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huai為愛停留

    孫子有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絕如江河。”韓信的暗度陳倉,屬於用奇,而且是在二出奇兵的情況下,才拿下了陳倉城池。可見小小的陳倉城,確實易守難攻。而諸葛亮出陳倉道,屬於長途跋涉強攻城池,而且是在敵軍早有準備,以逸待勞的情況下強攻,失敗在所難免。

    韓信暗度陳倉的目的是為了奪取關中,而此時項羽正在征討齊國,無暇顧及關中,關中正由三秦王鎮守。三秦王只有大約五萬人馬,而且章邯三人原來統帥的秦軍早已被項羽全部殺死,此時他們的部隊顯然是剛組建不久的新兵,戰鬥力堪憂。而漢軍則有十萬之眾,經歷了秦末之戰,雙方實力相差懸殊,野戰的話漢軍有絕對的勝算。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從字面意思是上來講是一次迷惑性的行動,造成了這一次輝煌的戰果,但事實上這包含的是整個一套的戰略欺騙,在這其中劉邦,韓信,蕭何,張良等人扮演的角色缺一不可。如果任何一個人不配合演出,那麼三秦地區即便民心再怎麼不穩定,章邯也有辦法把劉邦的軍隊堵死在陳倉小道上面,畢竟對於那個時代的人來講,攻堅戰永遠是一個大命題。

    其實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比第一次北伐形勢還惡劣,第一次有戰術突然性,又有三郡響應。第二次北伐,三郡已經被平定,曹魏又有防備,並且當年趙衍發現的小道可能因地震斷絕。所以,諸葛亮打不下陳倉,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了。

  • 2 # 平楠說史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被使用頻率非常高,眾人皆認定其典故出於西漢時期,韓信所策劃的一次軍事事件。

    但事實上,就目前現存的漢朝史書記載來說,並沒有明確的語句提到過此事。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廣為流傳,除了韓信還與諸葛亮有關。當年諸葛亮也曾經試圖攻下陳倉,只是最終失敗而歸。

    諸葛亮和韓信當時所面臨的情況具有極高的相似性,不過,兩人的結局卻截然相反。

    產生這樣結果的主要原因還在於兩人目標以及具體地勢的差別。

    劉邦“示弱”

    諸葛亮雖然謀略過人,但他的性格非常謹慎,因此,他不會過分冒險地去執行軍事策略。

    而韓信不同,韓信本人在軍事策略上相對激進。對於他來說危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所以他所運用的策略都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暗度陳倉就是如此。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故事發生在劉邦急於突破限制的時期裡。

    當年,劉邦在蜀地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雖然巴蜀地區的天然地理優勢給予了他足夠的安全感。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地勢,把劉邦的發展範圍限制在了這一地區。

    劉邦想要繼續擴大自己的勢力,就必須向外發展,而在他發展過程中,第一個面對的敵人就是項羽派來的章邯。

    作為秦末時期的著名將領,章邯的能力名不虛傳,急於突破的劉邦採用了張良的緩兵之計,一把火燒掉了當時的棧道。

    燒掉棧道在當時無異於變相的示弱。

    因為燒掉道路表面上將劉邦限制在當地,而劉邦是想要透過這種行為,向項羽表達自己的忠誠之心。

    燒掉主幹道之後,項羽對劉邦放下了一定的戒心,但依此完全信任劉邦仍不可能,所以章邯還是一直留守巴蜀地區的周邊。

    劉邦雖然選擇了示弱,但與此同時仍在自己的封地裡大力發展農業,他想要透過富足自身的方式來強大勢力。

    事實證明這一策略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

    韓信明修棧道為了啥?

