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史記載
-
2 # 情深深語夢夢
李斯用智慧和治國安邦才能被秦始皇重用。
秦王政9年的時候,秦國王宮裡發生一起叛亂,因為叛亂者嫪毐是由相國呂不韋推薦入宮的,因此牽連到呂不韋。 此時正好秦王政覺得留著呂不韋對自己親政有所妨礙,於是就把呂不韋免了職,之後又發現呂不韋勢力頗大,就逼著他自殺身亡。 呂不韋倒臺以後,秦國一些貴族以及大臣就議論了起來,藉著南韓水攻鄭國的事件,說列國的人跑到秦國來,都是為他們本國打算,有的說不定就是來當間諜的,於是他們請求秦王政把客卿通通攆出秦國。 秦王政接受了這個建議,於是在秦王政10年的時候下了一道逐客令:大小官員,但凡不是秦華人,都得離開秦國。 李斯是著名儒家學派代表荀況的學生,他來到秦國,呂不韋留下來當了客卿。但這一回李斯也捱到被驅逐的份,心裡挺不服氣的,離開咸陽的時候,他上了一道奏章給秦王。 李斯在奏章中寫道:之前秦穆公用了百里奚、騫叔,當了霸王;秦孝公用了商鞅變法圖強;惠文王用了張儀,拆散了六國聯盟;昭襄王用了范雎,提高了朝廷的威望,這4位君主全都是依靠客卿建立了功業。現在到了大王手裡,卻把外來的人才全都攆走,這難道不是幫助敵國增強實力嗎? 秦王政覺得李斯說的很有道理,趕忙派人把李斯從半路上找回來,恢復了他的官職,甚至還取消了逐客令。 秦王政任用李斯當謀事之後,一方面加強對各國的攻勢,另一方面派人到列國遊說諸侯,還用反奸、收買等手段,配合武力進攻。在李斯的輔佐下,終於滅六國,一統天下。 秦始皇之死與李斯沒有關係,但秦始皇死後的後事卻與李斯有關係。此事,筆者另有文所述。
-
3 # 武嶽萌主
秦始皇欣賞李斯的才能,才重用李斯,秦始皇的死和李斯沒有關係。
李斯本是楚國上蔡一個看管糧倉的小吏。李斯在看到糧倉的老鼠和廁所的老鼠後,悟出了“老鼠哲學”。他認為一個人能否榮華富貴和所處的平臺有關。於是辭去了小公務員的職務,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學成之後,李斯分析天下形勢,認為秦國最有可能統一天下,於是就去了秦國。
李斯剛到秦國時,做相國呂不韋的門客。呂不韋欣賞他的才能,任命他做郎官。李斯才有機會接觸秦王嬴政。李斯對秦國統一天下的見解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認可,被重用。從此以後,李斯的仕途像開了掛,一路從長史,到客卿,再到廷尉,最後做到秦帝國的丞相,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李斯為秦帝國的建立、統治都做了很大的貢獻。李斯組建特務集團,賄賂、暗殺、離間六國的人才,為秦滅六國打下基礎。秦王嬴政想要驅逐六國在秦國當官的人,李斯的《諫逐客書》,讓秦王收回逐客令,為秦國留住了人才。統一之後,李斯廢除分封制,制定郡縣制的主張,被秦始皇採納。他參與制定法律,統一各項制度,建議燒燬對秦國不利的典籍,為維護秦帝國的統治發揮了積極的影響。而且李斯是個書法家,傳國玉璽上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就是李斯寫的。李斯的法家治國理念,對於秦帝國的統治,以及對秦以後各朝各代治國理政,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於公元前210年在巡遊途中,病死在沙丘,和李斯沒有關係。
-
4 # 積翠古亭
李斯,楚國上蔡人,早年在荀子的門下學習帝王之術。所謂帝王之術,就是輔佐帝王成就帝業、治理天下的學問。而當時的天下形勢是:山東六國衰弱,秦國一強獨大,而少年秦王嬴政也是意氣風發,心懷一統天下之志,所以李斯的帝王之術,自然很符合秦王嬴政的口味。
據《史記.李斯列傳》記載,李斯學成帝王之術後,覺得楚國成不了什麼氣候(度楚王不足事),而其它山東五國都比較疲弱,於是“西說秦王”,以謀求功業之路。李斯到了秦國之後,正好趕上秦莊襄王去世,呂不韋領政,秦王嬴政尚在虛位之期。於是,李斯投到呂不韋門下,當了一個“門客舍人”。呂不韋認為李斯很有才能,任命他為丞相府的“郎官”。由此,李斯得以晉見秦王嬴政,提出了他的戰略長策——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這很暗合秦王的心意,秦王很是激賞,之後拜李斯為長史。
