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問診線上
-
2 # 中級混子
電視劇和現實生活肯定是有區別的,我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闡述。
一、電視劇中為什麼運用心理學
出現運用心理學的電視劇大多都是警匪片、推理劇和犯罪題材的。在這些型別的劇中,運用心理學可以提升內容的可讀性,擴大觀眾的想象空間。往往在看到心理學推理片段都會讓人沉浸其中,彷彿置身於劇中的場景,既扣人心絃,也增強了代入感。
電視劇中擅長運用誇張的手法,把一些細節無限放大,讓劇情更加連貫。在劇中人物運用心理學時,往往會把人物的內心放大,展示在觀眾面前,讓觀眾置身其中,似乎和劇中人物在共同推理。增加了緊張刺激感,也提升了觀看的樂趣!
二、哪些電視劇中慣用心理學的手法
我看過慣用心理的電視劇有《越獄》系列,《通天狄仁傑》等等。在這些劇中,心理學被廣泛的應用,而且觀眾能明顯感受到完整的運用過程。
《越獄》中,主角邁克為了救自己的哥哥林肯,在銀行犯罪後進入和哥哥同一個監獄,以尋找機會共同越獄。監獄中可不是任何人都能生存的,別說越獄了,能活下來都難!然而邁克在與獄警鬥智鬥勇的同時,還得防範著其他犯人的欺壓,而且還在謀劃著逃出監獄。每次看到邁克思考是的形態,雙手交叉在面前,都是一陣頭腦風暴,心理推理。那神情真的記得清清楚楚,太深入人心了。
再說《通天狄仁傑》,這部劇主要劇情就是狄仁傑各種破案。這部劇把心理學運用到了極致,甚至有點脫離顯示。映像最深的就是狄仁傑的弈博術,運用強大的心理推算,算出敵人接下來動作中的所有因素,以達到掌控全域性的效果。
這兩部劇是我看過心理學運用最多的劇了,可以說心理學這個關鍵因素是這兩部劇的基礎。但是我覺得越獄中心理學運用要好的多,更加的真實。
三、現實中心理學運用在哪些方便
說完電視劇的心理學運用,我們再說說現實中的心理學運用吧!
我猜想現實中心理學應用最廣泛的應該是心理諮詢師行業了吧,另外還有一些刑偵案件的破案應該也有用到心理學相關的知識。但現實中無論怎麼運用心理學也不會像電視劇中的那樣誇張,運用心理學的人的心理活動我們也無從得知。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接觸過也使用過心理學。我們都曾經想知道某個人是怎麼想的,然後去各種猜測,我想這也是心理學的一種應用。
-
3 # 紅葉時光機
電視劇裡心理學運用的很厲害,現實真的如此!
以前沒有覺得電視劇裡的“話”“遞”地特別巧妙,有些職場裡的戲份與客戶與上司的處理方式很有技巧,電視劇的劇集?邏輯、服裝精緻、美感、編劇等越來越優秀外,心思的縝密、人性審視也是因為看電視劇的人也在生活中真實的遇到了種種、才能看得到電視劇裡所呈現出來共鳴感吧!
-
4 # 影視最看點
電視劇裡的心理學往往都是現成的套路,編好的劇情,所以在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出現那樣的場景,也不會有人照著電視劇裡的橋段來解決問題。
就算方法和套路一樣但是也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所以很多電視劇就不接地氣,無腦弱智了。
-
5 # 山東小強影片愛你們
就是因為呈現的方式不一樣,觀眾才有那麼一份希望和憧憬在,所以才能吸引觀眾。
所以現實的生活社會中有能力而又努力的人、把心理學運用的牛逼的大有人在、只是我們在現實生活社會感覺不到而已
-
6 # 友情出租站
你說的是犯罪心理學的電視劇嗎?那心理學肯定利用得厲害,要不然會被心理工作者罵,至於普通現代劇,雖然也符合心理學的推理邏輯,(通俗點講,也就是從他的性格可以知道他的命運劇情發展)但是其中運用的心理學套路也就那麼幾種,這些是可以用在生活中的,比如你可以根據你自己的性格來判斷什麼樣性格的朋友可以深交,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你要像電視劇裡面一樣有因緣巧合可遇到那個人,這就很難了
-
7 # 小胖妞耶
電視裡的心理學,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產納,不能一味地去運用。心理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涉及到了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另外,它還與神經科學、醫學、哲學、生物學、宗教學等學科有關,因為這些學科所探討的生理或心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實際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學科都與心理學有關,人類心理活動其本身就與人類生存環境密不可分。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影響行為。應用心理學家還有第五個目的——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這些目標構成了心理學事業的基礎。故事情節始終是虛擬的,他可以影響我們 ,感染我們,激勵我們成長。當然了,有很多細節也可以誤到我們,是我們走上犯罪的道路。
