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姐124716291

    首先應該肯定付出者的真誠與善良。至於習慣性的為討好而付出,我不荀同,因為人都有賤性的一面,不帶鋒芒的善良付出,對方反而覺得是你願意而我是被動接受而已。……所以付出應因人因事而為,切勿好心當成驢肝肺了。

  • 2 # 珍珍327

    自己深有體會,曾經有個朋友,我是那麼的幫助他,在困難的時候我幫他走出困境,甚至交錢給他用?後來人家好起來了,在見到你連話都不願說了,甚至借的錢也遙遙無期,所以人不能一味的對人好,自己的尊嚴都沒了?何況人家連記你的好都沒有?這就是卑微的人下場吧

  • 3 # 情感需要咕嘟

    當付出上升到討好的範疇,那就等同於廉價,廉價的東西有幾個人會珍惜?

    誰會對空氣珍惜呢,只有當霧霾的時候才發現吸一口廉價的新鮮空氣是多麼好。

  • 4 # 看見陽光就微笑

    非常認同這句話,習慣性的付出,只會獲得別人對你更多的輕視,這是一個真理。

    因為習慣性的付出,會讓你的付出在對方看來越來越沒有價值感。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人性,你可以對一個人好,但不要對一個人太好,好的失去了自我,只會讓人覺得你是在卑微討好。

    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也是寶貴的。如果一個人總是以犧牲自己利益的方式去成全別人的利益,哪怕內心再多不情願,也不懂得拒絕別人,那麼,在別人的心裡,你就是個濫好人,沒有原則,沒有底線,處處以別人的臉色行事。

    這樣的一個人,連自己的情緒都照顧不好,連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不懂得如何分配,更不懂得把寶貴的時間,用來學習,用來成長,用來提升自己,只會揣測別人的心意,每天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卻始終活的惴惴不安。

    因為你始終把自己的價值感,建立在別人對你的認可和說辭上,而你恰恰忘了,無論是在學業上還是事業上,無論是在什麼單位什麼集體裡,一個人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成績和能力說話的。

    否則,即使你天天為別人端茶倒水,在辦公室裡承包了所有的清潔工作。別人除了覺得你這個人好使喚,不會對你有太多好感。人家會想你這個人沒有真才實學,所以才拼命的想要討好大家,才能在這個集體裡生存下去。

    所以,在任何一段關係裡,如果沒有互相尊重為前提,那這段關係就是不平等的,不會平衡的東西自然也不會長久。永遠不要試圖用一味的付出去討好任何人,不要在別人的輕視里弄丟了你自己。

  • 5 # G米兜

    感謝你的提問

    一個習慣性付出來討好別人的人,有兩種可能要麼能力有限,要麼在相對不健全的環境中長大。這兩者導致的共同表現就是自卑。對於自卑者,一個自己都看低自己的人,別人會怎麼看你? 一句老話“柿子專挑軟的捏”也正是對當前大部分人的寫照。有良知一點的人最開始還會有些感恩之心,但久而久之也會習以為常。他們不僅會輕視你,還會得寸進尺,嫌你付出的不夠多。這樣對於你的工作生活非常不利,任何付出與得到都是相對平衡的,否則的話,你可能會越來越壓抑,最後導致抑鬱症。既然認清了問題,建議你及時糾正,建立正確的交際關係。

  • 6 # 如初44253

    認同,這跟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影響,所謂3歲定80,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言傳身教。孩子的性格多多少少跟父母都有關係。習慣討好別人,說得好聽是謙卑,過分討好別人,讓人覺得是理所當然,老實巴交的悶騷型老實人,得不到別人的重視,自己心裡有患得患失的感覺,容易敏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無愧於心。

  • 7 # 清語的書屋

    很大程度上是認同這句話的,現實生活中確實遇到不少為了討好他人而一味犧牲和付出的人,這些到最後往往越發顯得卑微和不被重視。在這裡可以將這句話進行更深層次的剖析。

    一、這句話的衝突點在於“討好別人”,而非“習慣性付出”。

    正向的付出是一種非常偉大的行為,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利他”、“不求回報”、“無私”等等。無論是在個人的生活中還是社會這個大環境裡,都需要這樣的行為,也都會遇到這樣的行為。

    例如這樣的社會現象:下雨天,一位姑娘給路邊乞丐,此事後來還被人上傳到網路上,大家都在稱讚那位姑娘;前兩天還有人爆料,一位女士在乘坐長途列車時,悄悄掏錢給車上計程車兵們包辦了中餐午餐,她覺得自己應該為他們做點什麼,而這也就是她目前能做的;我有一位朋友,外出時為了救落水的人,自己獻出了那年僅三十出頭的生命。

    這樣付出的案例其實還有很多。我們不得不承認,“付出”其實是一種很偉大的行為,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利他也就是利己。

    只是這種付出如果初心不對,也就變了味,也就是這句話中的“討好別人”。一個人如果為了討好別人,一味去付出,最後得到的結果往往是被輕視,不被珍惜。我身邊也有不少相關的故事,例如一些已經結了婚的夫妻,通常是一方一味地付出和討好,丟掉了自己,沒有了自我,最後卻得不到對方半句好話。相反,那些拿捏得當,又能活出自我的人,往往反而容易得到對方的尊重和喜歡。

    一個人只有活得精彩,活出自己,才有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珍惜。如果是為了別人而一味付出,不如好好讓自己活的發光發亮,相信“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二、形成這種“討好別人”的原因。

    透過現象去看本質,這種為了討好別人而習慣性付出的原因其實有很多。從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人事物和我自己的經驗感受來看,有以下兩種:

