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陶陶陪你研究事兒

    知命,先知己命,再知天命,就是首先必須是要一個人知道自己作為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應該如何立身,處世!然後再談到知天命,知天命指有了一些人生閱歷之後,可以有感悟到天地自然之道,可以順天應命的一種能力。

    簡單的說命包含著時、運、勢,所以首先必然是指先天命,也就是天命,生而為人,作為一個宇宙中的個體,在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中有著很多非人力可以控制的偶然性因素在,那麼如何懂得、認識、重視偶然性,再做到順勢而為就是知命!

    至於如何做到,最根本的就是學習和經歷了,學習是人生提升自己的唯一手段,這包含著讀書學習和社會實踐學習,所以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怎麼不是二十三十就知道了呢?因為人生閱歷還達不到,好多事情還尚未經歷。當然也可以求助他人來知道,這也需要自身有足夠的判斷和理解。

    總之,先知名,知道自己是誰,應如何立身處世,並且可以順天應命,但是知命不代表著就要認命!無論在人生的舞臺上,我們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都應該全力演出,不負此生。

  • 2 # 想吶喊著過完一生

    凡不能著力的地方即是命

    改變能改變的

    接受能接受的

    介於改變和接受間,交給知識、經驗、運氣

  • 3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孔子在《論語》裡共有四處說到命,一處是五十而知天命,出自《論語.為政篇》,第二處是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出自《論語.憲問篇》,第三處是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出自《論語.季氏篇》,第四處是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出自《論語.堯日篇》。這裡有兩個概念,一個是命,另一個是天命,命與天命的含義是決不相同的。五十而知天命出在為政篇裡,那麼這個天命應該與政治有關。君子有三畏出在季氏篇裡,季氏是魯國的大夫,確把持著魯國的朝政,是個典型的犯上做亂,孔子的政治主張是忠君,是反對犯上做亂的,所以這裡的小人是暗指季氏而言,那麼這裡的君子畏天命也應該是與政治有關。道之將行也與,命也出在憲問篇裡,原憲是孔子的弟子,那麼這個命應該是孔子教育弟子的。孔子只所以說這幾句話,是因為公伯寮向季氏說子路的壞話,子服景伯告訴了孔子,然後子服景伯想要殺掉公伯寮,因為公伯寮也是孔子的弟子,孔子無耐才說到命。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出在堯日篇,也是論語的最後一條,似乎這裡有很多暗示。

    關於孔子所說的命,我們不能用現在的什麼算命、命運去理解,因為命學真正成體系是在宋朝,由徐子平創立的,當時人們稱他為徐仙人。孔子那個時代命學還是支離破碎的,大多是以《易經》為主,但《易經》不是命學。對於孔子所說的命,我們應該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根據孔子思想上的造詣也應該是另有所指。那麼這個命到底是指什麼?我們知道孔子是專門研究人的,對人的命不能沒有感悟,比如孔子說過,生而知之者,上也。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命,人的先天基因、先天條件決定了人的一生,或富或貴、或貧或賤、或文或武、或壽或夭都是由這個先天條件決定的。孔子即然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我們反過來想想,就應該想到孔子是知命的,否則他怎麼敢說這句話,而事實上孔子確實知命。他的知命不是算命,也不是看相,而是對人性的體會和感悟。比如在《論語.先進篇》裡他說子路,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意思是說子路不能得到善終,子路後來果然被反叛者殺死。再比如也是在《論語.先進篇》裡他說顏回,吾以為女死矣,後來顏回果然早夭,三十一歲就死了。還有比如在《論語.子罕篇》裡對他的另外一個弟子叫牢說的,牢日:子日:吾不試,故藝,牢說:孔子對我說了,我不是當官從政的料,所以叫我學點技藝。透過這幾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是絕對知命的。

  • 4 # 王年平

    人的命我已研究二十多年。

    人的命我個人認為六分在天。四分在人。

    若從易經命理講。命分為二大部分。說到命,我敢說全國沒有幾個人能說清楚。

    實際上命包括兩層意思兩回事。

    一種命是看不見摸不著。

    一種命是看見摸得著的。

    看不見摸不著的命,就是八字。年,月,日,生時。

    看的見摸的著的命是面相,包括,頭,面,身,手,足。

    八字看不見,摸不著的命,是老天給的。它主牢著你的一生。

    面相看的見的命,摸的著的命,是父母給的。它也管控著你的一生。

    八字的命與面相的命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命。

    自己的命,自己能掌握嗎?別人能掌握嗎?統統不能。

    人的命是不由己的,自己根本掌握不了,如果命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都按自己定的路走,世界,人間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啦。豈不亂套了嗎?

