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獨行獨覽

    信用社的存款利率高不過銀行貸款,大銀行能夠發放貸款為何要存到信用社?

    信用社因為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信譽不如大銀行,所以在吸收存款方面不如大銀行。信用社為了提高存款的吸引力會把存款利率設定得比大銀行高一些。但是信用社的存款利率也不會比大銀行發放貸款的利率高。大銀行的資金還是發放貸款收益更高,沒有動力把錢存到信用社。

    銀行間資金流動還有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部分銀行把暫時閒置不用的資金借給有資金需求的銀行,互通有無。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一般情況下是比較低的,只有大多數銀行資金緊缺時,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會出現短時間的飆升。比如,以前在季度末、年末經常出現銀行資金需求比較大的情況,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會出現短時間的飆升。

    總之,正常情況下,大銀行沒有把資金存到信用社的動力!

  • 2 # 大白話說金融

    信用社的存款未必比其他大銀行的利率高,現在浮動利率後,每個銀行都有自己的定價利率,產品不同,相互或有高低,再者即便信用社的利率確實比其他銀行高,那麼,大銀行能不能把自己的錢放在信用社獲取利差呢?

    有的,叫做同業存款,也叫同業存放,同業存款是每個金融機構都會有,也就是說,如果大銀行早信用社有存款 那麼信用社在大銀行也會有存款,這個存款是有一定的金額限制的,不是無限制存放,也會有利息,利率也會有浮動。

    同業存款指的就是金融機構存款,就個別金融機構而言,各有各的同業存款,以便週轉利用,但是就整個金融系統而言,各相互金融機構的同業存款相互抵消。同業存款及庫存現金和中央銀行資產合又稱為付現準備金。可見,同業存款主要是為了備付現金流和銀行自身週轉而準備的,利差並不是主要目的。

    所謂大銀行自己的錢是不準確的,銀行是負債機構,所有的存款實施債權人的,並不是銀行自己的,銀行利潤歸於所有股東,所以 銀行沒有自己的錢的。

  • 3 # 金融野叔

    你的問題混淆了兩個利率概念。

    第一,目前一些信用社給居民的儲蓄存款利率,有可能比大銀行微微高一點,由此吸引人們去存款。甚至包括對公存款利率微微高一點,吸引企業。

    當然信用社的存款利率不可能過高,違反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不然,被查出可能會被監管部門處罰。

    第二,銀行存在另一個銀行的資金,一般就是“存放同業”和同業存單(對另一方稱為“同業存放”類的同業負債),這個同業利率是參照銀行間資金市場利率來定價的(專業名詞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簡稱Shibor)。

    一般這個同業拆放利率低於居民儲蓄存款利率。

    而且,對商業銀行來說是“資產驅動負債”,沒有產生收益的資產增長,哪個銀行也不會過度需求太多同業負債;何況目前監管要求同業負債佔比不超過三分之一。

    所以,不會出現你說的問題中那種情形。

  • 4 # 商務新觀察

    目前來看,國內大多數城商行或者信用社等地方中小銀行的存款利率明顯高於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而且它們由於各種原因普遍有著很大的攬儲壓力。那麼,它們可以從其他大型商業銀行吸金嗎?

    事實上,近期就有很多像信用社(農商行)這類的地方中小銀行經常透過大型商業銀行融資,尤其是在攬儲壓力下也是不得以而為之,因為這比吸收一般性存款的成本更高一點。通常業內將這種方式稱之為“銀行同業存款”。

    所謂的銀行同業存款,是一家銀行(比如說工行)存在另一家銀行(比如說某信用社)的存款,儲存這筆存款的銀行被稱作是代理行,銀行同業存款的安排要求兩家銀行都持有對方的“負債賬戶”。

    那麼,銀行同業存款和我們常說的一般性存款有哪些區別呢?

    首先,大家熟悉的一般性存款,也就是單位(企業、機構等)和個人投資者在商業銀行的存款;而同業存款則是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信用社等)在商業銀行開立賬戶並辦理的存款業務,包括銀行間同業存款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同業存款。

    其次,在存款利率上也是明顯不一樣。我們平時存款利率是各大銀行按照央行基準利率,並在此基礎上上浮至一個浮動區間,比如說普通定期存款利率一般都是上浮30-40%,商業銀行可自行調整;而同業存款利率,早在2005年就實現了利率市場化,採取協議定價方式,由雙方共同協商確定。

