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映椒房
-
2 # 帝國春秋史
都會融化收回,有的會賞賜給別人,也有例外的比如乾隆的孝賢皇后的供在了長春宮,乾隆容妃,他的是後來給了十公主,乾隆的三公主,還有三公主的女兒。
-
3 # 小聰歷史客棧
歷史上清朝的國力還是很強盛的,因此清宮皇后和妃嬪佩戴的首飾都是集歷代之大成,華麗絢爛、光彩照人,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那可能有人會有疑問了,如此華貴的首飾是很多妃嬪們的心愛之物,那在她們去世後,這些首飾將何去何從呢?可能大家會以為首飾會隨著妃嬪們陪葬,其實並不是,大多數的妃子都是後宮中默默無聞的一員,並不可能像慈禧太后那樣子有眾多金銀珠寶首飾陪葬,清宮裡面的皇后和妃嬪去世後,她們曾經最心愛的珠寶首飾也會落到她人之手。
封建皇權社會注重等級分明,上下有別,皇后和妃嬪的等級不同,因此首飾也不同,比如皇后和妃嬪的旗頭就是不一樣的,根據身份貴賤,旗頭兩面掉的流蘇種類和數量也不同。
除了旗頭在盤發上也有很多裝飾,大致是一些翡翠、朱釵、髮簪、步搖等,因此一般皇后和貴妃等人的首飾要奢華一些,其他位分低的嬪妃首飾也很簡樸,不過首飾雖然可以讓嬪妃們雍容華貴,儀態萬千,但是這些首飾並不是她們自己私有的,首飾只能代表她們的身份,她們只有臨時使用權,但不是所有權。
皇家之物,多為貴金屬和玉石製作,而且加工耗時,價值不菲,自然不會隨意扔掉,因此清宮的皇后和妃嬪去世後,曾經最心愛的珠寶首飾一般有以下幾種處理方式:1.交回內務府,妃嬪們的這些首飾都是皇上賞賜的,死後也是也都是要充公的,內務府收回庫房以後,要對首飾進行整理,對於一些品相好的首飾會重新拋光並擦拭儲存起來,有些還會給其他皇族格格留著做嫁妝。
2.對於磨損嚴重的要重新修繕,如果已經破損殘缺會重新溶化或者打造成其他款式的首飾,或溶化、或改用、二次利用,重新加工。
3.妃子去世後,人走茶涼,一般妃嬪死後並沒有資格帶著心愛的首飾陪葬,生前留下的首飾,因為常年細心呵護,很多都是看著和新的一樣,如此一來,妃嬪死後,首飾自然會被皇帝賞賜給其他妃子,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這一直是皇宮裡妃嬪的寫照。
所以,綜上所述,清宮裡面的珠寶首飾多數會隨著主人的離去而作為皇家財產被內廷回收再利用,或者分賞給其他妃嬪。清宮的皇后妃嬪們只是紫禁城一個過客而已,對於她們來說,華景繁榮以及君王的寵愛也只是彈指一瞬間,滿頭珠翠又如何,去世後,珠寶首飾落入她人之手,曾經首飾的主人也早已被人遺忘到角落。 -
4 # 歷史咖啡廳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後宮妃嬪們頭上戴著各種各樣、令人眼花繚亂的頭飾,如果你覺得她們這些戴著的鳳釵桂冠都是私有的,你就錯了,在她們去世以後,這些心愛的珠寶首飾並不會一起下葬,而是充歸國庫,所以,有時候,一隻釵可能戴了好幾個人。