但就在此時,一件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南韓派遣水工鄭國到秦國行疲秦計,不久敗露,秦國的王族和大臣都認為:其它諸侯國來秦計程車子都不可靠,大多都是為他們的國君遊說,離間秦國的,建議秦王驅逐山東六華人士。年輕的秦王嬴政憤於南韓的卑劣伎倆,又加上年輕氣盛,於是,秦王嬴政在親政初期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釋出“逐客令”。
李斯作為楚華人,自然也在驅逐之列。功業心極強的李斯,自然不甘於就這麼無所作為的離開。於是,李斯向秦王上了一封勸阻這一錯誤行為的書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諫逐客令”。李斯舉了很多例子來說明逐客令的荒誕和不可取,而且他認為驅逐有才之士反而是資助敵國(秦今逐客以資敵),對內削弱自己而對外和諸侯結怨(內空虛而外積怨),損害百姓而幫助仇人(損民而益仇),這樣下去,要使國家沒有危險,是不可能的(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秦王看完之後,使他明明白白地看到了逐客令的荒誕與可笑,也第一次覺察到了自己的偏執,甚至狹小。最後,秦王下令廢除了逐客令,由此,李斯更加贏得了秦王的信任與尊重,正式進入了秦王核心決策圈。
總而言之,李斯的王佐之才,不僅符合秦王嬴政的心意,而且也符合當時的天下大勢和秦國需求,而且秦王嬴政主張法治,推崇商君,這個與李斯的觀點也是一致的。事實上,後來很多事實也證明,在大略長策上,李斯和秦王嬴政是高度一致的,比如廢封建,行郡縣等等。
至於秦始皇之死,則完全是由於他常年超勞過度,積勞成疾,晚年又服用丹藥,最後病死在第五次大巡狩的途中。這個和李斯應該是沒什麼關係的。
-
5 # 歷史的小蟲
回答此問題,我認為有必要先回顧一下李斯的一生。李斯,汝南上蔡人。李斯早年為上蔡小吏,看管倉庫,悟出倉鼠之學,離家求學,拜師荀子學習儒家思想,但其鑽研更多的是法家思想及帝王之術。我們知道,秦國從穆公開始就注重吸引外來人才,當時秦國也最為強盛,所以李斯學成之後,入秦為官。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多次覲見勸說秦王發動滅國戰爭,成就帝王之業。
秦統一天下後,李斯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禮儀制度,拜為丞相。其一生主要貢獻是:反對分封制度,堅持郡縣制;《諫逐客書》為秦國留住和吸引人才;禁止私學,加強思想統一;制定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李斯的思想超越了當時歷史環境下的侷限,可以說站在了當時學術,政治的最高點,其所提出的政治主張並付諸實施,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治理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政治文化的基本雛形。
然而秦始皇的死以及胡亥的繼位將李斯推向了歷史的反面。前210年十月初四,秦始皇巡遊天下,胡亥,李斯,趙高等一同隨行。遊覽大半個中國返回途中,到了平原津這個地方,秦始皇病了。後來病情越來越嚴重,秦始皇給長子扶蘇寫了一封詔書,招扶蘇回咸陽主持葬禮,這等於是讓扶蘇繼位的遺詔。胡亥、趙高夥同李斯暗中謀劃,封鎖訊息,並毀掉了秦始皇給扶蘇的詔書,假造了一張給李斯的遺囑,讓李斯立胡亥為太子。同時捏造了一封給扶蘇、蒙恬的信,指責他們的罪狀,命令他們自殺。到了咸陽,胡亥向全國發布了秦始皇死去的訊息,而後繼“二世”位。
《史記》等正史記載秦始皇是自然死亡,而後才有矯詔之說,但以一代文豪郭沫若為代表的一些人還認為秦始皇是一場暗殺。這個觀點的代表性人物就是近代的大人物郭沫若。秦始皇雖然患病但不一定馬上就會死亡,而是很可能會堅持從沙丘回到咸陽城的,並且從他親自書寫木簡遺詔給扶蘇來看,他的意思還是很清醒的,但是無奈,皇家權利的鬥爭是無情的,也許早已被胡亥,趙高等人盯上,甚至李斯也參與其中,趁其生病之時將其除掉。
歷史不可假說,但無論秦始皇的死與李斯等人是否有關,但李斯聯合趙高和胡亥把秦始皇的遺詔篡改,已經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李斯及其家族後來的遭遇可以說是咎由自取!
李斯的的一生我認為清初文化大家丁耀亢評價最為中肯:“李斯嘗為倉吏,見倉鼠而樂之。吾觀斯死生,亦一鼠而已。始而謀飽,終而齧人,秦之社遂以空。及東門黃犬,仍思顧兔,馳心猶未死也。矯詔殺人而致族滅,不亦宜乎!”