-
8 # 白小白影視吧
優秀,終於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了,我可以好好的科普一下了。
其實我們經常看見電視劇的刑偵劇中,有些大神直接根據一些細微的微表情就判斷一個人是否說謊,主要也是有心理學這方面知識,人的肢體語言會表達潛意識裡想要表達的動作,在這一瞬間是不會經過大腦的思考,過一段時間傳給大腦,人們就會做出判斷。當然,這種東西也可以經過訓練減弱掉。
不知各位可看過一部美劇,講的就是微表情心理學的,lie to me,中文片名是"別對我說謊",這部美劇記得還是上學時代,心理學老師放給我們看的,自從他放過之後,我們每節他的課都要求放一小段,實在是太好看了。
片中男主根據各種微小的表情變化就能判斷出一個人是否說謊,破獲了很多起疑難案件以及冒名頂罪案件。當然還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就是男主靠微表情來炒股,當時我們都驚呆了,哈哈。
迴歸正題,其實電視劇要有一定的表現手法,要能吸引觀眾的眼球,就有那麼一點誇大的效果,但都是有依據的。現實生活中是不能僅根據心理學來判斷一個人做的事情的,還要根據當時的時間,地點,那個人具體在幹啥等等一些列綜合因素來判斷。說到底電視劇就是一種吸引觀眾眼球的表現手法而已。
-
9 # 頭號心理學
對心理學的誤解
很多人會有這樣一種誤解,即如果一個人懂心理學,那麼這個人彷彿就有了特異功能,可以透過你的一舉一動,來準確的分析你的心情,事業,甚至是童年發生過的一些事情。有很多暢銷書,大談特談如何透過眉形透視一個人,如何透過手相分析一個人的性格等等,也加深了這種誤解。
還有電視劇,比如《神探夏洛克》的卷福,他的大腦簡直就是一臺高效能的計算機,只需一瞥,就能知道你來自何方,要去哪裡。
其實,這些都神化了心理學。
誤解源頭:弗洛伊德
其實心理學和化學,物理一樣,是一門實證的科學。科學只研究可解的問題。科學家們所說的“可解的問題”,通常是指可檢驗的理論。也就是說,心理學的很多理論是透過實驗得出來的。這些結論,必然經得起現實的考驗。
而電影裡的那些心理分析,是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影響。弗洛伊德極大的影響了普通公眾對心理學的理解,但也造就了諸多認識上的誤區。弗洛伊德根據他得到的資料(個例和內省)建立了一套精細的理論,但是這些資料並不能支撐這些理論。簡而言之,不科學。美國心理協會只有10%的會員認同他的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的理論使用一個複雜的概念結構,在事後解釋人類行為,但並不作事前的預測。簡而言之,弗洛伊德的理論可以解釋一切,也正是這個屬性使得它在科學上毫無用處。它不作具體的預測。精神分析理論的擁護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試圖用他們的理論解釋人類所有已知的活動——從個人的怪癖行為到廣泛的社會現象,但他們在使這個理論都是事後分析,俗稱馬後炮,也剝奪了其所有的科學實用性。
誤解在文娛作品中的應用
如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在激發文學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比在當代心理學中扮演的角色更重要。它在心理學中的地位日益下滑,部分原因就是未能滿足可證偽性標準。
也就是說,精神分析是一門不怎麼科學的科學。因為它過多的依靠猜測,對於科學來說它很邊緣化。但是精神分析的一些原理卻很適合電影。
簡而言之,由於大眾過多的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響,而對心理學產生了誤解。電視劇等文娛作品,也不斷加深了這種誤解。
-
10 # 浦
現實是不可能的。
只說兩種可能,就清楚了。
一種是一個原因對應多種結果,另一種一個結果有著多種原因。
更不用說,多種原因對應多種結果,這種複雜關係了。
現實中,能看到的或者是一個原因,或者是一個結果。
現在,要從原因推理結果,又或則從結果倒推原因。
那麼在那麼多可能性中,你選擇哪一種呢?
顯然需要更多的排除條件,如果沒有,你憑什麼排除其他的可能性呢?
