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兒子二週五,經常給他讀繪本的時候,不跟著思路走,還沒讀兩句又去拿另外一本,或者讀著這句,他會問其他的問題,一本繪本經常都讀不下去
8
回覆列表
  • 1 # 一生何求_70

    4個月~1歲 :以視覺刺激為主

    1歲~2歲 :瞭解實踐各種基本生活習慣+基本認知的培養

    2歲~至今 :以激發孩子的興趣為主+建立各種規則+培養生活能力及學習習慣

    我是個熱愛閱讀的同志。從小父母是不加任何限制的任我買我想看的書,美好的閱讀的時光一直是我非常美好的童年記憶。

    從兒子出生後,我開始折騰各種育兒經(似乎起步有點晚了),我的第一本繪本理論入門書是松居直的《幸福的種子》,從此踏上繪本之路。

    我介紹的繪本類,包含了各種接地氣的圖書,以及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繪本類。。。

    接下來,按年齡段來介紹我的親子閱讀的繪本及方法:

    二、4個月~1歲:真果果視覺掛圖全套+早教大卡片全+布書+小兔子米菲

    《真果果視覺掛圖全套》---嬰兒視覺刺激

    黑白圖片是新生兒視覺刺激的最佳選擇,此時孩子眼裡只有黑白的顏色,還沒有發展出彩色系的感知。

    因此,以簡單的圖形進行視覺的刺激,棋盤、靶心、波浪,這些都是寶寶感興趣的經典圖片。

    《早教大卡片全》----認知+聽覺刺激

    各種水果、動物等的大圖展示,顏色鮮明,圖片內容直觀,還配了朗朗上口的兒歌。

    有過這段時間養孩子經驗的人都瞭解,嬰兒不喜歡躺著,喜歡被豎著抱。這樣他們的視角會更寬廣,移動的物體讓他們有新奇感。但是他們的脊椎還未發展完善,最好還是橫著抱。因此,我把卡片一塊塊穿起來,掛在客廳和臥室的牆壁上。

    抱著孩子的時候,一側手臂調高讓他在視覺上可以看到這些圖形。還有一種雙贏狀態,大人坐在沙發上讓孩子躺在腿上,他在視覺上可以看到圖形,家長就背誦卡片上的兒歌給他聽。

    我到現在都能記得關於小企鵝卡片上的兒歌---“小企鵝住南極,黑禮服來白襯衫,一搖一擺真神氣”。兒子去海洋館,感興趣魚類生物沒幾個,小企鵝館這裡到時停留玩耍了很久,或許有潛意識的印象在腦海裡。

    布書+《小兔子米菲》---步入繪本世界

    孩子可以坐起來之後就開始玩布書,撕不爛啊。兒子屬兔子,所以就從小兔子各種故事入手,和他講爺爺奶奶,和星星玩耍,過生日等各種故事。

    1歲之前的階段基本上是各種抱孩子姿態 + 復讀機一般的唸叨。看圖畫,多聽聽聲音,多肢體的接觸。

  • 2 # 笨笨熊heart

    閒話少說,上圖,這是我家的大寶,看看這看書看的多投入。

    說下我的親身經歷,我家寶貝今年六週歲了,兩週歲的時候也是跟你兒子一樣,經常看兩眼繪本就會跑走,然後玩其他的,育兒專家指出這時候的孩子專注力是很短的,大概也只有兩分鐘左右,所以是很正常的,如果孩子問問題時好事,證明他有在認真聽,那就耐心的解答,一本繪本通常要反覆的去給孩子講,不能只講一遍,而且要有高低起伏,讓孩子感興趣,這樣他才會越來看的時間越長,所以講故事的人是至關重要的,要學會用誇張的語言和手勢來引起他的興趣。孩子都喜歡這樣子講故事。還有就是不能用替代品來講故事,比如故事機等等,最好是媽媽或者爸爸來讀,對孩子也是一種好的親子互動過程。放心吧,貴在堅持,只要你堅持每天都給孩子閱讀,你的孩子會回饋你最好的成效,他會不自覺的鍛鍊了語言邏輯能力和思考能力,總之閱讀是對孩子非常有好處的,我女兒現在自主閱讀,在家常常是在書架旁看的入神,如今孩子的奶奶都不如她識字多,知識面廣。所以,加油,相信你的寶貝在你的引導下能夠養成好的閱讀習慣,成為一個能夠主動思考,善於表達的孩子。