    隨後,項羽大軍的離開更是給了劉邦繼續北上的絕佳機會。

    因為劉邦一直以來的示弱行為,讓當時的項羽安心地選擇了東征這條道路。在項羽大軍離開此地之後,劉邦就開始了密謀北上。

    因為章邯的原因,劉邦不可能明目張膽地帶著自己的軍隊從巴蜀地區出去,而且被他燒燬的棧道還沒有完全修復。

    所以當時劉邦最先做出的決定,是派遣樊噲去主持修繕棧道的工作。

    不過,根據劉邦採納韓信意見這一記載就可以推測出來,當時修繕棧道這件事只是一項迷惑措施,劉邦真正要做的其實是帶領自己的大部隊從陳倉道出去。

    韓信之所以會建議劉邦修繕棧道,就是為了讓監視他們的章邯無法洞悉自己的真正需求,從而一舉突破限制範圍。

    實際上,章邯並不是完全不瞭解韓信的計謀,但這個計謀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沒人能真正確定韓信究竟要從哪條道路突出重圍。

    即使他知道這是計謀,但出於防守心理,章邯也只能夠把自己現有的軍隊分成幾路人馬,分別管控住幾個不同的出路。

    也正是因為這樣,後世許多人才認為,當年韓信在設計這一條計策之時,他的最終目標並不是為了聲東擊西,並以此達到不損一兵一卒就突出重圍的目的。

    韓信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利用修繕棧道的行為,對章邯的現有軍隊進行分流。

    只要把負責防守的軍隊進行分流,那麼集中起兵力的劉邦,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從其中一個出口突破出去。

    而且,除去這幾個出口之外,當時的章邯所要兼顧的地方還有好多個。這也就造成了他在進行防守佈陣的時候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對自己軍隊進行分流。

    此時項羽的主力軍隊都在攻打齊國,劉邦在面對經過分流之後的章邯軍隊一舉取勝。

    此陳倉非彼陳倉

    同樣暗度陳倉的諸葛亮稍有不同。

    從諸葛亮的多次對戰中可以看出,諸葛亮在走陳倉道的時候,並沒有明確的目標。

    結合諸葛亮在暗度陳倉之前的北伐失利可知,諸葛亮這次戰爭並不是想要和魏國進行對抗並取得勝利。而是為了分散魏國的注意力,以此來給自己的盟友吳國分散一部分壓力。

    北伐失利後,蜀國的軍隊已經遭到了重創,這就致使諸葛亮暗度陳倉時所帶領的軍隊參差不齊。

    士兵的強度不足以和魏國對抗,使諸葛亮舉動成為佯攻。

    除此之外,諸葛亮時期的陳倉道已經不同於韓信當年。

    在這段時間裡,這一地區發生了大規模的地震。也是因為這次地震,讓陳倉道附近的地勢發生了變化。

    據記載,韓信在暗度陳倉之時,用到了水路運輸的方式,相比於巴蜀的艱難地形來說,水路運輸的方式顯然更有優勢。

    但到了諸葛亮行動之時,水路早已消失。

    總地來說,雖然諸葛亮和韓信在暗度陳倉這件事情上,擁有極大的相似性。

    實際上,不論是從目標還是從兩人所處地勢來說,當時所具有的優劣勢有著較大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也造成了兩人在採取相同策略時,收到相反結果。

  • 3 # 曉樂歷史庫

    因為諸葛亮不是“兵仙”,況且對手的能力不同。

    咱們先知道陳倉的位置?陳倉就是現在陝西省的寶雞,位於陝西省西部,西與甘肅天水市、清水縣相鄰。

    諸葛亮為了穩操勝券,派大將魏延攻打。但是,魏延一連攻打了好幾天,都沒打下來,傷亡巨大。魏延沒有辦法,只好向諸葛亮報告實情,諸葛亮一聽,非常生氣,差點殺了魏延。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殺魏延呢?

    因為陳倉的位置太重要了。

    首先,陳倉地理位置非常險要。地處秦嶺北麓、隴山支脈、黃土高原和渭河地塹交吻區,南、北、西三面環山,如此地形,易守難攻。

    其次,陳倉守將郝昭,深通兵法,很會打仗。郝昭身長九尺,猿臂善射,很有謀略。最開始,郝昭為雜號將軍,鎮守河西,司馬懿舉薦郝昭鎮守陳倉,抵擋蜀軍,曹叡於是封郝昭為鎮西將軍。

    諸葛亮命令架起一百多乘雲梯攻城,一乘雲梯上可以上幾十人,周圍用木板遮擋,防止敵軍射箭。然後,再命令一部分士兵用繩索爬牆上城。而郝昭看到蜀軍陣容強大,下令等雲梯靠近城牆了,然後向城外射火箭,這樣一來,諸葛亮攻城的雲梯都著火了,士兵也下不來,燒死了很多,就算有計程車兵跳下來,沒燒死也摔死了。

