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inian123

    王陽明是目前中國最後一個聖人,一般只有聖人才有一個對儒家進行補充與發展,然而到目前為止,已經五百多年並沒有出現聖人,聖人的出現之時是儒家復興之日,民族,國家便能真正的實現偉大復興。

  • 2 # 流星西吉

    因為不符合這個時代吧,現在都在向主張人權時代演變,皇權與等級社會在瓦解,當一個朝代走向巔峰期儒教才會有適合的土壤,到了巔峰社會失去了發展的方向,而權利需要愚民統治這個時候儒教就開始興起,儒教越興起這個朝代越沒落,直至滅亡改朝換代。為什麼沒有對儒教補充和發展呢?因儒教已走入了死衚衕現實中的人們不需要也直白的說發展中的社會不需要落後的規矩來束縛我們的思維,而一些沒落的與陳腐的文人墨客高叫大興儒教,他們希望靠嘴巴皮子就能維持尊貴的地位與不勞而獲滿足他們奢侈的生活並剝奪依靠勤勞雙手致富的勞碌苦大眾,以禮的名義行苟且之事。再一個沒落的文人總是妄想依靠儒教去壓制人們的行為,而不是跟上時代變化改變儒教,當然現在的文人墨客沒有那樣的高度他們只盯著自己的小九九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叫囂。

  • 3 # 心靈驛站劉文寶

    人之初性本善,請問大家是如何理解這句話呢?普通人的理解就是說人剛剛出生的時候是非常善良的!

    首先,非常感謝邀請此次回答,我就講一下本人的思想。這個理解是有偏差的啊。其實呢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類的初始,百家姓裡面祖先。他們那一代人是非常善良的。越到後面呢人的本性就越惡。現在叫做人之出,性本惡啊,什麼意思呢?現在剛出生的時候本性已經非常的惡了,一代不如一代,很難再次出有修為的聖人。已經無法超越先賢的智慧的道德。這種情況下如何來做補充呢?現在人的道德越來越差,崇洋媚外,自私自利,無時無刻的算計自己的利益。這樣是非常可惜,可嘆,可悲的世界。物質發達了,科技發達了,知識增長了!可惜您幸福嗎?您健康嗎?值得我輩華夏兒女深思警醒!

    雖然已無能補充。但是,我們可以學習先賢的智慧啊,學習他們的高尚英德。我們要立命為萬民開太平,為往聖繼絕學!中華民族的兒女們大家共同努力吧!

  • 4 # 七月流火140400643

    我首先要說的一點是,王守仁之後,儒學並非沒有發展,而是在繼承發展之中。只是,並沒有達到一個新的高峰而已。

    比如明朝,在王守仁之後,不是還有李贄何心隱嗎?到了明末清初,不是還有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嗎?到了清朝,還有方以智,錢大昕,段玉裁,對儒學的發展都是有所貢獻。即使到了現代,不是還有梁漱溟、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等現代新儒家嗎?所以,儒家還是有其發展和傳承的。但是,到了近代之後,儒家確實是沒落了。

    儒家為什麼會沒落?首先當然是社會政治的原因。儒家之所以能夠紅火兩千多年,與它是主流的政治哲學是息息相關的。在這兩千年裡,無論是朝代如何更迭,儒家思想一直做為統治思想而存在著。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儒家也不斷的改進,以適應現實政治的需要。於是,儒家便隨著社會的發展從孔子的“仁者愛人”,到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再到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慾”。這個過程,就是儒家不斷髮展的過程。董仲舒在創立自己學說的時候,肯定宣揚,這就是孔子的思想,但是,如果真的是這樣,董仲舒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朱熹之與董仲舒,也是如此。但是,整個這樣一個源流下來,都叫儒家。都是以孔子做為代表。

    儒學做為政治哲學到朱熹的理學,已經發展到頂點了。這個問題和自然科學的一些問題,有相似之處。比如核武器,做了原子彈,氫彈,中子彈等等之後,達到極限,在這種理論之下,不可能再有什麼新花樣出來了。於是,就不用研究了。儒學做為一種政治哲學,也是如此。到了理學的時候,這種政治理論的建構已經到了非常完善的程度。舉個例子來說,封建王朝是家天下的。皇帝家族最大的關切,就是自己家族的天下,不要落入其它人的手中。宋朝之後,王朝政治的不斷改革中,這種目的是達到了。理學所做的,就是為加強皇權專制,提供理論的依據。現實證明,這種理論是有效的,一個證明就是,宋以後,中國歷史上的王朝再也沒有被內部顛覆過。