皇后、妃嬪頭上的花飾、顏色、材質,其實都有著特定的權力象徵清廷後宮妃嬪等級森嚴,上到鳳鵉,下到宮女,有一個嚴格的等級劃分制度
正超品:皇后
正一品:皇貴妃
從一品:貴妃、德妃、賢妃、麗妃
庶一品:夫人
正二品:妃
從二品:貴嬪
庶二品:嬪
正三品:昭儀、昭媛、昭容
從三品:修儀、修容、修媛
庶三品:充儀、充容、充媛
正四品:淑儀、淑容、淑媛
從四品:貴儀、貴容、貴媛
庶四品:月儀、月媛、月容、月華
正五品:婉儀 婉媛 婉容 婉華
從五品:德儀 德媛 德容 德華
庶五品:麗儀、順儀、佩儀、芳儀
正六品:貴姬
從六品:姬
庶六品:容華
正七品:婕妤
從七品:貴人
庶七品:常在
正八品:美人、佳人、良人
從八品:順人、才人、淑人
庶八品:小儀、小媛、小娣
正九品:承徽、承榮
從九品:寶林
庶九品:采女
正十品:選侍
從十品:答應
庶十品:秀女
當然,後宮妃嬪等級如此的森嚴,花飾髮簪也有一套自己的象徵體系,如果貴人不小心戴了貴嬪的髮簪,那就是滅頂之災,如果被有心人傳到皇后的耳朵中,自然免不了皮肉之苦。
髮簪和花語有其特定的含義,如果戴錯,那就是滅頂之災
皇后母儀天下,所到之處,鳳鵉依仗,非常的風光,皇后專屬的花就是牡丹了,這種花色的飾物,別人可是萬萬不敢戴的,這也代表了皇后母儀天下的象徵意義。
而五品以上妃嬪能戴的頭飾,就降低了一個檔次,就是海棠,海棠花雖然沒有牡丹的豔麗,但卻處處洋溢著小鳥依人的美。
然後,剩下花色的頭飾,各品階的妃嬪宮女都可以佩戴,並沒有太多的講究和規矩。
除了花的種類,顏色,也是一種權柄和地位的象徵
我們先從皇后說起吧,黃色和紅色,是皇后專屬的顏色,可戴九尾鳳,垂到肩膀,且可兩邊同時佩帶,這樣也體現一種對稱美的格局。
然後就是貴妃,紫色代表著喜氣,可戴側鳳簪釵,和皇后不同的是,只能佩帶一邊。
各宮主位是藍色,可戴側鳳珠釵,垂至耳根。
從三品以上的妃嬪可以穿紅色(紅色必須為偏色,如橙紅、海棠紅),可佩戴金步搖。
從四品以上妃嬪可以穿紫色(紫色必須為偏色,如淺紫,紫羅蘭)衣服,可佩戴銀步搖。
從五品以上可以穿藍色(藍色必須為偏色,如寶石藍,靛藍),可佩戴寶石翡翠為材質製成的首飾。
從七品以上就比較隨意了,顏色搭配也比較簡單,可以穿除了黃色,紅色,紫色,藍色之外的所有顏色,顏色可為正色,佩戴珊瑚象牙為材質製成的首飾。
從九品以上可穿除了黃色,紅色,紫色,藍色之外的所有顏色,顏色必須為偏色。可佩戴金銀為材質製成的首飾。
所有小主級統一穿粉紅色/淺綠色/乳白色宮服,只可帶頭花。
財物盡歸塵土?你可能錯了,在宮中多年的妃嬪,就算有多大的膽子,也不敢把這些金銀首飾製成的釵飾據為己有,除非賞賜,不然,死後只有充公的份儘管生前風光無限,也離不開生老病死這種因果迴圈,而這些首飾又該如何?難道跟著下葬嗎。
其實,考古界許多的墓葬發掘出的,都有很多陪葬品,但是,她們無外乎都是皇親國戚、宗室貴胄,沒有一個宮中的妃嬪,陪葬金銀首飾之說。
所以,妃嬪基本都是靠青春吃飯的,但凡年老珠黃失寵以後,就會慢慢的在寂寞中孤老,這可能也是一入宮門深似海的原因所在吧。
