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歌獻給你

    李健自己曾經講過的一段話,表述他對音樂的態度,我相信站在《歌手》舞臺上的李健,仍是不忘初心的他

    “你的唱片裡面,一定要都是自己喜歡的歌,可能某些歌,當時別人會有質疑。就像《傳奇》一樣,當時這是一首那麼慢的歌;2003年是一個很中國風、很電子、很R&B的時候,它就太格格不入了。但是我喜歡,即使沒有人聽,沒有人看好也沒關係。”

    沒有刻意的討好大眾,沒有改變對音樂的執著,沒有急著讓世界看見他的成果,一如他踏實沉穩的性格,平靜的等待著世人的認可。

    2015年,李健拿到《我是歌手》的亞軍,成為大眾心中的“清華男神”、“音樂詩人”。一首《貝加爾湖畔》唱醉了無數人心,似把聽眾帶離繁華喧鬧,投入世外桃源的懷抱。悠揚的手風琴聲,濃濃的俄羅斯風情,低沉磁性的清澈嗓音,每一幀的景色都會深深的印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我是歌手》中他唱過一首讓人感同身受的《陀螺》。他那輕緩的語氣,訴說“鮮花”、“清風”、”田野“的美好,手風琴溫暖的吟唱,彷彿陷入一段回憶。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沉默“”孤獨“”淚水“”噩夢“隨之而來,不停的轉,不停的迴圈,而最後的爆發就就像一聲想擺脫的吶喊。

    李健將那份人與人的衝突,人與世界的衝撞,近乎絕望的隱忍和苦中作樂的心境演繹的淋漓盡致。

    想一想未來,我老成了一堆舊紙錢

    那時的兒子,已是真正的男子漢

    有個可愛的姑娘 ,和他成了家

    但願他們,不要活得如此艱難

    今年,他又登上最新一期的《歌手》舞臺,翻唱許飛的《父親寫的散文詩》讓人動容。歌詞中雖然只是關於父親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我們都能找到生活中對應的故事。他把父親那首日記唱成散文詩,用輕輕的吟唱記敘著父親的偉大。每次聽,都會讓在外的遊子心情難以平復。

    這是一首撩撥著在外打拼的、普通平凡人心絃的作品。十點半,有的人已經回到家,而有的人還在路上。也有很多忙碌的人還在“十點半的地鐵”上,或許其中就有你和我的影子。

    我已疲倦了

    這是我唯一不失眠的地方

    沉重的,燙手的

    在這裡都可以暫時放放

    等到了站,下了車

    餘下的路還有好長

    不去想,管它呢

    讓風吹在我臉上

    一趟不能再普通的地鐵,正是我們生活的縮影。它默默地記錄著我們最真實的一面,在夜裡狹小卻安靜的環境裡,顯露出這座城市切換作息的那一刻,生動卻現實,生動到它出現在我們的每一天卻似乎從未被任何人提起,現實到它今後仍會存在於我們的生活裡。

    作為“音樂詩人”的李健,他也一直在嘗試著突破,《歌手》的最新競演曲目他混搭《紅樓夢》和《西遊記》的經典,帶來了讓人耳目一新的《紅豆曲+一生所愛》的中國風歌曲。

    李健很好的發揮了他聲音中極具畫面感的特質,慢條斯理的演唱將曲中情節娓娓敘述,伴隨著他的歌聲經典鏡頭撲面而來,其中的人物彷彿透過音符款款現身。演唱結束之後,李健自己也承認,可能這次的曲風不會討得大部分人的喜歡,但這種融合卻一直都是他想嘗試的。

    相對來說,李健每一次的演唱基本都能收穫好評,《歌手》上的排名也一直處於前列,說明他走到今天,已經收穫到成功。他一直按照自己的節奏做著自己事情,用輕輕的呢喃演唱著屬於自己的歌曲。

