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淺陌2035
-
2 # 雷地文化
小說沒有可以點燃希望的,只不過是為了打發時間。
如果想要希望,只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人活在世界上無非是想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想要點燃希望,一要明理,二要知己。
山,醫,相,命,卜
-
3 # 一沙一世界52136658
如果說能點燃人生希望,我想《人間失格》這本書並不合適。而且作者太宰治寫完書不久便自殺身亡。
《人間失格》裡的主人公叫做葉藏,出生於日本鄉下的富有家庭,父親是一名議員,家裡兄弟姐妹眾多,還有傭人。
葉藏從小就對人類的生活懵懵懂懂,經過他的觀察,他發現人類相互地瞞騙地生活。
所以他對所有人莫名的恐懼。防禦恐懼的方法是扮小丑,因為這樣他就不用欺騙別人,希望不用自我欺騙和被別人欺騙吧。可這個,只是他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
妻子良子被姦汙的事成為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良子天生對人有一種信賴,這在葉藏看來是一件非常寶貴的品質。良子的內心如同她的處女身子一樣天真無邪,可以說這是葉藏最後的救贖了。
良子是信賴別人的天才,書商說她什麼都不會做!結果是良子被玷汙了。讓葉藏無法嚥下的其實不是妻子的貞潔,而是一個縈繞在他的心頭的疑問:難道信賴也是罪嗎?!
我覺得這種書不適合青少年讀。如果你的內心不夠Sunny,還是不要去閱讀
吧!
-
4 # 陽蕾6
很多人說,看不懂《人間失格》的人都是幸福的。 幸福的人,是看不懂主人公葉藏也無法理解作者太宰治,他們看太宰治就像窮人家孩子看地主的兒子因為吃不上糟糠而大哭一樣,搖搖頭就走開了,心裡罵一句:神經病!你就作吧!糟糠吃得我們都拉不出來了,你卻嫌肉不合胃口。葉藏小時候家境好,衣食無憂又有機會受到好的教育,平時父親只要回家就會帶禮物,然而葉藏卻覺得自己收禮物都不能按照自己的真實想法--要一本書,父親非要把自己認為時新的文具送給葉藏,葉藏為此痛苦不已。許多讀者看到這裡就會覺得葉藏得的是富貴病,他怪異的性格都是他作出來的。有多少人衣食住行都是問題,哪裡還有資格去挑禮物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那麼能讀懂甚至是在某一個情境下產生了共鳴的人,顯然受到作品的影響比較大,讀懂了《人間失格》也就是讀懂了痛苦本身,讀懂痛苦本身的人本身就很痛苦,他們也經常被某種說不清的東西煎熬的人,這些東西其實本質上和他人無關,許多痛苦是自己不能放過自己造成的,對自己要求太嚴格造成的。比如,同桌沒有交作業,老師生氣了,自己卻要站起來承擔錯誤,覺得是自己沒有盡到提醒同桌交作業的義務;比如,去飯館吃飯,有窮苦的陌生人不小心弄翻了飯館的桌子打碎了幾隻碗需要賠償,有人看到這個窮苦人掏出賠償的時候莫名自己心很痛,竟然耿耿於懷很久......太多這樣的人被正常人認為心理不正常,這種人也經常對自己這樣莫名的行為所折磨,“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抱歉因自己在迷茫掙扎過程中給自己周圍的人造成的困擾;抱歉因自己生性敏感自卑卻無法解脫給身邊的人帶去的壞的影響;抱歉一生中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自己設定的痛苦中生活卻佔據了這個世界中的一個位置……生而為人這樣活著真的很痛苦。
從幸福的角度出發,我們不該讀懂《人間失格》,可是偏偏有太多太多的人讀懂了,也就是說活著就是痛苦,痛苦不是小的時候才有,而是一直都是(《這個殺手不太冷》)。也許這就是太宰治的作品被後世人認可的原因,“人間失格”不是失去了做人的資格,而是找不到做人的方向,所以很多人痛苦,很多人深深理解了太宰治,能與他感同身受。
讀書的最終目的是渡自己,渡自己就是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不管什麼樣的人生,什麼樣的職業,人世間很多事情都是相對的。有的人和氣生財,有的人坑蒙拐騙;有的人教書育人,有的人誤人子弟;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幹法,不同的事也會有不同的看法。拿這次疫情來說,很多人自覺遵守國家規定,可還有一部分人用別人的自律換自己的自由,讓這場戰役一拖再拖。有點風吹草動,就出來煽風點火,真正需要奉獻的時候,卻又沉默了。這本書,我不一定有勇氣和機會去看。但生而為人,一直向積極的方向去努力,改變自己,改變環境,結果如何,不必過分在意,很多事情由不得自己。生而為人,不必抱歉
