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醫生老沈
-
2 # 一盞茶的恬靜
作為醫生,回答這個問題會謹慎一些,參考相關文獻才作答,而不是想當然。
在心境障礙的遺傳性研究中,可以肯定遺傳因素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遺傳性影響的方式則十分複雜。因此只用遺傳學一種因素解釋心境障礙是行不通的。心理社會因素在心境障礙中也是起到重要地位的,在某些患者身上可能還是因起決定作用的,而且遺傳因素對雙相障礙的影響較抑鬱症為強。
具體參考文獻的說法:(一)家系調查:抑鬱症先症者一級親屬中雙相障礙的發生率較正常人一級親屬高1.5-2.5倍,而抑鬱症發病率較之高2-3倍。
(二)雙生子調查:單卵雙生子間重症抑鬱症同病率50%;異卵雙生子同病率是10%-25%,研究幾乎均發現單卵雙生子同病率顯著高於異卵雙生子。怎麼理解?同卵雙生子共病率高,兩人來自同一個卵細胞,擁有相同的基因,一起發病,遺傳性可能更大。
(三)寄養子調查:就是父母有病,把孩子寄養別人家裡,看看患者會不會得病,透過這樣觀察看遺傳因素大還是環境因素大。結果是患病父母寄養子女和自養子女心境障礙發生率差不多,顯示遺傳因素更大。還有研究是養父母是抑鬱症、酒精依賴或者反社會人格等,寄養女兒抑鬱症發生率高於對照組。而父母有心境障礙的女兒在抑鬱症、酒精依賴及反社會人格養父母家寄養,抑鬱症發病率更高,這一點是說遺傳—環境雙層作用。
(四)具體的基因靶點研究,也是支援遺傳因素是抑鬱發作的一個影響因素的的。因複雜,不多說。
總的說,抑鬱症和遺傳有一定關係,但是社會心理因素也相當重要,也是可以造成抑鬱症的因素。焦慮症研究也會考慮遺傳因素,顯著的社會心理因素更突出。
-
3 # 安肯心理
抑鬱症,焦慮症會遺傳嗎?
從疾病遺傳學來講,抑鬱症是有一定遺傳機率的,一級親屬罹患抑鬱症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4倍,但遺傳學是很片面的,更多的是性格因素、成長環境、生理因素及受到應激性事件的反應及承受能力,先天只是一方面,更多的後天的成長,俗話說,人定勝天。
關於婚前患有抑鬱症,只要得到有效正規的治療,就能得到緩解,並且大部分的患者療效都挺不錯,可以恢復到病前的狀態。這樣對下一代的影響就可以忽略不計,同時,自身就能從此次抑鬱得到一些經驗、教訓,可以更好地幫助下一代成長,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
抑鬱症俗稱精神感冒,與軀體感冒相類似,如果你不注意保暖、防寒,也是會經常出現的。而精神感冒易復發的因素在於,治療的依從性、承受壓力的大小及自我心態的調整,如果後天得不到健康的發展,不能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即使一級親屬沒有罹患抑鬱,下一代出現的抑鬱焦慮的機率也會比同齡人高。
如果抑鬱症得不到有效正規的治療,結局無非就是自我緩解或者病情加重,因為抑鬱是情緒的問題,正常人的情緒是會有波動的,而抑鬱是越過此界限,顯得非常低沉。抑鬱患者時常因情緒低落而出現負性認知,對一些邏輯、判斷顯得消沉,從而影響到孩子的積極性,甚至有些抑鬱症患者會出現悲觀、厭世的觀念,出現自殺的想法,這樣就會嚴重影響下一代的身心健康。
怎麼才能避免因罹患抑鬱而影響下一代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正視抑鬱,勇敢的與之鬥爭,用系統正規有效的綜合治療手段來武裝自己,消滅抑鬱。
-
4 # 白小恩
抑鬱症一定會遺傳嗎?
