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為國釣魚
-
2 # 當代曹植
宋孝宗從來沒有貶過秦檜,秦檜在宋寧宗朝韓侂冑北伐時曾經被短暫的貶黜過,但兩年後又給秦檜平反。
宋孝宗從未給岳飛平過反,只不過赦免了他犯下的罪行。歷代新皇帝登基都要大赦天下的,連童貫和蔡京都被免了罪,岳飛為什麼不能免罪?
宋孝宗赦免岳飛,是打著太上皇旗號,給趙構留足面子。
宋孝宗剛一即位,就表現出勵精圖治,積極備戰,恢復河山的意圖,迫切需要收攬民心,激發士氣,赦免抗金英雄岳飛就是最好的方式。
殺岳飛是因為其已成軍閥,必除之方能防止國家分裂,加強中央集權。
赦免岳飛是因為抗金需要岳飛這杆大旗來鼓舞士氣,一切都是為了大宋。
-
3 # 提起昨天換明天
公元1162年,三十六歲的趙昚登基後,趙昚繼位後的第二個月,便頒佈詔令,為冤死的抗金名將岳飛平反,追封岳飛為鄂國公,諡號“武穆”,並在西湖邊建立岳墳,供後人緬懷。同時,為了處罰早已死去的“罪魁禍首”秦檜,撤銷了秦檜的官號,追奪秦檜王爵,並將秦檜時期製造的所有冤假錯案都予以昭雪。
宋孝宗趙昚為岳飛平反等於否定了高宗時期對岳飛意圖謀反的指控,但為什麼宋高宗趙構沒有反對哪,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政治需要趙昚上任後,拜賢臣張浚為相,共商興復河山大計。而當初極力主張北伐迎回二帝、直搗黃龍的岳飛就成了最好的代表人物,但岳飛被秦檜以謀反的罪名處死,所以需要給岳飛平反,重用主戰派為北伐做準備。並且趙昚非常敬重崇拜岳飛,為岳飛平反應該也有個人感情的因素。
二、可能得到了太上皇高宗的授意當初正在前線的岳飛被用十二道金牌召回,隨後就以意圖謀反的罪名被逮捕下獄,但始終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但仍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莫須有‘’就是我認為有的意思。韓世忠為此曾悲憤的說‘’莫須有的罪名何以服天下人‘’。世人都覺得岳飛冤枉,高宗趙構肯定也知道,所以在趙構退休後有繼任者為岳飛平反一定得到了趙構的授意指示。
三、將秦檜定為岳飛事件的元兇岳飛被誣陷殺害秦檜只是幫兇,趙構才是那個真正想要岳飛命的人,所以自岳飛死後,不少人提過平反之事,趙構都拒絕了,他可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臉,但這次不一樣,他可以要借新皇帝的手,把陷害岳飛的黑鍋全甩給秦檜,徹底洗白自己,反正秦檜早死了也不可能從棺材裡再爬出來為自己反駁。但不得不說這招確實高明,鍋甩的乾淨利落,世人都在罵秦檜再也無人指責官家趙構。
任何事都是有原因的,這裡只做推測只代表個人看法。
-
4 # 牛眼看歷史
宋孝宗為岳飛平反,其實是在高宗授意下進行的,主要出於以下四種原因。
一、高宗其實很欣賞岳飛這個耿直boy岳飛武力爆表,情商卻不高,他一心想透過北伐收復北宋失地,迎回微、欽二帝,卻完全不考慮宋高宗將何以自處,面對連續12道金牌撤軍急令,竟然都抗旨不遵。此外,高宗正值壯年沒有生育能力,導致膝下無子,心中長期苦悶。而岳飛卻口無遮攔,不是私下諫言,而是在朝堂上多次讓高宗另立太子,這無異於當眾揭人家的傷疤。
宋高宗算不上昏君,對岳飛本就敬重,無奈他的偏執性格已對皇位造成了威脅。在有生之年為岳飛平反,正是高宗對他精忠報國的充分肯定。
二、將責任推到秦檜身上,高宗藉機洗白既然是為岳飛平反,就總要有人來承擔殺害抗金英雄的責任,以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儘管岳飛是受秦檜陷害而死,但若沒有高宗授意,誰有膽子敢殘殺國家重臣,因此岳飛之死高宗難辭其咎。
好在秦檜已死,將殺害岳飛的責任推到他身上就可以了,反正也是死無對證,高宗也極力打壓秦檜朋黨,並將其子秦熺罷官免職。加上為岳飛平反,讓自己被塑造成受奸臣矇蔽、保護忠良的明君形象,何樂而不為。