    另外,同業存款是不需要向央行繳納存款準備金的。一般來說,作為一般性存款的商業銀行都必須按照規定的相應比例向央行繳納存款準備金,比如說大型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為20%,而今年央行在1月15和25日分別下調金融機構0.5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指的就是這個。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同業存款之外還有一種叫同業存單,它是同業存款的替代品,尤其是在某家銀行出現流動性緊張時,需要資金週轉的時候,會有同業拆借行為,也就是在各大銀行之間進行資金融通,期限最短的還有隔夜拆借,說白了就是頭一天拆入資金,第二天就要償還。

  • 5 # 互金直通車

    這種想法很有意思,按說只要有利差,就應該有利可圖,應該是可行的,其實則不然。

    現在不同銀行之間的利率差別很大,所以在介紹哪個銀行存款更有優勢的時候,大家會感到不放心。

    比如有人聽說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4.2%,這簡直是天方夜譚,應該風險很高吧?顯示出一副老成持重的樣子。

    其實這一點毛病也沒有,1萬元,張三存1年,李四存2年,銀行就是3年的利率,張三和李四隻得到1年和2年的利率,其中的利差就被銀行賺走了,如果銀行按3年利率給付,就可以達到4.2%。

    所以,銀行收入中很大的一塊,就是用定期換取活期利差,用長期換取短期利差。既然這樣,銀行之間也存在利差,為什麼利率低的大銀行不把錢存到小銀行呢?

    首先,我們看到的存款利率是銀行對個人的業務,銀行之間是不能按個人業務辦理的。

    其次,銀行賺的是存貸款利差,不是存存款利差,大銀行放貸款利率更高,完全可以透過貸款賺錢,是不會去存銀行的。

    第三,國家規定,銀行之間可以互相借款,按同業拆借利率計算,屬於市場化利率,比我們看到的存款利率還要高,沒有必要採取這種方式。

  • 6 # 熊貓投資

    現實中,的確有銀行把自己攬儲的資金用於存放在他行,但往往是小銀行存在大銀行裡,而不是大銀行存在小銀行。

    幾大國有行及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它們的網點遍佈全國,各地對於存貸需求不一樣,大銀行可以進行區域頭寸的調配,所以大銀行不愁款項貸不出去。但是地方銀行,比如農商行,其經營範圍往往限制在本縣以內,由於農商行的網點多,不少農商行實際在縣一級的單位裡,攬儲量高於大銀行,但是並非各地都有足夠的貸款需求的,因此存貸資金差額較大的小銀行,就會將部分的資金以協議的利率存放在當地的大銀行。

    舉個例子:目前我們行一年期的基準利率執行標準為1.95%,我們當地的農商行執行的一年期基準利率為2.25%。由於攬儲規模較大,我們當地適合的貸款物件有限,所以農商行沉澱了較多的資金,因此就把其中的30億以3.5%的協議利率存入我們所在的行,由於我們行對外放貸的利率基本都在5%以上,所以這筆資金無論對於農商行還是大銀行,雙方是互惠互利的。

    同業拆借

    上述行為是銀行的主動行為,把款項存放於他行。現實中還有一種被動的行為,叫做同業拆借(別人申請借,你再給),不過同業拆借一般都是短期的行為,長期的較少。

    同業拆借,指的是金融機構之間進行短期、臨時性頭寸調劑的市場。金融機構在日常經營中,由於存放款的變化、匯兌收支增減等原因,往往會出現資金收支不平衡的情況,一些金融機構收大於支,另一些金融機構支大於收,資金不足者要向資金多餘者融入資金以平衡收支,於是產生了金融機構之間進行短期資金相互拆借的需求,這就是同業拆借。

    同業拆借的期限一般是按日計算,有1日、2日、5日不等,一般不超過1個月,最長期限為1年,期限最短的甚至只有半日。

  • 7 # 博文微金融

    大銀行也確實有像您這樣想的,把自己的資金挑選存款利率高一些的銀行來存款。

    每一家商業銀行除了代客業務,還有同業業務。您所說的,就是指銀行間同業存款業務。銀行無論大小,都有這種業務。

    商業銀行吸收來的存款,無論是哪種渠道獲得的,都可以把它再運用出去。除了自己手頭留些日常業務需要的庫存現金,再去掉交給人民銀行的準備金,剩下的可以把它們安排出去掙錢啦。

    最主要的是貸款,這個不必多說。您所說的這種同業存款業務也很常見。以前,大銀行是不屑於把自己的錢存到小銀行去的,現在也改變了觀念,哪能掙錢就往哪存。往往都是兩家銀行負責同業市場的部門互相溝通,存多少,存多長時間。

    這也分幾種情況,一種是大銀行在小銀行開立同業賬戶,資金直接劃到同業賬戶裡,只當成是普通的同業存款;

