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起恍如來
-
2 # 格格嗚醃菜
虛偽的孔老二,對弟子以貌取人,不會識人。把母親的仇人和母親葬一起,認賊做父,如果父親出身很卑微肯定不會認了吧,權利慾望過大,貪圖榮華富貴,真偽君子一個。心口不一。滿口仁義道德,自己卻什麼也做不到。大道理誰都會講,虛偽。
-
3 # 人道自強
“道可道非常道”說明道無法描述;“名可名非常名”說明道無法稱謂,因為道“小到無內,大到無外”,無所不在,無時不在,卻又決定了萬事萬物的執行,所以道“不可言傳,只可意會”,需要體悟。悟分為一先修而漸悟,二是頓悟而後修所以都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十年十年的事,是個花費一生精力去認知、體悟的過程。如很多人活了一輩子到死的那一刻都沒不知道“道”是什麼?如果真能在死前或有生之年明道者鳳毛麟角,難得一有。“朝聞道夕死可也”,這是何先的感嘆!
道是什麼?作為人的驅動力不外乎本能和認知。本能是人的先天本性,認知就是佛家據說的“明心見性”的“明心”,透過向內心所求獲得良知。我個人認為所謂的“道”就是事物的先天屬性在應對外界條件下的本能反應,也就常人據說的“自然規律”,是客觀存在,與生俱來學就會的能力,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自動自發的自然反應,就像“食色,性也”,食是人的本能,為的是生存,色也是人的本能,為的是繁衍;又如貓喜歡吃魚,這是貓的天性,只要貓在沒吃貓的前提下,把魚放在貓面前,貓就會本能的產生吃魚的行為……簡而言之,道就是認知事物屬性,並應對得當。
以上僅個人觀點,因本人常識粗簡,有不妥處,望指正或交流探討。
-
4 # 閒看秋風999
"道"來"道"去,華人終於被道糊塗了。老子有老子的"道",孔子有孔子的"道","盜"亦有"道"。
孔子的道是什麼? 說法亦多不同:有說是“天下太平”,有說是“事物當然之理”,有說是“古聖先王君子之道”,有說是“天人之道”,有說是“真理”。孔子畢生念念不忘的是“從周”,此道當指西周文武、周公之道,即周禮。孔子畢其一生四處遊說,不就是為了"克己復禮"嗎?
-
5 # 生命解碼之易學堂
它的意思是:早上明白道,晚上死去也值了。這是孔子認為道比自己的生命還要貴。道家視人的生命為天下第一貴的,這個最貴第一位置被人的生命佔據了,那麼,這個比人的生命還要貴的道要怎麼形容呢?孔子是語言聖人,他形容道說:”貴而無位“。那麼,道怎麼會比人的生命貴呢?舉一個例子說明。有一個四十多歲的老總去一個肓派道家算命,肓人三次告誡老總當年不能開車。妻子聽了後勸丈夫不要開車了,老總說:”別人不知道,難道你還不知道嗎?我開了十幾年車一點事故都沒有,別聽瞎子亂說“。兩個多月後,老總帶著一家四口去旅遊,與一車違規的貨車相撞,造成老總家三死一傷,這就是孔子說道比人的生命貴的情況,即:人死了道還在。
-
6 # 知常容
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是里仁篇,如果單單一句話拿出來那似乎有點斷章取義,但如果把整章拿出來讀的話,那麼這句話也就容易理解了。這一篇章主要講究的是仁,如果把他放到整篇文章裡面我們可以感覺到這句話其實是孔子為了強調仁而說出來的。
平時生活中,我們也會對人說如果你滿足了xx條件,讓我死也可以。電視劇裡面也常常會出現這樣的對白,當然那個說的肯定不會去死了,那只是為了強調這個條件對自己的重要性。
同樣道理孔子說的這句話朝聞道夕死可以也是為了強調仁的重要性,就是你早上明白了仁,那麼晚上你死了也是值得。但並不是說他讓你去死,而是突出了"仁"的價值的重要性。
如果單獨一句話拿出來那麼就會斷章取義,有違孔聖本意
-
7 # 羅無聲永不落幕名博彙
中國文化科普與交流:說道!
華人的人生追求就是:“知道不知道”!