  • 3 # m花開半夏s

    每天晚上睡前雷打不動的事情,就是跟兒子一起讀繪本。我故意念的語氣誇張,繪聲繪色。遇到有趣的地方,會停下來和兒子一起討論,兒子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儘管他只是一個三歲多一點的小男孩。遇到有教育意義的地方,就順勢教育他,並交給他一些簡單的解決方法。所以他一直很專注,規定,每天只能讀三本,若表現好,可獎勵一本。然後關燈,道晚安之後,就不再說話。想讓孩子感興趣,先調動自己的熱情,然後再給孩子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讓他有參與感與話語權。一定要尊重他的想法。相信不久你就能收穫一枚繪本寶寶。記得時間固定哦。

  • 4 # 糖糖媽媽22

    第一遍讓寶寶自己看,寶貝會對書籍有一個初步的認知;第二遍家長為寶貝講故事,注意語言的組織;第三遍儘量讓寶貝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故事,可以說"寶貝,爸爸(媽媽)還不知道這個故事,你給爸爸(媽媽)講一下?"。目的就是鍛鍊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

    從幼兒心理發展規律角度來看,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這很正常,不用太擔心。孩子小沒必要讓她識多少字,懂多少道理,目的就是透過家長的引導,讓孩子從小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 5 # 一慢二看

    對於不到兩歲半的幼童來說,你描述的現象非屬於正常的閱讀過程和閱讀行為。而且,還有不俗的表現---樂於根據聽讀和看圖得到的資訊進行分析和提問----有時候,這樣的閱讀行為比“完整地讀完”一本書更重要。

    共讀早期樂趣比完整重要

    如果你還是覺得不放心,嘗試著選更豐富的繪本。請仔細觀察他喜歡的書的畫面和故事,找到類似或相近的其他繪本。我們要學著放棄孩子不喜歡聽的故事,選擇孩子有興趣的共讀,首要目標是激發並鞏固閱讀興趣和閱讀行為。因此,我們不必糾結於一本書是否從頭到尾讀完,將重心放到親子共讀的樂趣中,放到孩子享受到的愉悅中。

    還有,“不跟著思路走”,就我理解,一個是跟著書的思路,一個是跟著你的思路,為何不跟著孩子的思路呢?你的孩子已經有了不一樣的思路,這是可喜的現象啊。

    要說如何讀繪本給孩子聽?

    沒有什麼特別要考慮的技巧方法捷徑,相信你和孩子的堅持已經取得了成效。硬是要建議的話,在選擇孩子感興趣的繪本前提下,再疊加一個選擇標準“互動性強”,比如書名是問句的、故事是反覆的、對話生動的……

    就講讀本身,放掉“思路”“完整性”,多考慮如何把故事讀得更加有趣好玩,比如加大面部表情、聲音的變化,輔助以身體動作,不必要完全按書上的文字,用孩子聽明白的語言稍作轉化----這些語言,很多都是親子間特有的“密碼”

  • 6 # 天津辣媽幫雙語育兒

    如果讀繪本只是讀書上的文字,孩子可能覺得乏味,所以不要給寶寶“讀”繪本,要給寶寶講繪本

    有一次到朋友家,他跟我說他家兩歲的寶寶對於繪本一點興趣都沒有。而我觀察到他在給寶寶讀繪本的時候,完全是按照書上的文字一字一字讀的,跟寶寶沒有互動更沒有擴充套件,這種閱讀非常乏味難怪寶寶會覺得沒有興趣。

    如果大家認為給寶寶讀繪本只是去讀書上的文字的話,那麼我們需要強調的是我們應該給寶寶講繪本而不是讀繪本。我們需要儘量用英語,或者是雙語,和寶寶互動,講一些背景知識和好玩的故事,做適當的拓展。

    比如,我給寶寶講棕色的熊的時候我通常會增加這樣的問題:

    Where does a bear live?