    1、認知上的偏見

    在認知上產生偏見,覺得只要不斷付出,就會得到喜歡和重視。當產生這樣的想法時,就會驅使自己的行為去這麼做。如果想要改變這種行為,那麼就只有先改變想法。或者是等到自己真正在這樣的事情上吃虧了,才會幡然醒悟。

    2、性格所致

    大多數一味討好別人的人,很多時候並不是他們想要這麼做,而是性格導致。這種性格往往是由於從小的家庭教育、成長環境、個人經歷等因素造成,它比較複雜,是各種因素綜合在一起之後呈現出來的一種現象。這樣的人他的慣性思維就是去討好別人,但是自己可能知道或不知道。

    然而,生活總是現實的,當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吃了虧之後,大部分人會明白過來,從而改變想法和行為。再或者是隨著他們的經歷、閱歷的積累,不斷思考,也會漸漸明白過來,最終得到成長和改變。

    除了這兩點原因,相信還有其他更多的因素,值得我們一一去探索和思考。畢竟凡事沒有絕對的答案,不斷探索前行才是最好的方式。

    總的來說為了討好他人而習慣性地付出,確實難以得到他人的重視,所以更好的方式是好好做自己,活出自我。當然,其實也存在對方看到另外一方的努力和付出,然後加倍珍惜。但是這是極小的機率,微乎其微,如果把賭注放在這個機率之上,就確實真的不好說了。

  • 8 # 希惜曦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別人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人間失格》

    這段話來自日本的作家太宰治,一針見血的寫出了討好型人格的病態心理。

    “討好型人格”也被稱作“取悅症”,

    這型別的人往往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害怕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會一味的壓抑自己的需求去迎合別人,

    不懂得拒絕,總是沒有原則的降低自己的底線。

    這型別的人最不容易被人尊重,因為被人尊重的前提是自尊自愛,他們往往喪失了自尊自愛。

    別人不拿你當回事,往往是從你自己不拿自己當回事開始的。

    最後成為不被別人重視,自己都討厭的樣子。

    我曾經也是這樣的人,在感情裡這個特徵尤為突出。

    那時候我會習慣性的去討好他,

    把情感需求的滿足都寄託在他身上,

    他變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支點,

    失去他好像整個世界都會崩塌。

    這樣的心態讓我總是患得患失,

    然後試圖透過加倍的討好,去維持這段關係的平衡。

    後來的結局當然不言而喻,

    情感無法獨立,

    我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完全取決於他,

    這樣的感情,抗風險能力幾乎為零。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別人如何看待你,只取決於你的自身價值。

    你的討好行為不僅不會令你和對方的關係變好,

    反而會降低你在對方心裡的價值。

    你可以看看身邊的人,

    那些凡事唯唯諾諾,小心翼翼的人,

    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傷害無視的人,

    因為知道你不會反抗,

    “欺軟怕硬”就是這麼來的。

    如果你是討好型人格,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在心裡想我要改變?

    我可能要給你潑一盆涼水了,

    你所期待的改變可能並不會因為我的幾句話而真正改變,

    因為你沒有付諸行動的決心,

    很多心理和精神層面的都只有靠行動和付出才能得以實現。

    你需要改變一直固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

    你需要去做以前不會或者不敢去做的事,

    包括你的整個狀態都需要重新去調整。

    改變討好型人格的方法:

    一,停止討好別人。

    從現在起,不再討好身邊的人,

    你可能已經開始給自己找藉口了:

    “我的老闆給我發工資,我可能不去討好他嗎?”

    “我的客戶,我不去討好他,我怎麼做業務”……

    不討好不是讓你們對他們冷冷的,愛搭不理的,而是要以一個正常的方式去交往,不卑不亢,無懼無畏。

    該憤怒的時候就憤怒,該拒絕的時候就拒絕。

    不要有我如果不……就會……的擔憂,

    而要有大不了……的心態。

    二,培養內心的充實感和富足感。

    至於如何讓自己內心充實,讓內心強大,

    我這裡沒有答案,需要你自己去探索自己的內心。

    心智成熟的路,從來都是需要你自己去走,

    這是無經驗可循的。

    你可以拿張紙把自己的優點都寫出來,

    然後重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喜歡上自己。

    三,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這個說起來好像很簡單,

    但是從內心裡喜歡且堅持很難,

    我以前有試圖去健身,去學跳舞,

    但都是三分鐘的熱度,

    好像僅僅是為了有愛好而去做。

    文字,讓我找到了我的興趣愛好,

    我會為此去看很多書,找很多相關資料,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去交流,

    這種感覺是前所未有的專注和豐盈。

    最後大家講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

    在一個炎熱的下午,一位父親帶著他兒子和一頭驢走過滿足灰塵的街。

    父親騎在驢上,兒子牽著它走。“可憐的孩子,”一位路人說道,“這個人怎能心安理得地騎在驢背上…”

    父親聽到之後,就從驢背上下來讓兒子坐上去。但走了沒多久,又一位路人的聲音傳來“多麼不孝。可憐的老父親卻在一旁跟著跑。小孩子聽了之後連忙讓父親也坐在驢背上。

    “你們誰見過這種事”一位婦女說道,“這麼殘酷地對待動物,可憐的驢子的背在下陷,而這個老傢伙和他的兒子卻悠然自得。”

    父子倆聞言,只好從驢背上爬下來。但是,他們徒步走沒多遠,又一個陌生人笑著說:“我才不會這麼蠢,放著好好的驢不用,卻用腳來走。”

    結語:希望你能擺脫過去和別人對你的影響,

    擁有對人生的主動權,

    成為自己人生的解局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燭影斧聲”是怎麼一件事,真相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