-
6 # 歷史課課代表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的出現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他實現了中國的統一霸業,開創了中國在歷史上首次大一統的局面,從此開啟了封建帝制社會的篇章。秦始皇的卓越功績離不開商君等一大批為大秦親赴後繼能臣良將,其實也不能夠忽視他身邊的宰相李斯所作的貢獻,皇帝這個詞就是由李斯提出的,而且秦始皇一直重用李斯,李斯在秦始皇時期一呼百應,是權傾朝野之人。
那麼李斯有什麼樣的才能讓秦始皇如此重用他呢?其實李斯的出身並不好,李斯起初只是一個普通的文吏,雖然當時的李斯地位不高,可是李斯卻是有野心之人,他認為當時自己的官職無法讓他有更好的發展,所以他想要再多學習一些知識來充實自己,併到更高的平臺上去發展。
後來李斯辭官拜荀子學習,經過刻苦努力,李斯得到了荀子的真傳,在專攻帝王之術方面頗有建樹。學成後李斯經過了對比,他就決定要去秦國發展,李斯在呂不韋的推薦下開始輔佐嬴政,但是後來嬴政下了逐客令,李斯用一篇《諫逐客書》讓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也讓嬴政從此將李斯留在了身邊,並做了宰相。
李斯一直專攻帝王之術,他可以在秦始皇身邊做到了學以致用,而且秦始皇在攻破其他六國時李斯提供的建議和方法都十分管用,李斯盡心輔佐秦始皇,秦始皇信賴李斯,這樣的君臣合作關係,對於推動加速完成統一霸業起到了關鍵作用。李斯一直對秦始皇的統一大業的完成信心十足,還制定了關於統一後的治理方針,而這些都是當時秦始皇所急需的,所以秦始皇重用和信賴李斯不是沒有道理的。李斯並不是一味的奉承拍馬,而是確實有真才實學,加上自身努力上進,盡心輔佐,讓李斯成為了秦始皇身邊不可多得的寵臣。
但是李斯後來卻遇到了人生大敵,這個人就是趙高。趙高可以牽制住李斯是因為他了解李斯對於榮華富貴的嚮往,其次趙高雖然沒有李斯那麼多的學識,但是他作為宦官,趙高卻懂得怎麼哄秦始皇開心,加上每日都可以在秦始皇身邊侍奉,所以在秦始皇離世後,他才有機會輔佐胡亥上位。而李斯因為貪戀官位和榮華,就和趙高為伍,雖然李斯和秦始皇的死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因為他聯合趙高幫助胡亥上位,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秦國的發展。
-
7 # 御馬下南山
李斯是一個非常有戰略眼光和治國才能的人。他接下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最後一棒,他輔佐嬴政從秦王到始皇秦國到秦朝,是始皇最得力的助手。李斯的才能我們可以分兩個階段看,統一前和統一後。
李斯本是一個小吏,後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後入秦為官。他勸秦始皇統一六國,並提出“先滅韓,以恐他國”,因為被始皇賞識,當上長史。李斯還用離間計分化六國,又被封為客卿。當時秦國對國內的其他國家的人才非常不放心,始皇下《逐客令》驅逐他們,也被李斯的《諫逐客令》阻止了,這些體現了李斯的戰略眼光。
統一六國後,李斯的治國才能得到表現的機會。置郡縣,廢分封,統一文字、度量衡都是李斯一手安排,秦朝文字小篆也是他整理的。也毫無爭議的成了大秦帝國第一位丞相。李斯就是憑藉這樣的才能,使得始皇的重用他。
那麼李斯和秦始皇的死有沒有聯絡?答案是看到沒有,李斯依附與始皇,始皇活著他的地位就不可撼動,他巴不得始皇長生不老。但始皇暴斃死了,扶蘇上位有可能撼動他的位置,而趙高、胡亥利用了這一點才讓李斯同意秘不發喪。
-
8 # 史論縱橫
李斯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在政治上李斯對於秦國的統一以及秦國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都具有重大的貢獻,李斯強烈建議實行郡縣制,從根本上剷除了諸侯王分封割據的禍根。
而另一方面,李斯在統一文字、車軌、度量衡、貨幣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誇張點說,秦始皇如果可以稱為千古一帝,那麼他背後的男人就是李斯,所有的政策和制度大多出自李斯之手,這就是李斯的能耐。