三、微欽二帝已死,高宗再不必尷尬為了穩定自己的皇位,高宗力主與金國議和,這也引起了以岳飛為首的朝內主戰派的不滿。岳飛被害以後,高宗長期承受著貪圖享樂、偏安一隅的罵名,成了他心中的隱痛。
時隔多年,微、欽二帝早已在金國病故,併入土為安,高宗也已禪位於孝宗,自己當上了太上皇。此時,南宋政權已十分鞏固,孝宗對他也很尊重,高宗再沒有顧忌,決定為岳飛平反彌補曾經的過失。
四、禪位非生養子,透過平反增加新帝威望高宗是在盛年選擇的禪位,可見他對繼任之君孝宗非常滿意。但孝宗只是他的養子,政治根基不穩,人心不定,急需鞏固帝位。
為此,新帝登基後,宋孝宗第一件事就是選擇為岳飛平反,這也是高宗給他留下的一筆政治遺產。孝宗重用主戰派,全力北伐抗金,贏得朝內上下和民間的一致認可,個人威望與日俱增。孝宗藉機大力整頓吏治,加強中央集權,使南宋迎來了“乾淳之治”盛世。
-
5 # 鄜延路節度使李
岳飛的平反跟南宋朝野內部主戰派的崛起,也是對金斗爭的需要
岳飛死後的20年,金海陵王完顏亮發動南侵,決定混一宇內,一統天下。一時間南宋一直被壓制的投降輿論被擊潰,宋高宗雖然想要繼續向金華人求和,可惜金國一心要滅了南宋。不得已,宋朝開始戰備抵禦金人南下。
後來虞允文在採石擊退了完顏亮的渡江,西線的吳璘在大散光打退了金華人,而完顏亮不久也被殺害,金人退出了宋朝國土,而宋軍北上追擊金軍,收復了部分失地。一時間,宋朝士氣高漲朝臣紛紛上梳要求北伐收復失地,在這個情況之下,宋高宗趙構退位,傳位給養子趙昚,趙昚就是宋孝宗。
年輕的宋孝宗繼位之後,馬上決定對金國採取強硬的措施,一時間南宋上下充滿了收復中原,報仇雪恨的主戰氣氛,而對金國實行北伐,首先就要解決岳飛的問題。當年“紹興合議”之後,岳飛被秦檜羅織罪名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之後秦檜權傾朝野,投降派佔據了整個南宋朝廷。秦檜死後,朝臣要求平反岳飛冤獄,但是都被否決。這一次宋孝宗決定為岳飛平反。當初宋孝宗養在宮中的時候,岳飛就見過,說過以後這孩子就是宋朝中興的希望。
宋孝宗繼位之初,就開始下詔恢復岳飛的官職,當初岳飛是以“謀反”的罪名殺的,也就是說只是改正了岳飛案件的性質,推翻了岳飛“叛逆”的說辭,召回岳飛的家屬,封岳飛的夫人李氏為楚國夫人稱號,並將之前收回去的家產和房子還給他們。岳飛的平反實際上很不徹底,根本就沒有追究秦檜以及其黨羽的責任。
宋孝宗平反岳飛的時候,宋高宗沒有阻攔一方面自己已經退休,不想理事,另一方面金國背信棄義南下趙構心理也憋著一口氣用岳飛的事情還噁心金華人,同時因為打敗了完顏亮,南宋主戰派的崛起朝野內部紛紛要求為岳飛平反,趙構不想再一次面對這個情況乾脆傳位給自己養子,讓他去處理。宋孝宗發出平反詔書不久,隗順的兒子看到詔書,說了當年父親偷偷埋岳飛遺體的地方。南宋朝廷將岳飛的遺骸用隆重的方式遷葬與西湖的棲霞嶺下,就是今日嶽王廟中嶽墓的地方。
1177年,宋孝宗給岳飛賜“武穆”的諡號,後來改為忠武,但是武穆卻一直留存人心。宋孝宗即位後,便開始報仇雪恥、恢復失地的準備工作,並於隆興元年(1163年)五月發動了對金朝的北伐之戰。不幸的是,由於投降派的阻撓破壞,宋軍統帥張浚的謀劃失策,這次北伐失敗了,結果於二年底,宋金草簽了新的和約,取代了由完顏亮南侵而遭到撕毀的紹興和議此挫折和打擊,孝宗雖未完全喪失恢復之志,但銳氣和決心畢竟大不如前。如是苟安二十五年,始終未能再與金人一戰以決勝負。宋孝宗在位期間,政治格局發生了變化,他本人且又“規恢遠略”,但終究未得如願以償,其中的原因恐怕不僅僅在於國內財力軍力的不足和形勢對比上的不利,主要還是朝中投降派的反對、主戰派的軟弱和太上皇趙構的制約。
南宋為岳飛的平反,目的是鼓動天下,激勵三軍之氣,但有不準備超過一定的限度,深怕觸動金國的利益,使得和談產生不利的局面。一方面南宋鼓勵士氣,另一方面又幹著齷齪事情摧殘士氣的勾當。總之岳飛冤案的平反,反應了南宋對金國的一些變化,但是卻跟“紹興和議”之後對金國總路線沒有實際不同。直到宋寧宗時期,權臣韓侂冑為了北伐才徹底給岳飛平反。
-
6 # 置身黑白的精彩
首先,趙構殺岳飛不算是被逼無奈也算是事出有因,因為這是一樁冤案!
