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生一半半

    巜三國演義》不僅留下了無數的英雄故事,裡面也還有許多令人蕩氣迴腸的古詩詞。除了開篇的巜臨江仙》外,筆者認為當以巜蜀相》、巜短歌行》、巜赤壁》三首為翹楚。

    一、巜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宮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詩聖杜甫的這首巜蜀相》,出現在巜三國演義》第105回。在諸葛亮辭世後,作者引用了這首詩來表達人們對諸葛亮的懷念之情。在這一章回裡,作者引用了大量詩詞來讚美諸葛亮的才華和品德。巜蜀相》可以說是諸葛亮一生最真實的寫照,特別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兩句,讓人讀後扼腕嘆息,產生強烈的共鳴。

    二、巜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㕴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生。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的這首巜短歌行》出現在巜三國演義》的第48回,赤壁之戰前所作。整首詩表達了曹操希望得到賢人高士相助的心意,反映了曹操的高遠志向。不管小說裡怎樣描寫,無可否認的是,曹操確實是歷史上少有的文武全才。巜短歌行》是曹操詩歌的代表作,留下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等名句,讓後人傳誦至今。

    三、巜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巜赤壁》,也是被寫進巜三國演義》的第48回。赤壁之戰以曹操敗北告終,但用美人來襯托英雄,卻為恢宏的戰爭場面添加了一抹亮麗。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就是二喬被鎖進銅雀臺了。戰爭的偶然性,成敗之間只差一場東風。最後,曹操只能留下了"鎖二喬"的空想。這一章節,令讀者回味無窮。

  • 2 # 非常非常越

    除了《臨江仙》外,還有以下幾首印象深刻。

    李肅獻赤兔馬與呂布,七絕一首:

    奔騰千里蕩塵埃,渡水登山紫霧開。 掣斷絲韁搖玉轡,火龍飛下九天來。

    少帝被廢后居於永安宮,吟雙燕詩一首:

    嫩草綠凝煙,嫋嫋雙飛燕。 洛水一條青,陌上人稱羨。遠望碧雲深,是吾舊宮殿。 何人仗忠義,洩我心中怨!

    少帝為李儒所逼,作歌一首:

    天地易兮日月翻,棄萬乘兮退守藩。 為臣逼兮命不久,大勢去兮空淚潸!

    唐妃亦作歌一首:

    皇天將崩兮后土頹,身為帝姬兮命不隨。 生死異路兮從此畢,奈何煢速兮心中悲!

    王允被李、郭二賊所殺,贊王允五律一首:

    王允運機籌,奸臣董卓休。 心懷家國恨,眉鎖廟堂憂。

    英氣連霄漢,忠誠貫鬥牛。 至今魂與魄,猶繞鳳凰樓。

  • 3 # 為何不能重名呢

    長坂橋頭殺氣生,橫刀立馬眼圓睜

    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軍百萬兵

    不知道有個別字錯誤的沒有,記不很清了

  • 4 # 西語世界

    三國演義裡面除了很多名言名句

    首先就是最有名的曹操的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首短歌行,一開頭就氣勢磅礴: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表達了曹操當時的心境,非常複雜,因為馬上就要開啟赤壁大戰的前夕,寫下的這首詩詞。

    所以對於這首歌詞印象非常深刻的。

    第二就是諸葛亮的隆中對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首隆中對,諸葛亮對未來東漢末年將會如何走向,做了總體預測,而且後面的走勢也是和諸葛亮的想法是一致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 關羽的敗走麥城。

    所以這首隆中對是印象非常深刻的。

    第一因為這2位貫穿了整個三國演義,人物重心在,所以對於他們的詩詞不管是後人還是看過的都會印象非常深刻。

  • 5 # 孤心無夢

    孔明: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 窗外日遲遲。

    曹操《觀滄海》《短歌行》

    曹植《七步詩》

  • 6 # 寒汐

    三國演義中傳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也有精彩的文章。但是其實書中也有很多作者以旁白的方式插入的詩,不僅讀起來琅琅上口,而且對書中人物事件有著客觀深遠的評判意味,這裡主要說一說這些幾乎沒有名字卻讓人讀之不忘的旁白小詩。

    “束兵秣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帶中。撞破鐵籠逃虎豹,頓開金鎖走蛟龍。”

    其一就是劉備當初寄人籬下,在與曹操青梅煮酒後每日心驚肉跳的時候,以攔截袁術為由星夜脫身。此處文中雲後人有詩嘆玄德曰:“束兵秣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帶中。撞破鐵籠逃虎豹,頓開金鎖走蛟龍。”,這裡的最後一句有深深的暗示。前面曹操既已說了劉備為當世之英雄,卻還是一時大意將他放走,後悔不及。此後,劉備才真正開始了他走向蜀國崛起的道路,天高海闊,不受羈絆。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

    其二便是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請的諸葛亮出山時,諸葛亮囑咐其弟諸葛均

    勿荒廢田地,待他功成後回來歸隱。此處有詩嘆曰:“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此時的諸葛亮意氣風發,躊躇滿志,正將大展經綸補天手,以為已經為自己的將來做好了全部的規劃。可終歸人算不如天算,不能強也,每當看到這裡,前面他在隆中對提到的宏圖就頓時失去了顏色,只餘下一句“悠悠蒼天,何薄於我”迴盪在耳邊,惜哉!

