旦等到曹魏國力強大起來,蜀國只能坐以待斃。曹魏雖然人多,地盤大,但防守的地方也多。此時只有北伐,以戰求存。一直北伐雖然成功率低,也會消耗國力,但終歸還是有那麼一點希望的。不就北伐肯定只有等死這條路了。
蜀國還有個問題就是內部矛盾。蜀漢政權是劉備依靠荊州集團在益州建立的政權。所以在蜀漢排第一梯隊的是荊州集團、第二梯隊是東州集團(劉璋以前帶領的文臣武將)、第三梯隊才是益州本地集團。在蜀漢的基本國策是該執政掌權的是荊州集團(蜀漢四相全是荊州人)、受聯合拉攏的是東州集團、被排擠打壓的是蜀地集團。諸葛亮透過發動北伐,可以將蜀國的內部矛盾轉移至對曹魏的外部矛盾上,避免內亂。
劉備如果不死,也只是能更好的團結蜀國,緩和蜀國的內部問題,但依然沒解決三國初期魏蜀的國力比是4比1,大家都內部團結搞發展,國力比還在哪裡。還有就是人才,大家看遍東漢,三國,西晉這個三個時期。出人才最多的還是中原地區。此時人才又不象春秋戰國那麼隨意流動。只能說曹魏打來的時候,蜀國抵抗的人要多些,蜀國能存活一些年罷了
-
8 #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2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蜀國北伐本是權力巔峰之爭。權力的遊戲,不北伐孔明失去了任何權力,甚至生命,以至、直至病逝北伐途中。
-
9 # 使用者夏天
劉備死與不死蜀國始終存在這幾個問題一是北伐次數過多,國內資源耗盡,以致守陰平這樣重要的險關都顧不上或兵力沒有。二是國力派系鬥爭日益尖銳,以致姜維每次北伐兵力只有幾千人左右,甚至拖後腿。三是宦官專權甚至受劉禪保護。黃皓就是曹魏內應間諜,諸葛亮敢怒都不敢言,後期姜維保命朵沓中屯田。四是後備人材培養跟不上。五是用兵法也違反孫子兵法攻他國非久也,兵力,後勤保障靠自己國力支援,所以蜀國承擔不起。按理說,攻打他國戰爭消耗應從敵國提供。六是孫吳結盟關係不牢固,蜀國借荊州不還失信在先被動結盟。孫吳只有四次伐魏,而蜀國十多次北伐。等等。所以蜀國亡國有人為也有天意的因素,亡國是遲早的事在所難免。
-
10 # 福之富也
劉備是決定北伐勝敗的關鍵,劉備在,北伐則可以成功,劉備亡北伐必然失敗,首先劉備統一天下意志堅定,王業不偏安,漢賊不兩立,北伐就有了主心骨。君臣同心何愁天下不定。再者就是劉備有雙慧眼,懂得實人用人,關羽,張飛,趙雲,魏延,龐統,諸葛亮,法正,皆不世之才,皆蜀之棟樑,而劉備死後,可用之才以老,後起之秀又沒有,後期就沒有啥人才了,只有諸葛亮收了一個姜維,後期十多次的北伐失敗皆是無人才也。在加上沒有一個全力支援的君主。如果劉備在,魏延必得重用,漢中不會失手,街亭就不會大敗。克復中原指日可待。
-
11 # 我是誰60452231
諸葛亮的“北伐”就是個由頭而已,目的爭權。蜀國知道,魏國也知道。諸葛亮不就是帶著兵去遊一趟而已,很快就回來啦。魏國隨便派個人都知道他要“打”哪裡、“打”多長時間、怎麼“打”,隨便派個郝昭帶兩千人就可以陪諸葛亮玩了。到後來諸葛亮和司馬懿還玩起了過家家遊戲。但是蜀國不是諸葛亮派的可要當心哦,借個由頭收拾了你…哈哈哈,北伐
-
12 # 陳之煜
劉備不死,應該不會北伐,因為蜀國二縱隊的武將都在,而且軍力沒有消耗,曹魏之前漢中之戰輸了,肯定不會輕易開戰,而劉備這邊最需要的還是荊州,從荊州出發入主中原路程都短,而且劉備是不願意吃虧的人,讓孫權在背後捅了這麼大一刀,還死了兩個上將軍,這口惡氣劉備怎麼會不出,而且如果不出徵,手下人怎麼想,劉備一直維持的那種上司形象就不復存在,而且以劉備的性格,自然也是捏軟柿子的,曹魏只要堅守,根本不可能拿的下來。反而江東,拿下可以與曹魏劃江而治。畢竟隆中對所說,待天下形勢有變,出秦川,再命上將出宛洛,打一個相對弱點的總比直接找硬骨頭要容易的多,況且漢中那邊有險可依,可東邊沒有荊州,那麼益州也就門戶開啟,所以劉備活著肯定還是圖謀江東比曹魏要大。