那麼當冤案被平反的時候,或許是宋孝宗自己所為,也或者是高宗授意!
當初殺岳飛,高宗可謂是孤注一擲且下定決心,甚至願意去違背太祖遺訓都必須要殺。那麼當了太上皇的趙構,是沒有能力去反對了嗎?
還是說,他當初就是無奈之下才做此決定,已經後悔莫及或者心存內疚
當然了,皇帝是不可能也不能認錯的,那只有一個方法,讓繼承人來解決,也就是默許自己的錯誤(歷來冤案大多如此,兒子要給老子擦屁股)
高宗絕非昏君,也並非雄才大略之人當初在金國完顏宗弼的授意下,秦檜開始遊說高宗準備議和,起初高宗是斷然不同意的,因為他覺得喪權辱國
緣何最終答應了苛刻的條件(納歲幣,放棄失地,殺岳飛)這跟秦檜有莫大的關係
所以秦檜註定會被釘在恥辱柱上,永世不得超生!而趙構情有可原
已經成為驚弓之鳥的高宗趙構,實際上很懼怕金國,但他也明白岳飛當時的號召力和帶給南宋的巨大作用。軍民收復失地的熱情極度高漲,而且連連挫敗金國鐵騎,直搗黃龍可謂是指日可待
高宗實際上是動搖的,他既想要收復失地不為後人所唾棄,與此同時他又貪圖享樂安逸,並無雄才大略
動搖的過程中,他更傾向於抗爭,因為一國之君的尊嚴!可是偏偏是秦檜戳中了高宗的死穴,並最終迫使高宗做出了最終的選擇
直搗黃龍,應還二聖後,陛下該何去何從?秦檜正是憑藉這句殺手鐧,讓戰於和中搖擺的高宗下定了決心
於是,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於風波亭,當時的高宗,堅定了兩個信念
1.應還二聖,這是不可以的,萬萬不可以的
2.議和之後,日子還能過,經濟還能發展,以後還可以從長計議!
為了這兩個信念,高宗是吃了秤砣鐵了心的要和金國議和,所以才會答應完顏宗弼的要求,而最讓他無奈卻也必須為之的就是——殺掉主戰將領,也就是岳飛!
宋孝宗為岳飛平反,屬於單方面的行為嗎?選定完繼承人的趙構,改稱太上皇,繼續著自己奢靡無為的生活,把國家交給了宋孝宗去管理
宋孝宗是個立志收復河山的有為青年,雖然沒有經過沙場的歷練,但他的確屬於想要有所為的皇帝,所以他需要重振旗鼓,重新調動軍民的熱情
為岳飛平反,首當其衝!
即位兩個月的宋孝宗,下令為岳飛平反,並將此事的功勞歸功於高宗的“念念不忘”,由此可見,這麼安排可能有兩個原因
第一,宋孝宗給足了太上皇面子,深知岳飛一事是冤案的情況下,在當事人仍在世的情況下即為其平反,說不好聽的話,是在打高宗的臉,所以他需要圓滑的解決,所以高宗反而變成了一個預設在懺悔決定並意圖補償的人
第二,趙構知情並意圖為之,他深知當初殺岳飛,是不得已而為之,這麼多年過去了,他也不想揹負如此罵名,畢竟他深知此事必將受後人唾罵,遺臭萬年。所以當自己遠離政治漩渦的時候,選擇一個激進有作為的帝王,並讓他為岳飛平反,名正言順且更有說服力
至於是哪種考慮,我也不敢妄下定論,或許有其他原因也未可知,但我更傾向於第二種原因
畢竟繼承人是趙構選的,他本人沒有生育能力,只能從宗室中挑選,而這些人跟自己並無血緣關係,所以選誰其實對於自己來說都是無所謂的
那麼,他為何要選一個立主戰爭,與自己的行為背道而馳甚至說遠超自己的繼承人呢??而且此人為趙匡胤之後,而非趙匡義之後(自趙大死後,子孫尚存但並未涉獵皇位,直至高宗禪讓,太祖一支重新歸位)
或許,真的是他有意為之吧!