    多年堅持,李健的音樂終於受到聽眾的廣泛認可,”音樂詩人“的讚譽,或許就是對他最貼切的褒獎。

  • 2 # 珠光寶玉cry

    對於李健不是很瞭解,但我喜歡他獨具一格非常有辨識度的空靈聲音,常常使人陷入一種美妙意境中,估計這就是人們喜歡他的原因。

  • 3 # 弦上的短尾鳥

    這樣"一招打遍天下"的歌手,有人覺得叫個性鮮明,有人覺得叫風格單一,其實是一個意思啊。每個人都有特別擅長的曲風,喜歡聽別的曲風的大可以去聽別人唱啊,何必要求一個歌手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一個歌手能把一種風格做到極致,讓人一聽就知道,"啊,是他",就是大師, 何必一定要讓崔健唱張信哲?

  • 4 # 萍安石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發表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李健自從在《歌手》的舞臺出現之後,我們就給他冠以"音樂詩人"的稱號,為什麼會給他這樣的一個稱號呢?詩人是什麼?詩又是什麼?

    我們讀過唐詩宋詞,也瞭解過詩不只是只有這些,而今我們最能夠認同的就是:詩,是能夠傳達一種情感,這種情感很唯美,直擊心靈。這是我們認同的詩的意義。

    另一個原因就是這個時代的原因,一個焦躁不安,忙忙碌碌,娛樂至上的社會,人們渴望疾馳的步伐能夠放緩一下,感受平靜給我們帶來的不一樣的感覺,所以,李健的出現無疑是給這個社會上的人,給這個社會上忙忙碌碌的人們帶來一片平靜,沉靜的田野。

    我看過他的演出,每一首歌都是有畫面感的,我樂此不疲的沉浸在其中,那感覺說不出來的舒暢。

    每一個人都想著有一片屬於自己地方,李健的歌聲就像是給予我們每一個人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就是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心境來開發,想象,雖然畫面一樣,但我們感知的畫面卻不盡相同。

    所以,李健不是不會其他的演唱,不是不會演唱的技巧,他只是不願意如此而已,遵從自己的心重要,讓聽者靜下心來聽他的歌,或許就是我們自己在這個繁雜的社會里的一個慰藉吧!

  • 5 # 悠悠悠然也

    李健出生於文藝世家,受家庭的薰陶,學過戲曲,練過武術,也因此被貼上“危險分子”的標籤。童年時的李健,是一個調皮搗蛋、很不普通的孩子。在文化局的職工幼兒園裡,李健號稱班裡的大王。經常與同學起摩擦,但李健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

    1994年,進入清華大學電子系的李健在班級中擔任班長。期間與同班同學繆傑,在清華大學舉辦的《第一屆校園歌曲大賽》上獲得了第一名。因為彈得一手漂亮的古典吉他,李健還為校園內的九支樂隊擔任伴奏。同時李健還是清華合唱團的一員,也常常以獨唱演員的身份登臺表演。同年,李健獲得首都大學生獨唱比賽一等獎。2001年4月,正式與清華校友盧庚戌成立“水木年華”演唱組。9月,與盧庚戌以組合名義發行第一張專輯《一生有你》。

    2003年9月,李健單飛後,發行首張個人國語專輯《似水流年》,其中他包攬了全部的作曲和編曲。 2015年1月,作為首位補位歌手參加《我是歌手》第三季第四期。有人說李健的聲音清澈、清新,並散發著原野的綠色清香,在他淡雅柔和的聲調中,又不乏一種現代的美感。也有人說李健的風格,有民謠的簡潔,但比民謠華麗得多;有流行音樂的流暢,但又比流行更雅緻,他純淨、復古的嗓音更溫暖,更能受到文藝青年們的青睞。但在我看來他就是個詩人,用音樂詮釋生命,用歌聲傳達堅持。因為獨特,所以悠揚。因為堅持,所以不忘初心。因為風格,所以喜歡。

  • 6 # 南宮焱52120916

    在回答裡看到了一招鮮吃遍天這樣的話我覺得是不對的。如果說飈高音是一招鮮那我承認,畢竟每季的第一名不是高音就是情懷,現在情懷基本都被消耗了,有情懷標籤的歌手能來的都來了,剩下的都是請不起的,那就只剩下高音了。