這一點,尤其是對於文化人,對於孔夫子,那是人生一生的追求,生命都無法與之相比,故有:“朝聞道,夕死可矣”的人生感嘆。
夫子一生的人生追求:就是“求道”,追求人生的康莊大道,Sunny大道,星光大道。文化人追求,不外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就是夫子追求之“大道”。夫子為了這條人生“大道”,窮其一生,百折不撓,愈挫愈勇,堅韌不拔,千方百計,挖空心思,絞盡腦汁,費盡心機,千辛萬苦,但結果並不理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鬱郁而不得志,最後不得不以“教書先生”之身份走完自己的一生,壯志未酬,心願難了。
夫子問道,夫子聞到,夫子得道了嗎?這個回答只有後人評說。孔子能在死後的數千年裡依然光彩照人,偉岸挺拔,高山仰止,那自然是有道之人。夫子的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之境界,之精神,實為人生之楷模,最終到達道境,安然泰然自若的離去,含笑於九泉。
其實,得道並不難。只是“道不遠人人自遠,人不誤己己自誤”罷了。人生就是一個“迷魂陣”,走失迷失了“靈魂”,因小利而舍大道。道不遠人,道就在你我身邊,我們就生活在道中,只是我們自己走遠了,遠離了道。
-
8 # 村裡人90696850
我思故我在,我是誰?因何而生?生死為何?死去何方?冥冥之中似有定數,然何為定數?垂垂老矣,未知毫釐,如可知,死無憾。
-
9 # 只緣無事可思量
《朝聞道、夕死可也》這是(孔子自嘆),因為孔子有緣見老子而且已(聞道)。但是(老子之道~清淨平等)而(孔子之道~塵勞妄念),所以(孔子)終(背道而行)。孔子一生的(奔波勞碌)皆以(名聞利養)而勞作,在世間算是已經(功成名就)唯一缺的就是(自然之道)。
-
10 # 墨核子
孔子可以說是老子的得意弟子。《道德經》很有可能是孔子和弟子們根據老子的思想編寫而成。通觀德經,很多章節是在老子思想的基礎上發出的評論。孔子能綜合編出老子的思想,並具有自己的見解,可見孔子在當代人中可以說是相對聞道較早且多的人,並有一定的理解程度。
“朝聞道,夕死可以”。這句話應是孔子周遊列國,宣揚,推薦自己在老子思想的基礎上發展的;忠孝仁義禮信六德的君子之道,即以德治天下的君子之道之後。因沒有被列國諸侯所採納而發出的感慨。
孔子宣揚的是以君子之道治天下,因其道不符合當時的統治環境,在諸侯爭霸,天下大亂之時,向諸侯宣揚君子之道治天下,在當時講是不合時宜的。由此可見,孔子雖已聞道,確還沒有真正理解自然之道,不能靈活運用。
戰難之時必用兵道,所以鬼谷子的弟子才大行其道。天下一統之後才適宜用君子之道,這時才是孔子的徒子徒孫的天下。
而孔子發出那句感慨,我想他並不是為未理解道發出的。他的真實意是;我多麼希望自己宣揚的君子之道能被諸侯們採用而使天下太平啊,即使早上聽到這個好訊息,晚上死去我也心滿意足了。這是孔子對自己和弟子們所創立的君子之道寄予的殷切希望。
《道德經》和《論語》應該是孔子及弟子們在周遊列國之後,透過深刻反省,再思老子思想之後的心得總結。他們為後世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孔子真不愧是老子第一他第二的大聖人。
-
11 # 塵曉東方
死是生命的必然,如果你明白了生的意義,死的歸屬那也不枉此生呀。也就是哲學上的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將到哪裡去。這裡面最關鍵的就是知道我是誰,只有知道我是誰了,你才知道你該去做什麼呀。
-
12 # 新路農夫
人們搞不清什麼是道,問題就難以解決。為往聖繼絕學,絕學指有名師指點入道,名師指道統的繼承人,一但入道後,地獄抽丁,天堂掛號,此是人生生死大亊,何等重要。朝聞夕死,人生無有遺憾了。總指大道的珍貴。
-
13 # 使用者62564438606
摘自子衍師父的《論語學釋》
師:所以每個人都只有自己“觀過”,才“斯知仁矣”!為什麼有過錯呢?“各於其黨”,來源於各自的私心雜念。人為什麼有過錯,來源於自己的私心雜念,這個私心雜念就是黨。明著是小圈子,我們的私心雜念是不是也是小圈子,小的利益,只想著自己不考慮別人。不知道與人為善的道理,不知道和諧眾生的道理,人們不瞭解,天天只想著自己,“我要怎麼怎麼樣。”
那無餘現在醒悟過來以後的感覺是什麼呢?往下看。
4.8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無意:早上聞道了,晚上就可以死了。
不帶:朝聞道夕死可矣,不是朝聞道,晚上就可以死了,這是個比喻,意思是聞道了,死而無憾。
無餘:這個朝是不是一朝的意思?