可以這麼說,岳飛死後南宋再也不能與金國抗衡,直至滅亡
當時的岳飛就像是一面旗幟,是軍民萬眾一心、收復河山的靈魂!
風波亭上,岳飛父子含冤而死,隨之而死的是無數軍民的心,所以秦檜被世人唾罵,遺臭萬年,時至今日仍跪在那裡
高宗為何要不顧反對,一意孤行呢?其實就是那句直搗黃龍,應還二聖讓他感到恐懼和威脅,他不得不去維護自己的利益,在國家大義面前,他是懦弱的
以至於他甚至願意去違背太祖遺訓——殺死了為岳飛上書求情的十幾名學生
要知道,縱觀兩宋,無論罪惡滔天如蔡京、張邦昌、秦檜、賈似道之流,雖十惡不赦卻也未曾殺一人,最大不過流放抄家
而為了岳飛的案子,高宗可以一舉殺掉如此多計程車大夫!
由此可見,當時的他是多麼的絕望,多麼的迫切——人總是自私的,保全自己才有未來
-
7 # 安然62162536
宋孝宗為岳飛平反打著太上皇的旗號,趙構借孝宗之手把陷害岳飛的黑鍋全甩給秦檜,徹底洗白了自已。少捱了很多罵,逃脫歷史的審判。宋孝宗此舉徹底洗白了宋高宗殺害岳飛的罪名,又給足了趙構面子,他為啥要反對。
-
8 # 海子張棗顧城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段史料;
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蓄意殺害了岳飛的宋高宗在做了36年的皇帝后,不知為何,禪位於太子趙眘(宋孝宗),自己當了太上皇。想有一番作為的孝宗,即位的當年,就果斷為岳飛平反了。
詔書雲:“故岳飛起自行伍,不逾數年,位至將相。而能事上以忠,御眾有法,不自矜誇,餘烈遺風,於今不泯。去冬出戍鄂渚之眾,師行不擾,動有紀律,道路之人,歸功於飛。飛雖坐事以歿,而太上皇念之不忘。今可仰承聖意,與追復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予錄用。 ”
問題的重點就是在這裡,高宗未死,孝宗是怎麼敢給岳飛平凡的,這不是打高宗的臉嗎?我們來細看詔書的內容;
詔書首先強調岳飛“能事上以忠”——表明他對皇帝忠誠不貳,高度讚美他“餘烈遺風,於今不泯”——說明岳飛的肝膽衷腸,精忠報國的氣概天下聞名。
這種極高的評價,是對高宗冤殺岳飛的徹底翻案(宋孝宗說自己是“仰承”高宗的“聖意”來平反的,並提及高宗對岳飛的“念之不忘”,不過是給高宗留個面子罷了,不至於讓高宗太難堪)。
面對孝宗這樣的做法,作為太上皇的趙構竟然不發一言,直教人琢磨。
所以很明顯孝宗此舉是得到高宗本人默許的,至於為什麼,請看下文分析;
一;民心所向
宋高宗清楚自己殺岳飛的行為不得人心。但是自己還不能親自給岳飛平凡,隨著內外的呼聲越來越高。也是考慮孝宗的處境,為了穩定軍心,爭取民心。
孝宗也不傻,他也知道平反這件事,早做早有益,而高宗也是明白的看在眼裡。
因此,給岳飛平凡是非做不可的事情。
二;韋后訓誡
紹興十二年夏(公元1142年5月1日),金國以禮送回人質,韋太后自五國城啟程歸宋。回到故國,在萬分感慨之餘,她還特別關切地問了一句:“為何不見大小眼將軍”(據說岳飛兩眼一大一小,故時人稱之為“大小眼將軍”)?
當聽說“岳飛死獄矣”時,她憤怒之極,怒斥宋高宗,表示要出家。高宗苦苦哀求,才罷。
本來高宗就已經動搖了,只是不願自己糾正自己的錯誤,韋后的訓斥,加上各大臣的呼籲,高宗只有預設孝宗的做法。
三;政治環境
此時距離岳飛冤情已經過去了二十年,而這二十年內,許多人都對朝廷這種乞和的行為,感到有失尊嚴,都想北伐。
再加上此時宋軍正取得了“採石大捷”士氣大振,滿朝文武爭先抗金。
看在眼裡的高宗不免會對自己的決策產生懷疑,所以他對孝宗即位的北伐,與給岳飛昭雪也都是預設。
而孝宗為岳飛昭雪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一點。
-
9 # windy小闊1
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是兄弟關係不是父子關係,也就是趙光義的一枝將皇位一直把持到宋高宗,後來高宗無子嗣,做夢夢見趙匡胤,於是讓位孝宗,孝宗是趙匡胤直系後裔。從此隱退,不問朝政。再者,宋孝宗主張開禧北伐,高宗自秦檜死了以後就不在攝政,秦檜是高宗的背鍋俠,秦檜明著害死岳飛,實質是高宗意思,但是高宗又不敢烙下罵名,故秦檜死了以後,預設平反岳飛,表明岳飛之死與他無關,所以保持個明君形象。這樣既借刀殺人又不落罵名。陰險至極!
