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伯牙子期
-
2 # 風的導航
謝邀。諸葛亮在葫蘆谷真的燒死司馬懿之後,三國的格局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因為諸葛亮是政治家,很難算上軍事家,演義裡只是神話了諸葛能力,我們從陳壽和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語就能看出來。我們不妨大膽推測一下:蜀漢地小人少,國力貧瘠,缺乏打大仗的資本,而且人才儲備貧乏,除諸葛亮之外,基本沒有可堪大任者,不然就不會有蜀漢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是致命的,充其量小勝幾次,不能改變大格局。反觀曹魏人才濟濟,鄧艾鄧之鐘會等等都是軍師奇才,幼麒麟姜維九入中原,被鄧艾數次挫敗,沒有討到任何便宜,也從此更加快了蜀漢政權的傾斜。再有東吳陸遜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劉備率兵進攻東吳為關羽報仇,有名的夷陵之戰,把劉備殺得潰敗。如果諸葛亮真的如此能掐會算,也不至於氣死劉備,更沒有白帝城託孤。再到後來陸遜之子陸抗和晉著名戰例(西陵之戰)何等氣魄。如果沒有了司馬懿蜀漢也不會光復漢室,不過也就沒有了晉朝,最後統一的肯定是曹魏。歷史只是把光復漢室作為了正面形象,所以劉備為代表的群體湧現出了諸葛亮關羽趙雲等傳世人物,同情弱者的心態也讓後人產生了這樣無稽之談的幻想。
-
3 # 六甲番人
首先宣告本文的觀點是依據三國演義推論而出的,如果按三國志,諸葛亮生死和司馬懿生死都影響不了魏晉統一天下。
三國演義《孔明火燒木柵寨》,司馬懿父子三國被魏延誘至上方谷中,馬岱放火燒谷,可惜一場大雨救了司馬父子。
如果,當時天未下雨,司馬父子三人和魏延都被燒死了,那麼,諸葛亮將拿下渭南大營,然後趁勢攻打渭北,接下來的變化有:
一、如果諸葛亮身體不佳,無法掌控戰局。根據當時諸葛亮的管理風格,他一病倒,基本上蜀軍就只能處於守勢了,無法組織大規模的戰役,所以此戰過後,很大的機率還是無功而返,維持戰前的局面。然後:
1、諸葛亮後期恢復健康。一年後蜀國繼續北伐,魏國失去了司馬父子三位帥才,曹爽將把持魏國朝政,他將和夏侯玄一起提前和蜀國對陣,諸葛亮對曹爽、夏侯玄,勝算很大,應能拿下長安。然後由於前些年身體透支太大,諸葛亮還是會病故,蔣琬將擔任蜀漢大將軍,他和姜維將很有可能趁遼東造反,和東吳平分天下,而後由蜀漢統一全國的機率有50%。
2、諸葛亮還是病逝了,蔣琬將擔任蜀漢大將軍,蜀魏之間還是會處於對峙狀態,後期各有機會,但魏勝面更大。極有可能還是沿著歷史的路線發展。
二、諸葛亮在燒死司馬父子後,身體暫時健康,應能拿下長安,然後:
1、諸葛亮身體還是不好,病逝,蔣琬掌權,姜維提前屯軍關中,蜀國將有較大機率和東吳平分魏地,由於蜀國提前取得關中之地,蜀漢的勢力將大於東吳,統一全國的機率超過70%。
2、諸葛亮還能活三年,他將能平定中國北方,至少能克服中原。隨後他病逝,姜維應能提前掌權,按楚漢爭霸路線統一全國。
-
4 # 小施讀諸史之華夏春秋
不能,因為你要搞清楚魏國和蜀國雙方的國力,沒了司馬懿三父子還會冒出來更多的人,比如鄧艾和鍾會這兩個就是繼司馬懿之後魏國的青年才俊,此二人能力並不比司馬懿遜色,而且鍾會的年齡比司馬懿要小的多也比諸葛亮年輕許多,魏國沒了司馬懿還會有更多的人才和俊傑,而蜀漢出了諸葛亮之外就沒有什麼傑出的軍事人才,蔣琬和費禕只能治國,姜維雖然比較出色但是蜀主劉禪並不信任他,君臣之間有很多矛盾,司馬懿哪怕是在上方谷被燒死了但對於魏國來說並沒有多大的損失,反而為魏國除掉了一個心腹大患,魏國雖然失去了司馬懿父子但魏國經歷了太祖和世祖還有明帝三朝的治理已非昔日可比國力比蜀國強了不知多少!兩國交戰比的就是國力,國力越強則軍隊越強,所以再三講明哪怕是司馬懿死了諸葛亮也不可能克復中原,漢室氣數已盡
-
5 # 超級鍵盤
就算燒死司馬懿,諸葛亮也打不下中原....很簡單,東吳不讓,除非諸葛亮能像鄧艾那樣偷襲成都,啊鬥投降……就算諸葛亮偷襲,魏國的也沒有啊鬥!魏國能打下蜀國為什麼東吳為什麼不幫呢?那是沒辦法,想幫也幫不了.....誰能想到,一直牛逼轟轟的蜀國整年吵著打架竟然抵抗都不抵抗一下子投了...沒錯投降了,令東吳措手不及……想救都救不了!