小雪細數了一下,就清朝,收歸國庫的金銀首飾不計其數,我們來看看道光皇帝的妃子睦答應,在生前,可謂一時得寵,而她最喜歡的首飾則是銀鍍金盆花面簪,這個睦答應的運氣可不是太好,她被多次的升遷又降貶,被封為貴人沒幾年的時間,就被貶為了答應,後來,溺水而亡,在她死後,她最喜歡的銀鍍金盆花面簪被充國庫,可謂唏噓。
-
5 # 澹奕
清宮劇中經常會出現的場景,就是皇帝寵愛哪個妃嬪,然後就會賞賜珠寶首飾給她。不過你以為這賞賜就永遠歸受賞妃嬪了麼?不可能。在這些后妃離世之後,她們生前心愛的首飾能夠隨葬的其實並不多,絕大多數都要留在塵世另有用途的。
這也要分情況,如果是后妃們自己私己的珠翠,或者發還其本家,或者作為陪葬;如果是當初皇帝太后等上殿的賞賜或者內務府統一打造分撥的首飾,那就有很多總可能了。而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珠寶首飾基本都會被再收回去,然後經過打磨翻新,然後再給新一任皇帝的後宮。
清代史料記載,乾隆皇帝的容妃和卓氏,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香妃娘娘薨後,她生前的珠翠被分成了很多份,除了少數幾件放入容妃棺槨陪葬之外,大多都被分給了乾隆帝后宮其他妃嬪、容妃的族人,還有部分後宮侍奉的太監與宮女,其中乾隆帝最寵愛的十公主和孝固倫公主得了不少。容妃身後其珠寶首飾的最終處理,也是清代后妃離世後,她們生前的珠翠最終分配處理方式的一個縮影。
清朝後妃主要透過選秀的方式產生,她們的珠寶首飾有的是從孃家帶來的,有的是入宮後內務府打造發放的,當然還有的是因為受寵或者其他原因,得到了皇帝、太后等賞賜而得。由於宮廷等級森嚴,不同位分的妃嬪所使用的珠翠也都有各自嚴格的規格限制,決不能逾越。比方說尋常妃嬪,是絕對不能使用只有中宮才能用的鳳凰牡丹之類的紋飾的,就算她們的孃家再有錢,就算她們有這樣的首飾,也不能公然佩戴出來。
明清時期,後宮也實行工資按月發放制度,也就是所謂的“月例銀子”,也稱為“宮份”。後宮妃嬪的所有吃穿用度實際上都是緊巴巴的,並沒有清宮劇裡那麼闊綽。為了縮減開支用度,清朝時期的后妃不僅拿固定工資過日子,她們是首飾在她們死後,大多也都要由皇宮的總管機構內務府收回進行再利用,免得白白浪費了。
當然,也不都絕對,也要視實際情況視人來定,那些受寵后妃或者位分尊貴的,皇帝還是會將部分貴重珠翠作為隨葬附入陵寢,也有留幾件當做紀念,以便日後睹物思人當個念想,剩下的才是統一回收處理。或者翻新以備日後再用,或者直接作為賞賜分給其他人。
清朝宮廷之中設立有專門的造辦處,還有內務府所屬的廣儲司,專門負責打造、修理、收藏與管理皇家的各種日常用品,其中就包括了平日裡后妃們所使用的珠寶首飾。后妃薨後留下的珠寶被收回以後,造辦處對於磨損嚴重的就直接給處理了,用於打造新的首飾,而對於老舊的首飾會進行翻新然後收起來,日後皇帝要賞人或者妃嬪需要首飾發放,則可以直接提取。