    第二種情況是做名正言順的拆借業務。小銀行從大銀行借錢進來,給相應高一點的利息,大銀行是拆出資金,小銀行是拆入資金,小銀行取得資金的使用權,緩解流動性,大銀行得到較高的利息;

    第三種情況是兩家銀行針對各自缺少的資金,進行互換存入,以解決各自的資金不足問題。比如,大銀行美元多,小銀行人民幣多,則兩家銀行商議,大銀行向小銀行存美元,小銀行向大銀行存人民幣,各取所需。

  • 8 # 理財迦

    朋友們好,先糾正一點,無論大銀行,還是信用社,它們的存款儲蓄錢,都是屬於存款儲蓄人的,而不是他們自己。標題的想法很理想:大銀行攬儲容易,錢花不完。做二道販子,存到小銀行,賺差價省心省力。明確的回覆:1,現實是殘酷的,理論上雖然可行,但實際上大銀行並不敢這樣做,怕回不來本。2,目前實際的情況是,各個銀行都缺錢,都在大力攬儲。

    首先,理論上是可行的,而且有許許多多類似的存款:

    同業存款,規模巨大。

    如上圖,標題所言的,其實就是類似於這種同業存款。

    小結:理論上是可行的,實踐中也有大量類似的例子。但是談到大銀行和信用社,這種存款極為罕見,有它內在的原因。

    其次,來了解,為什麼,影射的利率高大銀行的錢,也很少存在信用社,賺差價:

    1,信用社規模較小,容量有限。大銀行的錢,規模大,動不動就是幾億,幾十億,放在信用社,信用社也難以消化,得不償失。

    2,大銀行有它的顧慮。

    同業存款,與居民儲蓄不同,不受存款保險的保障。即使受保障,款保險最高保障50萬元,對於大銀行,同業存款,動輒數千萬,數億元,甚至更多來講,也是杯水車薪。

    3,各個銀行都缺錢。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存款利率,各家銀行,都是上浮的。特別是大額存單,有些上浮就達到了50%甚至55%,各種攬儲此起彼伏。一句話:大銀行也沒有多餘的錢呢。

    小結:由於實踐中,大銀行,和和信用社之間,多樣的差異,其中這種賺差價,實際,很少有人敢這樣做。

    綜上所述:銀行同業存款,靠的是實力,和規模信用。

    像標題中這種,利用目前信用社存款利率較高的情況,大銀行把自己的錢,那這些信用社當中獲利,

    實際上有很大的難度。

  • 9 # 侃財論經

    在定期存款市場上,存款利率按照國有行、股份制、城商行、農商行、信用社、村鎮銀行的順序,逐步呈上升趨勢,因為越是排後面的機構,在市場份額競爭方面,優勢越弱,只能靠提高利率來吸引更多儲戶。

    那麼,大銀行可以把攬來的存款放到信用社獲利嗎?

    答案是可以拆借給信用社,但是靠這種方式獲利的可能性不大,甚至沒有盈利空間。原因如下:

    銀行之間的資金融通期限短、利率低

    銀行之間發生的資金拆借屬於同業業務,與普通客戶和銀行之間發生的存取款業務不同。信用社同業借款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一年,且利率較貸款利率低。

    如:目前一年期基準存款利率為1.75%,大部分銀行上浮50%,給到存款人的利率是3.25%,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PR為3.85%。如果大行將資金存入信用社,利差只有0.6個百分點左右(有可能上下浮動),在扣除支付給儲戶的利息及其他營銷成本後,有可能沒有盈利空間,同自己放貸賺取利息差相比,價效比太低。

    現實中信用社大都是資金富餘方

    在現實中,信用社受高風險客戶群體、低風險管控水平的限制,貸款投放不足,貸存比往往是銀行裡面最低的,資金較為富餘。信用社依靠購買其他行的同業票據、拆放同業等方式運作富餘資金,以確保營收和利潤。

    所以,大行將資金存入本身資金就富餘的信用社,理論上行不通。

  • 10 # 山為雪白

    理論上可以,但實際上很少,一是銀行間同業業務市場利率不會與普通存貸款利率相同,而是偏低,大銀行把存款存到信用社不會獲得較高收益;二是存款收益只是銀行業務收入來源的很小部分,大銀行完全可以用這些存款做更高收益的業務;三是中國監管有相應的規定,銀行間的同業存放或存放同業都有嚴格的要求不是隨心所欲的

  • 11 # 習慣有你100度

    你所說的是同業存款,同業存款是有一定要求的,並且也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在銀行存款準備金充足的情況下,一般是不會吸收同業存款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推薦個手遊,三國或者nba題材,卡通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