不帶:我覺得是一種比喻,聞道難得,馬上死都可以。
師:為什麼要說朝、夕呢?
依正:是不是朝夕對照文章工整,前後對應。
無餘:不會是為了修飾文辭這樣寫的。
師:你的說法很有趣。大家思考,為什麼聞道不馬上去死呢,而要朝聞道夕死呢?
不帶:一天之中可以佈道呀,可以覺他呀,自覺覺他嘛。朝自覺,夕覺他,可以死矣。
出塵:一朝聞道,死不足惜。說明聞道的重要。人生不聞道,死不閉目,遺憾終生,人生就白活一場,浪費人生一場。再則,朝聞道,就是人的重生,可以了脫生死,人生不在於生死,在於是否聞道,聞道可以超生了死。明白人生的真諦。也就是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只要朝聞道,夕死與不死就不重要了,可以見得聞道比生死重要。
(眾論紛紛很是熱鬧。)
師:我就看你們能不能猜出來答案,孔子說朝夕當然是有含義的。如果按照你們說的是強調聞道的難得和重要,為什麼不說朝聞道即死可矣?既然是死,為啥不馬上死,還非得等一天?
德止:也得享受一會兒聞道的快樂啊,朝聞道,夕死多可惜呀!太遺憾了。
子白:朝夕來形容證明聞道的重要。
師:再重要也不至於死呀。
依正:讓我們明白聞道比生死重要。
無餘:是不是早上聞道,就不擔心晚上死了。
出塵:朝不聞道,死不閉目;朝聞道,死不足惜;聞道比生死重要;聞道即是重生,肉身並不重要。早上聞道了,這是人生已經完成了任務,夕死可矣,死不死已經不重要了。
依正:人生得到了真諦,就完成了人生的使命,人生到了更高的層次,生死已經不重要了。
無意:這個道是人生大道,超脫生死的大道。死即是生,生即是死,死即是重生。
師:你們的回答也算沾點邊吧。答案其實很簡單:“夕死”是晚上睡覺。
(眾驚歎。)
師(笑):這麼簡單的答案,卻困擾了學者們幾千年。每個人睡覺的時候是不是跟死人一樣?但是孔子為啥不直接說睡覺呢?因為那樣多沒意思啊,是不是太直白了?要知道,《論語》不但是啟發人智慧的,語言也是優美的。人每天晚上休息,意識處於停頓狀態,好比是小死一回,早上醒來,好比是重生一次。睡覺、醒來,醒來、再睡覺,這樣每天死死生生、生生死死,就像是小輪迴一樣。每天睡醒的時候,孔子說“朝生”,晚上睡覺,孔子說是“夕死”,“朝生夕死”既把晚上休息、早上清醒的事實說了,也把人生的狀態給說了,文字還像詩歌一樣精煉、優美、雋永。
那為啥說“夕死可矣”呢?平時人休息的時候,腦子真的休息了嗎?其實都沒有,是不是帶著一天的不甘、煩惱與痛苦?想人生怎麼這麼煩?怎麼這麼痛苦?怎麼就這麼忙?想著第二天怎麼面對,因為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每天說是休息,其實從來都沒有真正放輕鬆過。平常人的一生,都是這樣度過的。
那“朝聞道”以後呢?終於明白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再也不會為虛幻的人生而痛苦和煩惱了,從此人生變得積極而有意義,是不是晚上睡覺的時候終於可以輕輕鬆鬆地休息了?這可是今生自誕生以來,破天荒的第一次能夠這麼安詳的入眠啊!孔子稱為“可矣”。“可矣”在這裡有兩個含義,一方面指以後每天可以輕鬆入眠,另一層含義是對於修行人生的肯定,就是這時候才真正算是修行的人生了,通向自由、光明彼岸的人生之路自“聞道”以後開始了!你們明白了嗎?
