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子敬說健康

    這個問題就是溼與溼熱的區別。

    去溼氣從脾論治,燥溼健脾利溼。白茯苓,薏苡仁,白朮,煎湯代茶飲。

    溼熱則是溼加熱,燥溼健脾利溼清熱。澤瀉,木通,白朮,白茯苓,蒼朮,煎湯代茶飲。

    我是中醫鍾子敬,祝您健康!

  • 2 # 健康舒適圈

    人體溼氣重是脾虛溼盛的表現。身體溼氣重,可以透過飲食或藥物來進行調理。那麼從飲食的方面來講呢,如果你感覺到溼氣重,看病又不太方便。

    可以吃一些薏米,紅豆,或是黑豆,來化解溼氣。也可以找中醫,辨證施治的做個體化祛溼治療。

  • 3 # MW小段

    常說“溼氣重”,但“溼氣”是怎麼來的?寒溼和溼熱調理不同。

    天氣逐漸寒涼,寒露之後便是霜降,冬天也就不再遙遠了。隨著寒冷的冬天日益臨近,“溼氣重”這個詞,就開始常出現在我們的交流之中。因為水遇冷則凝,氣候越是寒冷,水溼也就越清晰地為人所感知。

    雖然,在中醫理論裡,和“溼氣”相對應的季節是“長夏”,但相對來說,“溼氣重”的人在冬天、在氣溫較低的時候是比較難受的。這是因為“溼為陰邪”的緣故。外界的寒氣強盛,水溼這個陰邪也就躍躍欲試了。

    我們也知道,溼氣重的人,會有一些飲食上的減少,精神欠佳,或者一些“老寒腿”之類的問題,這些問題基本都和“溼氣”有關。

    因此,我們也常說要“去溼氣”,也確實有很多人一直吃點紅豆、薏米、茯苓、山藥之類的健脾祛溼藥膳,但對“溼氣重”的改善,似乎有好有壞,有的或者並不明顯,這是為何呢?

    所以,我們說“溼氣重”,那麼,我們知道“溼氣”是怎麼來的嗎?

    也許會有朋友說,脾虛生溼。不錯,脾虛確實生溼,但是,脾虛是怎麼生溼的呢?估計能說得清楚的人就不多了。

    在我看來,我們所說的“溼氣重”的原因,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1、脾虛生溼:這一點大家多少有點了解,也就是因為脾主水溼運化,脾虛之後不能充分運化水溼而成,這裡就不多說了;

    2、水火相蒸:這一點了解的人較少。舉例說明:自然界環境裡,正常情況下也是有“水溼”的。如江河湖海里的水,就是最主要的“水溼”。身體也是一樣,營血津液,都可看作廣義上的“水”,但它們不會引起身體的不適。

    江河湖海里的水,根據溫度的變化而有“氣態、液態、固態”的變化,遇熱蒸化為水溼,遇冷凝固為冰雪。身體的“溼氣”,其實也就是體內營血津液變化而來,也就是隨寒熱而變。

    不過,營血津液之為“溼氣”,是寒熱交蒸的結果。就像給鍋裡的水加熱。下有火上有寒(水),水蒸化而成水蒸氣。機體的“溼氣”大致與此同理,簡單說,就是“水火相蒸”而來。

    3、水道不通:這一點其實比較簡單,通俗點說就是“堵住了”,或者執行不暢、或者排不出去,水溼自然就只能留在體內。不過,這一點基本不會成為我們所說的“溼氣重”。

    因此,我們常說的“溼氣重”,主要還是前兩點:脾虛生溼、水火相蒸。從這個角度分析,所謂的“溼氣”,也就有了很清晰的界限:寒、熱。這就很利於我們針對來調理了。

    1、寒溼:寒溼型別的“溼氣重”,主要和脾虛關係密切,大部分我們理解的“脾虛生溼”,基本都屬於寒溼這個範疇。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脾的運化水溼,主要由陽氣來完成,所以,我們所說的“脾虛生溼”,其實多是“脾陽氣虛,水溼內生”。

    所以,寒溼多在秋冬季節常見。既然脾虛生溼大多屬於寒溼,調理方面,就得從溫振脾陽、健脾益氣,以使脾恢復正常的運化水溼之功。常見的如白朮、茯苓、山藥、扁豆、生薑之類,或者砂仁、藿香那些芳香醒脾之品。

    2、溼熱: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知,溼熱型別的“溼氣重”,主要由“水火交蒸”而來。簡單地說,如果沒有“火”,單純的水是不能成為“溼氣”的。因此,溼熱常在酷暑炎夏比較多見。

    溼熱的調理需要注意,我們所說的水火交蒸裡的“火”,很大程度上,就是機體本身的“陽熱”。如果簡單地“清熱”,固然能減少溼熱滋生,但無異於沉灶生蛙,也就損傷了機體的陽氣,算是得不償失。