-
13 # 微史春秋
一、戰爭最終比拼的綜合國力
蜀漢的國力在三國中居於末位,這決定諸葛亮的北伐很難成功。
蜀漢地少人寡,而且地理位置偏僻,經濟不夠發達,從國力上來說,和曹魏差距很大。此外還要處理與南部的少數民族關係,內部時刻都存在民族隱患。
蜀地號稱“天府之國”,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蜀地政權想割據一方倒是有不錯的條件,想主動出擊爭奪天下卻是難度極大。即便劉備不死,以他“匡扶漢室”的志向,他也是主動要北伐的,從這一點來說諸葛亮北伐是秉承了劉備遺志,劉備選擇諸葛亮為的託孤物件並沒有選錯。
經濟實力及軍事實力是綜合實力中最重要的因素,這兩條蜀漢都不及曹魏,解決不了兩個問題,即便諸葛亮北伐可以在部分戰場成功,也終究無法達成徹底消滅曹魏的理想。
二、三國局面是一個較穩定的局面,吳國的存在也不能坐視蜀漢北伐成功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當時割據一方的軍閥很多,到了後期三國鼎立雛形初現,天下局勢已經形成一個叫穩定的局面。
既然三國局面穩定,任何破壞這個局面的人都會付出代價。比如劉備因關羽被殺征伐吳國,結果勢力剛剛達到巔峰的蜀漢差點遭受滅頂之災,這還在於曹魏保持中立沒有乘機對蜀漢趁火打劫的。
雖然三國是吳蜀聯合抗曹的基本盤,但事實是三者之間相互牽制的關係,畢竟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曹魏有兼併天下的雄心,蜀漢有克服中原光復漢室的志向,而吳國更多的在於割據江東,在於現實的利益。
所以在吳國看來,可以任由蜀漢北伐曹魏,卻很少主動出兵策應蜀漢北伐,最多是乘曹魏落下風之際進攻魏國去搶點好處。
假如蜀漢北伐有大功告成的跡象,吳國是絕對不會坐視不理的,因為它知道一旦蜀漢北伐成功,下一個目標就是吳國,吳國的處境比三國共存更加危險。
這也是為何在關羽北伐威震華夏之際孫權出兵偷襲關羽後方。
三、劉備不是超人,他也有缺點劉備從白手起家做到建立蜀漢的確很厲害,但是他畢竟不是萬能的,所以他即便不死也不一定能消滅曹魏。
劉備是“雄人”,“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等等,他有很多優點,不然也不會佔據益州,三分天下。
但是他也有缺點。
同時代就有很多人看到劉備的不足。
如不善於治國:“使居中國,能亂人而不能為治也。若乘間守險,足以為一方主。”
如不善於領兵打戰:“劉備其不濟乎?拙於用兵,每戰則敗”。
毛澤東認為劉備的缺點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區分主次矛盾。
不可否認,劉備是有缺點的,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這無可厚非,但是在亂世中有時候缺點就是制約你進一步發展的阻礙,有時候甚至是致命的。
-
14 # 鯤鵬國學
不會,
戰爭,第一是打錢,第二看君臣一心君明臣賢其實就是孫子兵法說的道,第三是將帥,第三是士氣
一、國力,經濟,相比之下,魏國更富強!蜀漢相比之下最窮!