關於李斯如何被秦始皇重用,這是一個較為曲折的事情,在司馬遷著作的《史記•李斯列傳》中,寫道李斯 “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擾。“
這個故事後來被稱為老鼠哲學,意思是說,在廁所中的老鼠吃點屎還要擔心人和狗的恐嚇,而在糧倉中的老鼠,住在糧食裡,根本就不害怕人來打擾他。這個小故事讓李斯感嘆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人想有什麼樣的發展,還是靠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人要想成功,平臺的確很重要,但是也必須要有金剛鑽,沒有金剛鑽也攔不了瓷器活,李斯悟出這個道理後,辭去在楚國的小吏,到齊國去稷下學社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荀子是一個很厲害的人,李斯在荀子的教授下,很快學業有成,並且最終到秦國去施展自己的才華。
平臺和能力都有了,其實還缺一個機遇,我就是金融專業出身,雖然是個二本渣,但是學的內容卻大多都是宏觀調控之類的,我畢業之後,連宏觀調控的渣都沒看到,所以我給他起名叫屠龍之術,空有一身本領,奈何世界沒有龍。
帝王之術也像屠龍術一樣,都是天大的本事,但是苦於沒有機會,李斯到了秦國之後投奔了當時秦國的權相呂不韋,成為呂不韋三千門客中的一位。
呂不韋也是戰國一個奇人,呂不韋擔任相國期間,編纂了《呂氏春秋》,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史稱“雜家”。
呂不韋門客眾多,李斯還是靠著自己的能力與才華脫穎而出,受到了呂不韋的賞識,後有幸被呂不韋推薦給了秦始皇嬴政,呂不韋成為嬴政啟用李斯的一塊跳板,然而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呂不韋因為牽扯到嫪毐謀反案被罷黜,李斯看準時機,步步高昇,最終接替了呂不韋的位置,成為了秦國新一代丞相。
李斯向嬴政建議:"凡是幹成事業的人,都必須要抓住時機。過去秦穆公時雖然很強,但未能完成統一大業,原因是時機還不成熟。自秦孝公以來,周天子徹底衰落下來,各諸侯國之間連年戰爭,秦國才乘機強大起來。現在秦國力量強大,大王賢德,消滅六國如同掃除灶上的灰塵那樣容易,現在是完成帝業,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千萬不能錯過。"
他勸誡嬴政要抓住機會,趁著秦國強大,各國衰弱的時機兼併六國,並且提出了讓間諜離間各國君臣的計謀,李斯逐漸被任命為客卿、廷尉。
可以說,李斯從楚國小吏到秦國重用,主要是平臺的選擇,能力的提升,機遇的把握。
那麼秦始皇的死跟李斯有沒有關係?
嬴政在完成六國統一後,心態是明顯有些飄的,首先是名稱的變化,由大王稱呼為始皇帝,以顯示千古第一帝的地位,因為這一切來的太不容易,嬴政因此想要尋求長生不老之藥,來統治這個天下。
李斯當時應該勸嬴政不要沉迷在這些尋求長生不老之術的活動當中,但是李斯也深知他的地位和嬴政統一天下一樣難得,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太不容易了,他害怕一旦惹嬴政生氣,會失去所得的一切。
因為得到的不容易,所以才倍加珍惜,甚至變得有些冥頑不靈,患得患失。
嬴政在沒有人勸阻的情況下,估計縱情聲色,吃丹煉藥的事情沒少幹,因此壯年在巡遊的過程中把命交代了,嬴政的死怪不到李斯的頭上,完全是其咎由自取。
但是嬴政死後,李斯作為宰相卻背叛了嬴政,與趙高和秦二世勾結起來篡改了嬴政想要立扶蘇遺詔,幫秦二世胡亥登上了皇位。這也讓李斯為自己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最後被趙高搞死,夷三族。
-
9 # 情深深語夢夢
李斯用智慧和治國安邦才能被秦始皇重用。
