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快樂的朱小弟
-
2 # 民間中醫探討者
對,人生的大最失敗就是養了不掙氣的孩子,這個話題我早就跟人談論過。我有個工友,他一個女一個兒,自己一直在外打工,妻兒身體又有病,當年女兒要讀書,他沒讓去,後來出去打工後認識個男孩,耍了兩年就結婚了。兒子讀書還可以,但是不知什麼時候也逃學了,搞得現在女兒也不願理他,兒子也不親他,自己呢只是默默的一天上下班,跟他談這方面的事他總是聞不作聲,也許是不好意思面對吧!
所以人這一生啦吃差點穿孬點沒關係,在苦在累也要把小孩教好,讓他懂得如何為父母為家庭為國家承擔一定的責任,最起碼自己老了不虧心。是不是。
-
3 # 娟子講情感
或許老來的人更希望的是有個安穩的家,有個一群圍繞膝下的孩子,所謂兒孫滿堂才是老來之天倫之樂嘛, 對於老年人來說,他們會覺得其實拿那麼多錢已經沒有什麼用了,但是如果有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讓自己老了都還是操不完的心,他肯定會覺得很淒涼。既然老人已經老了,能陪伴的日子應該也是屈指可數的,儘量做到少讓老人操心吧,讓他的晚年能幸福!畢竟下輩子我們不可能再遇到,這輩子或許因為自己成了他的孩子,沒讓他感到快樂,但是在往後的日子,儘量做到讓他能安享晚年吧,因為上輩子的緣分下輩子不可能會繼續了。
-
4 # 鄉土蘭州
這話說的很對贊同
的確對老年人來說,什麼榮譽和金錢都是過眼雲煙,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淡。
特別是剛走入社會的孩子,不學好,沾上一些社會不良習好,好吃懶做,最可怕的是違反社會法律,走進鐵窗鐵門。
在我們村的有個阿姨,50幾歲。看到她就會有很深的感觸。當她從你面前走過,看到她滿目滄桑,比實際年齡老了很多,像70歲的人!那是因為自己的孩子走進了鐵窗鐵門造成的。
孩子是母親的心頭肉,所以說老年人的幸福,還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成器。
-
5 # 落葉穩又輕
我認為是多餘的,孩子的能力不一樣,不能都非富即貴,都是成功人士,他努力了,能夠成家立業不給你添麻煩,生活獨立自主,還能孝順照顧你就行了。
可不能象有的父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考上清華北大,也要求自己的孩子上清華北大,這不是把孩子往死路上逼嗎?畢竟學習優異的孩子是少數的。
-
6 # 無閒筆
確是如此。
孩子是一家人的希望……從母親孕育到呱呱墜地都會給父母一份驚喜一份希望。當別人指著小兒嬌娃說自己添了小皇子小公主時,即便是一句謊言也會證父母高興萬分……
當孩子漸漸長大,進學堂是父母最為高興之事,期盼那份望子成龍的心情在夢裡瘋長……
父母心想,只要成績好,便會有"好收成"。一路順利過關斬將到大學,算是父母燒高香了,然後找一滿意工作,戀愛結婚生子……
父母便是放下那顆懸著心,然後說,這輩子沒白忙,總算“翻完人生中的一頁書了”。老後安然歡度晚年……
反之,要是孩子不成器,成天隔三叉五找父母說事,沒個正經工作,經常啃老不說,甚至違法亂紀……
那父母就慘了,多揪心啊!捶胸頓足呼蒼天,誰應乎?縱然錢財再多也會如流水般逝去……
所以,願天下父母好好培養下一代,比什麼財富都好,只要孩子強,就算我輩沒多少錢財,但你已經培養了一支"潛力股",咱不愁!
-
7 # 南山之溪
兒女不成器肯定會使父母悲傷,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兒女生活幸福、事業有成是所有父母的心願!如果兒女生活不幸福、一事無成,父母自然悲傷。但是,如果兒女真的生活不幸福、一事無成,除了兒女本事的因素外,做父母的也有很大的責任——孩子是你養大的,對孩子的教育、性格、 生活方式的養成,你都有極大的教育和影響性!也就是說,你現在的悲傷至少有一半是你自己造成的!
-
8 # 龍龍6576
老年的悲涼不是沒有錢,而是有一個不爭氣的兒子?說起來這真叫悲涼了,也可以說是太悲涼啦,人到老年最需要的是兒女的關懷和照顧,老年人各方面能力都在下降,各種疾病也找上門,連行動都特別不便,如果經濟上再困難更是雪上加霜,你說這樣的老人是很需要兒女幫把手的,可是這時在攤上不孝子孫,那就不是天滅,而是人禍了,為人之子,應負起責任,撫養老人,可是不孝的人不但做不到這點,自己啃老不算,在外惹事生非,偷雞摸狗,甚至犯法,不讓老人省心,這樣的人不叫人嗎?
