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錦花知作

    1、做家長,缺乏科學育兒知識,依賴他人。

    做家長很容易,做合格的家長很難。第一次面對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嬰兒,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帶寶寶,怎麼餵養,怎麼教育,先做什麼,再做什麼,都不明白。求助於老人成了最為便捷的辦法。自己不主動學習育兒知識和理論,在育兒這件事上,自己偷的懶,總是會讓孩子買單。孩子是自己的,一定要自己負責。

    三歲之前,對寶寶的性格和習慣養成非常重要。所以,家長們要積極學習育兒知識,懷孕開始系統學習育兒理論,然後在實踐中不斷摸索。而不是一味聽從老人、託兒所、早教機構,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和負責人。

    2、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以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家長只顧忙自己的,忙著工作,或者其他,忽略孩子的存在。沒有給寶寶足夠的陪伴,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愛。有時候,面對頑皮的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憤怒之下,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動手,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孩子更加不會表達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候,家長工作很忙,身體的疲乏,對於孩子主動要求的親近,狠心拒絕。家長疏遠孩子,一方面,導致孩子極度缺乏安全感,不自信,另一方面,孩子也學會了暴怒。

    孩子小的時候,情感需求得到滿足,會帶給孩子一生的自信和底氣。

    孩子越小,對於家長的情感需求越強烈。對於孩子而言,物質需求不高,情感需求很高。不管貧窮還是富裕,請給孩子最大的情感滿足。小時候,情感越富足孩子,長大後,孩子越滿足。

    3、對孩子健康的忽略孩子六歲之前,是性格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在這個期間,每一個好習慣,都會受益終生。孩子四到六個月,是孩子睡眠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孩子一週歲到兩週,是孩子吃飯習慣的養成關鍵期。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訓練,總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健康是一個人最為基礎和重要的東西。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從孩子新增輔食就開始了。各種口味的五穀果蔬,各種肉類,孩子從小就接觸的話,長大不會養成挑食的習慣。好的飲食習慣,是孩子健康身體的保障。

    而好多孩子,從小養成了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如果能重來,相信我們一定會更加重視孩子,重視科學的育兒方法!

    愛孩子,什麼時候都不晚。我們錯過了孩子成長第一階段,更要著眼當下,學習各種青少年成長知識,糾正不良習慣,讓孩子快樂成長!

  • 2 # 丹媽8899

    我是兩個孩子的的媽媽從生完第一個孩子就當上了全職媽媽,每天的工作內容是孩子的屎尿屁和所有家裡家務,一開始是好掙扎好想去上班有一份事業,但是現實就是孩子丟給誰呢我遠嫁他鄉舉目無親,經濟能力有限,只好作罷。同時又被身邊人同化生完孩子在家帶小孩餵母乳,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孩子越大就會離我們越遠,珍惜現在的日子……

    現在我在早教中心上班看著好多孩子一週左右就送過來了甚至有的只有幾個月……感慨我真是少見識

  • 3 # 墨墨的月亮世界

    心靈雞湯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文字。裡面基本都是碎片化的知識點,要想系統學習還需專業領域的書籍。

    先談談正面作用,如今我們處於網路時代,人們的生活都是快節奏的。很少有人能沉下心完整系統的學習。因此心靈雞湯片段式,碎片化,要點式的文章應運而生。既滿足了人們對知識的渴望,又滿足了人們對心靈的安頓。大眾媒體時代,面對的不僅僅是精英,而更多的是大眾,因此心靈雞湯式的語言,又要求其自身通俗易懂同時又噱頭十足。不可否認,很多人在人生低谷期閱讀了心靈雞湯之後,又重振旗鼓,繼續拼搏。如果說雞湯真的一無是處的話,市面上早就應該銷聲匿跡才對。存在就是合理的。

    再說說負面的作用。這個問題其實想讓我回答這個,我覺得負面真的談不上,更多是寫作初心與解讀偏差出了問題。寫心靈雞湯的寫手,姑且稱呼寫手,一般作家很少寫雞湯。寫手按照主編策劃的主題去編寫,雖說他們文章了得,但是由於缺乏相應的生活與經驗所以心靈雞湯更多都是名家名言,條條框框的陳列。這樣生搬硬套的文風本身就缺乏現實的檢驗,就算是雞湯裡面有動人的案例分析,也有可能是寫手臆想出來的世界,前段時間很火的作家咪蒙,不是被爆出很多故事都是虛構的嗎?因此心靈雞湯策劃的初心就是滿足大眾消費心理,當然心靈雞湯確實是很火。第二便是讀者自身。不管出版社還是寫手,我覺得策劃這方面的書籍本身沒有對錯之分,市場當時如此,你不策劃,總有人會涉水。因此讀者的解讀很關鍵,你到飯店吃飯,嫌棄飯菜不好,不能說飯菜不好,我就不交錢吧。錢還是該交。大不了下次不來。買了心靈雞湯,可能按照他們說的,做錯了,大不了下次再也不買了。或者再也不相信雞湯。退一步說,人家雞湯並沒有說拿著刀架在你脖子上說,必須這麼做。因此,讀者的理解,讀者的運用才是最關鍵的。

  • 4 # 嶽葭

    1.要讓孩子贏在起跑上

    這句話本是商家的一句廣告詞,但後面卻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信條,凡事都想讓孩子提前學,先人一步。剛懷孕就進行各種智力開發的胎教,剛學會認字就背古詩,剛上學就進行奧賽……恨不得提前幾十年就讓孩子擁有所有技能。但是這種所謂的贏在起跑線只會加重孩子的負擔,過早開發智力會導致孩子性格冷淡、孤僻、交往和表達能力變產,當孩子到了三、四年級以後還容易產生厭學傾向。

    真正懂教育的人都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速度,父母需要做的就是陪在孩子身邊靜待孩子自己的花期。

    2.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

    這也是被廣大父母誤讀較多的一句雞湯,真正意義上的窮養是指要多培養男孩骨子裡的堅韌、耐挫力和責任意識,富養則是指養心,即培養女孩性格中的自信樂觀、獨立從容,有足夠的知識涵養。

    但綜觀現實中父母的做法,對男孩則是各種打擊,縮減生活費,故意製造貧困的表象,逼迫男孩吃一些不必要的苦,對女孩則是有求必,想要什麼就買什麼,不敢說一句不敢罵一句。在這種狀態下長大的孩子又怎能有良好的性格和心態呢?