    What is his favorite food?

    Can he climb a tree?

    還有各種有趣的小遊戲,比如說拍手猜詞、親子互動遊戲等,非常簡單,可以和寶寶一起快樂學英語。

  • 7 # 全媽育兒手記

    其實讀繪本的方式有很多種,對於兩歲多的寶寶,現在的專注力還是很短的,媽媽不要著急,可以多換幾種方式來試一下,但是,一定記得,首先是要選擇他喜歡和感興趣的繪本,這樣孩子多半會聽的時間長一些。另外,建議每次讀繪本的時候只拿出一本來,不要一次拿很多本給寶寶, 本來這個年齡的寶寶專注時間就比較短,如果又有很多其他的東西在旁邊吸引他,自然就很難一次讀完一本了。

    以下介紹幾種我和孩子一起讀繪本的幾種方法:

    1)聲情並茂朗讀法。這是最普遍的一種方法,也是父母最常用的方法,拿到一本繪本,聲情並茂的朗讀出來給寶寶聽。讓寶寶熟悉我們的聲音,學習發音,積累詞彙,瞭解繪本中的故事。

    2)添油加醋講讀法。此種方法特別適用於無字書。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寶寶編成故事講出來,比如《抱抱》,剛開始每次看時,孩子都會問我,這是什麼?那是什麼?他們在幹什麼?後來我就按照繪本的圖畫給他編了一個小猩猩找媽媽的故事,每次都聽的不亦樂乎。

    3)角色扮演,把繪本演出來。對於寶寶特別喜歡又很熟悉的繪本,我們可以採取角色扮演的方法,把繪本故事演出來。孩子會因為喜歡故事中的人物,所以特別喜歡模仿他們。還有一些關於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繪本故事,也可以用這種方法把書中的習慣帶到生活中,比如《小熊,你好!》,我們可以讓寶寶扮演小熊,我們扮演小老鼠啊,小猴子,跟小朋友打招呼,說“你好!”。或者今天孩子扮演小熊,出門就要和認識的人打招呼說“你好!”

    4)把繪本變成遊戲,和孩子一起融入繪本的世界。有些繪本我們可以把它們變成遊戲和孩子玩。比如,《出發,坐車去海邊!》我和孩子在讀完後就玩起了“公交車”的遊戲。他來做公交車司機,我來做乘客,每到一站司機要報站,開動時、轉彎時司機提醒大家要“站穩扶好”,這樣一個遊戲我倆可以玩一個晚上。

    5)利用手工製作,呈現出立體的繪本世界。再好的立體書也不如寶寶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做出來的立體繪本世界。利用輕土、彩泥或者卡紙等,動動手做出繪本中的人物和場景,一邊講故事,一邊用手工製作的人物來表演,孩子是最好的導演。我和孩子用這種方式玩過的繪本有《米菲去動物園》,《波波在遊樂場》等。比如米菲,我來講故事,他根據我講的來安排米菲遇見了誰,鸚鵡,長頸鹿… 個人很喜歡這種方式,製作手工的過程也能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還能鍛鍊孩子和媽媽配合。

    以上是我和孩子在閱讀中摸索總結出來的, 您也可以在和孩子的閱讀中找到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方式,總之一個原則:孩子開心,大人喜歡,讓孩子愛上閱讀!