-
9 # 夢幻星空
謝謝邀請:老年人不是沒有錢,而是有個不爭氣的孩子?,這個問題很普遍,例;國企兩口子都是搞經濟工作的,退休收入還可以,養有二個兒,小兒吸毒(計程車駕駛員),己死亡,大兒下崗多年,將父母一套三室一廳房子侵佔,出租一間維持生活,無奈父親活活氣死,剩一個母親,有點錢買了小平方房,個人居住,八十歲了,淒涼生活。
-
10 # 剛剛1970
老人的悲涼,必有其結果。
老人們在一起,談論自已的兒女。更多的是感慨:自已努力做了,為什麼有些子女不成器。反過來,子女器,我的問題在哪裡?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道理很淺顯,但是當我們的期望與現實,截然相反時,應深深地反省自已。
相信父母哺養兒女,都是努力創造物質基礎,不惜做"牛馬",更多觀念是"大水大肥"育好苗。這也是我們華人的通病。羸弱貧窮的過去,促進了我們對子女的物質補償有加。
我們的觀念及行為,能否讓子女,明白做人的道理。很顯然,大水大肥所澆灌的植物,抗逆性極差,溫室中的作物,避過了嚴冬,更向往更多的溫暖。所以注重養護,只會讓作物滋生病蟲,怎能經受風雨,冰霜與極端氣候?所以對子理應更注重,教育與管理。
讓子女適應社會,經得起挫折,坎坷,勇於適應社會,鍛鍊自己,勇於開拓自己的一片天。才是子女傲立於社會,不懼東西南北風,智慧教育的結果。否則夭折後,又怎會不是苦果。
當你覺得,我為孩子所有的路都鋪墊好了,那麼你的孩子,也就離不成器不遠了!
我作為父母,做得這麼好,為什麼,孩子不成器?好好想想,自已是否教育失職?
優秀的孩子,無不是父母,正確培養的結果。優秀與不成器的孩子,都不是天生。
子女己經不成器,更要反省,尋找"良方",悲涼只會讓自己不能自撥,與子女更隔膜,對子女更失信心。此時,更應想到對子女的責任,自已己經受夠了苦,沉迷只會更消沉,多些信心,多些熱情,更多關注與反省,子女為何不成器?不斷改正,尋求自己新的位置,才能解決問題,讓悲涼遠去。
-
11 # 老玩童3168
老年人最悲催的是不但手頭沒有錢而且還有一個整天遊手好閒,好吃懶做,惹事生非的不成器的兒子。錢雖又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首先是獨生子女多半是企業工薪階層,小兩口要養活雙方父母四位老人,如果雙方父母所在的企業單位不倒閉還好說,整天上班工資雖然少,所發工資也能維持日常生活,如果工廠倒閉了在家自謀生路或者說有病不能上班在家待業,吃飯喝水都要伸手給子女要,子女有本事能掙錢或許還能給你,如果子女沒有本事不能掙錢,況且子女也有家庭孩子一班班,本身生活各方面都很拮据,如果老年人在有病死不了活不成,做為子女那能應付得了,可以說老年人包括子女的生活苦不堪言。如果子女在不成器,老年人手頭在沒錢,一句話生不如死也。反之老年人手頭寬裕腰包有錢,則是另外一番景象,最不好聽的話,生活中不指望子女,自己有錢可以去住敬老院,如果手頭不緊,多餘的錢還可以照顧自己的孫女孫子,隔輩親嗎。情況就是這個樣子的,各家都有難唱的曲,希望大家精打細算,努力過好每一天吧。
-
12 # 手機使用者71518616401
大人的事。有一男子,孩子賊壞,品行不端。男子說,是學校教育不到位,害了他的兒子! 其實,此人就是一個齷齷蹉蹉的垃圾人。在單位裡,就一混混!
-
13 # 寶寶虎5
人老啦攤上這個事也只能認倒黴啦?怎麼辦呢?兒子已長大成人啦,不成材只能怨自自己命不好唄?從小若是好好教育他,也不致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自己也要檢討自已沒有把兒子教育好!現在知道為時已晚啦!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14 # 果汁分你一半33
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上面留下一副怎樣的畫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一個不成器的孩子父母也逃脫不了責任。
我們鄰居有個孩子從小嬌生慣養,犯點小錯誤有父母袒護著,父母也沒及時的管教孩子。
直到長大後犯了大錯誤,觸犯了法律,在勞教所勞教了十年。出來後還是不知悔改,並且還和自己的父親吹鬍子瞪眼,有幾次還動手把父親打傷了。
老年人的悲涼,可以說是自己造成的,孩子就像小樹苗,該修的時候修,該剪的時候剪,該讓他直的時候別讓他長彎了。一味的任由他瘋長,怎會成器?