-
10 # 唐俊龍55398571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朱仙鎮打劫,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結束了岳家軍的第四次北伐。從此之後,宋朝衣冠南渡,成為了死局,只剩下了苟延殘喘。
宋高宗趙構不再是當年勤王的兵馬大元帥,他沒有了光復北方的血性了,他只想維持東南半壁江山,透過政治投降換回二聖和韋太后。
風波亭裡自毀長城,從此宋金之間風波不斷,南宋向金稱臣,納歲幣,協助金國攻伐他國,宋高宗沒能得到他想要的有尊嚴的天子名份。
36年的皇帝生涯,在主和派的朝堂戰略方針下,南宋執行了事大主義政策,沒有獨立外交和經濟主權,一切聽憑金國的主宰安排,朝堂上跟金國有關聯的朝臣都不把自己放到眼裡。
百善孝為先,一切為了母親。韋皇后
韋賢妃就是後來的顯仁皇后,也稱韋皇后,是宋高宗趙構的母親,這些被俘虜的妃嬪公主們被金人肆意玩弄,隨便凌辱,等到了金國的地盤,這些女眷又被丟到了“洗衣院”,實際是妓院,金人對這些女眷隨意玩弄,其中忍受不了這份屈辱而自殺的人不在少數。
韋皇后
這位韋皇后能被宋徽宗看上自然有幾分姿色,雖說此時的韋氏已經有了四十多歲,但依舊風韻猶存,金太宗下令允許韋皇后嫁給金國的蓋天大王,一同嫁給蓋天大王的還有柔福帝姬,是宋徽宗的女兒,這母女同侍一夫,蓋天大王好不快活。 在被俘虜期間,韋皇后也是能人,被蓋天大王辛勤耕耘一番,為其生下兩子,這讓宋徽宗等人憤恨又無奈,遠在南宋的宋高宗為了接母親回朝,加快了與金國的議和程序,金國許多無理的要求宋高宗一一答應。 而後,韋皇后回朝後,宋高宗為了掩飾母親在金國做官妓的事實,命史官將自己的母親年齡虛增了十歲。
和韋皇后共同服侍蓋天大王的柔福帝姬也趁金人不注意逃回了南宋,韋太后返回朝中,直接質疑柔福帝姬是假的,是開封女尼李靜善假扮的,其實韋皇后這麼做,就是想掩飾自己在金國的不堪回首的生活,為自己不被揭穿,只好將這位柔福帝姬處死,可憐這位公主,好不容易從金人的手裡逃脫出來,卻被自己的皇兄下令處死。
柔福帝姬
為了天下的母親,宋孝宗。作為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宋高宗趙構的養子,按照趙家血脈,江山重新回到了太祖一脈。這位被養在深宮的孩子,不僅沒有受到主和派的影響,反而影響了朝堂主和黨派,他繼承了太祖開疆擴土的大志,銳意改革冗官冗員弊政,整頓吏治,平反岳飛冤案,啟用主戰派大臣,被歷史公認為南宋最有最為的皇帝,沒有之一。
趙構此時退位,做了太上皇,政治上依然擁有巨大掌控力,但是為了鞏固政權,轉移南宋國內矛盾,必須對外作戰,重新打起北伐的旗幟,才會讓南宋朝廷擁有正統合法性和贏得道義上的支援。
隆興元年(1163年)五月,趙昚任命張浚為北伐主帥,展開隆興北伐。宋軍於一月之內恢復靈壁、虹縣和宿州等地,威懾中原。後在金軍優勢兵力的反攻下,宋軍主將不和,軍心渙散,撤兵符離時遭到金兵的追截,損失慘重,只好再次與金國達成和議,史稱“隆興和議”,又名“乾道之盟”。和議主要規定:宋朝皇帝對金朝皇帝改稱臣為稱侄;改“歲貢”稱“歲幣”,並將“紹興和議”商議的銀、絹各減五萬,為二十萬兩、匹;南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州東)、海(今江蘇連雲港)、泗(今江蘇盱眙北)四州外,再割商(今陝西商縣)、秦(今甘肅天水)二州予金國。
隆興和議之後,宋、金兩國維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 隆興北伐失敗後,趙昚在內外政策上都轉向平穩,南宋朝廷又陶醉在了“中外無事”、偏安一隅的昇平景象之中。[8]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呈現政治繁榮的局面。南宋政府重視生產,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餘糧委田,出現了天下康寧的昇平景象。史稱“乾淳之治”。
對於遊牧民族金國政權來說,完顏阿骨靠著自己一身硬骨頭不屈服遼國統治而起兵,與北宋結盟而滅了遼國,在與北宋合作過程中發現盟友軟弱可欺,於是開始不斷蠶食,最終迫使宋帝解除了主戰派李綱的兵權,釀成了靖康之難。歷史的悲劇,在風波亭上演了,宋高宗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寒了天下抗金起義軍的心,於是金國一鼓作氣打算拿下南宋,好在天不滅宋,太祖子孫趙葚扛起責任,任用了張浚,雖然北伐戰爭失利,但是以打促談換來了休養生息時間。