秦王政9年的時候,秦國王宮裡發生一起叛亂,因為叛亂者嫪毐是由相國呂不韋推薦入宮的,因此牽連到呂不韋。 此時正好秦王政覺得留著呂不韋對自己親政有所妨礙,於是就把呂不韋免了職,之後又發現呂不韋勢力頗大,就逼著他自殺身亡。 呂不韋倒臺以後,秦國一些貴族以及大臣就議論了起來,藉著南韓水攻鄭國的事件,說列國的人跑到秦國來,都是為他們本國打算,有的說不定就是來當間諜的,於是他們請求秦王政把客卿通通攆出秦國。 秦王政接受了這個建議,於是在秦王政10年的時候下了一道逐客令:大小官員,但凡不是秦華人,都得離開秦國。 李斯是著名儒家學派代表荀況的學生,他來到秦國,呂不韋留下來當了客卿。但這一回李斯也捱到被驅逐的份,心裡挺不服氣的,離開咸陽的時候,他上了一道奏章給秦王。 李斯在奏章中寫道:之前秦穆公用了百里奚、騫叔,當了霸王;秦孝公用了商鞅變法圖強;惠文王用了張儀,拆散了六國聯盟;昭襄王用了范雎,提高了朝廷的威望,這4位君主全都是依靠客卿建立了功業。現在到了大王手裡,卻把外來的人才全都攆走,這難道不是幫助敵國增強實力嗎? 秦王政覺得李斯說的很有道理,趕忙派人把李斯從半路上找回來,恢復了他的官職,甚至還取消了逐客令。 秦王政任用李斯當謀事之後,一方面加強對各國的攻勢,另一方面派人到列國遊說諸侯,還用反奸、收買等手段,配合武力進攻。在李斯的輔佐下,終於滅六國,一統天下。 秦始皇之死與李斯沒有關係,但秦始皇死後的後事卻與李斯有關係。此事,筆者另有文所述。
-
10 # 武嶽萌主
秦始皇欣賞李斯的才能,才重用李斯,秦始皇的死和李斯沒有關係。
李斯本是楚國上蔡一個看管糧倉的小吏。李斯在看到糧倉的老鼠和廁所的老鼠後,悟出了“老鼠哲學”。他認為一個人能否榮華富貴和所處的平臺有關。於是辭去了小公務員的職務,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學成之後,李斯分析天下形勢,認為秦國最有可能統一天下,於是就去了秦國。
李斯剛到秦國時,做相國呂不韋的門客。呂不韋欣賞他的才能,任命他做郎官。李斯才有機會接觸秦王嬴政。李斯對秦國統一天下的見解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認可,被重用。從此以後,李斯的仕途像開了掛,一路從長史,到客卿,再到廷尉,最後做到秦帝國的丞相,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李斯為秦帝國的建立、統治都做了很大的貢獻。李斯組建特務集團,賄賂、暗殺、離間六國的人才,為秦滅六國打下基礎。秦王嬴政想要驅逐六國在秦國當官的人,李斯的《諫逐客書》,讓秦王收回逐客令,為秦國留住了人才。統一之後,李斯廢除分封制,制定郡縣制的主張,被秦始皇採納。他參與制定法律,統一各項制度,建議燒燬對秦國不利的典籍,為維護秦帝國的統治發揮了積極的影響。而且李斯是個書法家,傳國玉璽上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就是李斯寫的。李斯的法家治國理念,對於秦帝國的統治,以及對秦以後各朝各代治國理政,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於公元前210年在巡遊途中,病死在沙丘,和李斯沒有關係。
-
11 # 積翠古亭
李斯,楚國上蔡人,早年在荀子的門下學習帝王之術。所謂帝王之術,就是輔佐帝王成就帝業、治理天下的學問。而當時的天下形勢是:山東六國衰弱,秦國一強獨大,而少年秦王嬴政也是意氣風發,心懷一統天下之志,所以李斯的帝王之術,自然很符合秦王嬴政的口味。
據《史記.李斯列傳》記載,李斯學成帝王之術後,覺得楚國成不了什麼氣候(度楚王不足事),而其它山東五國都比較疲弱,於是“西說秦王”,以謀求功業之路。李斯到了秦國之後,正好趕上秦莊襄王去世,呂不韋領政,秦王嬴政尚在虛位之期。於是,李斯投到呂不韋門下,當了一個“門客舍人”。呂不韋認為李斯很有才能,任命他為丞相府的“郎官”。由此,李斯得以晉見秦王嬴政,提出了他的戰略長策——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這很暗合秦王的心意,秦王很是激賞,之後拜李斯為長史。
但就在此時,一件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南韓派遣水工鄭國到秦國行疲秦計,不久敗露,秦國的王族和大臣都認為:其它諸侯國來秦計程車子都不可靠,大多都是為他們的國君遊說,離間秦國的,建議秦王驅逐山東六華人士。年輕的秦王嬴政憤於南韓的卑劣伎倆,又加上年輕氣盛,於是,秦王嬴政在親政初期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釋出“逐客令”。