但決不能只看國力,否則直接拼國力就可以了,不用打仗了!
看看北宋南宋,國力都強,還是被遼、金和蒙古人打的沒方向!
明國力強,被後金,滿人打的沒方向!
二、君明臣賢,
孫子兵法說,道,上下同欲者勝!
上下同欲,軍民一心,君臣一心,國君或者皇帝用好將帥,信任將帥,有名的好的朝堂有
君臣一心來看,魏國曹丕,曹睿和司馬懿也算是君臣一心!也是可以的!
蜀漢,劉備諸葛亮,也是君明臣賢,
東吳,孫權陸遜,也不賴
都差不多吧
三、將帥
魏國,司馬懿,可以說是三國後期最牛的將帥,無人可及了!
滅孟達,滅曹真,與諸葛亮對峙多年把諸葛亮拖死!
諸葛亮六出祁山均敗於司馬懿之手!
司馬懿是三國最後的贏家,司馬懿的智慧應該是還是勝諸葛亮一籌的!
他知道諸葛亮最大的軟肋就是糧草供應不足!始終穩紮穩打,不跟你打,餓死你,你沒招,只有退兵!
透過問諸葛亮的飲食知道諸葛亮命不久矣!
我最感慨也最佩服司馬懿的就是,諸葛亮羞辱司馬懿送去女人的衣服,當時司馬懿的所有將領都受不了,司馬懿穿上了,穿上了!還跑到河邊吟誦諸葛亮的出師表,諸葛亮知道大勢已去,無力迴天,口吐鮮血,沒過多久,就星落五丈原!也是長使英雄淚滿襟啊!
這就是司馬懿的智慧!可以說是司馬懿看透了諸葛亮的致命弱點糧草問題!身體問題,拖死了諸葛亮,也氣死了諸葛亮!!
蜀漢,
劉備與諸葛亮同在的話,很有可能是劉備出兵,而不是諸葛亮出兵了!劉備打江山靠的是法正,龐統,張松,等人!諸葛亮一直是鎮守後方的,治軍也可,打仗不是他的長處!劉備出兵的話,打敗仗的可能性更大!因為他都能敗在陸遜的手下,也很難是司馬懿的對手!而且劉備首先這時也沒有很牛的謀士了,法正死的也很早!取得益州後沒幾年就死了!
諸葛亮,出兵的話,歷史已經證明,失敗了!
第四,士氣
這個也很重要,狹路相逢勇者勝!
蜀漢計程車兵連年征戰,疲憊之兵!
魏國相對好很多!士兵士氣比較高!
結果還是,魏國勝,蜀漢敗!