    諸葛亮見雲梯攻城不行,改用衝車攻城,郝昭看見衝車來了,下令士兵把石頭鑿眼,用繩子穿好飛打,這樣,諸葛亮的衝車全被飛石打折了。

    諸葛亮見衝車攻城不行,派人運土填城壕,下令晚上挖地道,企圖潛入城裡,但是,郝昭也有辦法,命令士兵在城裡橫向挖壕溝,截斷地道。

    就這樣,你來我往,一連二十多天,諸葛亮沒有成功,拿不下陳倉,無計可施。

    後來,諸葛亮因為糧草用盡,無奈退兵,在陳倉道口設伏,斬殺率兵前來追擊的魏國大將王雙,總算挽回了一點顏面。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前,探知郝昭病重,諸葛亮急忙趕在張郃換防前出兵,郝昭病的呻吟之間,聽到蜀軍到了城下,急令人上城守把。但因為當時各門都已經起火,城中開始大亂。郝昭聽說後大驚而死,陳倉終於被攻破。

    諸葛亮也是愛才惜才的,因憐郝昭之死,令其妻小扶靈柩回魏國,以表其忠。

  • 4 # az2777

    史記中壓根沒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句話,還定三秦的指揮者是劉邦,劉邦面對的是分裂的三秦,諸葛亮面對的是統一北方的曹氏集團。

  • 5 # 赤旗插遍天下

    先說村夫二伐的事吧。在此之前村夫給他的哥哥諸葛瑾寫了一封信。

    與兄瑾言治綏陽穀書:有綏陽小谷,雖山崖絕險,溪水縱橫,難用行軍。昔邏候往來,要道通入。今使前軍斫治此道,以向陳倉,足以扳連賊勢,使不得分兵東行者也

    這個出自亮集 可信度很高。走的是綏陽小谷,信裡寫了“難用行軍”。很顯然不是帶大部隊出擊的。是帶小部隊出其不意才走此道。目的就是“不得分兵東行”。就是為了分擔東吳的壓力。此計可叫圍魏救趙?

    有人問為和幫東吳分擔壓力?

    那你得問陸遜他在當年九月在石亭對曹休幹什麼……

    要知道占人家便宜,豈能安生?曹睿準備找場子來了,誰知這個南陽村夫突然來了。

    《張郃傳 》:司馬宣王治水軍於荊州,欲順沔入江伐吳,詔郃督關中諸軍往受節度。至荊州,會冬水淺,大船不得行,乃還屯方城。諸葛亮復出,急攻陳倉,帝驛馬召郃到京都。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遣南北軍士三萬及分遣武衛、虎賁使衛郃……郃晨夜進至南鄭,亮退。

    村夫這一來曹魏很緊張!南征基本泡湯了。

    這動靜搞的很大吧!如果僅僅一個郝昭能擋住蜀軍讓曹魏無憂,那叫張郃幹啥?帶著武衛 虎賁的陣勢夠大了。村夫還在搞一個更大的。

    《通典》:太和二年,諸葛亮以數萬人攻陳倉,將軍郝昭以千人守二十餘日,不拔,在今縣東三十里故城是。攻郿又不克,在今縣東北十五里故郿城是。並今扶風郡縣。

    怪不得張郃來了,這都到郿縣了,曹睿以為村夫玩真格的。不得不叫張郃救援。話說第一次北伐曹真預測到下次蜀軍會打陳倉。預測到了還能搞出這麼大的動靜。個人覺得曹真有點失職。

    諸葛亮十一月上表二伐,十二月就到陳倉城下打了二十多天撤了,回手掏個王雙……

    而在次年春天村夫卻在武都北部建威堵截郭淮。大家都知道了這是三伐。帶著陳式出擊

    諸葛亮傳: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

    後主傳:冬,復出散關,圍陳倉,糧盡退。魏將王雙率軍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還漢中。七年春,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遂克定二郡。

    如果二伐撤退到漢中在補給在去建威都要夏天了!我村夫極有可能沒有回漢中。在去武都路上和陳式隊伍匯合接受補給然後堵截。

    可惜郭淮鼻子靈跑路了。圍點打援泡湯了。就這樣武都陰平二郡到手。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明為盟友減壓圍魏救趙,實則聲東擊西襲取二郡。

    這個村夫果然小農意識,無利不起早!一點奉獻精神都沒有……

    南陽村夫:沒這兩下子,敢和韓信 白起 孫臏 在武廟一起吃冷豬頭? 我還是要點臉滴!