不僅僅是去世之後,后妃們的珠寶首飾需要回收,而就算是妃嬪們獲罪被貶,降位分之後,原本接受的賞賜也需要被收回,畢竟不同等級的妃嬪能夠佩戴的珠翠都有不同的規制,被降位分之後可能就沒資格佩戴之前的首飾了。清朝很多的珠寶首飾,其實都經歷過很多不同的主人。而清朝的這種珠寶首飾回收再利用制度,不僅僅是在節約銀兩,更是為了維持森嚴宮闈等級秩序的重要措施。
-
6 # 歷史課課代表
後宮的嬪妃等級分別,比如清朝的後宮,分為:皇后、皇貴妃、貴妃、答應、常在等等,根據等級不同,她們所佩戴的珠寶也是有講究的,佩戴的珠寶顯示著她們在後宮中的地位。她們命運隨時掌握在皇帝手中,步步維艱,如同她們的命運,首飾也是被皇帝主宰著。嬪妃離世後,這些首飾也需要經過處理。
1、首飾被內務府收回
嬪妃在離世後,一般她生前所用的首飾都會被內務府收回,因為宮中的人員眾多,嬪妃離世後,如果首飾不能被馬上收回,就可能被下人們給偷走。皇宮中雖然應有盡有,但天子腳下,莫非王土,這些物件都歸皇帝所有,嬪妃們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擁有權,所以她們離世後,真的是人走茶涼,不僅首飾要被收回,曾經居住過的寢宮也會馬上被騰出,讓其他嬪妃搬進去居住。這些首飾在收回後,會被重新入賬記錄,便於日後使用。
2、首飾進行再加工
古代嬪妃首飾種類繁多,有些首飾鑲嵌寶石,有些是金銀來製作,首飾使用的時間久了,自然會有一定的磨損,鑲嵌的寶石等裝飾也可能早已遺失,需要對這些首飾進行再加工。宮中有專人負責製作首飾,自然也懂得如何進行加工和修補,這樣經過簡單的處理後,首飾就會煥然一新,可供其他妃嬪佩戴使用,而且經過處理後的首飾,也煥發著嶄新的光彩,更加吉利。
3、首飾隨著嬪妃下葬
在古代封建王朝,地位低下的後宮女子,她們在死後可能都沒有像樣的墓地,更不要提陪葬品了。只有皇帝寵愛的嬪妃在過世後,皇帝才會賞賜給她們陪葬品,這些陪葬品中就會包含嬪妃們生前所擁有的首飾,這些首飾隨著主人一起下葬,表示它們永遠歸主人所有,也以此表達皇帝對嬪妃生前的寵幸。
-
7 # 風趣的小四公子
像皇后心愛的珠寶首飾會跟著她一起陪葬,畢竟皇后是一國之母。然而其他的妃嬪如果是受寵的那一個她生前的首飾也會跟著她一起陪葬。相較於那些不受寵的妃嬪生前的首飾會被內務府回收,上交國庫或者重新設計加工,另賞她人。
-
8 # 千玉380
她們去世後這些珠寶首飾中屬於嫁妝的會一同下葬。皇帝賞賜的太后,太妃同級妃嬪相贈的珠寶首飾會收起送到內務府翻新後等待下一任主子。
-
9 # 愛啃西瓜的貓
后妃一旦去世,她的遺物經過清點後,內務府會整理清單交給皇帝,經過皇帝批示後,一部分首飾會被收藏起來或者乾脆回爐熔化重新鍛造新首飾。
皇帝寵妃的部分代表性首飾,皇帝會在宮中精心供奉起來,以示思念和悼亡之情。
皇帝會把后妃們的部分珠寶轉贈給她們的同事(其他妃嬪)、家人或者後人,用以紀念和緬懷逝者。
部分珠寶首飾會用來給后妃辦喪事。它們一部分作為陪葬品跟隨後妃下葬,另一部分作為禮儀用品,在喪儀中會被焚燒。
部分珠寶回收清點後,會被偏心的皇帝賞賜給心愛之人。
回覆列表
