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賓賓說情感

    在民國時期,一塊大洋可是值不少錢的。那時候,一塊銀元也就是一塊大洋大約值300多元人民幣。在當時,一個銀元可以買一擔米,五個銀元可以買一頭牛。現在一頭水牛的話,老牛,青壯年牛和小牛,它的價格肯定是不一樣的。但是不論怎樣也值幾千元,我們就按一頭牛3000元算的話,民國時期當時一個銀元就頂現在的600元。

    著名中醫陳存仁先生寫過《銀元時代生活史》一書,書裡面從銀元開始寫到銀元廢棄。陳先生是一個有錢有閒的中產階級,家裡有房有車,行醫之餘,還編輯書籍,也搞收藏,同時還買賣房產。

    《銀元時代生活史》是以回憶的形式記錄了舊上海的生活狀況,開始是發表在香港的雜誌《港人》的專欄上,後來結集出版。陳存仁小時候家裡也是非常富裕的,後來父親做生意失敗,家道中落後,他在上海中醫專門學校學習中西。學費是親戚七拼八湊的,為了賺生活費,他也是做兼職。他做抄寫工作的兼職,當時月薪是6個銀元。

    後來,學成後,陳存仁先生就開始去診所進行實習,因為工作出色,很快積累了200銀元的收入。剛開始,陳存仁在別處坐診,診費是四錢四十文,後來是一元兩角。那時候,陳先生一月有固定收入20銀元,可以存下一半,其餘的分別用作吃穿用度和交友上。

    陳先生在出版《中國藥學大辭典》時,定價是每千字3銀元,稿費是9600銀元。陳太太也有經商頭腦,自己以120銀元買的翡翠耳環,到了香港之後竟然賣了一個大價錢,出手價是原來的100倍,合12000元。160元買的皮統子也賣到了600元,時間間隔是3年。

    我們就以這些資料為參考,來分析一下。上世紀九十年代,我上學的時候也做過兼職,當時一月生活費在60元左右,做一個月的兼職能拿到三十元,那時候的錢也比較值錢,相當於現在的600元。而陳先生能拿到6個銀元,這樣換算的話,一個銀元,相當於現在的一百元。同時,也說明陳先生的工作能力還是很強的,是得到認可的。

    陳先生積累到200銀元的時候,就感覺是積累了人生第一桶金。照現在看來,對一個剛入職的年輕人來說,如果不是把工資積累到一萬元,可能不會有這種感覺。所以這樣換算的話,一個銀元就相當於500元。

  • 2 # 知識百貨君

    這個得看哪個時期、哪個地區了。

    1935年法幣發行的時候,一頭水牛50元,現在一頭水牛差不多1萬元。

  • 3 # 賞玉軒收藏鑑賞

    3一5個銀幣可以買一頭牛。

    當時一個銀幣值多少人民幣不好說。

    1924年5月,魯迅買了一處四合院(現在的北京魯迅博物館),花了800塊大洋。有3間南房,3間正房,東西各一間小廂房,正房後面有一口井,幾棵樹,一片小小的花園。

  • 4 # 西門大官人哥哥

    在民國初期的時候,一塊大洋的價值是相當的高的,相當於現在的兩三百元。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過一個工人的工資,可能一個月也就幾個大洋。

    我們當然不能直接把大洋換算成人民幣,因為大洋現在在市面上並不流通。所以想要計算出大洋的具體價值,我們只能透過中間法。我們可以按照史料的記錄,根據民國初期一塊大洋的購買力來換算出現在與它等值的人民幣數額。貨幣本身是沒有價值的,是它的價值尺度職能讓它可以充當一般等價物。按照這樣的方法換算出來,我們可以大概知道在大洋剛剛開始發行的階段,一塊大洋的價值大概是現在的兩三百元。

    我們舉個例子,在清末與民國初期,也就是大洋剛剛流通的時候。這個時候大洋的價值是相當的昂貴的。根據一些史料的記載,在民國初期的時候,一頭牛的價格大概是5塊大洋。我們現在一頭牛的價格可能要好幾千元。這中間出現了物以稀為貴的價格規律,因為以前對於牛的需求沒有現在這麼高,所以說牛的價格也沒有現在這麼貴,但是我們折算下來一塊銀元也能夠抵現在兩三百元左右。同時還有記載,一塊銀元可以買一擔米,所以說一塊大洋的價值肯定會超過百元。

    綜上所述,在明末清初的時候,一塊大洋的價值是非常的高的,但是後來因為大量的發行貨幣導致通貨膨脹,大洋也就不斷地貶值。

  • 5 # 位卑未敢忘憂國

    1935年,國民政府發行法幣,一元銀元兌換一元法比。當時,100元法幣可以買兩頭牛,也就是說100塊銀元買兩頭牛!一頭牛50塊銀元!