    說到韓信多多少少被命運關照。在前186年之前今嘉陵江上游與漢江之間的水路是暢通的。

    即蜀地與漢中關中隴西是有水路相通的。劉邦走故道北襲關中就利用這條水道。戰國時秦楚之戰也是因為有這一條水道。如果沒有這條水道物資補給是非常困難的。

    村夫北伐時嘉陵江上游與漢江已經斷絕了。補給困難、兵員不多,自然不易取勝。

    為何斷絕?因為公元前186年武都大地震了。從此以後出川非常困難……

    高後二年,春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

    《漢書·五行志》:高後二年正月,武都山崩,殺七百六十人;地震至八月乃止。

    而所謂定三秦還是劉邦掛帥,韓信雖然拜為大將軍,但無兵權,還是個參謀。韓信真正開掛在彭城之戰以後。

    《史記·高祖本紀》:“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覆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

    下面:補圖一個是韓信北伐一個是村夫北伐。從圖看出有何不同就知道原因所在了。韓信北出三秦其實是多路出擊,子午、褒斜、陳倉、祁山都有軍隊在佯動,讓章邯找不到主力的軍隊。

    說了這麼多,如果認可求個贊再走吧……

  • 6 # 紅旗遍世界

    魯迅先生講《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近妖而非人,說明小說中的朔造是失敗的。但是現實中沒有理想中的人物,也就只好自欺欺人在心中美化一個偶像。

    個人理解,1孔明是權臣2治國之良相3守成可以,開拓不足4絕非治軍之材5沒有大的格局6沒有自知之明。能夠鞠躬盡瘁,忠心為朝廷而非為民。

    所以在軍事上與韓信相比差的太遠。後世文人過分吹棒所以才形成今天之高大全之諸葛亮。

  • 7 # 興海亭

    歷史上基本不會出現兩次一模一樣的事件,儘管有的人希望發生。守株待兔者抓不到第二隻兔子。為什麼呢,韓信暗度陳倉的對手是有勇無謀剛愎自用的楚霸王。而諸葛亮遇到深謀遠慮的曹操和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劉邦在漢中休養生息,而諸葛亮出祁山時,主要兵力已經被“火燒連營”,加上平孟獲也消耗不少。再說你研究暗度陳倉,對手肯定也防你暗度陳倉。所以不可能達到相同的結果,何況馬謖失街亭丟了第一陣。

  • 8 # 大飛熊騎士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漢王用韓信計,從故道(陳倉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軍敗,還走。”又《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記載,“雍軍塞陳,謁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

    所以,劉邦偷襲陳倉,是被章邯擋住了,要不是趙衍指出一條小道出關,從背後夾擊陳倉的章邯,恐怕劉邦要定關中不會那麼順利。當然,並非說韓信失算,畢竟此時是不是統帥還很難說,而且最後還是基於韓信的計謀,取得勝利了。可是,為何諸葛亮走陳倉卻失敗了?

    從漢中出秦嶺有四條道,一條是走子午谷,直達長安,卻“九曲十八彎”。第二條是走儻駱道出周至,道路難走,河谷縱橫,要靠棧道,不利大軍行軍。第三條是褒斜道出眉縣,比駱儻道好點,但是一樣要用到棧道。第四條就是從陳倉故道出散關,拿下陳倉區,最適合大軍行軍,後勤供應。所以,作為“川陝咽喉”的大散關歷來就很重要,陳倉作為軍事要地,同樣重要,章邯能重視,曹魏更加會重視。

    所以,早在諸葛亮北伐前,曹操撤出漢中爭奪戰,就專門留下了蜀漢克星,五子之一的張郃在陳倉駐守,就是怕蜀漢會從此處北伐關中,擴大戰果。只是,沒有想到關羽從荊州北伐,隨後劉備開始走下坡路,就別提北伐的事了。即便如此,張郃作為名將,定會對陳倉的城防進行部署和深化。隨後,蜀漢第一次北伐,因為三郡響應,諸葛亮打算順勢隔斷關右,所以走更西的路線出街亭。只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無功,走陳倉對蜀漢的意義就更加重大,曹真自然會加強陳倉的防務,於是,曹真讓在關西表現優異的郝昭,來鎮守陳倉,並修築內城。