李斯作為楚華人,自然也在驅逐之列。功業心極強的李斯,自然不甘於就這麼無所作為的離開。於是,李斯向秦王上了一封勸阻這一錯誤行為的書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諫逐客令”。李斯舉了很多例子來說明逐客令的荒誕和不可取,而且他認為驅逐有才之士反而是資助敵國(秦今逐客以資敵),對內削弱自己而對外和諸侯結怨(內空虛而外積怨),損害百姓而幫助仇人(損民而益仇),這樣下去,要使國家沒有危險,是不可能的(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秦王看完之後,使他明明白白地看到了逐客令的荒誕與可笑,也第一次覺察到了自己的偏執,甚至狹小。最後,秦王下令廢除了逐客令,由此,李斯更加贏得了秦王的信任與尊重,正式進入了秦王核心決策圈。
總而言之,李斯的王佐之才,不僅符合秦王嬴政的心意,而且也符合當時的天下大勢和秦國需求,而且秦王嬴政主張法治,推崇商君,這個與李斯的觀點也是一致的。事實上,後來很多事實也證明,在大略長策上,李斯和秦王嬴政是高度一致的,比如廢封建,行郡縣等等。
至於秦始皇之死,則完全是由於他常年超勞過度,積勞成疾,晚年又服用丹藥,最後病死在第五次大巡狩的途中。這個和李斯應該是沒什麼關係的。
-
12 # 歷史的小蟲
回答此問題,我認為有必要先回顧一下李斯的一生。李斯,汝南上蔡人。李斯早年為上蔡小吏,看管倉庫,悟出倉鼠之學,離家求學,拜師荀子學習儒家思想,但其鑽研更多的是法家思想及帝王之術。我們知道,秦國從穆公開始就注重吸引外來人才,當時秦國也最為強盛,所以李斯學成之後,入秦為官。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多次覲見勸說秦王發動滅國戰爭,成就帝王之業。
秦統一天下後,李斯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禮儀制度,拜為丞相。其一生主要貢獻是:反對分封制度,堅持郡縣制;《諫逐客書》為秦國留住和吸引人才;禁止私學,加強思想統一;制定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李斯的思想超越了當時歷史環境下的侷限,可以說站在了當時學術,政治的最高點,其所提出的政治主張並付諸實施,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治理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政治文化的基本雛形。
然而秦始皇的死以及胡亥的繼位將李斯推向了歷史的反面。前210年十月初四,秦始皇巡遊天下,胡亥,李斯,趙高等一同隨行。遊覽大半個中國返回途中,到了平原津這個地方,秦始皇病了。後來病情越來越嚴重,秦始皇給長子扶蘇寫了一封詔書,招扶蘇回咸陽主持葬禮,這等於是讓扶蘇繼位的遺詔。胡亥、趙高夥同李斯暗中謀劃,封鎖訊息,並毀掉了秦始皇給扶蘇的詔書,假造了一張給李斯的遺囑,讓李斯立胡亥為太子。同時捏造了一封給扶蘇、蒙恬的信,指責他們的罪狀,命令他們自殺。到了咸陽,胡亥向全國發布了秦始皇死去的訊息,而後繼“二世”位。
《史記》等正史記載秦始皇是自然死亡,而後才有矯詔之說,但以一代文豪郭沫若為代表的一些人還認為秦始皇是一場暗殺。這個觀點的代表性人物就是近代的大人物郭沫若。秦始皇雖然患病但不一定馬上就會死亡,而是很可能會堅持從沙丘回到咸陽城的,並且從他親自書寫木簡遺詔給扶蘇來看,他的意思還是很清醒的,但是無奈,皇家權利的鬥爭是無情的,也許早已被胡亥,趙高等人盯上,甚至李斯也參與其中,趁其生病之時將其除掉。
歷史不可假說,但無論秦始皇的死與李斯等人是否有關,但李斯聯合趙高和胡亥把秦始皇的遺詔篡改,已經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李斯及其家族後來的遭遇可以說是咎由自取!
李斯的的一生我認為清初文化大家丁耀亢評價最為中肯:“李斯嘗為倉吏,見倉鼠而樂之。吾觀斯死生,亦一鼠而已。始而謀飽,終而齧人,秦之社遂以空。及東門黃犬,仍思顧兔,馳心猶未死也。矯詔殺人而致族滅,不亦宜乎!”