    人的命從孃胎中生出來,一生的吉凶禍福,壽命的長短,一生必走的路,一生所遇的事,所遇的人統統己給你定下。你根本改變不了。

    所以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命,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路。我們只有按照蒼天早己給我們定的路走下去。

    聽從,順從命運的安排。抗拒是沒有的。人在命運面前,非常渺小。很難去改變命運。改變命運比登天還難。

    預測人生是有利無弊。它能提前告訴你,前面的吉凶禍福,讓有提前予防。順運,吉運該怎麼辦。兇運,不好運又該怎麼面對,怎樣去做。

    一句話:趨吉避凶。四個字。

    命,我們要認命,是什麼命就是什麼命。不管是窮命,一般命,富命。我們都應認命。

    但我們決不能從命。我們來到人間,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努力奮鬥,盡力去辦事。人生要力爭上游,敢於登攀。這才沒虛度人生。成敗乃天意也。

  • 5 # 生民

    這裡的命就是一個人之所以成為當時的那個狀態的所有原因,想知命就要格物致知誠心正意,就要心齋坐忘,就要明心見性

  • 6 # 漢唐之音

    讀了呂洞賓的一首詩,人生豁然開朗

    仙人呂洞賓,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姓呂名巖,出生於唐代,傳說他四十六歲時去長安應考,在酒肆中遇見了仙人鍾離權。經過了南柯一夢,呂岩看破了人生,後隨鍾離權去終南山學道,終於得道成仙,成了著名的八仙之一。

    傳說呂洞賓為人瀟灑飄逸,寫出來的詩也是文采飛揚,清麗絕塵。在他流傳下來的詩集裡面,除了一些丹道修煉的詩之外,還有許多寫景和說理的詩篇。他的許多詩篇不僅有很高的藝術性,而且有的還非常具有哲理性。即使在當今社會,一些詩篇也能對我們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便是仙人呂洞賓寫給我們芸芸眾生的一首詩。這首詩選自於《呂祖全書》,詩的名字叫做《訓人》。

    你沒有看錯,就是訓人。身為仙人的他,逍遙世外,遊戲人間,對我們這些芸芸眾生,又是如何訓示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訓人

    “何事勞勞死不休,為名為利在心頭。

    要知造化皆前定,莫逞機心啟後憂。

    大地有緣能自遇,憑天付與莫他求。

    廣行方便存陰德,何事區區作馬牛。”

    整首詩只有四句話分別闡述這幾句話的含義。

    我們這些凡人整天把金錢,地位等等放在心上,為了這些累死累活操勞一生,甚至到死都不肯休息。殊不知,人生中的貧富貴賤,生老病死,得失成敗,這些往往並不是人力所能掌控的,而是由天地因果自然造化所決定。換句話說,一切得失都是有定數的。他告訴我們,不要為了得到名和利,苦苦鑽營,費盡心機,甚至不擇手段。假如以不正當的手段得到了名和利,恐怕會給自己留下日後的憂患。與你有緣的事和物,你會自然而然的遇到,就像是上天賜給你的一樣,不需要向誰去祈求。換句話說,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不要去求,求也沒用。修心修德修行可以改變命運,我們做人只需要廣行方便,樂於助人,多做善事,積功累德。那些福報自然而然的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哪裡需要把地位和財富整天放在心上,一輩子為了這些做牛做馬呢?

  • 7 # 紹興李珍

    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那什麼是命呢?又如何做到知命呢?

