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貓的祖爺爺
-
2 # 雲衫
一見鍾情——一箭鍾情
其樂無窮——騎樂無窮
十全十美——食全食美
別無所求——別無鎖求
-
3 # 自強不息知難而進
孔夫子搬家——盡輸(書)
大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鹹菜煎豆腐——有言(鹽)在先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嘴上抹石灰——白說(刷)
精裝茅臺——好久(酒)
豬八戒拍照——自找難堪(看)
懷裡揣小攏子——舒(梳)心
小蘇他爹——老輸(蘇)
四兩棉花——談(彈)不上
梁山泊軍師——無(吳)用
一二三五六--沒事(四)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
一丈二加八尺--仰仗(兩丈)
一個墨斗彈出兩條線--思(絲)路不對
一斤麵粉攤張餅--落後(烙厚)
一頭栽到炭堆裡--黴(煤)到頂
一百斤面蒸一個壽桃--廢(費)物點心
一層布做的夾襖--反正都是理(裡)
一條腿的褲子--成了群(裙)
一根燈草點燈--無二心(芯)
一輩子做寡婦--老手(守)
二十五兩--半瘋(封)
二三四五--缺衣(一)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一)少食
二兩棉花四張弓--細談(彈)
二姑娘梳頭--不必(蓖)
二胡琴--扯扯談談(彈彈)
十二個時辰佔三個字--身(申)子虛(戌)
十八歲的宮娥--正享福(想夫)
十文錢掉了一文--久聞(九文)
十五的月光--大量(亮)
十月裡的桑葉--誰來睬(採)你
八十歲的老太打哈欠--一望無涯(牙)
八月的核桃--擠滿了人(仁)
八百個銅錢穿一串--不成調(吊)
九月初八問重陽--不久(九)
刀子切元宵--不願(圓)
三九天穿單衣--威(畏)風
三十年的紡織娘--老油(蚰)嘴
三個錢買個牛肚子--盡吵(草)
三個菩薩堂--妙妙妙(廟廟廟)
三尺長的梯子--搭不上言(簷)
三毛加一毛--時髦(四毛)
三月的楊柳--分外青(親)
三更半夜出世--害死(亥時)人
大車拉煎餅--貪(攤)的多
大麥掉在亂麻裡--忙(芒)無頭緒
土地堂裡填窟窿--不妙(補廟)
土地爺坐秤盤--志誠(自稱)
土地爺坐班房--勞(牢)神了
土地爺洗臉--失(溼)面子
土地爺掉井--勞(撈)不起大駕
土地老爺的內臟--實(石)心實(石)腸
土地老爺穿素--白跑(袍)
土杏兒--苦孩(核)子
土蠶鑽進花生殼--假充好人(仁)
下雨天不打傘--吝嗇(淋溼)
下雨天出太陽--假情(晴)
下雨天不戴帽--臨(淋)到頭上
丈二寬的褂子--大搖(腰)大擺
上雞窩摔筋頭--笨(奔)蛋
山上滾石頭--實(石)打實(石)
山頭上吹喇叭--名(鳴)聲遠揚
山西的胡桃--瞞人(滿仁)
山溝裡敲鼓--回想(響)
-
4 # 阿龍文章
1、一個鄉里開會,由於諧音,村長說:“兔子們,蝦米們,不要漿瓜,鹹菜太貴了。”(同志們,鄉民們,不要講話,現在開會了。)主持人說:“鹹菜請香腸漿瓜。”(現在請鄉長講話。)鄉長說:“兔子們,蝦米們,今天的飯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們,鄉民們,今天的飯夠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
2、有一天,一個富豪要買車,卻在為車行沒有吉祥的車牌號正猶豫不決。車行老闆走過來笑著說:“這個車牌不錯00544(動動我試試),保證沒人敢惹,不錯吧”!
富豪心動了,立即購買此車,可第二天就出了車禍,富豪生氣的走下車,心想這車你也敢撞,可下車一看立即灰溜溜的走了,原來對方的車牌是44944(試試就試試)
3、一天,一個四川人大叫她的"hai子"掉水了,路人只見有隻鞋在水面上漂浮........
4、有人送枇琶給縣官,可他在禮單上把“枇琶”錯寫成了“琵琶”。縣官笑道:“枇琶不是此琵琶,只恨當年識字差!有個客人應聲到:“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蕭管盡開花。
5、幾個男生打籃球,一個對另一個喊:“接穩啊!” 對方一聽興奮的喊:“誰?和誰接吻?”