  • 6 # 別山居士

    這得看什麼地方,民國什麼年,還有各地區也有差異,牛也有大小,公母、強弱之分,以前牛都是耕田主要,牛肉也比豬肉賤,因為牛肉油少,以前主要缺油吃,我們小時候生產隊賣牛肉一元錢3斤,豬肉是一元一斤。一頭成年牛在南方約15塊銀元,北方12北方以驢馬,騾為主,南方水牛比黃牛略貴兩至三塊銀元,是民國二十至三十七年時間段,那時侯當兵的一個月有兩至四大洋軍餉,一塊大洋可以買100斤稻穀,我爺爺說,民國三十六年,劉鄧大軍到我們那裡,買爺爺一頭豬120斤是6塊大洋這問題太籠統,銀元也有多種,有袁大頭,蔣光頭,還法洋俗稱鳥洋等多種統稱銀元。

  • 7 # 史不知味

    銀元是好東西,只有有了它才能買自己想買的東西,普通人辛辛苦苦打一個月的工也掙不了一個銀元。

    陳存仁寫過一本書,叫《銀元時代生活史》,他家原本也算得上是上海的富戶,家裡做的是綢緞生意。

    陳家在上海開的一家綢緞鋪裡的一個薪水最高的掌櫃,每個月的工資不到8塊銀元,掌櫃放現在那就是總經理、店長一個級別。

    一個新學徒每個月的工資是2角小洋,一個已經滿師即將“轉正”的學徒每個月則有1塊銀元。

    學徒拿的是最低工資,乾的還是各種各樣的髒活累活。

    杜月笙初到上海在一家水果店當學徒的時候,不僅得給“師兄”們端茶倒水當跑腿苦力,還得給老闆老闆娘端屎端尿,工資也是低得可憐,用現在的話說是剛剛達到“最低工資標準”。

    上海在2019年4月將最低工資標準上調到了2480元人民幣,租一個10平米的單間,算1500元人民幣一個月,還剩將近1000元。

    苦吧?但是沒辦法,生活還是得繼續呀!

    所以,如果哪天能夠在街頭撿到一個銀元的話,估計能高興地衝到菜市場買只雞給自己的晚飯加個雞腿。

    為什麼只加個雞腿呢?錢這麼難掙,好不容易買了只雞當然得慢慢吃。

    牛也是好東西,那個農業人口占了百分之八九十又沒有機械化的年代,耕種除了依靠人力之外,便得依靠牛力。

    即便到了21世紀初期,牛也仍然在農村擔任著“輸出”的角色,哪家要是養不起牛,那說明真的是窮到家了。

    牛在古代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用現在的話說叫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為什麼用牛,不用馬呢?

    馬金貴呀,一匹好的馬得用好的草料伺候,伺候好了還能讓它下地?當然得騎著它馳騁在沙場呀!

    牛吃得粗糙,隨便一把草便能夠解決它的溫飽,不僅耐力好,脾氣也好。

    所以,牛便成了農民的“座上賓”,雖說不用好吃好喝地伺候著它,可再怎麼樣也不會讓它餓著。

    只不過想養牛的話,首先得有錢買,那個時代一頭牛得花幾個銀元呢?

    如今一頭成年水牛的價格約在10000元人民幣左右,也可能更貴,畢竟還得看牛的體量和價格。

    一個銀元抵得上多少人民幣呢?

    我在此仍然以陳存仁的《銀元時代生活史》作為切入點,他去買米,然後一石米花了三元六角錢。

    是不是感覺很便宜?實際上一點也不便宜,若以十進位制進行換算的話,三元六角也就是3.6塊銀元。

    那麼,一斤米所要花費的錢便是0.036塊銀元。

    因為我沒有在上海生活過,所以不知道如今上海米價如何,米價也得看米的好壞,如果是每斤10元人民幣的話,那麼一塊銀元便相當於278元人民幣。

    當時受市場以及政策的影響,必然會導致通貨膨脹等經濟學現象的發生,所以一塊銀元能抵得上的人民幣也許會更多。

    如果只是簡單地以一塊銀元相當於300人民幣的話,那麼想要買一頭牛便得花費33塊銀元左右。

    這意味著一個每個月收入2角小洋、拿最低工資的學徒得工作165個月,也就是13.75年的時間才能買得起一頭牛。

    即便每個月拿1塊銀元的工資,也得不吃不喝33個月,將近3年的時間才買得起。

  • 8 # 夏目歷史君

    如果說到銀元,在很多人印象中也就是電視劇中所說的“大洋”,一共分為“袁大頭”和“孫大頭”兩種。

    而銀元之所以稱之為大洋,是因為它並不是中國所創造的一種貨幣,最早來自於墨西哥貨幣,中國對其效仿製造了中國本地的銀元。

    銀元最早是由萬曆年間流入的中國,在清朝乾隆年間中國首次效仿西方銀元鑄造“銀幣”。而在光緒年間,已經不再流行元寶或者碎銀子,開始統一鑄造成大洋,當時又稱之為“龍洋”。

    清朝滅亡民國建立之後,中國一直陷入四分五裂的混亂之中,當時的銀元已經成為了國內所流通的硬通貨。

    那麼在民國時期買一頭牛需要多少銀元呢?

