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舍知堂

    當下傳統作家的生存狀況並不樂觀,但也並不絕對。畢竟有一部分傳統作家是一直處在金字塔的塔尖上,還有一部分是在這個塔的半截腰或者是底層艱難攀爬。現就結合這兩種現象給出回答。

    金字塔塔尖上的一部分傳統作家

    傳統作家又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那些在80年代已經冒尖兒,現在早已拿了各種大獎,有所成就的那個群體。

    這部分人處在文學金字塔的塔尖上,基本上佔據並統領了國內純文學的報刊雜誌。因為,他們聲望也有了,寫著功底也厚了,基本上也都到了文聯、作協,或者是雜誌社的領導崗位上。就算不是一方領導,也都是某個領域的領軍人物,雜誌用他們的稿子首先是風險低,能保證發行量。

    在傳統文學領域,他們不光有話語權,還有一個利益共享的所謂圈子,他們寫出的作品,基本上不愁發表,不愁出版,更不愁拿版稅。所以,版稅,稿費,出席活動潛規則的一些答酬,加上各種話劇或者電影的改編,各類文學獎的獎金,他們的收入還是可觀的。

    所以,這部分作家雖然也會遇到寫作瓶頸,也有寫不動的時候,但是,如果單純從文學理想來說,他們可能也會存在現實焦慮,迴應現實關切。如果從生活層面來講,他們基本不存在轉型與不轉型的焦慮。

    在金字塔底層或被吊在半截腰的傳統作家

    這部分作家,大多漂浮在時代生活之上,成為上不去也下不來的特殊的一群。

    他們一方面不願意放棄那種從學生時代就開始有的文學理想,在幾乎沒有拓展餘地的純文學領域苦苦掙扎。一方面又沒有能力去擁抱這個多元的自媒體時代。

    他們認為麵包很重要,但是寫作的意義又不僅僅是為了麵包,還有一份傳統的文學理想與文人情懷。

    他們認為文學可以娛樂大眾,但又不認可大眾娛樂是文學寫作的目的。很多時候他們這樣的堅持和執著,只是為了讓自己的內心和世界達成一個和解。

    這也就是為什麼出現了那麼多為了寫作而失去生活能力的,甚至被認為是神經病的“不靠譜的詩人”。就像卡夫卡一樣,他活著的時候為了寫作可以住地下室,根本沒有辦法靠寫作養活自己,但他還是無法放棄。

    他們從來不把作品當成商品,只是為了滿足於表達。

    商業浪潮衝擊下的文學現狀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走向,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表達。無論是堅守或是掙扎,我們都無法阻擋滾滾而來的新時代。

    最終,商業化浪潮的日益衝擊,文學就會或者早已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商品的屬性。

    文學一旦變成商品,就會不再那麼純粹,就會有運作會有營銷等等之類的因素或手段參與其中。

    這種現象也給傳統作家帶來深沉的思考,那就是,當下的傳統作家要怎麼去轉型,要怎麼讓文學表達與現實生活更融合更滲透更有力觸達…

    當下的文學作品又如何以更有力的姿態引領新時化文化,去引導讀者從現象解讀迴歸人性反思,從膚淺功利走向深層因果……同時也讓作家自已在時代的脈動中緩解焦慮,慢慢釋懷。

  • 2 # 藍天下揚州

    傳統作家掙工資,寫作品是完成任務,沒有啥壓力,創作能力很平庸,寫出好作品的鳳毛麟角,像陳忠實,路遙一樣的幾乎絕跡了,要靠作品,這幾萬人幾乎都能餓死,或者去要飯,這就是為什麼看到好多作家,畫家在大富豪面前奴顏婢膝,極力跪舔,沒有人格尊嚴的原因,靠的就是搖尾乞憐,跟著喝口湯。

  • 3 # 雲青的美文

    應該說在中國這個被稱為“作家”的群體中,除極少數斬獲國內外知名大獎的大咖外,其他人也基本都擁有了一定數量的成名作品,而小有成就。並呈現出一定的公職化與職業化特徵,因而在經濟收入層面上比一般人要相對穩定,可謂是衣食無憂。

    但也正因如此,這些作家首先在創作上,也無可厚非地要對其所屬的機構與體系的需求做出一定的服從與妥協,故而在創作的獨立性與自主性上,自然會受到來自政治或是商業層面上的影響。其次,就是大部份作家可能因其生活環境與生命體驗的差異化越來越小,導致作品的同質化趨向也越來越明顯。

    讓人很難區分出其在思想格調與文化意境上截然不同的屬性,因而鮮有橫空而出,令人驚豔的傳世大作出現。

    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作家的創作,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公眾喜好與需求的影響。而在資訊網路如此發達的今天,公眾的文化審美與精神需求也日趨多元與碎片化。因此想要寫出能夠引發這個時代和公眾廣泛共鳴的作品,就變成了一件幾乎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這就是所有作家與寫作者的現實困境!