  • 8 # 張贏SMiLe育兒寶貝

    陪伴孩子讀繪本的方法要從不同維度去把握。我從時間方面談一談。

    1.讀繪本越早越好

    對繪本的瞭解要在懷孕前就做到胸有成竹。

    孕期,準媽媽可以將繪本作為胎教的一個環節,選擇自己喜愛的繪本溫柔的閱讀。

    孩子出生後的一個月,繪本閱讀就可以開始了……

    2.固定時間的日常閱讀

    選擇一個父母和孩子狀態都好的時間,可以是早上還沒起床以前,可以是晚上說晚安以前,逐漸把這個時間固定下來。

    3.隨時隨地的繪本閱讀

    陪寶寶旅行,逛街,玩耍,做任何事情時,包包裡隨身帶一本繪本,可以在乘車,休息,等待的時候拿出來,抓住這些碎片時間,每天的閱讀量也不小呢。

  • 9 # 天天爸爸

    給孩子讀繪本應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引導孩子運用全身各種感官,儘快地進入自主閱讀,在精讀中感受快樂,獲得心靈滋養。

    “耳朵”一一感受繪本之“樂” 聲情並茂的朗讀非常關鍵。在朗讀中,父母透過語調、節奏以及表情、動作等對繪本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闡釋,會讓孩子更易理解繪本的內容,從而獲得極大的滿足。同時,孩子在聽的過程中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接受資訊,並且與已有經驗整合,從而建構起新的認知。

    “眼睛”——享受繪本之“美”

    在自主閱讀中,孩子會用眼睛注意觀察畫面的變化、將前後畫面聯絡起來了解故事內容,父母就需要重點對繪本中人物的動作、神態加以引導,由淺入深啟發孩子的積極思維,有助於孩子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的過渡。

    “嘴巴”——開啟繪本之“聲”

    閱讀每一個經典繪本時,展示閱讀效果的最好方式就是用語言表達出來。父母在帶領孩子閱讀繪本時,一定要調動孩子的嘴巴,可以提些問題讓孩子回答,也可讓他跟隨朗讀,這樣更有助於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的提高。

    “身體”——拓展繪本之“趣”

    當閱讀引起了強烈的情感共鳴時,孩子常常會以角色扮演的遊戲方式,或用自己獨特的動作或是簡短語言以示迴應。這也是孩子將動作和語言結合起來表現對繪本的理解,這樣的遊戲方式更能促進孩子對繪本的深入探究和喜愛。

    給孩子讀繪本,沒有年齡限制,越小開始讀越好。即使是小嬰兒,也能依靠畫面來訓練觀察力,這同樣是智慧的培養。一個繪本包含了三個故事,孩子光看圖是一個故事,家長讀給孩子聽,又是一個故事,孩子會認字了,自己再看又是另一個故事。

  • 10 # 育兒不迷茫

    給孩子讀繪本最好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如果是臨時性質的就要選擇孩子精神狀態好的時候進行,還有繪本的選擇要符合孩子的興趣,確保內容都是孩子喜歡的,讀的時候根據繪本故事的內容,可以和孩子多進行互動,儘量用誇張的語言表達,肢體動作也要豐富,還可以把故事中的角色讓孩子來扮演。

  • 11 # 詩遙一媽育兒

    你平時都是如何給孩子講故事的呢?

    照著書讀還是把某兔開啟?

    我們平時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到底為了什麼?

    其實,講故事也是講究方法的!

    今天一媽就來聊一聊!

  • 12 # 藍山繪本心讀寫

    繪本閱讀的方式很多,但要注意,繪本閱讀最重要的方式是親子閱讀。

    為你介紹一下睡前故事的閱讀方式吧:

    每個夜晚來臨的時候,孩子依偎在媽媽或者爸爸的懷裡,共同翻開一本繪本,聽一個精彩的故事,然後甜甜的睡去,在夢裡繼續那些故事......這一個又一個夜晚,將是孩子一生最寶貴的記憶,是我們父母能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用心來講好每一個睡前故事呢?以下是我的一點小訣竅。