    在這裡要說一個事實,在現場看和你坐在電視機前面看是完全不一樣的兩件事。如果說在電視機前看是在欣賞每個選手的表演,那在現場就是在自我陶醉。誰的歌能讓觀眾更自我陶醉誰的名次就高。

    有了這一條前提就很好解釋了。高音是會讓人自我陶醉的,尤其是一些搖滾之類的,每個人都會陷入一種狂熱,這就達到了高票的效果。但是大家都飈高音就一定會有個一二三,一般來講唱的歌越熟分越高,如果都不熟,那就是長得帥的分高了。。。李健走的是另一條路,他想做的不是感染觀眾,而且把觀眾帶走,帶到另一個音樂世界裡面,讓觀眾從高音的海洋裡面休息一下,拉到一個鳥語花香的地方。他可能唱的很好,也可能一般,這都不重要,但已經給觀眾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這個印象不但不會隨著後面的選手的出現而減弱,反而因為那些人繼續唱高音而越來越強,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個好的名次,這也就是為什麼李健每次出場都比較靠前但是仍然有非常好的名次的原因了吧。

  • 7 # llczy523

    我個人很喜歡李健的歌,他的曲風,聲音都是我喜歡的,不過我猜他最困難的時候也一定是衣食無憂,不然的話沒有那麼多底氣追求自己所喜歡的音樂!以那麼悠然的姿態!祝他越來越好,有更多好聽的歌曲!

  • 8 # 暴雨下的屋簷兒

    這個世紀、這個年代,嘈雜的世界,嘈雜的音樂,我們太需要一股清流來洗滌人生,過濾嘈雜!李健的音樂跟他的人一樣,就是一股清流,讓我們的疲憊得到熨帖,讓雜亂的靈魂變得安逸,讓世界迴歸到我們來時的路上,讓我們的心有處安放。

  • 9 # Mh135305184

    自己的風格不招人反感吧,而且他條件很好啊,沒什麼好吐槽的。不像迪瑪希,他的風格喜歡唱高音,就有各種…那什麼給他。

  • 10 # 雪原皓月

    從我個人來看,李健創作人要大於歌手這個頭銜,李健出的專輯都是自己寫的,從演唱形式來講似乎確實變化不大,但是歌詞和曲調是一直變化的,或許叫進化更合適,因為相對於早期的直白,現在感覺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個人來看這裡面的變化就大了。

  • 11 # i飛狐先生

    李健以同質化的曲風收穫持續性關注,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這樣安靜而優雅的聲音在當今歌壇多麼稀缺。當然,李健所能做得不僅安靜優雅,堅持原創、高產、潔身自好不炒作,堅持做音樂精益求精,不惜重金請交響樂團伴奏,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也只有健哥做得出。

  • 12 # 龍久於池

    一個歌手、一個作家、一個地方、一個民族,沒風格那就是可有可無的。從藝術角度看,一個風格鮮明的歌手是成功的歌手,有自己的風格是有藝術追求的,是認真的不是玩票的。

    從商業上講,有正確的定位,才有市場的認同。與眾不同,才能脫穎而出。李健堅持自己的風格,與眾不同的嗓音、與眾不同選歌,把擅長的美的一面展示給大家,把歌唱到人們乾渴的心田,怎麼不會被認同呢?

    不忘初心,堅持自己音樂的傲骨,堅持音樂是聽的,堅持音樂是灌溉心靈的,這種堅持是值得讚賞的。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對音樂的態度是走心不走肺,音樂是用來表達情感的,不是用來發洩原始慾望的。漢民族喜歡詩歌,講究琴聲中的知音,載歌載歌是異邦荒蠻的形象,這些已深深植入民族的DNA。從李健受歡迎,就可以看出。