教育孩子要捨得投資,時間和金錢的投資。有舍就有得,付出了就會有收穫,一個有出息的孩子才是我們最大的財富。
-
15 # 何姐旅行
人忙碌了一生,老了就想安度晚年,可是由於兒女不爭氣,老了還和兒女有操不完的心,為什麼和兒女操心呢?就是兒女不爭氣,不成才,沒有本事或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還需要老人時刻為他們分憂,就覺得父母為自己做什麼事都是應該的。
現在,目前社會出現老人為兒女操不完的心,主要有以下情況:一是,子女沒有能力生活,好吃懶惰,一味的享受,不顧父母年事已高,不顧父母內心的感受,甚至無視父母省吃儉用,身體情況不佳,就是啃老,俗話說得好,有狠心的兒女,沒有狠心的爹孃。二是,子女婚姻狀況不穩定,給老人身心都造成一定的壓力,有的兒女草率的結婚或因性格不合,或因經濟條件不佳,或因社會誘惑力太強出軌,促使已有的婚姻破裂,把婚姻中的小孩留給父母照顧,其父母不但要照顧孫子,還要承受一定的經濟壓力來養孫子,其兒女自己逍遙的生活,不顧及父母的辛苦勞累,還由父母為他們不負責任的婚姻來買單。三是,子女由於犯罪服刑或重刑,父母更是身心疲憊,牽掛,思念,定期探視,不斷的折磨著父母的心,不管是什麼樣的兒女,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兒女可曾考慮父母的感受。
養兒防老,是我們中華民族傳承的一種美德,人為家庭,為兒女奮鬥了一輩子,老了幹不動了,希望兒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不愁吃穿,可是現在好多老人老了,不但養兒不能防老,反而還有操不完的心,幹不完的活,老了走路都費勁了,不但自食其力,還要伺候兒孫,甚至出現老人生活處境艱難,身體患了重疾!兒女都不能盡心盡力的照顧老人,真是可悲,淒涼,這就是女兒不成器的結果。所以我們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忽視對兒女的培養教育,使自己的兒女不但能服務於社會,還能孝順父母,我們老了,生活也會很幸福。
-
16 # 使用者漂流海鷹
很對!我贊成這個觀點。
人與人之間,說不比較,那是假的,都會與身邊的親友、同學、同事比較。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交朋友要交高階一點的 這樣才會進步。我認為這些觀點都對。
在學校的時候和同性比成績;比誰穿的好;比誰的個子高。工作以後比誰的工資高;工作環境好;誰的找的物件更優秀。人都在比較。
可是,到了50歲以後,同學和同事,親友之間就是比誰的孩子更出色;是家孩子學歷更高;成就更大。過了50歲以後,沒有人會比誰有錢。到這個時候,有好多人才後悔沒有好好的賠孩子成長,沒有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讓孩子什麼也不會,什麼也不是,幫不了家裡,更幫不了自己,什麼事仍然要自己親力親為;甚至,有的還啃老,自己不能面對社會,不能去處理身邊的各種問題,還要用父母的錢,這才真正的是老年人的一大悲哀!
到了老年,孩子不能成為接班人,那個時候才明白,孩子才是人生最大的投資,但已經晚了。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真的是羨慕不已,自己在事業上有多麼的成功,都還不如一個家庭主婦,不由得心裡一陣陣悲哀!