    真感情 細挑選

    感動自己才能講好故事,自己覺得有趣孩子才會產生興趣。繪本中適合睡前故事的很多,親子閱讀重在感情溝通,要講給孩子的故事,最好父母先看上一遍,讀上一遍,自己感興趣,才好講給孩子聽。而如果是孩子挑選的繪本,那麼父母更要認真的地讀一讀,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喜歡,爭取把自己的童心值加滿,與孩子在同一水平線上哈。

    細挑選的原則,首先是要孩子喜歡,適合孩子興趣點的,其次要注意繪本中文字的部分,雖然繪本的特性是圖文合奏,但在睡前故事繪本選擇上,文字還是多考慮一下,選擇舒緩簡練,用詞優美的繪本,一定會為孩子帶去甜夢的。另外,睡前是不能講太過搞笑幽默的故事,不然孩子一旦哈哈大笑起來,甚至“瘋”起來就失去了睡前故事的本來願望了。

    慢講述 忌呆板

    睡前講故事要講得慢,營造睡前安靜的環境和心境,也要講得活,才能將孩子帶進故事的情境中。我們不要片面地以為只有單調反覆的故事情節,或者枯燥乏味的小詩兒歌才適合睡前讀給孩子聽,好的故事一樣會讓孩子在專心聆聽中,享受入睡前最美好的一個夢。

    我曾經給孩子講過中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白冰的作品《吃黑夜的大象》,我儘量放慢速度,低聲講述,讓孩子隨著那頭神奇碩大的大象一塊兒,試著讓黑夜被一塊地吃乾淨,感受沒有黑夜,沒有恐懼和陰暗的日子,“哇,黑夜比香蕉還好吃!”孩子總是等著這句話的出現,然後甜甜地說:“大象吃得太飽了,會肚子痛的。”有時候,當大象最後又把黑夜吐出來,給大家安靜休息的夜晚後,默默地朝著有月亮的遠方走去,孩子就已經靜靜地睡著了,那結尾的兩頁,他都留在夢中了......

    加引子 巧改編

    孩子往往會經常選擇同一本書要求讀,因為他喜歡這本書,或者是其中一個角色,或者是喜歡其中一個畫面。但是反覆地讀,有時候會感覺好“累”,是啊,對於成人來說,重複地東西會有點枯燥。但是,孩子又何嘗不是呢?如果能把一個同樣的故事,每一次講出不一樣的地方來,你一定會成為孩子以上中最棒的故事家,睡前故事的魔力值會爆表哦!

    我的做法是,前面一開始就加上不斷變幻的引子,讓每次一開頭就有不一樣的驚喜。比如《驢小弟變石頭》,可能我講了不下十次。這本繪本第一頁是驢小弟一家的日常生活,媽媽在打掃衛生,爸爸在看報紙,驢小弟在桌子前擺弄他收集的石子,這就是他最喜歡的,也是故事中最關鍵的元素。那麼每一次我會把開頭換個說法,舉三個不同的開頭吧:

    “晚餐後,驢小弟幫媽媽把餐盤收拾好,坐在桌子前玩起他最喜歡的小石子來。”

    “週末的晚上,驢小弟做完了作業,開始玩起他最喜歡的小石子來。”

    “今天晚上,驢小弟發現他收集的五顏六色的石子中,有一塊特別奇怪。”

    永遠不同的開頭,讓故事在孩子心目中儲存了新鮮的感覺,也引導他自己去想象更多不一樣的故事線索......終於有一天,孩子對我說:“我發現,驢小弟變成的那塊石頭,在冬天過去後,和以前不一樣了!”為什麼不一樣,我們又為下一次講這個故事埋下了伏筆。

    最後 一個吻

    睡前故事講完,孩子往往滿足地閉上眼睛,靜靜地睡著了,有時候是朦朧的睡意中,請父母一定要記住,這時候,不管孩子是睡著還是沒睡著,請給他一個輕輕地,深深地吻。

    那麼,睡前故事時間就這樣完美地結束了。

  • 13 # 貝貝英語啟蒙

    給孩子在家裡,車裡創造一個發音標準的雙語環境!