-
13 # 歷史課課代表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的出現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他實現了中國的統一霸業,開創了中國在歷史上首次大一統的局面,從此開啟了封建帝制社會的篇章。秦始皇的卓越功績離不開商君等一大批為大秦親赴後繼能臣良將,其實也不能夠忽視他身邊的宰相李斯所作的貢獻,皇帝這個詞就是由李斯提出的,而且秦始皇一直重用李斯,李斯在秦始皇時期一呼百應,是權傾朝野之人。
那麼李斯有什麼樣的才能讓秦始皇如此重用他呢?其實李斯的出身並不好,李斯起初只是一個普通的文吏,雖然當時的李斯地位不高,可是李斯卻是有野心之人,他認為當時自己的官職無法讓他有更好的發展,所以他想要再多學習一些知識來充實自己,併到更高的平臺上去發展。
後來李斯辭官拜荀子學習,經過刻苦努力,李斯得到了荀子的真傳,在專攻帝王之術方面頗有建樹。學成後李斯經過了對比,他就決定要去秦國發展,李斯在呂不韋的推薦下開始輔佐嬴政,但是後來嬴政下了逐客令,李斯用一篇《諫逐客書》讓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也讓嬴政從此將李斯留在了身邊,並做了宰相。
李斯一直專攻帝王之術,他可以在秦始皇身邊做到了學以致用,而且秦始皇在攻破其他六國時李斯提供的建議和方法都十分管用,李斯盡心輔佐秦始皇,秦始皇信賴李斯,這樣的君臣合作關係,對於推動加速完成統一霸業起到了關鍵作用。李斯一直對秦始皇的統一大業的完成信心十足,還制定了關於統一後的治理方針,而這些都是當時秦始皇所急需的,所以秦始皇重用和信賴李斯不是沒有道理的。李斯並不是一味的奉承拍馬,而是確實有真才實學,加上自身努力上進,盡心輔佐,讓李斯成為了秦始皇身邊不可多得的寵臣。
但是李斯後來卻遇到了人生大敵,這個人就是趙高。趙高可以牽制住李斯是因為他了解李斯對於榮華富貴的嚮往,其次趙高雖然沒有李斯那麼多的學識,但是他作為宦官,趙高卻懂得怎麼哄秦始皇開心,加上每日都可以在秦始皇身邊侍奉,所以在秦始皇離世後,他才有機會輔佐胡亥上位。而李斯因為貪戀官位和榮華,就和趙高為伍,雖然李斯和秦始皇的死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因為他聯合趙高幫助胡亥上位,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秦國的發展。
-
14 # 御馬下南山
李斯是一個非常有戰略眼光和治國才能的人。他接下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最後一棒,他輔佐嬴政從秦王到始皇秦國到秦朝,是始皇最得力的助手。李斯的才能我們可以分兩個階段看,統一前和統一後。
李斯本是一個小吏,後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後入秦為官。他勸秦始皇統一六國,並提出“先滅韓,以恐他國”,因為被始皇賞識,當上長史。李斯還用離間計分化六國,又被封為客卿。當時秦國對國內的其他國家的人才非常不放心,始皇下《逐客令》驅逐他們,也被李斯的《諫逐客令》阻止了,這些體現了李斯的戰略眼光。
統一六國後,李斯的治國才能得到表現的機會。置郡縣,廢分封,統一文字、度量衡都是李斯一手安排,秦朝文字小篆也是他整理的。也毫無爭議的成了大秦帝國第一位丞相。李斯就是憑藉這樣的才能,使得始皇的重用他。
那麼李斯和秦始皇的死有沒有聯絡?答案是看到沒有,李斯依附與始皇,始皇活著他的地位就不可撼動,他巴不得始皇長生不老。但始皇暴斃死了,扶蘇上位有可能撼動他的位置,而趙高、胡亥利用了這一點才讓李斯同意秘不發喪。
-
15 # 史論縱橫
李斯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在政治上李斯對於秦國的統一以及秦國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都具有重大的貢獻,李斯強烈建議實行郡縣制,從根本上剷除了諸侯王分封割據的禍根。
而另一方面,李斯在統一文字、車軌、度量衡、貨幣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誇張點說,秦始皇如果可以稱為千古一帝,那麼他背後的男人就是李斯,所有的政策和制度大多出自李斯之手,這就是李斯的能耐。
關於李斯如何被秦始皇重用,這是一個較為曲折的事情,在司馬遷著作的《史記•李斯列傳》中,寫道李斯 “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擾。“
這個故事後來被稱為老鼠哲學,意思是說,在廁所中的老鼠吃點屎還要擔心人和狗的恐嚇,而在糧倉中的老鼠,住在糧食裡,根本就不害怕人來打擾他。這個小故事讓李斯感嘆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人想有什麼樣的發展,還是靠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人要想成功,平臺的確很重要,但是也必須要有金剛鑽,沒有金剛鑽也攔不了瓷器活,李斯悟出這個道理後,辭去在楚國的小吏,到齊國去稷下學社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荀子是一個很厲害的人,李斯在荀子的教授下,很快學業有成,並且最終到秦國去施展自己的才華。