    大眾養生中草藥百科

    大眾養生中草藥百科

    智慧小程式

    雖然,溼熱的調理確實需要“清熱祛溼”,但只清“多餘之火”,不能傷及陽氣。比如綠豆、薏米這些食物能清熱祛溼,最好也不要一次吃太多,而已“緩緩圖之”為好。古人說“溼熱相襲,如油裹面”,足以說明其“難纏”。

    總之,又到秋冬寒冷季節,溼氣重、老寒腿這些問題開始進入大家的視線,我們在調理溼氣之時,還是需要區分一下具體的情況。最基本的就是寒溼、溼熱之分,由此衍生的健脾祛溼、清熱祛溼,簡單來說,還應該結合季節氣候來判斷,那樣才能起到更好的祛溼效果。

  • 4 # 小鵬和小波

    如果已經明確自己體內的溼氣重,首先要遠離居住潮溼的環境,避免外溼對人體的侵襲。第二、少吃助溼生熱的食品,比如油炸的食品或者牛羊肉以及過度飲酒等。第三、可以透過藥物來調理。健脾祛溼的藥物可以常吃健脾丸。如果短期的調理,可以用健脾丸和藿香正氣同時服用,藿香正氣服用10-15天以後,如果舌苔白厚的現象得到改善,就可以停止服用藿香正氣,而單獨應用健脾丸。長期脾健,脾運化水溼功能好了,溼氣就消失了。飲食中可以找蓮子、扁豆、薏米或者茯苓煮粥喝,在粥裡頭放健脾除溼的東西。如果喝水可以常常的用炒薏米或者是佩蘭,也可以用荷葉代茶飲,就是隻要喝水就喝薏米水或者佩蘭水或者荷葉水,長期使用除去體內的溼氣。

    溼熱,在飲食上要飲食清淡,多吃青菜,少吃葷腥,最好戒菸戒酒。另外要多運動,有利於溼熱的排出。還有也要避免居住的地方潮溼,不利於溼氣的排出。其次也推薦用中藥祛溼清熱,健脾化溼。比如臨床上常用茯苓、薏米、赤小豆等,既能食療,又能當藥物服用。

  • 5 # 益安寧丸

    中醫認為,溼是百病之源。

    如果人體長期溼氣很重,就可能會使溼氣化痰,痰多了,就會使血液化成瘀血,容易患上多種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壓、心臟病等各疾病,如果區域性長期淤滯的話甚至會發生區域性腫瘤。

    “溼”分為寒溼和溼熱。都是由於體內脾胃運化失常和三焦氣化失常產生的,人的體質偏於寒,那麼它就會形成寒溼,體質偏熱,在體內會形成溼熱。

    1、溼熱有哪些症狀?

    溼熱主要有以下症狀:火氣大、脾氣暴、喜辛辣、重口味和生冷食物,頭面部油膩,容易長粉刺、青春痘,脫髮、禿頂、口臭、小便的氣味重,陰囊或者肛門周圍潮溼瘙癢。

    2、溼熱如何調理?

    調理溼熱一定要清淡飲食。多吃青菜,少吃葷腥,戒菸戒酒。多運動也有利於溼熱的排出。不要選擇潮溼的住所,住房要常通風,保持室內乾燥。同時可用薏米赤小豆煮水喝,對溼熱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3、溼氣重有哪些症狀?

    溼氣重主要有以下症狀:四肢酸重、舌苔白膩、頭髮黏膩、大便黏膩、口乾,腹脹、腹瀉,無精打采、容易犯困,嚴重的會有胸悶、氣短的表現。

    4、溼氣重如何調理?

    長期居住潮溼環境、礦井工人、肥胖人群都是溼氣重的高發人群。

    調理溼氣重要遠離居住潮溼的環境,避免外溼對人體的侵襲;少吃助溼生熱的食品,比如油炸的食品或者牛羊肉以及過度飲酒等;多做跑步和快走等運動,有助於活化氣血,增強體內水分代謝,加速溼氣排出體外。

  • 6 # 老中醫生

    一溼難除,溼起百病,溼有多種,我相信患溼氣重的人用過不少方法還是除不掉,主要應是從飲食運化排洩為主。中焦溼集地,主運化,升降排洩,與肝氣鬱結有關,溼濁痰互結,認為脾虛生溼,白朮配蒼木,寒溼用草果,理氣厚補陳皮,利水伏苓,少用黨參。通六腑,以通為補,排洩不暢,開提肺氣,肺與大腸相表裡,透過理中焦,調寒熱,通降除溼,當然根據各人體質辨症施治,效果較好。

  • 7 # 吳斯潔營養師

    身為南方人的我——對於溼氣這個詞彙並不陌生,從小到大親友們都會談到如何“祛溼”。從中醫體質方面來說,含溼氣的體質有痰溼型和溼熱型。如何調理溼氣重和溼熱,首先應該先確診自己的體質,瞭解相應的症狀表現,再針對性調理更為保障。

    1. 痰溼質

    1.1體徵及常見表現

    根據《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形體肥胖、腹部肥滿鬆軟;面部面板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膩,脈滑。