    答:這可真是為提問題的人,提了個整本《論語》結尾的最後一句話。除非把《論語》通讀一篇,否則,從何談起呢。

    《論語·子罕》開篇“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孔子很少講利、命、仁。為什麼?多講利則害義,也就是說,利必須取之於義的基礎上,否則免談;命之理微妙,幽深,一般人容易迷惑,探幽者容易入迷;仁之道大,非三言二語能說明了,並要照做,而且堅定不移,故孔子罕說。

    但罕言不等於不說,在《論語·堯曰》的結尾就開始總結了,為什麼在這裡說呢?因為,在一個能夠禪讓的君王面前,還有什麼事不可以說呢。當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就是對堯帝最大的尊敬。我們常常以為不能說,那是不到時候;常常以為不敢說,那實在不是很尊敬。

    孔子的原話是這樣的:“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這裡,于丹先生曾經講起過,想要知命:

    第一步是知人,知人的關鍵是知言,善於辯別他人的語言,分清他人七情六慾,利害關係,這是學問。是知道了解他人的關鍵一步。通俗地講就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第二步是立身,立身的關鍵是知禮,一個不知禮的人,誰會來提攜。一個不尊重禮的人,人人都害怕。所謂:“禮多人不怪”就是這個意思。這也是自我保護最好的方法。當然,聖人之禮出於至誠,至誠之禮,就算是冥冥之中,也會得到佑護,孔子給予友人之禮物,會朝著友人的方向,先行朝拜之禮。

    第三步是做君子,什麼叫君子?能夠知道自己天命之人。如何做?“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這個“上達”就是“天命”之達,知命之達。所以最終的目標不是知命,而是努力做個君子,知命只是在學做君子時的一個意外之喜而已,這便是儒家之精髓。敬奉!

  • 8 # 大灣區老程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很多人以為是孔子感嘆自己老了,認命了,其實意思剛好相反,孔子是說自己50歲的時候,知道了上天給予自己的使命,要努力去實行它。孔子自述,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說,自己15歲那年,腦洞大開,開始發憤圖強努力讀書,所以說十有五而志於學。30歲的時候,孔子創辦了中國第一所民辦學校,可以靠著學費和勞務費來養活自己,所以說三十而立。40歲的時候,孔子奠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民辦學校也越辦越好,所以說四十不惑。50歲的時候,因為名聲在外,孔子被魯定公任命為“中都宰”,後又出任“司空”、“司寇”。孔子激動地說自己“五十而知天命”,知曉了自己的使命是從政,做一番治國安邦的大事。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因為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脅,把持魯國朝政的“三桓”沒幾年就將孔子彈劾下馬。孔子從此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流亡生涯,打算周遊列國,繼續實現自己的“天命”。在周遊列國的時候,因為自己的政治理念不被列國接納,屢屢碰壁,最後孔子也不得不對自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信念產生動搖,從而“六十而耳順”,最後在年近七十時葉落歸根回到魯國,“做愛做的事”,一心編撰《春秋》,並教授出了七十二個“高階博士”,所以他說自己“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然而,孔子即使是在古稀之年,也念念不忘自己的“天命”。在他七十一 歲那年,齊國的權臣陳恆殺死了齊簡公。孔子沐浴齋戒去朝見魯哀公,說:“ 陳恆弒他的國君,請討伐他。”有時,孔子覺得華夏無法施行他的理想, 也頗有到邊遠地方去的感慨。 他說:“ 主張不能施行,只好 乘 著木排渡到海的那一邊了。” 孔子曾經想移住到 未開化 的“ 九 夷”, 有人說:“ 太僻陋 了,你怎麼辦呢?” 孔子 說:“ 君子住在那裡, 有什麼僻呢?”你看,孔子到死想著踐行他的“天命”,是不是稱得上一位真正的“君子”呢?

  • 9 # 玄易文化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命”是一個抽象的存在,她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是真真實實的存在,這是不可否認的。

    “命”屬於個體的自我感知,和封建迷信沒有一點點關係!

    那麼,命到底是什麼?

    我們可以把“命”形象為“生死”,這裡的“生死”包括:誕生個體的本體,個體出生的時間、地點,個體的運動軌跡,個體最後的終點。

    也就是:命=母體×時間×空間

    因為每個人的父母、出生時間地點、一生的活動軌跡、存世的長短都不相同,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每個人對於“命”的理解也不相同。這也是命理學《四柱八字》的原理所在。

    ......

    與之對應的“知命”就是弄清楚個體是從哪裡來?在什麼時間段將要到哪裡去?可以把“知命”歸納為三個層面:

    每個個體都應該感謝父母的生養之恩,此為“孝道”。每個個體都身處時代洪流,要善於借時而上,此為“時運”。每個個體雖然無法選擇出生地,但可以擇一城終老。個體從出生地到臨終地的這個過程,稱之為“流轉”。

    以上內容屬於本人的原創,歡迎各位指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貼春聯才有年味,你願意自己用毛筆寫春聯還是去買印刷品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