-
5 # 行知樹洞
《人間失格》
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
全書由作者的序言、後記,以及主角大庭葉藏的三個手札組成,描寫主角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終於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 透過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可以說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一生的經歷與思想表達出來,並藉此提出身為人最真切的痛苦問題。
太宰治用平淡如水的文字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人從充滿希望到絕望再到撿回希望最後迴歸絕望的一生。題主問是否能夠讓人點燃希望,而我在書中看到的卻全部是“絕望”。當然,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好的文學作品意義就在於,每一個獨立的個體都能夠從作品中,找尋到自己需要的情緒。
我看到過一個評價是這樣寫的:
假如這本書的前半部分都是太宰治在一勺一勺給你喂屎吃的話,那麼自從良子被強姦後,故事就變成了太宰治撕開了你的喉嚨——往裡面灌屎。很多人把《人間失格》看作是太宰治的自傳,因為他在發表該作品的同年,太宰治自殺身亡。
希望是有的,就是當良子剛剛出現的時候,就像是一道光,照亮了葉藏的人生,這個純真的女人對於葉藏來說,是世間唯一的好,但是這份好,被太宰治狠狠的掐滅。
這是一本沉重、灰暗、壓抑的書,讓人升起的一絲絲美好,也會在接下來狠狠的撕碎。
也許這真的是作者留給世間的遺書吧。
-
6 # 歷史線人
希望談不上,至少動力有了。
一個人連存在這世上的意義是什麼都想不明白的話,
我想,葉藏真的活得“窩囊”。
如果讀者從這樣一個反面教材身上看,
還沒有一點動力趕緊擺脫現在的狀態,
現在的生活困境的話,
可能生活就真的會就這樣頹廢下去。
很多人都說,
葉藏跟松子很像。
我覺得表面上,兩個人是很像,
但是實際上不是。
葉藏實際上是個不作為的人。
他本來就是一個內向、膽怯的人,
可是,又不敢向家人、朋友展示這一面,
天天開著玩笑,
琢磨著各類段子,
偽裝自己。
可實際上,他很累。
而對於自己所謂的朋友,
他實際上已經察覺,此人靠不住,
但是,因為周邊再沒有其他朋友,
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陪著這個“朋友”喝酒、花天酒地。
等到他窮困潦倒,他抱著試試的心態去找這個“朋友”的時候,
有些失望,但是,早在意料之中。
因此,他實際上對此人,沒有太大的感覺。
直到遇到了老婆良子,
他把自己的幸福與良子基本上捆綁在一起。
他認為,良子是純潔、善良的,
因此,他的幸福可以一直因為良子持續下去。
可是,他對良子付出了什麼嗎?
他做出什麼舉動來維護良子對他的愛了嗎?
松子,至少透過捱罵、掙錢、送錢來表達她對遇到的每一個男人的愛意。
相比較起來,
松子是個積極奮鬥的人,
只是,她對自己太不夠自信,
老是,想著要依靠另一半。
她的結局,實在是可悲,讓人同情。
而葉藏,
不敢積極生活,
不敢死亡。
這樣膽怯、無為的人,
實在看了讓人生悶氣。
所以,我經常做這樣的事:
困了,想睡覺,看《小婦人》,
厭了,想辭職,看《人間失格》。
-
7 # 凹裡小加
會的。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是星星隕落前最後的光亮。
這本書是作者自殺之前寫的,全書把自己的心理活動寫的深刻狹隘,是自敘體小說,用了自我暴露的手法闡釋自己變態扭曲的心理,滑稽狂妄又膽怯的人生。