-
6 # 站在中間看問題
相當於戰國時期,你讓白起指揮南韓軍隊,去打秦國一樣,沒有勝算,就算區域性佔優,大局也不會變,不是一兩個領頭的決定的,曹魏那個時候兵多將廣,就算是每個城池都堅守不出,諸葛亮一個個的啃,也拿不下幾個,國力有限,總體上只能騷擾魏國,讓魏國表面上處於守勢,就相當於一隻狗挑戰一個獅子,狗在撲上去的時候,獅子也會下意識的後退。
-
7 # 木葉第七代火影鳴人
如果司馬懿被燒死了,那麼諸葛亮肯定能夠收復中原,還於舊都,原因如下:1、司馬懿死了,曹魏也就沒人可以跟諸葛亮對抗,諸葛亮就可以收復雍涼,進行屯兵2、司馬懿被燒死,諸葛亮也就不用續命了,不用續命,魏延也就不死了,魏延不死,諸葛亮就可以派魏延只取長安。3、司馬懿死了,諸葛亮就可以聯合東吳,南北夾擊,讓曹魏首尾不能相顧。如此,曹魏必被諸葛亮所滅,之後,諸葛亮可以假意和東吳平分天下,待時機成熟,再次出兵收復東吳,最後就可以恢復漢室的夢想了!!!
-
8 # 宇小谷
可以肯定一點假設如果成立!那麼或許就不會出現五胡亂華了!
正題1、司馬懿死了,魏軍同樣防守撤退,只不過亂一點而已。即使司馬懿或者大家撤退也不見得多麼工整。
2、司馬懿死了誰來接手,是夏侯曹家還是,司馬一派的黨派呢?
宗親派屬於好勇鬥狠姑且算勇猛的吧,可以速戰速決不會拖拖拉拉加速歷史程序!司馬一派應該秉承一點,就是拖和耗。但是從兵法戰策以及文學來看,司馬之後應該是無人知諸葛了。
不過歷史時間巨輪已經給出三方陣營最好的答案了,曹魏司馬強勢帶隊,不小心就把天下帶到司馬家!
所以司馬即使被滅了,歷史的軌跡還是照樣再走,影響不到當時形勢,歷史絕不是由一個人去左右的!幕僚文化盛行的三國時代,司馬對諸葛的分析也絕不會是司馬一人感應的,而是帳下眾多謀士去思考的,司馬不過就是一個階層的代表,階層背後有的是接替司馬的人,只是需要有人挪個坑而已!
-
9 # 娛生敘影
嗯,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都是不世出的奇才。
可以說,司馬懿是能諸葛亮北伐最大的障礙,雖然並不是唯一的障礙。
那麼問題也可以這樣看,司馬懿死了,還有人能阻止諸葛亮嗎?
這個問題,誰的回答最準確,最有效呢?只有一個人,沒錯,就是魏明帝,曹叡。
魏明帝可謂一代明君,而他一直非常忌憚司馬家族的存在,可是他不敢動司馬家族,為什麼?因為只有司馬懿能夠阻止諸葛亮北伐的腳步,鄧艾不行,張郃不行,曹真更不行,就像司馬懿說的,諸葛亮一死,就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止他了,同樣的道理,司馬懿一死,就再也沒有人阻止諸葛亮了。
為什麼當時有“臥龍雛鳳得其一可得天下”說法,因為一個軍事奇才對於戰場的影響太大了,絕不是地球少了誰都轉這樣的理論可以一致的。
曹真病死,司馬懿再一死,蜀漢大軍,無人可擋。
既然魏明帝都這麼認為,難道在座的各位,誰比明帝更有話語權?