  • 4 # 幫叔說

    傳統紙媒很多已死,傳統作家面臨著有作品無發表地方,面臨著生存問題。傳統作家生活的壓力大於寫作的壓力。並且傳統作家80%的人群是在金字塔的底層,成功的人數是極少數,並且極少數都與新媒體有關。

  • 5 # 馬火蟻

    傳統作家的真實生存狀況要分兩個層面來說。

    一是已經成功了的作家,他們已經功成名就,寫出東西不愁發表,他們大多要名有名,要利有利,甚至佔據高位,主宰文壇,十分風光。

    二是還沒有出人頭地的。他們中大部分人心懷文學理想,勤奮創作,努力耕耘,但要想發表作品實在是比登天還難!最後,迫於生活壓力不得不轉型,搞自媒體,生產快餐文化!

    各行各業堅持傳統不易,堅持傳統又能結合新時代需求,闖出成功之路更難。生產快餐些文化相對容易,收入也很可觀,但部分人總覺得不夠高大上,這是為虛名所困。

  • 6 # 漢子詩人

    目前一一中外文壇一一中篇小說一一短篇小說一一一一盛產豐富……

    但是一一可一一大容量一一大結構一一容納一一人類一一優美語言一一音樂一一美術一一歷史一一哲學一一審美一一愛情與仇惡的一一能一一不斷提升一一人類靈魂的一一長篇小說一一卻一一寥落晨星……

    特別是一一百萬字左右一一作品一一更為甚少……因為一一其一一創作難度大一一創作週期長一一構思一一結構一一語言的一一縱橫深度一一極其複雜一一歷來一一是一一人類小說一一創作中的一一大工程……

    古往今來一一長篇小說一一一直一一是一一人類文學的一一支柱一一是人一一類文學的一一靈魂一一更是一一人類文學的一一鑽石一一與一一金礦……

    好的一一百萬字長篇小說一一目前一一在一一世界文壇一一亦一一較一一寡鮮……

    原因一一紙書的一一暫時沒落一一網路文學的一一蓬勃發展一一消落了一一長篇小說的一一生存環境……

    從一一創作角度一一來看一一特別是一一百萬字左右一一大部頭一一 長篇小說一一寫出來一一不應時一一且一一創作起來一一創作一一週期長一一傷筋動骨一一費神一一費力一一在一一目前的一一文學環境下一一不易出名…

    巨國青(北漂)女作家…

    十幾年來一一她似一一苦行僧般一一精神……(一年36O天一一天天寫作不輟一一手已變形…)

    她一一心無旁騖一一 從不入一一這會一一那會一一從不參加一一這活動一一那節目一一從不參加一一這評獎一一那評獎一一拒絕國內外一一媒體各類採訪……

    其一一處女作一一《仇焱之》一一歷經一一8年一一嘔心瀝血一一創作一一而成一一由一一新華社一一投資一一全國出版發行一一書中一一描寫一一囊括了一一上世紀一一20年代至80年代一一全世界一一幾百位一一充滿一一傳奇一一色彩的一一著名一一收藏家一一波詭雲譎的一一傳奇一一收藏一一故事……

    書中一一人物描寫一一達一一63O餘人<紅樓夢423人;戰爭與和平546人>一一創一一世界文學一一單部小說一一人物描寫數量之最……

    是世界文壇一一目前一一惟一一一由一一女性作家一一創作一一完成一一非自費出版一一公開發行的一一唯一一部一一百萬字長篇小說…

    巨國青一一文字一一潔癖一一優美一一獨特一一善於一一用一一真善美一一剖析人物靈魂……

    她善用一一勵志人物一一及一一波瀾壯闊的一一故事情節一一營造一一文字一一語言的一一畫面感一一其一一豐富多變的一一寫作手法一一鮮明的一一語言風格一一標新立異於一一中國文壇一一氾濫成災的一一大白話文學………

    讀一一其一一作品一一能一一治療一一眼線一一干枯症……

    (日前一一其創作的一一第二部百萬字長篇小說一一《神靈鳥》已待版一一其一一第三部長篇小說一一夜以繼日一一邊一一打工一一養家餬口一一邊一一艱辛一一耕耘一一創作中)

  • 7 # 知無邪

    活在消費性文化時代是傳統作家的悲哀。網路化、碎片化、娛樂化為特徵的消費文化,讓傳統作家逐漸流落到文化邊緣,他們不願過不屑加入快節奏的消費文化,只能堅守傳統陣地。他們的作品和影響力日益消沉。