珠寶首飾自古以來就有把人裝飾得美麗、誇耀社會財富以及彰顯社會地位的功能。皇帝擁有整個天下的財富,皇后和妃子們作為皇帝的配偶,自然會根據身份、地位和受寵程度,得到皇帝在財富方面的賞賜,這其中就包括珠寶首飾。
這些珠寶首飾不僅僅是皇帝為了讓后妃們打扮得漂漂亮亮來伺候自己,更重要的還有體現身份等級和禮儀性的裝飾等各種作用。也就是說珠寶首飾甚至可以直接體現政治地位和意義。因此我們不能把珠寶首飾簡單看成皇帝賜給后妃們的玩物。
具體到清朝來說,根據清宮的規矩,凡是皇后和妃子們擁有的東西,包括珠寶首飾,這些都是皇帝的恩賞,所以皇后和妃子們對首飾只擁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皇帝賞賜的這些寶物,她們生前不能隨便佩戴,死後也沒有根據自己心意處理的權力。總的來說,后妃們還是可悲的,因為她們一切的支配權都在皇帝手裡,連處理自己遺物的權力都沒有。
至於后妃們去世後,她們的珠寶首飾皇帝會如何分配,根據清朝宮廷檔案,我們可以得到有如下去處:
1、 專門負責清朝宮廷內務的內務府設有造辦處、廣儲司和四執事庫等部門,專門負責管理、打造和收藏皇宮和皇帝日常生活用品,這其中也包括后妃們的珠寶首飾。后妃一旦去世,她的遺物經過清點後,內務府會整理清單交給皇帝,經過皇帝批示後,一部分首飾會被收藏起來或者乾脆回爐熔化重新鍛造新首飾。比如乾隆容妃去世後,她的部分首飾被宮廷回收:檔案記載,“查得容妃遺下頭面、衣服、銀兩、緞匹等項,……上交四執事庫收存”。
2、 皇帝寵妃的部分代表性首飾,皇帝會在宮中精心供奉起來,以示思念和悼亡之情。比如乾隆的慧賢皇貴妃去世後,根據《內務府檔案》,她的金鳳鈿被乾隆安奉在長春宮中,逢年過節乾隆會去拈香懷念愛妃。
長春宮奉安 慧賢皇貴妃嵌珠石金鳳鈿一分 金鳳五支上嵌東珠十五顆內二等東珠八顆,三等東珠七顆 三等正珠七十一顆錁子五塊紅寶石一塊藍寶石一塊燒紅石三塊碎小紅寶石七十五塊鈿前翠花上嵌假珠十二顆8金花一枝上嵌四等正珠五顆紅寶石二塊燒紅石一塊鈿後小金鳳九枝上嵌四等正珠九顆上穿四等正珠三百三十八顆紅寶石墜角十塊燒紅石墜角一塊藍寶石墜角十一塊碧口口墜角五塊芙蓉石墜角三塊白玉寶六件珊瑚寶件件松石寶五件催生石寶十五件3、皇帝會把后妃們的部分珠寶轉贈給她們的同事(其他妃嬪)、家人或者後人,用以紀念和緬懷逝者。比如乾隆容妃去世後,乾隆把容妃的一部分遺物賞賜給了後宮諸妃以及容妃的親人。乾隆的寵妃令皇貴妃去世後,乾隆後來把她的一些首飾賞賜給了她的兒媳孝和睿皇后。
4、部分珠寶首飾會用來給后妃辦喪事。它們一部分作為陪葬品跟隨後妃下葬,另一部分作為禮儀用品,在喪儀中會被焚燒。比如容妃棺中陪葬有衣服和金玉首飾等,另外一部分則被焚燒,用以祭奠容妃。
5、部分珠寶回收清點後,會被偏心的皇帝賞賜給心愛之人。比如乾隆容妃去世後,她留下的眾多金銀珠寶首飾,乾隆把大部分都分配給了自己最寵愛的女兒和孝公主和外孫女大格格,用以給兩個待嫁的小姑娘添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