    所以,曹真固然有軍事才能,卻不能以預料到諸葛亮走陳倉道來說明曹真有多厲害,同樣,諸葛亮更不是神,攻打陳倉的失敗,也是有著很多客觀因素的。根據《魏略》記載,諸葛亮本來就知道陳倉城防堅固,後聽到是郝昭守城,更是皺起眉頭,但是沒有辦法,總不能就這樣撤軍吧。因為,蜀漢弱小,諸葛亮總要嘗試不同的路線,來展開北伐局面。另外,東吳發動“石亭之戰”,陸遜打敗了曹休,導致西北軍區,包括張郃等部隊東下,關中空虛。這大好機會,自然走陳倉道最便利。

    然而,陳倉經過張郃,郝昭的修建後,再加上充分的準備,即使郝昭只有一千多人,蜀漢卻依然難以攻下。雙方還進行了經典的攻防戰,郝昭也不虧為防守大師,用火箭射燒雲梯,用粗重的石磨砸壞攻城車,蜀漢用井闌車射城,用土填平護城河,郝昭以內城牆拒守等等。二十餘天后,諸葛亮只好糧盡退兵,不過卻斬了來追擊的曹魏將領王雙。其實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比第一次北伐形勢還惡劣,第一次有戰術突然性,又有三郡響應。第二次北伐,三郡已經被平定,曹魏又有防備,並且當年趙衍發現的小道可能因地震斷絕。所以,諸葛亮打不下陳倉,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了。

  • 9 # 不沉的經遠

    韓信和諸葛亮雖然都走過陳倉道,但是他們雙方的目的不一樣,自然結果也不一樣。

    韓信暗度陳倉的目的是為了奪取關中,而此時項羽正在征討齊國,無暇顧及關中,關中正由三秦王鎮守。三秦王只有大約五萬人馬,而且章邯三人原來統帥的秦軍早已被項羽全部殺死,此時他們的部隊顯然是剛組建不久的新兵,戰鬥力堪憂。而漢軍則有十萬之眾,經歷了秦末之戰,雙方實力相差懸殊,野戰的話漢軍有絕對的勝算。

    所以韓信的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讓漢軍能走出漢中,不被三秦王大軍堵住。因此韓信以修棧道吸引章邯注意力,漢軍主力則暗度陳倉,擊敗了匆匆趕來的章邯,並最終奪取了關中。

    而諸葛亮攻打陳倉的目的,顯然不是為了奪取關中。

    諸葛亮攻打陳倉,是在第一次北伐失利幾個月時間之後。此時蜀軍剛經歷了一次失敗,這麼短的時間內雙方的實力對比並沒有發生改變,在第一次北伐以後魏國也勢必加強了關中的防禦,而且諸葛亮這次走陳倉道比第一次北伐出祁山更靠近魏國的核心地區,難度更大。

    更讓人奇怪的是,諸葛亮這次北伐所動用的兵力可能還少於第一次。在諸葛亮一出祁山時,曹叡親自統帥五萬大軍來援。而此次諸葛亮攻打陳倉,他卻只派了張郃帶三萬人前來救援。顯然蜀軍這次規模要小於第一次北伐,這也符合蜀軍新敗,兵力有所下降這一情況。

    難度更大,兵力更少,所以蜀軍這次北伐顯然不可能有勝算,諸葛亮這次北伐的目的,顯然不在於攻城奪地,而是另有目的。結合之前魏軍的動向,我們不難發現諸葛亮這次攻打陳倉,應該只是為了牽制魏軍而已。

    諸葛亮北伐失敗以後,東吳卻在石亭取得了一次大勝,魏軍慘敗。為了報復,曹叡命鎮守荊州的司馬懿大修水師,還特地命張郃統帥關中諸軍前往荊州,歸司馬懿節制,準備大舉東進攻擊東吳。