(眾讚歎不已。)
-
14 # 洛書圖解周易
今夭翻到這個問題,看到大家眾說紛紜,我知道,該我出場一錘定音了——讀初三時,語文老師點名回答問題,如果大家回答的都不如意,就會點我壓軸,無論我回不回答的出來。
前幾天看了幾篇論語,可以肯定的說,論語大部分記錄的是孔子對易經的講解與發揮。故孔子提示: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聖人立象以盡意!
因此,欲達孔子真意,必須先立卦象——不可望文生義及斷章取義。於是專門百度其出處。當我看到義之與比時,我笑了——果然是隨卦。以前我就發文指出義之與比是夫子對隨卦的解讀,而聞道一詞用卦象表示正是澤(聞)雷{道)隨。
綜合全篇及隨卦意義,可知朝聞道為澤雷隨象,夕死可以為隨之背景山風蠱象。隨為朝陽,聞雞起舞;蠱為隨之鏡象——夕暉,日暮西山。一朝聞道,如同知悉潘恩《常識》,那麼違背《常識》的東西,無論其粉飾的多絢爛,終是夕陽西下,可以休矣。
既已聞我之正解,其餘回答可以不用看了!
-
15 # 種植小熊
就是早上知道道理,晚上死去,也非常值得
但是我覺得有個漏洞:就是早上知道一個道理,這個道理是活著比啥都重要
-
16 # w悟k空
未知生,焉知死
知生所從來,則知死所從去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知本末,知先後,則知始終,則知修身程式,則近道矣
朝聞道夕死可矣
朝聞道,即知龍隱之地,得大休息之機
此先王神傳之道,也是了先後生死之道,
莫錯會
-
17 # 有德司契
眾所周知,孔夫子治國之道,就是“剋制己復禮為仁”的政治主張(實為復辟毫無平等與道可言的封建專制的禮制制度)。
但其周遊列國到處販賣他的政治主張十多年,卻是到處碰壁,無人問津。
正因此其嘆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即若能夠聽到吾道能夠得到採納的話,我就死而無憾了。
但直到其死,也沒有得到採納的訊息。所以他只好在失望中死去。
直到提倡“獨尊儒術”的漢武帝之後,儒教這個只會禍國殃民及阻礙社會文明進步的學說才得已實行。
-
18 # 莫以明
孔子也是人,說的也是人話,不必要故弄玄虛弄的神神秘秘。
最簡單的理解,“道”就是道理,是解開人心結、疙瘩的鑰匙,只是這鑰匙本來就在那裡,不容易對號入座,心處矛盾、煩悶中的人無法得到,需要人指點迷津。
為什麼有人自殺?心結解不開,如果他自殺前有人告訴他這個事很簡單,很輕易就解決了,而且真的就解決了,那他肯定會終止自己的行為。
所以很多人痛苦的說:我還不如死了。
說說而已,但有一些是真的,又當如何?說什麼“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這在普通人眼裡,就是無病呻吟。
古人怎麼想的誰也不知道,都是猜測,我等凡人不如把孔夫子也看成凡人,那思想也平凡一些吧。
-
19 # 洗過的白襯衣
“朝聞道,夕死可矣。”語出《論語•里仁》篇。意思是早上知道了事情的真像,那怕晚上就死去也沒遺憾了。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感。
孔子一生最重“仁”“德”。仁德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思想,也是其最重要的道德標準。其中心思想“朝聞道,夕死可矣”中的道也不是普通之道,而是其思想精髓的“仁義之道”。
孔子眼中的這個“道”是其思想的最高境界。它給後人的教育意思就是:如果你領悟到了這個“道”的精髓,達到了這個“道”的最高境界,就算在這種境界中快樂的死去,也算是死了無憾了。所以孔子畢生都在周遊列國,推行這個思想。
其實用現在人的意識來理解的話,他這句“朝聞道,夕死可矣”也就是人的一種精神操守和信仰而已,為了這種操守和信仰有種不死不罷休的意思,和我們今天說的“為了真理而奮鬥”,“為了正義事業而死無怨無悔”這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回覆列表
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大概意思是,早上知道做人的道理,晚上死去也是死而無憾了。
它形容的是追求真理或者信仰的迫切。
略帶誇張。不是真的你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就要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