-
10 # 大蔥侃侃侃
不能
因為當時諸葛亮自己已經病入膏肓了
屬於英雄氣短
一門心思要做掉司馬懿 已經是很狹隘的做法了
因為就算諸葛亮弄死了司馬懿 大敗曹軍 馬上又會有新的兵源出動來對抗蜀漢 而諸葛亮的身體已經吃不消了 兩國之間巨大的力量差距不是弄死個把名將就可以彌合的
何況司馬懿完了 還有郭淮 陳泰 鄧艾 孫禮這些名將 一樣可以堵死你 讓你軍糧接應不上自退
所以 諸葛亮想弄死司馬懿 初衷不是司馬懿一完魏國就沒人鬥得過自己 而是自己要死了 把蜀漢最大的對手拉下水墊背 少一個阻力是一個 復克中原 自己是完不成目標了
實際上 不能因為諸葛武侯名氣大就忽略了 蜀漢戰場一直都是曹魏的次要戰場 孫吳才是曹魏主要爭伐物件
-
11 # Leonidas3
戰爭沒有那麼簡單,不是一兩個人的問題,打仗打的是國力。魏國的國力比蜀國吳國加起來都要強。就算司馬懿死了。也會有別的人來平定蜀國吳國的。也就是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結局。只是時間問題。
-
12 # 幽默搞笑娛樂
答案是肯定的,能克復中原,我想這也是大家所期盼的!歷史往往是殘酷的,歷史往往都不盡人意,不是英雄無志可伸,就是英年早逝,亦或是亂世出英雄,雖得其明主而不得其時!諸葛亮就是一個悲哀的例子!與其說上方谷諸葛亮燒死司馬懿能不能克復中原,不如說項羽過了江東,能不能捲土重來!我想是的,能捲土重來,能一統天下,但歷史就是歷史,他不會刻意眷顧某一個人,往往會在不經意間就形成了命運或大勢的轉折點,這是多麼悲哀,嘆惋啊!諸葛亮和司馬懿是一對歡喜冤家,一個被稱為“神機妙算”,一個被稱為“老謀深算”;但智慧諸葛亮遠勝於司馬懿,就好比說,老師出了難題,但你能知道他大概會考哪些知識點;諸葛亮命人拿婦女衣服激司馬懿出城,他知道這是諸葛亮故意激怒他,他不氣,因為他目前處於下風,出城必敗;諸葛亮的空城計,雖說他有“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之僥倖心理,但他還是害怕其中有詐,不敢攻城;諸葛亮命士兵“撤兵增灶”與“死諸葛嚇退活仲達”等事件,都把司馬懿耍得團團轉。在上方谷火燒司馬懿時,司馬懿說:這輩子永遠打不過諸葛亮。正當哀嘆命運之時,一場大雨拯救了司馬懿及其軍隊。但從此給諸葛亮的一蹶不振種下了禍根。也許這就是天命。如果司馬懿死了,諸葛亮就除了個大敵,他也就可以進行下一步計劃——“滅除曹賊,光復漢室”,這也是他急於六除祁山的用意。俗話說“蛇無頭不行,兵無將不戰”,司馬懿一死,魏國誰能與諸葛亮一戰,恐怕沒有其他人可以出來和諸葛亮鬥智鬥勇了。如果有,為什麼不全部任用,派到各個地方?如果有,為什麼會讓司馬家族橫行霸道,最終三國盡歸晉?而鍾會、鄧艾之輩是趁蜀國無能人之際,趁人之危而攻克蜀國,吳國這不算英才,這與楊修等輩只是紙上談兵,唇舌之爭,勾心鬥角,工於心計有何區別?若真放到戰場,心計豈能打勝戰?
-
13 # 一物一斷情
機會是有的,司馬懿死了,可以說,軍心大動搖,諸葛亮所到之處可能都是降軍,但是司馬懿死了,魏國發現只要我守,你諸葛亮好像沒什麼辦法,還是能耗死諸葛亮!所以不好說!
-
14 # 蒼穹孤鷹
演義也要有一定的可信度,所以,三國演義才能千古流傳。就算諸葛亮在上方谷燒死了司馬懿父子三人。諸葛亮也不能克服中原。原因那?請聽我慢慢道來。
第一,諸葛亮的死是任何演義都無法改變的事實。就是死的時間和原因。壽54而終,病逝。知道了吧?是病逝的。與任何人都沒關係。即便諸葛亮燒死了司馬懿父子三人,天命也使得諸葛亮沒有了克服中原的時間。
第二,蜀漢有人能繼承諸葛亮的遺志克服中原嗎?若果有的話也就姜維了。三國演義本身已經告訴了大家,姜維九伐曹魏的結果了。不行的。
第三,在來看看曹魏除了司馬懿父子還有其他軍事人才嗎?人才濟濟啊!曹真、鄧艾以及鍾會等等。哪一個拉出去都是響噹噹的魔王級人物啊!在加上魏主的英明你想想蜀漢能克服中原嗎?顯然是不可能的事。
在這裡說一下三國演義的一個bug.赤壁之戰時諸葛亮識天文而巧借東風助周郎,奈何到了上方谷諸葛亮不識了天文,讓大雨澆滅了大火啊!哈哈,演義啊親!