答案是不一定的。
據相關調查顯示抑鬱症與遺傳基因沒有必然的關係,但抑鬱症的確存在明顯的家族集中性。調查發現鬱症患者的親屬中患抑鬱症的機率遠高於一般人,且血緣關係越近,患病機率越高,這就是所謂的“抑鬱症遺傳”。其實這種看上去像是遺傳的傾向性是家裡面的個體行為和意識之間的互相影響,這種影響最直接的體現在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後代。
大多數人抑鬱症的產生和自己的成長經歷有著密切的關係,也和自己的父母早期的教育有關係。所以現在你也不必過多的擔心,重要的是後天好好的生活,要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有利於預防抑鬱症的發生,凡事不要上綱上線,不要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壓力;平時要適當的安排自己的社交活動和娛樂消遣;當有壓力的時候要適當的向別人傾訴表達自己的情緒;多運動,有利於調節情緒。
美國曾發表的一個研究證實,親子之間焦慮的傳遞主要是由於焦慮父母撫養後代的方式、直接的聯絡和相互影響等,兒童及青少年透過多種途徑從父母處習得焦慮行為。換句話說一個容易焦慮的媽媽很可能會教出一個焦慮的孩子,尤其是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沒有適當的修復,那麼當他們成為父母的時候很可能會把焦慮的情緒帶給後代,如果父母不改變自己的話,就很容易把自己的焦慮“遺傳”下去。
所以,父母如果不想自己的焦慮症傳遞給下一代,那父母最好儘早接受系統的抗焦慮治療。大多數精神疾病的遺傳度都比較高,但焦慮性質疾病具有代際傳遞的可阻斷性,所以早治療能夠有效的預防下一代患有焦慮症。
恩恩心理醫生app是專業的精神心理健康服務平臺,如果有關於抑鬱焦慮、精神分裂、雙相障礙等精神心理疾病的相關問題,可以在應用市場下載恩恩心理醫生,諮詢公立醫院精神心理科醫生。
-
5 # 大國布衣
焦慮症主要是大腦神經的一種疾病,到現在為止,具體病因還沒有研究出來,而大腦的神經也會影響到身體上的各個部位。焦慮症不是遺傳性疾病,它只是有遺傳的傾向,且遺傳度低於抑鬱症。它更多的是與患者的性格特徵相關,而性格特徵的形成與兒時的成長經歷有關,換句話說與父母的培育方式有關,孩子會無意識地模仿父母,所以焦慮症的父母不必擔心遺傳,但建議在孩子的成長階段注意培育方式。抑鬱症的遺傳與其他遺傳性疾病不同,它只是增大了後代患抑鬱症的機率,卻不是百分百的會遺傳給後代。換句話說兩種病症目前來說只是會影響到後代不能說遺傳給後代。
-
6 # 瑜心品讀
許多研究表明,抑鬱症是有家族遺傳的傾向的。而且血緣關係越近,患病機率越高。若父親或母親曾患嚴重抑鬱症,其子女患抑鬱症的風險比一般人高 8 倍。
焦慮症常有家族聚集現象,一家有2人或多人患焦慮症在我們臨床上經常見到的,但是後代不一定發病。
正是由於這種疾病的家庭聚集現象,很多抑鬱症、焦慮症患者擔心會將自己的病遺傳給下一代。但實際上,抑鬱症、焦慮症的代際傳遞現象,主要不是因為先天遺傳,而是由於後天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小時候的家庭成長環境。
既然抑鬱症、焦慮症主要是透過外在的環境因素(簡稱外因)而致病,那就意味著同樣可以依靠外力因素而治病,也就是在焦慮症的治療中,家庭治療、心理治療、患者本人積極的自我調整及家庭的支援和配合等就很重要。
回覆列表
研究表明,抑鬱症是有家族遺傳的傾向的。而且血緣關係越近,患病機率越高。若父親或母親曾患嚴重抑鬱症,其子女患抑鬱症的風險比一般人高 8 倍。
據國外的一份調查資料報道,抑鬱症患者親屬中患抑鬱症的機率為:一級親屬(父母、同胞、子女)為14%,二級親屬(伯、叔、姑、姨、舅、祖父母或孫子女、甥侄)為4.8%,三級親屬(堂、表兄弟)為3.6%。一項有關於雙生子的研究,發現雙卵雙生子患病率為16%-38%,單卵雙生子為33%-86%,最高可達92.6%。雙生子的寄養研究也發現有同樣情況。
據調查顯示焦慮症常有家族聚集現象,一家有2人或多人患焦慮症是很常見的。焦慮症的代際傳遞現象,主要不是因為先天遺傳,而是由於後天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小時候的家庭成長環境。
美國曾發表的一個研究證實,親子之間焦慮的傳遞主要是由於焦慮父母撫養後代的方式、直接的聯絡和相互影響等,兒童及青少年透過多種途徑從父母處習得焦慮行為。
換句話說一個容易焦慮的媽媽很可能會教出一個焦慮的孩子,尤其是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沒有適當的修復,那麼當他們成為父母的時候很可能會把焦慮的情緒帶給後代,如果父母不改變自己的話,就很容易把自己的焦慮“遺傳”下去。
所以,父母如果不想自己的焦慮症傳遞給下一代,那父母最好儘早接受系統的抗焦慮治療。
大多數精神疾病的遺傳度都比較高,但焦慮性質疾病具有代際傳遞的可阻斷性,所以早治療能夠有效的預防下一代患有焦慮症。
不少研究提供證據表明,精神分裂症的確有可能遺傳,然而其遺傳機制比較複雜,並非某單個基因 100% 控制遺傳。血緣關係愈近,遺傳機率就越大。
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患有精神分裂病的病人,其同胞兄弟之罹患率為7%-15%,假如父母有一方患病,其子女罹患率增加至16%,若雙親均患有該病者,其子女之罹患率為40%-68%。至於週期性的躁鬱病,一般人的罹患率是0.4%左右,異卵雙胞胎的罹患率是26.3%,而同卵雙胞胎罹患率是95.7%。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後代可能更容易患上其它種類的精神疾病比如雙相障礙、抑鬱症、焦慮症等,或者較常人更容易表現出性格缺陷、人格障礙問題。
雖然遺傳對抑鬱、精神分裂的成因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但並不是絕對因素,子女不一定會發病,我們不能忽略後天生活環境的因素。
如果你們希望孩子好的話,從一開始就應該鍛鍊孩子的品格心性,增強孩子的抗壓能力,讓孩子的意志和體質得到增強,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精神疾病的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