    我們用異域歌舞點綴我們的主流文化,而舞臺上的藝人又唱又跳,以為急促的節奏代表高大上,就像他們以為誇張的服飾代表高大上,其實只是殺馬特搶眼而已。喜歡快節奏的音樂,喜歡又唱又跳,是漢民族涅槃後的青春期叛逆,青春期過去,我們還是李健式的歌唱。

    漢民族是海納百川的民族,異域歌舞的一部分會成為漢民族文化的一小部分,就像臉上的一顆痣。它絕不會成為民族文化的主心骨,因為我們不泛音樂傲骨,詩歌的國度不泛音樂詩人。當民族青春叛逆期過去,當一代人的青春叛逆期過去,李健式歌手會成為主流。

  • 13 # 客觀過客

    術業有專攻,把一種曲風唱到都好聽,很多人喜歡,有什麼不對,相比其他的參加綜藝的,總是說什麼希望下次看到不一樣的你,有時候一定要改變曲風才能變得好聽?改變到專精不是一週就可以的,把好聽的歌曲唱給大家聽才是歌手的本職

  • 14 # 娛樂暴有料

    講真,有料君一直很喜歡李健的歌,健哥的歌聲就像一股清流,很溫婉,帶一些民謠的特色,很安靜但能觸動人心,他的歌能讓你帶入自己的故事,同時健哥也有著東北青年的幽默風趣,各種段子,簡直是段子手加遊吟詩人的完美結合啊。

    第3名:《異鄉人》

    歌手上演繹的是李健改過的第三版,更新了一些歌詞,這首《異鄉人》捶打了十年,而此時的情感與十年前是截然不同的。年輕的人們為了事業或者家庭在異鄉奔波,他們都需要一個安全的地方,一個在異鄉真正屬於自己的空間。

    第2名:《父親寫的散文詩》

    這是一首很棒的民謠作品,而且對於許多不是太年輕的朋友來說極富畫面感,而對於這種畫面感的歌李健非常清楚也能拿捏出每個畫面和場景的感情運用。我們聽到他對於父親的散文詩的層層遞進是可以明顯聽到他的不同感情投入的,剛開始的淺吟低唱,而後的娓娓道來,再至感情的噴薄而出,詞與唱法的貼合很美妙的表達了這首泛民謠的精髓。

    第1名:《十點半的地鐵》

    又是一首民謠作品,這首歌其實有料君在《中國好歌曲》上聽劉錦澤唱的時候就覺得非常棒,經過健哥的重新演繹又散發出了更加奪目的光彩了,這首歌並不像其他民謠那麼冷冷地感傷,而是充滿溫情。

    十點半的地鐵是什麼,是一天的疲倦之後通往家的慰藉。大叔“張大了嘴”,阿姨“睡得找不到北”, 妹妹“談誰是是非非”,這些畫面是如此瑣碎,卻帶著些生活的戲謔。

    哪怕“ 等到了站,下了車,餘下的路還有好長”,但是那種隱隱約約間的小喜悅還是不經意間流露在歌詞間。所以風是“溫柔”的,而不是“溫熱”的。

    到結尾“我沒有推,我不忍心推”在結尾再次點題,就是一種所有人都很累卻能給彼此一點點依靠的溫情。

  • 15 # 21克168313823

    難不成你要一個堅定民謠的人去唱搖滾,他就這風格,要不當初就不會退隊水木了,據說水木是想走輕搖滾風。再者,如果他為了迎合市場而唱那些他自己不喜歡的音樂,也許你就不感動,不會喜歡他了。

  • 16 #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我覺得風格讓大眾喜歡,出道很多年了!我覺得他和趙雷一樣都是民謠傳唱人,只是風格不同而已!在我們這個時代,大家看多了眼前的苟且,嚮往的是詩和遠方,李健正好滿足了這種心理的需求。在那個吶喊、飆高音的舞臺,李健就像一股清泉,他的歌詞、旋律、聲音,都讓人真正享受到音樂的美感,並且產生內心的感動和嚮往。趙雷的歌迷,應該是年輕的打工者居多,那種對生活的真情實感讓很多年輕人產生共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體育老師的課被罷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