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會反諷的貓
-
2 # 小何影視匯
不知不覺間,第一批90後,馬上就要奔三了!雖然90後已經成為了各大流行媒體面對的主流受眾,然而,90後的我們,卻感到很尷尬。在大多數人眼中,80後是成熟穩重的,性格偏低調;00後是外向活潑,愛熱鬧,喜歡做一些高調的事;而90後,卻很難去定性,有人形容90後是外向型自閉。在00後的眼中,00後覺得90後太老了;在80後的眼中,90後不過是個工作沒幾年,毛毛躁躁的小屁孩。
不可否認,90後確實是很任性的一代人,不服輸不服老,充滿活力與人友善;但我們同樣也是壓力最大的一代人,我們沒有80後他們那麼多的兄弟姐妹來一起養老,家裡有事需要一人扛;我們面對著暴漲到瘋狂的房價,拿著微薄的薪水還要飽受各種嘲諷,你買不起房子你活該....有時候,作為90後的小尚,和眾多90後一樣,也會感覺很迷茫:我們背井離鄉租在一個狹窄的房間裡面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們讀了大學讀了碩士讀了博士,出來找工作辛苦一年可能還不如一個網紅的一場直播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們全家砸鍋賣鐵湊了首付搬到城市郊區的鴿子籠,揹負幾百萬的貸款到底是為了什麼?
有得時候90後不是對生活無奈,而是對生活已經慢慢的習慣,可能他們站不到金子塔頂端,但是生活不能沒有90後,工作不順心,愛情不甜蜜,生活還得繼續,不要迷茫,90後是時代的接替人,祖國的接班人!我作為90後不後悔,我熱愛生活!
加油!我為90後代言!
-
3 # 溫伯恩先生
先說答案: 不滿意。
然後,回到這個問題來說說我的看法,給提問者一點建議。
首先,滿意與否是一個很主觀的標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和生活、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每個人有自己的態度和認知,所以說,寬泛地去問一個人對自己的現狀滿意與否,就像那句話說的一樣: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個答案。你是找不到一個大家都完全一致的情況、然後做出同樣的、毫無差異的答案的。
所以說我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量,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能夠獲得什麼。然後就是腳踏實地地、實事求是地去做,然後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讓家人的生活條件也變得越來越好。能夠做到這種程度的話,那我覺得每個人都已經很厲害了。
其次,對於現狀的不滿更多是源於無能為力。如果一個人對自己面臨的現狀心存不滿的話,那他最應該做的就是去改變。
不管是改變自己、提高自己、提升自己,還是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外在情況。儘管會面臨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和險阻以及一些障礙,但是,只是單方面的片面地、單純地去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而不做出一些切實的改變的話,那麼情況只會越來越糟糕。
找到問題,發現問題的本質;然後,透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成功地實施步驟,將問題加以解決,這才是每一個成年人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對這個社會負責應該有的態度。
最後,焦慮與年齡無關,但年輕就是資本,除了拼搏,我們別無退路。每次看到類似的話題,其實都是把問題的範圍縮小了。其實不僅僅是即將奔三或者已經奔三的90後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焦慮,或者說對現狀的不滿不甘心。每個年齡段每個人群,都有對現狀的不滿和不甘心。因為現狀的結果的呈現是受到多種多樣的因素的影響的。不管是個人,還是群體,還是說整個社會外在大環境等等等等。
但如果沒有能力去改變整個外在環境的話,或者說在我們沒有強大到那種程度之前,我們需要做到的,就是讓自己更快的更好的去成長起來,去承擔起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責任,去做家人、父母、戀人、朋友,他們的最穩固最可靠的臂膀和脊樑。
向更好的未來進發,
與每位讀者朋友共勉!
————————————————————————
讓資訊產生價值,讓文字給人以力量。
回覆列表
想學好一門語言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次好的時間是現在。
不滿意應該是絕大多數人的回答把,不分九零八零後。
一、每個生物都是不滿足現狀的,不然無法進化,因為環境的變化是永恆的。
二、人的慾望是永恆的,知足常樂更多的是一種態度,而非可以實現的目標。(知足常樂,一般是別無選擇的藉口)
三、現狀只會更好,“今天”肯定比“昨天”好,“明天”一定比“今天”好。那麼正常人會選擇更“不好”的昨天?我說的是從一個長時間的維度來看,如果你是ETC(自動抬槓),請繞道。
其實,每一代都會說上一代機會真多、真好,而上一代看下一代都會說是垮掉的一代。事實呢?
時代賦予的機會越來越多,而每一代人都比上一代更優秀(總體)。
我們要做的不是感慨昨天,後悔昨天,羨慕昨天,而是要相信世界會越來越好,祖國會越來越富強,而我們要珍惜時代賦予我們的機會。
不是嘴上說說,眼裡卻全是昨天。而是要從行動出發,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