    我家桉桉現在四歲半了!第一次抱著她讀繪本應該是在她六個月左右吧!一起翻看了《好餓好餓的毛毛蟲個》。兩歲之前主要用中文將繪本。兩歲之後桉桉中文表達已經很棒了,我就開始帶著她一起用雙語的方式讀繪本看繪本,外加在家常聽我給她錄好的雙語音訊,這樣不用人工迴圈“播放”,也不傷孩子眼睛。

    現在桉四歲半了,已經養成了很好的閱讀習慣,非常愛看書,可以自己抱著書看很久,當然還是看圖啦!

    還有一個收穫就是桉桉已經可以和我中英文無障礙溝通了。都是得力於這兩年多我們一起用雙語的方式閱讀繪本。

    孩子小的時候最好的閱讀方式就是媽媽或者爸爸抱著孩子一起翻看繪本,一起讀。很小的時候不用講太多故事情節,和孩子一起找出繪本里有趣的圖畫,教裡面一些單詞,相當於認物。大點了,對繪本熟悉一點了可以講情節了,裡面可以穿插著用一些英文,點出重點單詞,讓孩子熟悉另一門語言。

    孩子看書喜歡拿一本喜歡的重複著講,這是孩子天生的學習方式。大家不必擔心孩子們學不到新東西,只要書選的好,一本多看很多遍一樣很有收穫!

    以下是我寫的一篇關於孩子早教的思考,可大家分享!

    桉上幼兒園之後我開始一點點了解到,英語親子早教在國內真的是件很嚴肅的事情啊!對沒有英語交流環境的家庭來說,是件耗時,花錢還讓很多媽媽們焦慮的事情。

    在扭頭看看桉桉,從一歲多追著我問“媽媽這個英語怎麼說呀?“到現在我們隨意切換語言自然溝通,我並沒有抱著“教英語“的心態去刻意教過她英語。桉四歲左右的時候我開始感慨,這個小傢伙是怎麼學會說英語的?我們在生活中說的英文也並不多。想來想去,答案就是:

    我一直陪著她親子閱讀,大多數是英文原版繪本

    聽很多很多的雙語兒歌和雙語故事音訊(收聽內容稍後分享)

    看少量優質英文動畫片

    其實事情是這樣的。對我和桉來說,一起讀繪本是我們最美好的親子時光,是去了解優質的兒童文學,是一起欣賞美好的兒童繪畫作品,學英文算是親子閱讀的。。。附加值。只不過,最後這點附加值在國內這個環境裡被放大了,變成了貌似更重要的價值。

    親子時光+閱讀習慣的培養,一下子被約等於了學英語!

    雖說學會說英語是再好不過的,但這事兒我還是得好好掰持掰持!因為從長遠來看,前兩者“親子時光+閱讀習慣“的作用是要大大超過“會英語“這個技能的。

    我想對低幼的孩子們來說,最好的時光就是親子時光,具體做什麼是次要的。

    我們作為已經非常獨立,甚至享受獨立的成年人,是要好好轉換一下角度才能去想象一下“親子“的力量的。“親子時光“對孩子們,特別是低幼的孩子們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我很難猜測到孩子們豐富的心理,我只能努力設想一下,應該至少意味著以下這幾點吧:

    安全感。有主要撫養人在身邊的那種安全感。我想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有爸爸媽媽在,就算不會數理化,也走遍天下都不怕了吧!(他們還不知道,其實爸爸媽媽並不是無所不能的。。。)