-
5 # 周易研究與應用學者
除字形之外,還有一個字音問題。在某些時候,字音成為表達字義的唯一有效的手段,此外,漢語中同音字和同音詞較多,讀音相同而字形、字義卻不同。漢語的諧音正是巧妙地運用了這些讀音相同而字形、字義不同的字詞,表達了人們要表達的意思。
過去,老百姓被壓迫欺凌,即使有痛苦和對抗的情緒,也不敢直接說出來,就常常用漢字的諧音,去間接的表達氣憤的心理活動,比如:
打破筒,潑了菜,便是人間好世界。
殺了穜蒿,割了菜,吃了羔兒荷葉在。
歌謠中運用了諧音手法,大罵當時的奸臣賊黨筒貫,蔡京,高俅,何執中等人。“筒”與“童”諧音,“菜”與“蔡”諧音,“羔”與“高”諧音,“荷”與“何”諧音,分別用打、潑、殺、吃等表達他們的情感。
這種漢字的諧音經過反覆使用之後,形成一種修辭方法為諧音體。從子夜歌起便不斷被使用。比如:“始欲識郎心,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這首歌描寫愛情的波折,開始相戀時,希望兩顆心能合而為一,專心相愛,可是情況後來發生了變化,就像理好的絲進入了破織機一樣,既不成帛,也不成匹。它的“絲”與“思”音諧,以“絲”寓“思”,“匹”與匹配的“匹”諧,指不能成雙。在情歌中常見的還有以“芙蓉”為“夫容”,“蓮”為“憐”或“連”,以“藕”為“偶”,以“絲”為“思”,以“梨”為“離”,以“晴”為“情”等。
諧音不僅在民間歌謠中體現,而且廣泛運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民俗生活中。
比如,在民間,由於以福為吉,將福作為家庭或個人追求的目標,所以,每逢過年,一定會在大門上貼“福”字。有時故意將“福”字倒過來貼,取“福到了”的口彩。這裡的“到”與“倒”諧音。
再如,民間年畫中魚是最流行的題材,一般是光身的小胖娃娃,雙手抱著一條大魚,而且有蓮池、蓮花等。以“魚”諧“餘”(表示富餘),以“蓮”諧“連”,這幅畫的主題是“連年有餘”,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過得很富餘、富足。
-
6 # 馬郭樂
良莠(yǒu)不齊
饞涎(xián)欲滴
振聾發聵(kuì)
一蹴(cù)而就
唾(tuò)手可得
無裨(bì)於事
蚍(pí)蜉撼樹
高瞻遠矚(zhǔ)
耳濡(rú)目染
孤注一擲(zhì)
-
7 # 十一叔
除字形之外,還有一個字音問題。在某些時候,字音成為表達字義的唯一有效的手段,此外,漢語中同音字和同音詞較多,讀音相同而字形、字義卻不同。漢語的諧音正是巧妙地運用了這些讀音相同而字形、字義不同的字詞,表達了人們要表達的意思。
過去,老百姓被壓迫欺凌,即使有痛苦和對抗的情緒,也不敢直接說出來,就常常用漢字的諧音,去間接的表達氣憤的心理活動,比如:
打破筒,潑了菜,便是人間好世界。
殺了穜蒿,割了菜,吃了羔兒荷葉在。
歌謠中運用了諧音手法,大罵當時的奸臣賊黨筒貫,蔡京,高俅,何執中等人。“筒”與“童”諧音,“菜”與“蔡”諧音,“羔”與“高”諧音,“荷”與“何”諧音,分別用打、潑、殺、吃等表達他們的情感。
這種漢字的諧音經過反覆使用之後,形成一種修辭方法為諧音體。從子夜歌起便不斷被使用。比如:“始欲識郎心,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這首歌描寫愛情的波折,開始相戀時,希望兩顆心能合而為一,專心相愛,可是情況後來發生了變化,就像理好的絲進入了破織機一樣,既不成帛,也不成匹。它的“絲”與“思”音諧,以“絲”寓“思”,“匹”與匹配的“匹”諧,指不能成雙。在情歌中常見的還有以“芙蓉”為“夫容”,“蓮”為“憐”或“連”,以“藕”為“偶”,以“絲”為“思”,以“梨”為“離”,以“晴”為“情”等。
諧音不僅在民間歌謠中體現,而且廣泛運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民俗生活中。
比如,在民間,由於以福為吉,將福作為家庭或個人追求的目標,所以,每逢過年,一定會在大門上貼“福”字。有時故意將“福”字倒過來貼,取“福到了”的口彩。這裡的“到”與“倒”諧音。
再如,民間年畫中魚是最流行的題材,一般是光身的小胖娃娃,雙手抱著一條大魚,而且有蓮池、蓮花等。以“魚”諧“餘”(表示富餘),以“蓮”諧“連”,這幅畫的主題是“連年有餘”,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過得很富餘、富足。
-
8 # 麗水凝珠
中華漢語博大精深,就一個字的多義,多音,詞的多種組合,別的語言是無法比擬的。
在很早建立文字以來,許多字不光具備了本身的意義,還可以發不同的音解釋成更多的意思,甚至一字有變臉術,一時動詞,一時名詞,一時形容詞讓人摸不著頭腦比如,好,解......