岳飛精忠報國,光耀千古!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趙昚在登基之初,打著高宗的旗號下詔:“追復岳飛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與錄用。”當年十月,又頒發正式文告,宣佈追復岳飛“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武昌郡開國公、食邑六千一百戶、食實封二千六百戶”的待遇。
隆興元年(1163年),經岳飛家屬要求,趙昚給還了岳飛原有的田宅。
淳熙五年(1178年),應岳飛之子嶽霖的要求,趙昚發還了高宗寫給岳飛的全部“御筆”、“手詔”(秦檜為陷害岳飛,曾將其從岳家抄走)。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
11 # 平安讀歷史
在秦檜和岳飛都已經死後,這兩個人實際上就成了朝廷兩大勢力的代表,或者說是吉祥物。秦檜代表的是主和,而岳飛代表的是主戰。一旦皇帝準備走哪個路線就會把哪個人平反,而把另外一派打壓下去,以此用來聚攏人心,例如準備北伐了,就給岳飛平反同時打倒秦檜,這樣就能最大的限度的團結主戰派,齊心合力北伐。當準備和談的時候就會做相反的動作。事實上,南宋朝廷對這兩人的官方認定非常荒唐,第一階段(公元1142年—1162年):岳飛是謀反的罪人,秦檜是國家的功臣。第二階段(公元1163年—1206年):岳飛是國家棟梁,秦檜是賣國奸賊。第三階段(公元1206年後):岳飛是民族英雄,秦檜是賢明宰相。
同時秦檜也只是宋高宗的一條狗而已,幹髒活累活的。一旦形勢需要把這條狗扔出去,對宋高宗來說也沒有什麼損失,反而可以把一切罪過都推到秦檜身上,說自己是受到了矇蔽,何樂而不為呢。
-
12 # 大風起兮雲飛揚y
提起岳飛,首先會想到什麼?——岳飛的《滿江紅》、中國傑出的民族英雄、精忠報國、千古奇冤(莫須有)、秦檜王氏張俊万俟咼、宋高宗自毀長城等。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但是軍事實力卻很弱,缺乏有作為將帥,這與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史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後,趙匡胤為避免晚唐潘鎮割居、武將叛亂以及宦官亂政的現象,採取重文抑武有很大的關係。岳飛是南宋為數不多的軍事人才,抗日名將,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破金兵鐵俘屠、柺子馬、大敗金國大將金兀朮,若不是宋高宗接連十二道金牌令,或許將直搗黃龍,收復山河,迎回二聖!
這樣一個令敵人聞風喪膽的軍事奇才,千古一遇的帥才卻被宋高宗與秦檜等合謀以莫須有之罪殺害於風波亭,自毀長城,做的是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也寒了南宋將士與子民的心,自此,南宋再也無人能與金兵抗衡,1276年攻佔臨安,南宋滅亡。
宋高宗是一個無所作為、偏安一域、安於現狀、自私自利之人,為保自己的帝位,怕岳飛真的直搗黃龍,迎回二聖帝王不保,苗劉兵變更讓趙構擔心武將叛亂,便在戰場有利的情況下急於與金求和,並答應除掉金軍眼中刺肉中釘岳飛,便於秦檜等合謀以莫須有之罪冤殺了抗金英雄岳飛。
在宋高宗當政時期,作為皇帝是不可能承認自己錯誤,但心裡也清楚岳飛是冤殺的。於是在選擇繼承人宋孝宗為岳飛平反時,將鍋全甩給秦檜等人,宋孝宗也照顧到宋高宗的面子,也就預設,不反對。
-
13 # 古城鄴話
我們可以轉變一下思維,岳飛之死的確是千古冤案,但歸根結底,有可能就是政見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再加上趙構害怕岳飛擁兵自立,所以利用秦檜將岳飛殺害。
分解一下上段的關鍵點:
1、岳飛已經死了,岳家軍四分五裂,岳飛後人也被流放,那麼平反岳飛,也不會對自己帶來什麼不利。
2、孝宗是主戰派,這和趙構不一樣,但就像幾個大臣政見不同卻不妨礙私下喝酒一樣,這不影響父子(養)倆關係。而且南宋根基已經穩定,興許趙構也覺得偶爾打打沒問題了。
-
14 # 國史記聞
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的五月二十八日,透過層層選拔的趙眘被冊立為太子。次月,趙構便以“倦寢”為由宣佈退位,趙眘成為南宋的第二位皇帝,也被後世評為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他繼位之後的第一個“作為”便是給岳飛平反,此時,太上皇趙構剛剛禪位一個多月。我們可以說,岳飛是死在趙構手上,但趙眘這麼著急給他平反,卻不是給太上皇打臉,而且給他長臉!