    被愛。有自己最在乎的人陪伴,和自己最在乎的人交流。媽媽們很清楚,我們給予孩子的陪伴並不總是溫柔慈愛的,大部分時間是平常的,很多時候還是煩躁的,嚴厲的,但孩子們很少跟我們計較我們陪伴的“質量“,他們不斷地原諒著我們,包容著我們。為什麼呢?一是他們純真的天性,更重要的怕是,他們太需要我們了,有我們在身邊就已經很好了,還計較那麼多幹什麼?桉桉現在四歲半,我們在一起的這五年多里,我離開的日子是用兩隻手可以數出來的。就這,她還是那麼依賴我,粘著我。我天天吆喝她洗臉刷牙吃飯睡覺,換個大人早就把我驅逐出門了,可桉還是什麼事情都想和我一起做,為什麼?也不是我一句話能答上來的。

    不孤單。我不是育兒專家,但我想心理健康的低幼兒童應該是不願意總是一個人待著的。喜歡有人在身邊應該也算是孩子們的天性吧。

  • 14 # 彌小木

    曾經在書城見過一位媽媽給兒子讀繪本。 讀一頁,孩子走神,媽媽用嚴厲地語氣拉回來。 下一頁,孩子還是走神,媽媽繼續拉回來。 整個閱讀繪本的過程,就是在這樣的反覆中進行。 翻完最後一頁,媽媽問孩子,這本書講了個什麼道理? 孩子一臉的懵…

    那麼如何給孩子讀繪本呢?

    技術層面

    推薦彭懿老師寫的《圖畫書應該這樣讀》。

    《圖畫書應該這樣讀》很詳細地講解了一本繪本是由哪些因素構成的、如何讀繪本。 《圖畫書應該這樣讀》將讀繪本分解成了七步:

    對於剛開始接觸繪本的家長來說,我推薦四步:

    看封面封底環襯文字圖畫反覆看

    在不斷地閱讀很多的繪本之後,才會慢慢建構起“版面設計”的概念。而“討論”,需要視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像我在書城遇見的那位媽媽,孩子對看的書毫無興趣,媽媽單純地丟擲“這個故事講了什麼道理”,會讓閱讀變得索然無味。

    想進一步瞭解四步閱讀繪本,有興趣的可以看下我之前寫的《只要四步,教你開啟繪本的正確方式》這篇文章。更詳細的七步看繪本,推薦看彭懿老師寫的《圖畫書應該這樣讀》,裡面還有對具體繪本的講解。

    兩點心法孩子的眼光聽別人讀

    孩子的眼光、聽別人讀,這兩點是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在他的《如何給孩子讀繪本》中提出來的。

    我們習慣了用大人的眼光去讀一本繪本給孩子聽,其實在孩子的眼中,透過看到的圖畫、聽到的聲音,才組合成了自己對繪本的一種理解。

    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記得從孩子的眼光去看,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同樣的,有機會的話,聽聽其他人讀同一本繪本是怎麼讀的。聽別人讀,感覺像是打開了新世界,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體會。

    兩點分享用心讀不要去問一本書的意義

    給孩子讀繪本,重要的是“陪伴”的過程。能懂得一些閱讀繪本的技巧當然好,如果不知道,也沒關係。

    最重要的一點,是用心。如果是一邊看著手機,一邊翻著繪本,心不在焉地讀著上面的文字,這樣的讀法,不如不讀。

    不要去問一本書的意義,問孩子讀一本書的意義,就像是讓孩子把吃進去的東西再吐出來回味一番,會令孩子作嘔。

    單純地與孩子享受閱讀的過程,就好。

  • 15 # 隔壁工位的夏媽媽

    我之前的文《親子閱讀之——開智較晚的寶寶,歷時一年閱讀習慣養成記》ttps://www.toutiao.com/i6703310419437552141/

    是我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心路歷程,希望對您有參考性。

    您的情況應該是所有孩子剛開始接觸繪本的時候的普遍情況。這個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孩子來看書,養成閱讀習慣。