    這當然是從政治哲學的角度上講的。儒學當然還有學術的一面。孔子的君君臣臣的意思是如果君象君主的樣子,也就是說遵守君道,那麼臣也遵守臣道。否則的話,如果君不君的話,那麼,臣也是可以不臣的。所以,曹操的形象,在宋明之前,未必是奸臣的形象。只是到了理學之後,以理學的觀點來評價它,他才成了奸臣。這就是評價的標準。理學本身也就是一個建立了一個標準。但是,到理學的時候,君君臣臣就被解釋成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這當然就很荒謬了。

    我們都知道,宋之後的科舉考試,考的是四書的內容,對四書的理解,又是以朱熹的解釋為準。我們知道,四書早在漢之前,就已存在了。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封建王朝之所以以朱熹的解釋為準,就是因為在孔子那兒君臣之間,誰對了就聽誰的。而同樣一句話,到了朱熹那麼,就成了,管他誰對,聽領導的。切底的自我奴化了。

    所以,有人說,民主是西方的東西,中國沒有民主,只有專制。我覺得,你那是胡說。認真看一看孔子,現代社會中你認為進步的理解,那兒都有。至於那些連論語沒讀過三句的,就來批孔子。我就只能呵呵了。

    理學發展到亢龍有悔的境界之後,問題當然是顯而易見的。王陽明的心學,其實就是對理學的糾偏,理學確實是有壓制人性的地方。因為理學所用的武器是“理”,所謂天理,因為理學是政治正確,天理已經形成了話語霸權。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另闢蹊徑。於是,王陽明就沿著陸九淵開闢的,我心既宇宙的途徑,提出了,心既理的說法。體現了對人性的極大尊重。也就使得,心學和理學,成為儒學互補的陰陽兩極。

    清朝之後,到了民國,中國的政治體制發生了改變。家天下,變成了公天下。一家一姓的統治就此結束。這樣,理學做為統治思想,就成為政治變革的眾矢之的。又因為,理學是打著孔子的旗號,所以,孔子也被其連累。從人人敬仰的聖人,變成了孔老二。

    當儒學從統治思想跌落的時候,他就成為一種普通的學術思想了。只是諸子百家中的一家了。但是,儒學畢竟是輝煌過兩千多年的。儒家的傳承者自然不願意儒學淪落下去。所以,現代新儒學的出現,就是儒家傳承人在現代條件下所做的努力。

    我想說的一點是,現代所說的民族復興和文化復興,以及儒學的復興,不是一會事兒。他們的內涵是逐漸遞減的。儒學的復興,是儒家文化在現代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文化復興是傳統的儒釋道的三教合一,與現代的中西文化的交融,在現代條件下形成的中國文化的全面復興,這其中既有傳承也有創新和融合。民族復興的面就更廣了,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全方位崛起。

    談到這兒,我覺得,所提的問題大概也就明白了。我還想再羅索幾句。儒學在明朝之後發展幾乎停滯的原因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因為是官方的主流思想,在已經非常完善之後,官方也不允許他再向前走了。於是,儒學開始僵化。

    歷史上的儒學的發展,都是因為有一種開放與包容的學術氛圍。這樣的氛圍也體現出一種大家風範,有容乃大。到明之後,大家風範沒有了,體現出一種保守的小家子氣。

    我們都知道理學是儒學的一個發展階段,自己瞭解一下中國哲學史,就可以清楚的看出,理學其實是把魏晉玄學以及佛學特別是禪宗的思想融入一爐,得出的思想成果。這一過程,從醞釀到成形,是經過了幾百年的時間。

    魏晉玄學,其實是道學哲學的成形。唐朝時期,佛學大盛。中國佛學的主要流派全是在唐朝形成的。宋初二程開創理學的時候,就融入了佛學的成果。這一點,在二程的著作裡,是人透露的。理學在宋後期的朱熹手上,最終成形。從這個過程中,就能看出,一種學術思想的形成,往往不是憑一人之力就能完成的。他是大批的知識分子,吸取各種思想精華,熔鑄而成的。

    如果說漢末佛教的傳入,是西學東漸的第一個主要事件。那麼之後的魏晉到大唐,以開放的胸襟,接受並改造了它,使它最終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那麼,明末基督教文化的傳入,就是第二次。我不敢對歷史進行假設,但是看看徐光啟和利瑪竇的交往,再看看大清王朝的皇帝對西方的態度。就會讓人覺得,在開放的胸襟上,大清朝比之明朝,又往後退縮了。

    我個人覺得,大清王朝的這種退步與保守,可能與少數民族的身份有關。滿族做為一個文化上遠遠落後於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在取得了中原政權之後,全面接受了中原文化,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儒家的政治哲學,也就是理學。但是理學的本身,在明朝末年,已經開始蘊育出思想變革的因子了。內部的成分比如李贄的王學左派思想,外部的因素,徐光啟和利瑪竇已經開始翻譯西方自然科學,諸如《幾何原本》。但是,王朝更迭,打亂了思想變革的程序。當清朝掌握政權之後,面對這麼偉大的中原儒家文化,它化了一兩百年的時間,僅僅消化中原文化,已經都頗費心力了。至於其它文化,他更是沒有了興趣。而僵化的程朱理學,在大清王朝成了絕對的統治地位。學術研究和發展,也因為政治的原因被壓制了。於是,清朝最有影響力的所謂乾嘉學派,便只能在故紙堆裡尋找學問,稱之為考據派。