咱先來看一下趙眘下達的平反詔書都寫了什麼——首先,朝廷回顧了岳飛坦蕩而崇高的一生,讚揚他“能事上以忠,御眾有法,不自矜誇,餘烈遺風,於今不泯”,並且聽皇帝指揮,作風優良,能打勝仗:“師行不擾,動有紀律,道路之人,歸功於飛”。岳飛實在是太優秀了,太難得了!所以,太上皇對這位忠臣“念之不忘”。但是他卻最終不明不白地為國犧牲了,朝廷實在是痛心疾首。所以,“今可仰承聖意,與追復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予錄用”。
注意,詔書中用到了一個關鍵字——“聖”!能讓當今皇帝稱為“聖”的,也就只能說太上皇趙構了!說白了,給岳飛平反是太上皇的意思!
孝宗在頒佈第一道平反詔書三個月之後,又來了一發,這次一方面解釋了給岳飛平反為什麼這麼突然——“(岳飛)名之難掩,眾所共聞”,另一方面也把岳飛被殺的責任全部推卸給了秦檜,說他擅作威福,矇蔽聖聽。
從此,秦檜成了官方認定的奸臣,趙構卻成了不僅不明真相,還被奸臣騙得團團轉的無辜的吃瓜皇帝。
-
15 # 陽光282064202
怎麼說呢,就我個人理解而言,感覺在當時的環境下,岳飛的死是必然的岳飛雖然北上抗金有功,還查點收回幽雲十六州,但是他還打著一個旗號:迎回二聖宋欽宗和宋徽宗,如果把他們迎接回來那宋高宗將至於何地,給能繼續當皇上嗎。這都不可而知,但是到時候肯定是個麻煩,但此時沒有辦法,對抗金軍需要岳飛這樣的人,而就在此時金兀朮意識到打不過宋朝,有了議和的想法,此時的宋高宗就藉著秦檜之手把岳飛等拿下了!鞏固了自己的皇權!所以岳飛之死絕不是簡單的秦檜陷害,此時的宋高宗應該是知道岳飛的冤情的!而後來到了他兒子宋孝宗當皇帝時已經沒有了能威脅他皇位的因素,而此時他兒子給岳飛平冤還能彰顯宋孝宗的仁義,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擁戴,鞏固自己的統治,百利而無一害,當然不會出來阻止!
-
16 # 青年史學家
這真的是帝王心術,存乎一心啊!
帝王術最重要的是什麼,那就是平衡。只有主戰派不行,只有主和派不行,兩派都有,皇位才會坐得穩。就跟嘉靖一樣,有嚴嵩,還要有裕王,中間還有司禮監!在國破家亡之際,朝廷需要岳飛。但一旦涉及到迎回二聖,主戰派勢大,則岳飛命運可見了。因之當時金朝尚強,經過苗劉之變的宋高宗內部不穩,所以並沒有北伐之念。
等高宗退位,幕後操縱享天福,朝局安穩,國力強盛的時候,宋孝宗則出來了。宋孝宗勵精圖治,矢志於北伐,岳飛作為一種符號被擺了出來,而秦檜作為宋高宗的背鍋俠,則被萬人唾棄,像不像嚴嵩?
要高宗做這個事肯定是不會做的,在他看來,岳飛是必須殺的,不然威脅皇權。但是民心又不能丟,皇帝的臉肯定不能打,那就讓孝宗去做,讓秦檜背鍋吧!像不像和珅?歷史往往是驚人的相似!