更有意思的是許多字有諧音,讓我們親愛的熱愛生活的人們在生活當中用這種諧音,增添色彩,增添情趣,在人們的潛意識中對生活增添一種更強烈的熱愛與探索,這就是中華文化。
由此諧音前人利用這種特殊的文化創造出了歇後語,比如,舊與舅音同字不同,由此產生:外甥打燈籠—照舅(舊),公廁內仍炸彈—激起民糞(憤),青蛙跳進池塘裡-撲通撲通(不懂,不懂).....
現在更有甚者利用數字表達意思和美好:1314代表一生一世,168代表一路發,888代表發發發.....
總之,我們漢語的魅力就像深不可測的大海,海底斑斕的寶藏猶如漢語的千變萬化,所以我覺得能學好漢語比英語難多了,希望國際語言能漢化....
-
9 # 三少看世界
良莠(yǒu)不齊
饞涎(xián)欲滴
振聾發聵(kuì)
一蹴(cù)而就
唾(tuò)手可得
無裨(bì)於事
蚍(pí)蜉撼樹
高瞻遠矚(zhǔ)
耳濡(rú)目染
孤注一擲(zhì)
暴殄(tiǎn)天物
鬼鬼祟祟(suì)
居心叵(pǒ)測
如火如荼(tú)
揠(yà)苗助長
自給(jǐ)自足
-
10 # 桔子看看
講一個例項吧,今天中央7看到的,一個女兵叫姚安妮,多洋氣的名字,我們偉大的旁白解說安妮都讀一聲,瞬間覺得好土啊,哈哈!
-
11 # leyone
在生活中,充滿著大量的諧音(或近音)字詞,它有著雙關語義,富有幽默色彩,比如我們常見的歇後語就常用這種“諧音梗”:孔夫子搬家——盡輸(輸),小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外甥打燈籠——照舊(舅)等,全是妙用諧音的效果!不僅日常打碎了碗要喊“碎碎平安”,過年吃魚,也稱“年年有魚”,新人結婚,一定要有“棗生桂子”,甚至孩子開學都要帶“蔥+菱角+梨子”大禮包,討個“聰明伶俐”的好彩頭呢!這還不算誇張的呢!要是趕上家裡有孩子參加高考的,那“諧音梗”更是要發揮到極致,一家人的服裝都給你安排的明明白白!比如,媽媽要穿旗袍寓意“旗開得勝”;諧音字運用的好,不僅可以增加自己的幽默氣質,還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
12 # 幸福媽咪12321
諧音字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處不用。自古到今的俏皮話像:外甥打燈籠-照舅(照舊);飛機上掛鞭炮-響的怪高(想的怪高);飯鍋冒煙-米糊了(迷糊了);飛機上扔錢-空投紙票(空頭支票)。
生活中的靈活運用的諧音字,像:服裝店名為挑衫揀飾(挑三揀四),衣褲到底(一酷到底),布衣布舍(不依不捨),衣戴添嬌(一代天驕);餐飲店名有多多益膳(多多益善),糖糖正正(堂堂正正),腸來腸往(常來常往),吾菜繽紛(五彩繽紛)。
還有我們北方人逢年過節吃餃子愛吃白菜(百財),韭菜(久財),芹菜(勤財)。
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的諧音字。
回覆列表
諧音字是指讀音相同或者非常相似的字。多用於俏皮話,歇後語。近年來也有部分店鋪商家為了達到宣傳效果,讓人加深印象也多用諧音詞彙做招牌和廣告宣傳。我簡單的舉一些例子。
7758521――親親我吧我愛你
飯鍋冒煙——迷糊了(米糊了)
爐子翻身——倒楣(倒煤)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十八個錢放兩下——久聞久聞(九文九文)
壽星齊仙鶴——沒路了(沒鹿了)
寺後有個洞——妙透了(廟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