所以!我們在奔事業的同時,也不要放棄對家人的關懷。好讓我們在老年的時候,事業後繼有人。
-
17 # 不糊塗時塗糊不
人的悲涼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因為孩子不成器而感到悲涼,只是人們形成並感覺悲涼的原因之一。
‘’幸福的家庭大致相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
題主若是有感而發,首先得自己振著起來,確定形成悲涼的原因,擬定排釋悲涼的方法。只要自己能夠認真生活,悲涼之感覺一定會隨著你的堅強而離你而去。
-
18 # 鄔太狼新家庭教育
對此,除了哀父母之不幸,更多應該怒父母之不爭。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面鏡子,父母過去是怎麼樣給孩子做榜樣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定會原原本本甚至變本加厲的複製給你們看。
所有的事後悲涼,都一定有父母原來教育不到位甚至不合格的深層原因。一句話,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偷懶了。
不能偷的第一個“懶”:很少陪伴孩子,撫養基本由老人代勞。
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如此,父母早出晚歸,工作忙碌,陪孩子的時間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可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
父母沒有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那幾年和他建立親密的聯絡,這就一定會導致親子關係的疏離。
“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最依賴的十年裡用心教養,提供依靠,一旦孩子長到青春期,父母再怎麼努力,也再無法提供實質性的影響。”
父母在撫養孩子這件事上偷懶,缺席了孩子成長中最為關鍵的那幾年,以後會有更多更大的麻煩等著你。
不能偷的第二個“懶”:不捨得教育,無條件放縱孩子。
幾乎每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些“不計較”養育的父母。我們經常碰到自家小孩打了別家小孩,父母丟出一句“孩子還小,不懂事”這樣的話。父母需要知道,
孩子是小,但因他們不懂事對別人造成的傷害,卻是無法挽回的。
而正因他還是個孩子,不懂事,所以才更需要教育。
孩子小的時候或許沒有對錯的界限,沒有形成醜惡的分辨。
如果父母不教育他,長大後,他們就會被社會狠狠地教育。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錯誤的教育方式和缺位的父母。
教育的底線是什麼,就是起碼不讓孩子變熊。
不能偷的第一個“懶”:教育光靠老師,父母當甩手掌櫃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
有些父母給孩子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自己也起到了榜樣作用,孩子自然好好學習。
而有些父母看電視玩手機,孩子便有樣學樣,不好好學習,如何提高成績?
千萬不要覺得把孩子送到學校,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
總之,養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場修行,重視到任何程度都不為過。
-
19 # 不堪自擾chen
是的,沒有錯,其實人最大的失敗就是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導致自己的老年悽慘。孩子如果不成器,無論到何時,都不能讓人安生
-
20 # 鳳146983974
個人認為,非常正確我經常在《金牌調解》裡看到一些不成器的敗家子跟著父母來調節。這不,前幾天正好有一期呢!父母親在二十多年前去日本打拼,掙了不少錢,回到上海以後,給了一兒一女最好的生活,不僅好吃好喝地伺候,還把孩子們帶到多個國家去旅遊……結果現在呢!把大女兒送去留學之後,母女倆一言不合,大女兒就把母親拉黑了四年而小兒子呢?居然篤信父母親還欠自己四百萬塊錢。原因是他覺得姐姐去外國留學時,父母親賣了一套住房(那時候價值一百五十萬)供給了她的學費;而如今呢?房價已經飛漲,那麼父母親也應該給自己四百萬塊錢供自己做生意不然自己就虧了……在父母堅決不同意並且也拿不出這麼多錢以後,不成器的兒子居然把個家裡砸得稀巴爛望著漂漂亮亮、氣質超群的媽媽在臺上數度哽咽;高大威猛、帥氣新潮的爸爸那無奈而絕望的表情,我徹底無語了。
回覆列表
我覺得這個問題啊,要有一個一分為二的看法。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人一出生實際上都是一樣的。人之所以個體差異較大,跟人的後期的生活環境和受到的教育息息相關。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1個老師。孩子在進入小學以前,基本上都是在父母的影響下進行成長。人的性格形成,最關鍵的時刻是在三歲的時候。但是在三歲的時候,基本上是在父母的呵護下,在家庭的氛圍當中成長。所以說孩子的性格的形成跟父母,和家庭的環境息息相關。人一旦形性格形成以後就很難改變。所以說形成一個良好的性格對每個人的一生非常關鍵。孩子是不是成器跟孩子的性格有非常大的關係。如果他從小就養成了一個自私自利懶惰的性格,長大了以後無論他有多大的成就,我覺得也可能會成為一個不成器的人。有這樣一個現象,大家可能在生活當中都遇到過。有的家庭過得很艱難,但是從這樣家庭走出的孩子事業上都很有成就,家庭觀念很強,與別人的關係處理得很好,上敬老,下愛幼。往往是一些家庭優越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也正應了那句話,家貧出孝子啊。當然了,這也並不能代表家庭優越的孩子都不成器。
再一點這個問題得這樣看,人老了以後不能寄希望於孩子成器與不成器。孩子雖然與自己有血緣關係,但是他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老人總不能陪孩子過一輩子,他的人生得自己走。他無論過得好過得壞,都是他個人的事情。如果老是覺得孩子不成器,自己感覺到很悲涼,有這樣的想法應該是不正確的。一定要記住現在這個社會,到什麼時候都得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