    只是此時冬季水淺,大船沒法開,所以大軍暫時屯駐方城。結果就在此時諸葛亮卻率軍攻打陳倉,張郃不得不率軍匆匆趕回關中,然後諸葛亮卻沒有和他打,早就解圍而去,順手還殺了個王雙。

    所以很明顯,諸葛亮這次北伐,應該只是為了減輕東吳壓力而發起的一次佯攻。畢竟吳蜀此時誰對抗魏國的聯盟,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東吳會主動向蜀漢求援,諸葛亮也不會坐視魏國進攻東吳。

    既然只是一次佯攻,那麼諸葛亮自然不會全力攻打陳倉,畢竟陳倉是一個純粹的軍事壁壘,要強攻的話損失會很大,所以他沒有拿下陳倉也就很正常了。

  • 10 # 漩渦鳴人yy

    兵法雲,出其不意,出奇道,以謀奇勝。

    隨著戰爭的推進,敵我雙方對於各自力量對比的不斷分析,在戰場上的所有的軍事專案都有一副地圖,無論是敵方的軍隊分配如何自己方便軍隊分配如何軍事要塞在哪裡?武器庫在哪裡?糧食庫在哪裡?心中都有一個定數,就好像一個沙盤一樣擺在自己面前,想要找到一條能夠出奇制勝的路,可能對於現代的軍事學家來講太過於困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如此,德華人對於法華人的閃電戰行動其實便是出於曼斯坦因的一次大膽的設想,這個設想帶有風險性,一旦失敗了,德國所有的裝甲部隊都將失去戰鬥力,德華人在接下來戰爭裡面就別打了,最終在不斷的運作之下,曼施坦因找到了一條法華人不會去設防也從來想不到的一條路,進入了法國隔絕了海案線並且打到了巴黎,這就是出奇制勝的典範。

    迴歸歷史我們去看韓信,這一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其實在這之前關於這一條路是否能夠透過軍隊的可能性一直還處於一種論證階段,為什麼在這個地方並沒有爆發大型的戰爭?更沒有這種以下克上的事情發生,這事之前秦國拿下了巴蜀兩地,所以按照道理來講這個路應該是關中走向巴蜀兩國,但是韓信群逆向思維,將這條路給顛倒了過來,就是從漢中之地派出軍隊進攻關中之地,將這條原本是關中進攻漢中的路,變成漢中進攻關中的一條寬莊大道。

    這一點是當時很多人沒有辦法想到的,所有人都以為劉邦在修棧道是為了從棧道上面進攻關中地區,而且此時劉邦的實力不足以去進攻處在關中地區的三秦,再加上劉邦本人也像西楚霸王承諾說不進攻關中地區,所以沒有人會想到劉邦會進攻,包括當時三秦地區的最高統帥秦國將領章邯。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從字面意思是上來講是一次迷惑性的行動,造成了這一次輝煌的戰果,但事實上這包含的是整個一套的戰略欺騙,在這其中劉邦,韓信,蕭何,張良等人扮演的角色缺一不可。如果任何一個人不配合演出,那麼三秦地區即便民心再怎麼不穩定,章邯也有辦法把劉邦的軍隊堵死在陳倉小道上面,畢竟對於那個時代的人來講,攻堅戰永遠是一個大命題。

    但是對於諸葛亮來講,這一切的優勢都不復存在,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戰略的突然性,在這之前有人已經這麼實踐過了,曹操自己心裡也有底,諸葛亮接下來會怎麼做?因此他派了五子良將之一的張合在這個地方進行防禦,並且在這之後蜀國注意力一直放在荊州地區,也讓曹操有了充足的時間去完善整個關中地區的要塞防禦建設。

    況且對於整個曹魏集團來講,接下來蜀漢集團必將會進攻關中地區,必將掠奪這個地方的人口和土地,兩個國家又是血海深仇,志死都不可能瞭解,所以蜀國進攻關中地區進攻曹魏政權,這是一個不可爭議的事實,而且對方的進攻一定來的很快很迅猛。

    蜀國即便再怎麼進行戰略欺騙,曹魏政權仍然有戒心去防禦蜀國這個方向上面的進攻,這怎麼去進行戰略欺騙?一切的條件都不成立了,諸葛亮如何去複製韓信的奇蹟?