-
17 # 老D90405271
宋高宗明白,岳飛是冤死的。況且宋孝宗為岳飛平反,主要是當時所處的形勢環境所迫,也就是說對岳飛平反是當時政治需要。
回覆列表
謝友邀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完顏亮南侵,給了九妹一記響亮的耳光
第二次紹興議和,九妹付出了鉅額代價
1.叫停幾近垂成的北伐,放棄唾手可得的光復大業,割讓和尚原、商州、虢州、海州、泗州及戰略要地唐州、鄧州,對金稱臣
與之相比,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都不算主要黑點
2.自廢武功,削弱國防
九妹認為:“敵人議和,熟思所以應之,若彼我之勢強弱相等,如是而和者,彼有休兵之意;我強彼弱,足以制其命,如是而和者,彼存懼我之意也”~《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紹興十年北伐讓九妹清醒地認識到,此時已是宋強金弱,要想長久苟安,不讓金主忌憚,再起戰端,就必須要弱化南宋。於是
放任秦檜先斬後奏,殺了唯一可在野戰對攻中戰勝金軍的將領岳飛,貶、退宿將韓世忠、張俊、劉錡
放任秦檜清洗、弱化軍隊,毒殺牛皋、邵隆等,任用庸將。
“(秦檜)其任將帥,必選駑才”,而駑才將帥“不治兵而治財,刻剝之政行,而附摩之恩絕,市井之習成,而訓練之法壞。二十年間,披堅執銳之士化為行商坐賈者不知其幾”~《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89
3.為了不失去秦檜這條議和的便捷通道,放任秦檜坐大
同意金國要求,“不得以無罪去首相”
放任秦檜清洗朝臣。殺胡舜陟;流放趙鼎並逼其“不食而死”;流放張浚、李光、胡銓、王庶等
秦檜欲加九錫,篡位之心昭然若揭,以致於九妹要膝褲中藏匕首來防止秦檜加害
4.以上種種,九妹與秦檜坐實昏君奸臣
“曏者戰敗而求和,今則戰勝而求和矣;曏者戰敗而棄地,今則戰勝而棄地矣!”~呂中
“自曠古來,未有受辱如朝廷也!未有忍辱如陛下也!”~何宋英
“天下聞者無不垂涕,下至三尺之童,皆怨秦檜”~《三朝北盟會編》卷207.《嶽侯傳》
南宋在九妹與秦檜的治理下,國力蹭蹭日下。此次金兵南侵,南宋開局不利,老將劉錡帶著經過秦檜弱化後的四路重兵迎敵連遭失利。九妹險些要解散朝廷、再次友情出演飛天遁地的拿手好戲,幸好被宰相陳康伯勸住:“聞有勸陛下幸越及閩者,誠用其言,大事去矣”!可是沒過幾天,九妹還是忍不住想跑:
“如更一日虜騎未退,且令放散百官”
虞允文的採石磯大捷和金國內亂(完顏雍篡位)在危急關頭挽救了南宋,挽救了九妹
“目光如炬,好色如父,待婢多死者”的九妹的人生終極目標本是盡情享樂
結果費盡心機當上皇帝沒多久就在一次白日渲Y中被金兵嚇廢小鳥,從此,臨幸基本靠手;好不容易達成的第一次紹興和議,第二年就被完顏宗弼掀了桌子;自廢武功,不惜引狼入室達成的第二次和議又被海陵王說撕就撕了;內政也是一塌糊塗,“贓吏恣橫,百姓愈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69……
求九妹的心理陰影面積
不如跑路,當皇帝不如跑路
當太上皇可以光明正大、自由自在地跑路;乾兒子趙昚很孝順,每年光贍養費就四十萬貫;皇帝他爹有免稅的特權,可以讓小公司掛靠,收點手續費,比如臨安運糞船就掛著太上皇“德壽宮”的小旗
九妹的威信和朝中為數不多還忠於九妹的勢力已不足以讓九妹繼續任性;吃飽喝足玩得爽的九妹也沒心思再在朝政中出妖蛾子;何況,再蠢的人也會繞開讓自己已經摔了幾個大跟頭的坑。
從(就)善(坡)如(下)流(驢)
秦檜死後,九妹陸續給人平反,以示革除弊政,繼往開來,卻沒有為岳飛恢復名譽;完顏亮南侵,臣僚杜莘老、太學生程宏圖、宋芑上疏要求為岳飛平反昭血,九妹依然不置可否。
釣魚認為:原因在於岳飛一案牽連甚廣,破壞極大,影響極壞,九妹雖然不要臉,但是這記耳光太重,自己根本下不了手~承認岳飛蒙冤就是全面否定九妹議和的正確性與必要性
所以,“孝宗即位之初,為了給太上皇保留體面,假稱仰承高宗聖意,才給岳飛恢復名譽”~《岳飛之死》.王曾瑜
“故岳飛起自行伍,不逾數年,位至將相,而能事上以忠,御眾有法,不自矜誇,餘烈遺風,於今不泯。去冬出戍鄂渚之眾,師行不擾,動有紀律,道路之人,歸功於飛。飛雖坐事以歿,而太上皇念之不忘,今可仰承聖意,與追復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予錄用”
九妹這一輩子都顯得萌(昏)[混]萌(庸)[蛋]的,“別跟快樂過不去”的道理還是懂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