    剛開始看不完一本書太正常了,不可能一上來就讓他像我們一樣從頭看到尾,還要理解裡面的意思。只要他看,就向勝利邁出了一步。您說孩子會問其他問題,這樣很好啊,說明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思維,比我娃心智開的早多了。雖然比我們晚一些開始閱讀,但進展會更快。

    我培養娃閱讀習慣的養成過程摘錄:

    臨近一歲,覺得看書勢在必行,買了洞洞書給他看。結果:數數、小動物、顏色,他統統沒興趣……於是開始拿洞洞書當玩具,手指鑽洞、繩子穿洞、眼睛套洞……最後發現他喜歡有節奏感的翻書,因為 這種紙板書通常設計成容易被寶寶翻開的樣式,這邊按下去,下一頁會彈起來。於是就帶著他玩拍書翻書的遊戲,結果讓他對“書”這個東西產生了興趣。(不容易啊!)

    然後就抱著做遊戲的心情開始了我和娃的親子閱讀之旅。嗯,玩遊戲!把書當玩具玩。

    不可能只看洞洞書,有的書他不看我就給他讀。基本場景就是他在一邊玩,我在一邊念。當畫面上有他認識的東西就指給他指:“寶寶,你看,小狗!”他會撇一眼……(嗯,是的,就瞥了瞥了的那麼一眼……)就這樣,堅持每天睡前和他或玩或看一本書。

    當然,如果他明確表示不想看也不勉強。偶爾停一次不影響,讓他產生抗拒心裡就得不償失了。

    當時他還不能用語言,會用小手推開書來表達。 這種“愛理不搭”的階段經歷了將近半年。過程中也有煩躁的時候,和很多同齡孩子比,他的進展真的有差距。再加上他的態度(是的,一歲寶寶也是有態度的),感覺自己熱臉特冷屁股,很有挫敗感。

    這個階段是最難的,特別容易放棄。所以遇到以下情況,要讓自己心大一點,扛住各方壓力。

    面對娃的冷淡,經常需要調整心態告訴自己:娃不是天生愛看書的,咱得引導!(老孃就是引路人!)

    參加親子閱讀朋友圈打卡,有朋友留言“這本書都看了好多次了”。胸口一頭神獸奔過,心說:關你什麼事?(反對的話都當沒聽見!)看到有媽媽說“寶寶8個月了,特別喜歡繪本”,趕緊按下心頭升起的小小焦慮:每個娃是不同的,有各自的發展軌跡,不要和別人比。(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是歪理。)

    慢慢的接近一歲半,他不再抗拒看書,能坐在我腿上和我一起看了。

    之後就順利很多。能坐下來看書是第一步,然後就開始想辦法讓他把習慣鞏固下來,並且真正愛上閱讀。這就需要對繪本內容更有針對性的選擇,從他的喜好開始入手。很多男孩都喜歡汽車,我們也是。於是開始給他借汽車的書。有的媽媽會全借孩子喜歡的,但繪本館的老師說不要這樣,閱讀習慣需要我們引導,喜好也需要我們發掘。可以多嘗試各類內容,沒準就發現了一片新天地。

    同時喜好這個事也不能強求,喜歡汽車幾乎是所有男寶寶的天性,可有的孩子就是不喜歡,他可能喜歡海洋,可能喜歡森林,就隨他去吧。隨著寶寶看書越來越多,孩子的接受面會越來越廣,現在我家寶貝已經不怎麼挑書了,什麼都願意看。

    漸漸,孩子看書的數量從每天一本上升到兩本、三本。直到2歲的時候,突然發現他能自己抱著書,邊翻邊看邊唸叨火星語。(雖然完全不知道他在說什麼)

    終於,閱讀習慣養成!!!(淚奔!撒花!)

    經驗總結

    最重要的:堅持!堅持!堅持!

    其次:不勉強。

    第三:從遊戲開始,從興趣點入手。

    第四:尋求專業人士的指導,多和有成功經驗的媽媽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是為情所擾,學習無法集中注意力,要怎麼做才可以有動力認真學習?(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