太宰治敢於承認自己內心的害怕、色慾和孤獨,這本身就是一個讓讀者敬佩的地方,你首先只有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正視自己,才會更有勇氣追求自己想要的。太宰治理性的把從自己小時候對於家人、同學的害怕,到自己近乎完美的偽裝,過度的極其自然,用一種欺騙的手法,讓讀者有我小時候似乎也這樣,成為一個所有人眼中的乖孩子,而不自覺的代入文章。他承認自己的虛偽和奉承,他開心的遊走在他扮演的角色裡,驕傲切滿意。可是這種自認為世界觀價值觀很完善的人,一旦被揭穿,他就會陷入害怕,懷疑之中。他被那個一整天沉默的人發現了,那天小男孩說:‘別裝了,我看出來了。’他疑惑為什麼所有人都沒有發現,而他被一個最傻最自卑的人發現了,他害怕及了,他躲著他走,因為他是唯一看穿自己的人。
如果說這是他足夠灰暗的童年,那麼他自卑扭曲的一生更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再敢揭開。他曾經無數次去過窯子,也曾混跡在無數女人的懷裡心裡;褻瀆自以為傲的繪畫天賦,他憑藉畫色情漫畫賺錢;他無視其他人的關心,總是自以為是,最後跳水自殺。這樣混蛋的人生,有人相信它可以點燃自己生存的希望嗎?沒有,但正是因為他見不得光,而作者敢於說出內心的一出滑稽戲劇,作者對於慘淡人生的反思和追問,又有誰可以做到。所以當你看到書中的糾結迷茫與自卑扭曲的時候,你會驚歎於作者的內心,你會想到他將自己半個人生都傾灑時的痛苦。
這本書用強烈的邏輯講述別樣的價值觀,作者在前期的敘述,讓你不自覺的相信這個世界的慘痛,同情葉藏的遭遇。強烈的邏輯思維,不僅能把你代入文章,還會告訴你精準的人生哲理。有人說有這樣失敗的人生,他的人生哲理有誰敢信?可是你錯了,他的人生哲理是真的可以讓你思考人生,散除疑惑。比如說一個殺了人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你敢用嗎?為什麼不敢,他即便在企圖殺人的時候,大腦的運轉也比你快速。聰明的人往往成為最強的和最壞的,不是嗎?
那麼他的人生哲理,你可能會試著接受,因為足夠縝密。他說:‘我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失偏頗,但我仍然認為向人訴苦不過是徒勞無功,與其如此,不如緘口不言地承受下來。’這是華人說的‘窮則獨善其身’,就是你永遠不要因為自己的不幸而影響他人。他說很多觀點犀利的言辭,總是會給我啟發,讓我確定內心的想法,不在迷失遊離開。那麼這些不都是能點燃希望的火焰嗎?
《人間失格》最突出的是人性的兩面,葉藏足夠混蛋,卻也足夠善良。他說‘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他是那麼的膽小,那麼的為他人的心靈著想。葉藏害怕人類超出害怕鬼神,因為他覺得人的思維是最複雜的東西,這也足夠說明他的膽小可悲,卻更讓人憐憫,有一種他是最壞的卻又有超脫常人的思維,是上帝遺失的寶貝,想要保護的衝動。他似乎像一個迷失的孩子。
人性是這本書所傳達的重要東西,讓讀者感受人性惡魔與天使的兩面,而只有在自己控制好他們的時候,你才足夠優秀。
《人間失格》像Sunny下破碎的玻璃,到處都炫彩奪目,所以請相信,它是黑夜裡的兩顆螢火蟲,而不是狼的綠色雙眼。
-
8 # 逍遙客1971
《人間失格》這本書,是在一位中學生的推薦下閱讀的。初讀誨澀壓抑,無心繼續。究其因,許是因離光近讀不懂暗的黑,許是因已渡過糾纏的無望,安於庸人的自守。因著與薦者的約定,沉心耐性通讀了作品,還收集了作者的一些生平資料來看,更感沉重。
對於這本書是否能給人點燃希望,我覺得不同年齡,不同閱歷,不同世界觀的人有不同的解讀,總結了一下和薦者交流的幾點體會,也算作是對問題的解答吧。
作者太宰治借書中主人公葉藏步步淪陷直至絕望的一生來解惑也為印證。
首先想表達的是對生而為人到底是為什麼生的困惑。
其次是想探究環境造人還是人可改變環境。
最後是想印證人境皆不變的後果。
所以讀此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一味困感,沒有存在的價值,和已逝沒兩樣。如果一味的糾結,不找脫困的方法,和瘋子沒區別。如果一味要結果,沒有改變的意願,那就只有把自己還給自然。
《人間失格》看似黑喑系,但它已給出點燃希望的方法,那就是探知內心,藉助外力,強大自身,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才能走出光明。
這是一位中學生帶給我的希望,而我從她身上看到更大的希望!
回覆列表
《人間失格》的積極作用在於:作者太宰治在書中深刻的剖析內心,把存在於人內心的邪惡毫不掩飾地寫了出來,這種剖析在引發讀者共鳴的同時能夠幫我們更好地發掘內心,接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