    總之,如果說還有傳統作家的話,他們的真實狀況只能用尷尬來形容。

  • 8 # 怪人3621

    全面物質平衡哲學新文化發現者說:當前傳統作家受到了科幻超前的作家的挑戰。由於媒體傳播快,人們很快的就熟悉了固定的模式了,需要創新的模式來喚發心靈的激情,特別是年青人。中年人裡的準老年人和老年人,還是能接受傳統作家的作品的。再說作家是活的,也可轉型。單從中老年人講傳統作家還有生存空間,但競爭激烈也是事實。傳統作家和作家的傳統,是兩回事。傳統作家可改為科幻超前作家,但作家的傳統則很難改的。雖艱難但能生存,這就是我對傳統作家的生存狀況的猜想。

  • 9 # 青山伯

    現今中國比較看重的是科學類人材,一般人的意識裡對作家並無過重印象,這從我們見不到很多可以傳世大作的狀況中可以感覺到的。

  • 10 # 黃小真論壇

    嗯,對於這個話題呢,我真的沒有太多的發言權。

    首先,我不瞭解這一個行業的具體情況,也沒怎麼接觸這個群體的人群。

    但是,印象中,很多加入了作協的作家,長期以來並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作品,讓大眾看到。

    很多人都是在混吃等死的狀態。

    真正出挑的,能讓讀者記住的作家,似乎來來回回就那麼些人。

    比如遲子建、池莉、周國平、鐵凝、畢淑敏、莫言等等。

    而實際上,傳統作家隊伍裡的人,可不僅僅只有這麼些人,數量應該大得多。

    在網路文學,新媒體文學的衝擊下,隨著紙媒的沒落,這些傳統文學作家更是被衝擊得七零八落。

    現狀真的不太樂觀。

    這是我的一點觀感,不知對還是不對,姑且一說吧。

    懷念八十年代,文藝百花齊放的紙媒時代,曾經給予我豐足的精神食糧,謹在此向他們致以謝意!

    感謝他們的文字,曾經給予我思想上的指引,和對美好的憧憬。

  • 11 # 凌蕭飛雪

    我是一個業餘的寫作者,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嘗試寫作,寫到現在大三,也沒啥成績,稿費之類的很少拿,只有學校的徵文比賽拿了幾個獎,還有一點小獎金。

    寫作更多的是一種愛好,有這種慾望,想寫就寫,那種商業化的寫作其實是令我反感的,但以後就業總是避免不了的。我是學數字新媒體專業的,以後寫文案什麼的商業化在所難免。不過我還是會在業餘的時候寫自己想寫的東西。

    寫作這件事,如果沒有非寫不可的慾望,是堅持不下去了。就說科幻作者圈子裡吧,劉慈欣應該說是第一個走出科幻圈的科幻作家,他的本職工作是一名計算機工程師,《三體》這部雨果獎的獲獎作品,還是透過上班摸魚寫出來的。如果當時單位的管理制度嚴格一些,說不定就不會出現這部神作。能全職寫作的人很少,那些作家們大多也有其他的工作,比如說編劇、新聞人之類的,不過工作的經歷也會成為他們寫作的素材,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網路作家也有很多,有些作者簽約了,每個月能拿固定的稿費和提成,甚至還有粉絲的打賞,可他們的辛勞,也是非寫作者所難以想象的。大多數網文寫手還是處於一種難以滿足溫飽的狀態,甚至幾乎拿不到稿費。他們堅持下去,也只是因為熱愛。

    雜誌投稿呢,也基本要靠點關係,或者名氣。不然那麼多的投稿,你的作品又沒有特別突出,編輯為什麼偏偏選中你,給你發稿費呢。

    那些想當作家的朋友們,一定要做好打算,培養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技能,比如學習一些自媒體方面的知識,培養商業化寫作的能力,未來的職業更多的會在線上完成,對於作家們這類不喜歡社交的人群而言是個好訊息。所以,傳統作家們最重要的還是得培養多方面的能力,和時代、社會相接軌,同時也能在業餘時間寫出更符合廣大讀者胃口的作品來。

  • 12 # 愛春城

    近幾年來,網路寫手隊伍發展迅猛,人員不計其數,自媒體層出不窮,每一天的網路裡都有看不完讀不盡的官方及個人文章,題材之多,角度之廣,文筆之深,情感之厚,讓人敬佩有加,自嘆不如,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甚至連一些中學生、小學生都可以寫出讓人大為驚歎的好作品。華人才濟濟,不乏喜愛文學之人,一旦有展現平臺,自然長江後浪推前浪,對傳統作家的真實生存狀況也定會產生壓力和影響。

  • 13 # 264971583

    現還在的傳統作家,他們受西方文化太深。而現在這個民族在慢慢的找回自已的文化自信。所以很多人不大相信那些作家。覺得他們不靠譜。所以他們的處境可想而知。自媒體的出現,是否能找到我們民族文化自信,現在看來它還不具備這種能力。甚至有時連方向都模糊不清。人們更不敢相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完《秦時明月之空山鳥語》感覺非常壓抑,難道非得失去一些東西,才能得到成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