    “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其三是在當陽長坂坡時,子龍單槍匹馬,七進七出浴血奮戰後終於將劉禪救出。後人有詩讚曰:“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這裡其實和電視劇的插曲“當陽常志此心丹”的歌詞放在一起更有感染力“匹馬單槍出重圍,英風銳氣敵膽寒”。真的是將常勝將軍趙子龍的神威描寫的淋漓盡致。

    “臥龍南陽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

    其四在周瑜箭傷反覆崩裂後,最終一病不起,逝於巴丘,臨終長嘆“既生瑜,何生亮。後人有詩嘆曰:“臥龍南陽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雖然正史有說明周瑜實是完全因病去世,並非鬥智生氣所致。但拋卻外因,這裡的詩確是將兩位棋逢對手的謀士的無奈寫了出來,只有諸葛亮能聽懂周瑜的長河吟,雖惺惺相惜,但奈何各為其主,讀過後很能體會到周瑜那種即痛惜又不甘的心情。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

    其五其實不算是詩,是關雲長遇害後,文中寫到後人題一聯於其廟雲:“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關公一生,忠肝義膽,當真是從不愧於青天。一世英雄,最後無奈敗走麥城,龍困淺灘,實是令人扼腕嘆息,反覆誦讀,關公之影宛若仍在眼前,是那歲月帶不走的姓名!

    注:以上順序為在書中出現順序。圖源網路,侵刪。

  • 7 # 白溪釣客

    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

    安得快人如翼德,盡誅世上負心人。

    一一【明】羅貫中

    劉備引關張二人救出董卓,但黃卓知他們官職低下後,便傲慢進帳不理。張飛見勢大怒,拔劍要衝入帳衝殺了董卓,劉備、關羽奮力勸下另降他路。

  • 8 # 天香雲外飄

    筆者個人還是比較喜歡《三國演義》當中,一些不算是“古詩”的小詩(排名不分先後):

    其一是 東吳猛將東萊太史慈臨終之前口中所吟誦的“小詩”:

    丈夫生於世間,當戴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奈何死耶!

    其二是《長坂坡》趙雲從陷坑中脫困突然沖天而出:

    ……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因得顯神威。……

    其三是在《群英會蔣幹中計》中,周瑜為戲弄蔣幹周瑜口中所吟誦的“詩句”: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其四是劉備等人三顧茅廬,午睡方醒的諸葛亮出口吟誦一詩,詩曰: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其五是諸葛亮的《出師表》(《出師表》是散文,不是詩歌。節選)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枉顧委屈,三顧臣於草廬之間,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又一年矣……

    最後就是《三國演義》小說的結尾詩了。遴選其中的一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世事茫茫難自料,天數茫茫不可逃……

  • 9 # 七月史

    《三國演義》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詩句有兩首

    一是廣為傳頌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完整詩句:

    曹植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背後故事:曹操去世後,曹丕繼承了曹操的王位。曹丕的二弟曹彰手握重兵,開始時對曹丕的繼位心有不忿,欲奪皇位,但此人有勇無謀,被諫議大夫賈逵說服,歸順了曹丕。小弟曹熊生性膽小,聽說曹丕要治他的罪,新生害怕便自殺了。只有三弟曹植成為了曹丕的心腹之患。

    於是曹丕借曹植沒有及時前來為父奔喪之故想治他蔑視禮法,不為先主奔喪之罪,但後面又念及兄弟情誼,要求曹植即興作七步詩一首,成則可免一死。於是曹植就作了此詩。曹丕聽後,心有感慨,便饒了曹植一命。

    二是著名的《赤壁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背後故事:銅雀臺,位於今天的河北省臨漳縣,在三國時期屬於曹魏的鄴城。曹操在平定河北的袁紹後,就以鄴城為都,在這裡大興土木。有一天半夜曹操看到有金光,就派人去挖掘,結果挖出一個銅雀,曹操大喜,認為這是一個吉兆,於是就在這裡建造了銅雀臺,並在周圍建造金虎、冰井二臺,上面還建造了兩座浮橋互相連線,氣勢恢宏。

    關於銅雀臺最著名的傳說是,曹操建造此臺是要收集天下美女,而最有名的就是江東“二喬”。

    “二喬”是江東喬公的二女,長得傾國傾城,大喬嫁給了孫策,小喬嫁給了周瑜。曹操要想得到大小喬,就必須要滅了江東孫吳,於是著名的“赤壁之戰’後,唐朝詩人杜牧《赤壁》一詩,至今仍廣為流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得了癌症應該看中醫還是西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