電視劇裡,用天才的直覺來解釋這個過程,然後用後面的“果然如此”來掩蓋其中的不合理性。
現實裡,你說,這是我的直覺,應該是這樣的。
這科學嗎?
-
11 # Amelia戒
首先,藝術源於現實,但是高於現實。也就是說,心理學在很多領域,比如教育、刑偵、社會發展、人際交往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所能接觸到的,大機率不會像影視作品裡的那麼傳神。
電視劇裡出現的心理學一般是在犯罪片裡。比如《神探夏洛克》,他只通過觀察就能把一個人的過往說的幾乎完整,這得益於他超乎常人的觀察力。那現實中的普通人有沒有可能像他一樣呢,值得慶幸的是,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十幾二十年的專業學習和訓練。
美劇《Lie To Me》研究的就是傳說中的微表情,透過一個人的眼神、眉毛的高低、眼角的皺紋、說話時身體的動作,甚至打電話時說話的聲音強弱、語氣等等去判斷他有沒有說謊。劇中主人公的現實原型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經過了幾十年的研究發現正常人最基本的七種情緒以及他們在面部、肢體、語言上的表現方式。現實是,如果你真的潛心研究,是真的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發現周圍人異常表現的端倪,只是大機率不會像卷福那麼精準而詳細。
卷福的另一項神技就是記憶力,他有傳說中的“思維殿堂”,像是我們說的“思維導圖”。他可以記住所有他認為有用的事情,包括倫敦的街道、星星的位置。倫敦的計程車司機的考核相當的難,花了幾年都沒有透過考核的大有人在。《刻意練習》這本書裡提到過一項研究,倫敦的計程車司機們,他們大腦中跟記憶有關的海馬體比那些沒有透過考核的要大很多。所以這一項神技的現實可能性,似乎比上一個要大一點。
另外經常能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一個跟心理學有關的場景就是催眠,《驚天魔盜團》,令人咂舌的大場面比比皆是。對於現實中的我們來說,催眠就是心理暗示,遠沒有電影裡的那麼神奇,即使是心理諮詢中使用的催眠,想要完全的成功也是相當耗時耗力的一項工作。所以現實中的你我他,我們可以用心理暗示的方式每天給自己多一點點的能量,多一點的改變,讓生活更符合自己的期待。
個人感覺,心理學運用到電影裡或者電視劇裡,甚至是小說這類文學作品中,不應該是誤導大眾的;像是多年前的一個電影,諮詢師和來訪者結婚了,就很無語了。要知道幾乎在任何的情況下,這都不會在現實中發生。
心理學不管出現在那種狀態下,它都應該是傳播正向的、積極地、有用的一些東西。我很喜歡的一部美劇《犯罪心理》,同樣是在分析嫌疑人的犯罪特徵、犯罪手法,他們會問“為什麼”,像是《lie to me》裡說的“目的不是確定一個人說謊了,而是他為什麼說謊”。
同樣,這些專家也是人,他們也會遇到和我們一樣的家庭、感情、人際、職場種種問題,幾乎每一個人都是帶著自己的創傷,自己的問題出現在劇中,然而他們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們會透過恰當且高效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
12 # 得道心理學
關於“電視劇裡心理學運用這麼厲害。現實可能嗎”這個問題
我的回答是:有可能
雖然電視劇裡面的大多數內容與心理學無關。影視的某些原理不是由心理學家發現的,而是由影視從業者獨立發現的。
但是人們的心理活動之間存在因果關係,透過一個人的表情和語言大致可以判斷出對方的狀態。
就像在超長系列美劇《犯罪心理》中所描述的側寫團隊一樣,資深專業的的心理側寫師可以透過對現場的作案手法、現場物品、血跡、指紋遺傳物質、犯罪特徵等進行分析,勾畫案犯的犯罪心態行為、動機、心理過程,而不單單依賴於監控影片。
當然電視裡心理學在現實中運用基於一個必要的前提:觀察與分析經驗足夠豐富情況下,針對對方反應做出的判斷才有可能準確合理。
回覆列表
事實上,電視劇裡表現的心理學運用僅為冰山一角,現實生活中的心理學運用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心理學解釋無處不在。
作為心理學工作者,視角不僅僅停留在諮詢案例,大眾的心理健康在心理學中所表現出來需求更具有現實意義。
因而,將心理學的運用落實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提升全民心理健康意識,是未來社會的必然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