    清朝滅亡之後,清朝時期所鑄造的銀元除了一部分收藏家收藏之外,大部分都被銀行收回熔爐重造,而民國期間流通的主要是以““袁大頭””為主。

    後來在南京民國政府成立之後,並且同重新對於銀元的鑄造模樣進行了修改,將之前的“袁大頭”又換成了後來的“孫大頭”,由於銀元本體在成色還有重量上並沒有發生改變,所以其透過價值力度也就相當。

    只不過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貨幣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通貨膨脹,所以在民國剛建立初期到後來民國晚期,一枚銀元的購買力是發生了很大變化。

    在民國成立初期,當時的銀元購買力還挺高的,買一頭黃牛的價格大概是一枚“袁大頭”。

    牛在機械化上面普及的時候是一個流通農村的硬通貨,如果在哪一個家庭中沒有牛,就像現在說到哪一個家庭中沒有車一樣。

    農村之所以會選擇用牛來耕地,是因為相對於馬和驢來說,牛有更長久的持久輸出能力,而且生活條件也相對簡單。

    在當時買一頭牛,就像一個家庭中現在去買一輛車,雖然說不能說是一個大款,但是絕對可以占上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

    雖然在民國初期北洋政府很腐敗,以至於各地軍閥紛紛割據,不過當時歐洲各國由於忙於第1次世界大戰,中國經濟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自然也就會出現一定的通貨膨脹,“袁大頭”的單個購買力也開始不斷的下降。

    在民國中期也就是南京政府剛成立的時候,當時買一頭牛的銀元需要3~5個銀元。但是當時百姓的生活條件也就相對富足了一些,即便當時的牛漲到了3~5個銀元,普通百姓的總體收入也翻了好幾倍,所以其購買難度也並沒有增加。

    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前的1935年,當時民國政府政府為了減少貴重金屬的流出,也就鑄造“法幣”,也就是紙質錢幣,一法幣可以等量兌換一銀元。

    法幣的特點就是可以減少貴重金屬的向外流出,但是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其價值性非常容易受到戰爭的影響。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日本仿製了大量的法幣投入市場,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

    根據相關記載,在日本準剛佔據上海南京的時候,當時100法幣能夠買一頭黃牛,也就相當於100個銀元能賣一頭黃牛。但是等到抗日戰爭結束的時候,100法幣只能買兩個毛蛋了。

  • 9 # 兔兒臉

    依我之見:

    這個問題要看在民國什麼時間內,我們知道,整個民國,銀元的通貨膨脹也是一直存在的。

    的想想以前的雞蛋還是幾分錢一個,一個袁大頭都可以買一頭牛了。

    銀元起源於15世紀,最開始鑄於歐洲,俗稱“大洋”,是銀鑄幣的通稱。

    銀元是舶來品,它初入中國,大約是在明朝,但大量流入,甘肅造袁大頭是屬於一些發行較少的銀元。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現在存世最多的銀幣品種是袁大頭銀元。袁大頭”是袁世凱竊取“臨時大總統”之職之後,廢除各省造幣權,其成色佳,鑄造標準高,信譽好,在解放前流通廣。

    “袁大頭”銀幣正面圖案為袁世凱戎裝左側身頭像,上方是鑄造年份;背面圖案為兩株交叉的花紋,下方繫結帶,中間有“壹圓”、“半圓”、“貳角”、“壹角”等字樣。一圓面值“袁大頭”銀幣重為26.6克,含銀量達90.4%。外環邊齒有直齒邊、T字邊、光邊。“袁大頭”銀幣中有睜眼、閉眼之分。所謂“閉眼”,即“壹圓”的“圓”字中的“貝”為完全嚴絲合縫,含銀量高於“睜眼”,而“睜眼”的“圓”字中,“貝”字為開口,含銀量偏低。

    “袁大頭”代表了中國近代的貨幣文化,反映了中國近代歷史、經濟、金融的興衰和滄桑,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袁

    大頭在中國近代幣制改革中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 袁大頭的出現促進了銀元 的統一,也為日後廢兩改元埋下了伏筆。袁大頭一進入市場,深受商民歡迎。據研究銀元的收藏者講,袁大頭鑄造曾經在重量、成色上有嚴格的管理,每星期都要抽樣送財政部化驗,中國銀行公會也可隨時派員化驗,對於不合格者均隨時熔燬,絕不遷就。 經過多年鑄造,袁大頭數量增多,流通漸廣,在僻處邊陲, 也有其蹤跡。一枚小小的古錢幣,蘊藏著豐富的歷史元素。如今遺傳在世的精品古錢幣雖然並不多,但是每枚精品古幣價值卻是不菲。古錢幣的價格是由存世量、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判斷的,而且隨著市場供需關係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程度的波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南宋有多少次農民起義?較大規模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