    這種學術上的壓抑狀態,直到大清王朝的破滅,才破打破。民國時期,才進入現代中西文化激烈碰撞與融合的時代。

    今天,儒學已不再是統治思想,中華文化,也不是儒家一家,而是儒釋道三教合一,加上現代的中西合璧。儒家文化做為兩千年的主流,和其它各家各派比起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是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值得我們現在發揚和傳稱的。比如儒家有個基本觀點,內聖外王。是說內在的修養付合了客觀的規律,就會變的強大,強大之後,群眾就會自覺的把你奉為領袖。在傳統社會里,這是衡量個人是否具有領袖氣質的標準,今天,以之衡量下政黨,依然是適用的。也就是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 5 # 覺華老師

    創新這個詞是現代社會的熱門詞彙,但是並非所有東西都可以創新、都需要創新。簡言之,術的東西是可以也是需要創新的,但是道的東西是不可以也不需要創新的,可以創新的就不是道。

    王陽明的心學,就是屬於道的層面的東西,你只需要去實踐它,不需要去創新它。

    王陽明對儒學的實踐,尤其是對曾子的《大學》的實踐,對儒學的貢獻,可以同德國的馬丁路德1517年對基督教進行的改革相提並論,其所帶來的影響同樣的深刻,而且王的心學的價值以後還有望進一步得到凸顯。

    馬丁路德和加爾文對基督教的改革以及影響,各位可以參閱馬克思·韋伯的著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詳細介紹了今天的資本主義世界的價值觀、勞動觀、財富觀,對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同樣的,王陽明傳奇的一生,就是對“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對“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最深刻實踐,其影響同樣是重大而深遠的,在日本、南韓等地區形成了儒家資本主義。

    馬丁路德和王陽明的這些都是在道的層面,所以不是隨便可以創新的,也不需要隨時創新的。

  • 6 # 上網為學習

    誰來說說儒學的內容都有啥?從古到今,儒學在各個時期的內容有什麼不同?儒學離不開儒士或儒生,誰來說說當今哪個人是儒?什麼樣的人才是儒?有什麼認證??回答好以上問題是回答本問題的前題!。。。

  • 7 # 難得糊塗愚者

    不是不能補充,也不是不能發展,而是不敢。如果再發展下去儒學勢必分裂,這已經不是儒學的大道之爭。而是徹底的分裂,形成數個新型儒學。誰都不敢真正走這一步(當時已經出現反孔的儒學了),都害怕成為歷史罪人。其實他們如果邁出這一步,那麼中國明朝將近入自己的文藝復興時期。那麼那些被欺世盜名者掩蓋的真正儒學思想將被挖掘出來。

  • 8 # 皓瑋馮建華

    王守仁陽明先生是我的偶像,其氣節,學識,開創的心學,逆鏡中的堅韌,處理事務的精練,營造勝勢的能力!可以稱前無古後無來!立功,立言,立德三立不二君子!

  • 9 # 荒野大PARK

    補充和發展是有的。 只不過提及的比較少,而且跟現在的社會大環境不太相符。 王學其實還是理學的一部分,而儒學旗下還有一塊叫做經學,跟陸王心學的治學路數不太相同。 清代因為是異族統治時期,文化上實行高壓政策,又定程朱理學為科舉教本,導致心學和理學都沒能再繼續發揮。

    頻繁的文字獄導致不少儒生轉為古典考據,這個就不提了,亮點不是很多,因為很多考據的方法現在看來,都不是很靠得住。

    清代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常州公羊學派,簡稱常州學派,公羊學是一個革命思想比較濃厚的學派,雖然初衷是維護異族統治的正統性,但是公羊學從漢代誕生就一直講華夷之辨 天子一爵 三科九旨 三統論 三世說,也可以為政治革命改朝換代造勢,莊存與.魏源.龔自珍.康有為.梁啟超都算是這個學派的人物,基本上都是經世致用及革命群體。

    公羊學又是建立在對經書高度熟悉的基礎上,民國政府有廢經運動,導致民眾對五經不是很熟悉,尤其是春秋三傳的公羊傳,基本都沒聽過,所以被束之高閣。

    相對,陽明學的傳播不是很依賴於經書,當代出版物也比較多,所以造成了滿清時代沒人對儒學補充發展的錯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連體嬰兒的成活機率大嗎?準媽媽應該做哪些措施,能避免這種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