  • 11 # 愛尚文史

    孫子有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絕如江河。”韓信的暗度陳倉,屬於用奇,而且是在二出奇兵的情況下,才拿下了陳倉城池。

    可見小小的陳倉城,確實易守難攻……

    而諸葛亮出陳倉道,屬於長途跋涉強攻城池,而且是在敵軍早有準備,以逸待勞的情況下強攻。失敗在所難免……

    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明修棧道是不存在的,只有後一句,暗度陳倉;或者也可以說“不修棧道,暗度陳倉”

    而且這裡,必須說明一點,韓信的暗度陳倉之計,實際只成功了一半……

    因為劉邦採納了韓信的計謀,從陳倉道襲擊雍王的整個過程中,韓信的“暗度陳倉”之計,唯一的作用,是幫助劉邦的大軍,出其不意的抵達了關中地區。

    劉邦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內,利用奇兵順利的拿下陳倉城,而是陷入了彼此焦灼的狀態。

    而真正獻計攻下陳倉城的,是須昌侯趙衍,趙衍的計謀,也可以稱之為“暗度陳倉”之計。劉邦採納了趙衍的計謀之後,才順利的拿下了陳倉城池。

    雍軍塞陳,詣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參考,《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所以!劉邦得以拿下陳倉城池,實際上用了兩次奇兵,兩次“暗度陳倉”之計。在第一次出奇兵的時候沒能拿下陳倉城,說明這個地方確實是易守難攻的。

    反觀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失敗之後,曹真就預測到了,諸葛亮下次北伐,必定會出陳倉道。於是派郝昭、王生二將堅守陳倉,並提前堅固了城池。

    而當諸葛亮抵達陳倉之後,發現城中只有千餘兵馬,而己方是數萬大軍。於是,在勸降郝昭不成的情況下,直接下令攻城,從正面攻城,沒有選擇出奇。

    期間各種辦法都試了;出雲梯攀城,郝昭以火箭應對;出衝車撞城,郝昭用石磨應對;填壕溝、挖地道,諸葛亮能試的辦法都試了,全被郝昭給識破了,二十多天無功而返。

    究其原因;第一,陳倉城易守難攻;第二,敵軍早有準備;第三,諸葛亮選擇從正面進攻;第四,糧草不足,不足以打持久戰;第五,久圍陳倉,援軍必到;第六,郝昭的軍事能力強悍。

    綜合以上六點,諸葛亮的陳倉攻堅戰,必敗無疑……

  • 12 # 衛歌電影

    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成為了廣為流傳的佳話,這其中韓信的軍事才能是不可忽視的。秦末,劉邦項羽爭奪中原,項羽的軍隊精銳,有著極強的軍事力量。劉邦狼狽從鴻門宴逃跑,為了防止項羽追殺他,他把通往漢中的棧道燒燬了。之後劉邦啟用韓信,韓信具有很強的軍事能力,他假裝修繕棧道,實際向陳倉進軍,佔領了關中。

    能佔領關中並非意外。項羽所處的政治局勢和春秋戰國時期類似,他把原先的秦國地區分給了三個降將。實際上大家都是諸侯,權力上互相牽制,項羽不能隨意調動軍隊。關中由三秦王駐守,但是他們的兵力十分微薄,此前的精兵都被項羽斬殺了;而此時項羽正在討伐齊國,無暇顧及關中。

    地理位置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漢朝以前,關中、漢中和蜀地都可以透過河流聯通,當時韓信就是渡河進軍陳倉,有了河流的掩護,韓信攻下陳倉簡直就是如虎添翼。而諸葛亮時期,由於一次地震改變的關中的地貌,那條河流被填充,諸葛亮失去了運輸糧草的河流,當然比韓信攻下陳倉困難。

    三國演義中把諸葛亮美化了,他成了一直擁有錦囊妙計的神機妙算的人。但實際上他的軍事才能不如韓信,他只是在政治治國方面略勝一籌,懂得如何抓住人心。當時諸葛亮率領三十萬大軍攻打三千人鎮守的小城,打了二十多天卻遲遲沒有攻下,士兵的打仗熱情早就被消磨殆盡,沒有攻下陳倉也有一定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真的可以穿越,你會選擇回到古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