    1.2如何調理

    A、飲食以清淡為主,少食甜粘油膩、少喝酒無過飽。多食健脾利溼化痰祛溼的清淡食物,如白蘿蔔、蔥、姜、白果、紅小豆、冬瓜等。

    B、根據自身情況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運動鍛鍊,例如散步、慢跑、球類、武術、八段錦及舞蹈等。活動應逐漸增強,讓疏鬆的皮肉逐漸堅固緻密。

    C、遠離潮溼;多戶外活動;穿透氣散溼的棉衣,常曬太陽。

    D、經常參加各種活動,多聽輕鬆音樂、以動養神。

    E、如身體明顯不適,建議及時就醫調治。

    2. 溼熱質

    1.1體徵及常見表現

    根據《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形體中等或偏瘦;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乾,身重睏倦,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簧,男性易陰囊潮溼,女性易帶下增多,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滑數。

    1.2如何調理

    A、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食赤小豆、綠豆、黃瓜、藕、西紅柿、草莓、芹菜、薏米、苦瓜等食物。忌辛溫滋膩,少喝酒,少吃海鮮。

    B、適合中長跑、游泳、爬山、各種球類、武術等,夏天應涼爽時候鍛鍊。建議在專業醫生和教練的指導下選擇合適自己的運動方案,更為安全保障。

    C、多參加開朗輕鬆的活動,放鬆身心。

    D、避暑溼,環境宜乾燥通風,不宜熬夜過勞,長夏應該避溼熱侵襲。

    F、如身體明顯不適,建議及時就醫調治。

    我平時也有自己祛溼的食療方,分享常煲的一款——薏米茯苓枸杞龍骨湯,不僅營養好喝,又有利於健脾胃祛溼。如果是偏胖或血脂偏高的朋友,建議將龍骨換成少量瘦肉。

    祝新年健康快樂!

  • 8 # 崔醫生科普風溼痛風

      溼氣重和溼熱如何調理?

      溼氣重是指溼為重濁有質之邪,屬陰,溼邪致病,常出現以沉重感為特徵的臨床表現。如頭身困重、四肢酸楚等沉重等。溼邪外襲肌表,困遏清陽,清陽不升,則頭重如裹。溼邪阻滯關節,陽氣不得布達,則可見肌膚不仁,關節疼痛重著。溼熱雖有外溼、內溼之分,但其為病則相互影響,為內外合邪。

      1、祛除體內的溼氣,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溼,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2、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3、平時可以運用中藥來發汗、祛溼。布經草熱敷包就是祛溼很好的中藥,每天堅持使用布經草中藥加白酒熱敷小腹關元穴便可溫經散寒,驅風祛溼。或者堅持用每天晚上泡腳,也可祛除體內的溼氣。

      4、平常少鹽,宜清淡,戒菸戒酒,忌生冷食物、冰飲或涼性蔬果,如生菜、西瓜、大白菜、苦瓜、螃蟹、茄子、蓮藕、黃瓜、柿子、菠蘿、梨等。每天做菜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多吃點熱性的食物如:辣椒,羊肉,狗肉,荔枝,橘子,姜,紅糖等等

      溼熱通俗講就是因為熱氣依附溼氣從而讓身體內部執行受阻,稱之為溼熱。引起溼熱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自身的飲食習慣不規律,以及忽視體質亂吃食物。各個年齡段都會有可能被入侵,尤其是三十之後需要多注意

      體內溼熱該如何調理?

      保持規律的運動鍛鍊

      大多體內有溼熱的人主要還是沒有透過運動及時的把溼氣排出體外,長期積累才會容易出現溼熱表現。建議平時保持半小時的運動量,簡單的運動就是跑步,在跑步過程中體內的血液加速,水分代謝加快,體內的溼氣能夠及時的排出體外,溼氣減少,也就很少出現溼熱的情況。另外除了跑步,建議還可以選擇一些游泳、快走這些運動,也會起到不錯的效果。

      保持樂觀的心態

      大多數體內有溼熱的人,常常也會因為生活的壓力容易受到負面的影響,如容易出現暴躁、抑鬱的情緒,因此建議在平時的生活中,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可以透過傾聽輕音樂來放鬆身體,或者多觀看喜劇類的電視劇來轉移注意力,讓暴躁的情緒遠離我們,對於調節溼熱會是不錯的方法。

      建議平時遠離潮溼的地方,避免吃一些辣椒、羊肉之類的溫性食品。如果已經出現溼熱的表現並且可能嚴重的話建議去諮詢中醫,多瞭解一些,積極配合治療,希望每一位朋友平時多能注意身體帶來的不適,都能擁有健康的身體。

  • 9 # 賤賤v說個球

    用薏米熬粥,當早餐吃兩個月,不可加糖不可加鹽,最好沒有配菜,兩個月會讓你懷疑人生。最有效最實惠的健脾去溼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紀念幣?紀念幣的種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