-
15 # halfgao
上方谷俗稱葫蘆峪,又名尚方谷。陝西省眉縣境內,是著名的三國古戰場。
諸葛亮一生善於用火,諸葛亮剛出山就先燒博望坡,再燒新野,最終用火換取了勝利,也為劉備贏得了喘息的機會。
在七擒七放孟獲的過程中,有次諸葛亮迫不得已火燒藤甲兵,諸葛亮還為此認為自己必折陽壽。 火燒上方谷是諸葛亮最後一次用火攻之計,本來一切進展順利,然而一場大雨,澆滅了諸葛亮克復中原的政治夢想。諸葛亮為此長嘆,成事在人,謀事在天。的確一個人的成功取決於多個方面,其中運氣成分也佔據很大因素。
那麼,是否上方谷中燒死了司馬懿,諸葛亮的政治目標,興復漢室,克復中原的夢想就能達成呢?
筆者認為,即使上方谷燒死了司馬懿,諸葛亮也不能克復中原。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其實消耗的是國力,是後勤。此時的蜀國早已是弱小之國,根本無法對抗強大的魏國。諸葛亮的出師表也寫道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可見當時蜀國的實力遠遠低於魏國。
再者,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出來的,不是憑一人之力就可以扭轉乾坤。蜀國經歷過夷陵之戰,國力已經大不如之前,蜀國失荊州之後,也失去了克復中原的大好條件。諸葛亮在隆中對時已表明,荊州之地的重要性,需天下有變,從荊州及益州同時出兵方可克復中原。 所以,即使司馬懿在上方谷被燒死。諸葛亮也不具備克服中原的條件。一是國力衰退,二是隆中對時所設想的克復中原的條件也不具備。
關注大富三國,三國曆史簡單說!
-
16 # 述文史
諸葛亮最擅長以火為主,火燒上方谷是諸葛亮火攻之計,諸葛亮的政治目標,興復漢室, 諸葛亮對曹爽、夏侯玄,勝算很大,拿下長安然後由於前些年身體透支太大,諸葛亮的治國治軍謀略,謀略對戰爭的影響是絕對的;魏主昏聵,沒有能征善戰的將領,東吳軍政不合,也會給諸葛可趁之機葛亮病故,蔣琬將擔任蜀漢大將軍,他和姜維將很有可能趁遼東造反,和東吳平分天下,而後由蜀漢統一全國的機率很大。
佔據地利,能守能拖,戰則敗,守則勝。司馬懿敢放心的佈局奪曹氏江山,也是因為魏主昏聵,哪怕是曹丕手裡,司馬懿也只能韜光養晦!
一旦拿下長安,以諸葛亮屯田養民的本事,不出幾年,必將使得關中成沃土。此時將後主劉禪接到長安,號令天下,必將能夠激起很多思念漢朝的老臣百姓響應。而且可以徵收雍涼騎兵,繼續攻佔曹魏其他地區,克服中原指日可待。
只因諸亮身體不好最後病逝,蔣琬掌權,姜維提前屯軍關中,蜀國將有較大機率和東吳平分魏地。
-
17 # 品味老劇
如果諸葛亮在上方谷燒死了司馬懿,那也不可能克復中原。
第一:諸葛亮用火燒殺生靈,有損壽命
在諸葛亮一生中,五次用火:火燒博望、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火燒藤甲軍、火燒上方谷。雖有無奈之處,但也太過狠毒,必有天譴,必不能長命。所以,在他第五次用火時,才下了大雨撲滅了大火。第二:夷陵之戰後,蜀華人才凋零
劉備不聽眾人勸告,討伐東吳,致使大敗而歸,蜀國多年積攢的力量基本上損失殆盡。即使是在劉備做漢中王時,蜀國的實力也在最鼎盛之時,實力也比曹魏差的多。更何況是現在呢,就靠諸葛亮一個人根本挽救不了這個爛攤子。第三:扶不起的阿斗
在三國後期,對比一下蜀、魏、吳三國的君主,數蜀國的劉禪不行宦官黃皓當權,諸葛亮在外打仗他還能有點怕,如果諸葛亮一旦死了,就會像漢靈帝時期的十常侍之亂,根本不行。就像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說的:孔明雖得明主,卻不得天時啊!
回覆列表
假設!司馬懿如果死了,諸葛亮仍然無法統一。
1.國力仍然不如曹魏,從領地面積、經濟實力來看,曹魏處於絕對的優勢。
2.曹魏人才濟濟,一個司馬懿死了,曹魏尚有諸多良將,蜀漢人才凋零不是諸葛亮個人所能改變的。
曹魏集團從曹操開始就很注重人才的培養,後期的郭淮、郝昭、鄧艾、鍾會都是能獨當一面的優秀帥才,蜀漢中僅有一個姜維,還是諸葛亮收降來的。
司馬懿死了,面對那麼多曹魏的優秀帥才,諸葛亮也是首尾不能相顧,蜀國的滅亡最多也就是拖延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