平臺和能力都有了,其實還缺一個機遇,我就是金融專業出身,雖然是個二本渣,但是學的內容卻大多都是宏觀調控之類的,我畢業之後,連宏觀調控的渣都沒看到,所以我給他起名叫屠龍之術,空有一身本領,奈何世界沒有龍。
帝王之術也像屠龍術一樣,都是天大的本事,但是苦於沒有機會,李斯到了秦國之後投奔了當時秦國的權相呂不韋,成為呂不韋三千門客中的一位。
呂不韋也是戰國一個奇人,呂不韋擔任相國期間,編纂了《呂氏春秋》,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史稱“雜家”。
呂不韋門客眾多,李斯還是靠著自己的能力與才華脫穎而出,受到了呂不韋的賞識,後有幸被呂不韋推薦給了秦始皇嬴政,呂不韋成為嬴政啟用李斯的一塊跳板,然而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呂不韋因為牽扯到嫪毐謀反案被罷黜,李斯看準時機,步步高昇,最終接替了呂不韋的位置,成為了秦國新一代丞相。
李斯向嬴政建議:"凡是幹成事業的人,都必須要抓住時機。過去秦穆公時雖然很強,但未能完成統一大業,原因是時機還不成熟。自秦孝公以來,周天子徹底衰落下來,各諸侯國之間連年戰爭,秦國才乘機強大起來。現在秦國力量強大,大王賢德,消滅六國如同掃除灶上的灰塵那樣容易,現在是完成帝業,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千萬不能錯過。"
他勸誡嬴政要抓住機會,趁著秦國強大,各國衰弱的時機兼併六國,並且提出了讓間諜離間各國君臣的計謀,李斯逐漸被任命為客卿、廷尉。
可以說,李斯從楚國小吏到秦國重用,主要是平臺的選擇,能力的提升,機遇的把握。
那麼秦始皇的死跟李斯有沒有關係?
嬴政在完成六國統一後,心態是明顯有些飄的,首先是名稱的變化,由大王稱呼為始皇帝,以顯示千古第一帝的地位,因為這一切來的太不容易,嬴政因此想要尋求長生不老之藥,來統治這個天下。
李斯當時應該勸嬴政不要沉迷在這些尋求長生不老之術的活動當中,但是李斯也深知他的地位和嬴政統一天下一樣難得,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太不容易了,他害怕一旦惹嬴政生氣,會失去所得的一切。
因為得到的不容易,所以才倍加珍惜,甚至變得有些冥頑不靈,患得患失。
嬴政在沒有人勸阻的情況下,估計縱情聲色,吃丹煉藥的事情沒少幹,因此壯年在巡遊的過程中把命交代了,嬴政的死怪不到李斯的頭上,完全是其咎由自取。
但是嬴政死後,李斯作為宰相卻背叛了嬴政,與趙高和秦二世勾結起來篡改了嬴政想要立扶蘇遺詔,幫秦二世胡亥登上了皇位。這也讓李斯為自己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最後被趙高搞死,夷三族。
回覆列表
當時的時代背景,各國都在爭雄,正式成名立功好機會,李斯帶著離開老師荀子以後來到秦國,剛到秦國的時候,正趕上秦莊襄王新喪,秦王嬴政還是個未成年的孩子,年僅十三歲,太后趙姬和相國呂不韋掌權。
呂不韋原來是個商人,對治理國家沒有太多經驗,為了彌補自己的不足,大量收攬門客,秦王年幼,李斯如果想要大有作為,頭一件事只能先投靠呂不韋,李斯出入相國府,只是一個身份不高的舍人,衣食無憂,也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李斯不甘心,他選擇了一條直接介入政治的道路,那就是入仕。
李斯出身名師,各方面的造詣都很深厚,不久就被呂不韋發現,呂不韋任命他為郎官,並且交給他一項任務,那就是去秦王身邊給呂不韋當眼線。
李斯透過觀察秦王,秦王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他不甘心做傀儡,可能正是這一點讓同樣有遠大抱負的李斯產生了共鳴,李斯決定投靠秦王。
李斯對秦王說:“從前秦穆公雖稱霸天下,但最終沒有東進吞併山東六國,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在於諸侯的人數還多,周朝的德望也沒有衰落,因此五霸交替興起,相繼推尊周朝。自從秦孝公以來,周朝卑弱衰微,諸侯之間互相兼併,函谷關以東地區化為六國,秦國乘勝奴役諸侯已經六代。現如今諸侯服從秦國就如同郡縣服從朝廷一樣。以秦國的強大,大王的賢明,就象掃除灶上的灰塵一樣,足以掃平諸侯,成就帝業,使天下統一,這是萬世難逢的一個最好時機。”寥寥數語,說到了秦王的心坎,就這樣,秦王任命李斯為長史,李斯特地為秦王量身打造了霸道治國的方針。到後來的離間六國的計謀都是出自李斯之手,正式這些原因讓秦王對李斯重用。
至於秦王的死是否與李斯有關係,那是沒有任何關係的,秦王的死因是病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