-
15 # 神舟六
劉備如果在關羽丟了荊州之後不採取伐吳之策,而是以外交鬥爭的形式向孫權要回荊州西三郡,自己不死的話(比諸葛亮晚死幾年),這樣養精蓄銳幾年,熬死曹操後,北伐還真有可能成功。
蜀漢在關羽丟荊州後其實還是未傷筋骨,只是劉備發動伐吳戰爭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陸遜擊敗,元氣大傷。
劉備不去討伐東吳有很多有利條件:首先張飛死不了。要知道張飛在當時可是萬人敵的大將軍,威名遠揚。其次,外交鬥爭肯定能向蜀漢的有利的方面發展。荊州西三郡能夠要到手。再次,就是李嚴在諸葛亮北伐由於押糧不濟,至使北伐失敗。如果劉備活著,李嚴掣肘諸葛亮的事情根本不會發生。第四,魏延將會發揮很大的作用,不會冤死。第五,馬謖不會受到重用而不會出現失街亭至使北伐失敗的事情。
…
所以,即使劉備不死,如果夷陵之戰慘敗仍然發生,蜀漢北伐仍然難以成功。失去荊州,對中原已經沒有威脅,即便北伐,只有一條道,就是圖涼州,進攻關中地區,距許都或洛陽已經很遠了。諸葛亮後來也是硬著頭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只是為了據敵於國門之外。
-
16 # 林鹿蘋
夷陵之戰後,蜀漢元氣大傷。劉備的存活能夠一定程度上穩定人心。但從根本上來講,天下沒有大的變故,和可乘之機的話,很難發動較為順利的北伐。這與劉邦出漢中,大不一樣。此時的北方是大大的一塊,混元一體。蜀漢有限的國力和資源是經不起長久消耗的。我們可以從後來的諸葛亮北伐看出端倪,受到魏國政權極大的抵抗,強大的軍力,蜀國一時難以大的勝算。劉備在世,可能說本就不可能勝利的機率稍稍大了那麼一丟丟,但整的戰略態勢不會有改變。
無論是劉備北伐,還是諸葛亮北伐,不能說不能夠勝利。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是難以避免。出了漢中,隴右諸城,長安附近都是可能爆發大戰的地方,以劉備的實力,雙方勝負難分。北伐要開啟局面還是有難度的。
-
17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如果劉備不死,諸葛亮北伐能成功嗎?這還真不好說!因為蜀漢集團要想北伐成功,是要有幾個前提條件的:1,劉關張俱在!這樣蜀漢集團可以保障前期的進取態勢,而不是連折大將,產生人才危機!2,荊州沒丟失!荊州沒丟,就可以與西川、漢中互為呼應。同時,荊州交通便利,四戰之地,當然更可以直取曹魏的腹心之地。假如劉備集團能從漢中、荊州同時出兵,並聯合孫權從長江下游出兵牽制曹魏軍隊,那麼魏軍將面臨三路重擊,即使以曹魏之強恐也難以同時有效對抗!3,孫劉聯盟仍正常維繫!如果孫劉沒有發生"呂蒙白衣過江"襲取荊州的背盟事變,並且孫權殺害關羽的事,那麼劉備也不會在剛剛奪取漢中和西川后就對東吳動兵!正是這場交鋒,使劉備折盡精銳,元氣大傷!也給諸葛亮留下了一個內憂(南中反叛)外患(蜀漢面對魏國強敵)的亂攤子!而失去了荊州的蜀漢集團無論從人力上,還是財力上都是三國中最弱的!這就決定了,蜀漢經受不起重大失敗的打擊!因此,諸葛亮才會穩紮穩打,不肯涉險!隨著時間的流逝,佔據地理和人囗優勢的魏國日益強大起來,而蜀國卻是派系林立,國力不足!雙方各方面差距越來越大,所謂″魏益強、蜀益弱…不伐賊,漢亦亡也"~~~坐守蜀地,沒有前途!可是諸葛亮雖屢出祁山,廣用奇謀,最終卻仍是功敗垂成!″躹躬盡瘁,死而後矣”令人嘆息!綜上所述,劉備若是當初能集合西川、荊州(和聯合孫權的力量),在諸葛亮的規劃下集體發力,或許能有五成把握擊垮曹魏!而當其丟失荊州後便失去了先機,一切都成了泡影!各位如有不同見解,歡迎交流,共同提高!
回覆列表
劉備即使在夷陵之戰後不死,蜀漢也統一不了天下了,因為沒有時間了,當年諸葛亮定下的隆中對戰略是天下有變,兩路夾攻,可荊州一失,兩路夾攻戰略成為泡影,從西川出兵路途遙遠,費時費力,諸葛亮六次出祁山都沒成功。劉備出兵東吳並不全是為關羽報仇,而是為恢復隆中對戰略,可諸葛亮知道就是收復荊州也不行了,因為沒有時間了,他和劉備都老了,關羽駐守荊州十年白白浪費。這也有天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