    3.釋放天性

    何為釋放天性?就是指讓孩子保有兒童的純樸天性,不壓抑孩子的童言表達,享受童年該有的快樂。但現實中的釋放天性卻成了熊孩子的推脫之詞。如經常見到新聞中熊孩子在電梯裡撒尿、亂按樓層,外出吃飯時追逐打鬧,影響其他顧客的就餐,做客時亂翻主人家的東西等等。而面對這種情況父母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他還是個孩子,天性如此。

    其實這不叫釋放天性,叫沒有規矩!沒有約束的釋放天性就是沒有教養,真正的釋放天性是在遵守既有的公德、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釋放作為一個孩子的童心。

    4.努力比天賦重要

    與這句話同在的往往是“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但父母往往忘了後面還有一句“但這1%的靈感比汗水更重要。”很多孩子事情並不好並不是不夠努力,相反,他們比普通人花費了更多的時間,但是由於天賦不夠,所以並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比如有的孩子興趣是游泳,父母非要讓他學足球,明明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能力強,非要讓孩子做一些操作動手性的東西,偏偏是個做生意的料,非得讓孩子待在家裡背書, 試問在這樣的條件下孩子怎能擁有大的成就?

    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賦,發現孩子的特長,從而進行針對性培養,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5.要讓孩子快樂教育

    由於現在的孩子學校作業壓力增大,而很多孩子也常常因為成績問題而生出各種悲劇,所以父母們就一直喊著要讓孩子接受快樂的教育,但他們採取的方法往往就是減少作業的佈置、 凡事以孩子的意願來。比如,跟學校老師溝通少給孩子佈置課後作業,讓孩子多點時間玩,因為這樣孩子才高興;孩子學了幾天的琴覺得無聊不想學,那就妥協,不去上課,因為不想逼孩子,想讓孩子快樂。

    但是這些方法都不是真正的快樂教育,在父母的理解中,快樂教育就是孩子不喜歡、感到不快樂的事情就不去做,長期這樣只會造成孩子做任何事情都無法堅持,半吊子水,也沒有足夠的責任心。

    快樂教育這個理念,是英國著名教育家、哲學家斯賓塞博士提出的,他的原本理念是要讓孩子在快樂的方法和氣氛中進行學習,這樣會比其他教育方法更有效。所以想讓孩子擁有快樂教育,父母應該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讓孩子感受到快樂的學習方式是什麼,如何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等。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希望每一位父母在教子的路上都能免受毒雞湯的侵害,找到屬於自己家庭的良好教育方法。

  • 5 # 為夢想努力翱翔

    最不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

    哪怕是好成績,綜合評估優越,不繼續努力,不跟上節奏步伐,永遠都是被淘汰的那一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你是金子,但你不願意繼續努力打磨自己,一直停滯在自己曾經擁有的榮耀裡,那麼你就是龜兔賽跑中的兔子!因為別人比你努力,憑什麼發光的機會留給你。世界上從不缺乏有才華的人,而是缺乏一直堅持不懈努力,不斷鞭策自己,不斷打磨自己的人。心靈雞湯只是令人陶醉,但聽後不去努力,一切都是空談和廢話。

  • 6 # 積極心理

    帶孩子過程中哪個你相信的心靈雞湯最後悔?

    這兩條最讓我後悔、不分前後!

    1.第一條孩子有毛病(比方說咬指甲和吃手)要及時糾正,要不養成習慣就改不掉了。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咬指甲和吃手都是在緩解自己內心中的焦慮和壓力。當你沒有更好的辦法去緩解孩子內心中的焦慮和壓力的時候,請不要制止孩子。如果在孩子每一次吃手的時候你都制止他,也許最後他能把這個習慣改掉。但是他並沒有學會如何處理自己的壓力和焦慮,這個壓力和焦慮就會在他的心裡沉積下來,越積越多越積越多。最後變成更大的問題呈現出來,你想糾正都沒辦法了,比方說:抽動症。

    所以你要解決的是孩子內心的焦慮和壓力和焦慮壓力錶達方法的問題,而不是要滅了孩子所謂的毛病。

    2.第二條,孩子如果一歲前不培養起讀書的習慣,以後就很難培養了。

    孩子在三歲以前都是在用身體感知這個世界的。他需要的是更多的直接經驗而不是間接經驗。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的心智模式還不能把間接經驗轉成力量。

    什麼是直接經驗?比方說孩子看到一個球,他覺得很好玩。他用手去摸摸這個球質感就是孩子的直接經驗。他碰一下這個球會滾,他看到碰完之後球會滾,這就是他的直接經驗。

    什麼是間接經驗?間接經驗就是從書本上得到的經驗,父母告訴他的經驗。

    三歲以前的孩子需要的更多的是直接經驗,直接經驗是可以帶給孩子力量的。所以不要相信什麼一歲以前不養成讀書的習慣,以後就很難培養了的鬼話。三歲以前就讓孩子盡情的玩兒,學會如何玩兒,讓孩子盡情的用自己的身體感知世界吧。

  • 7 # 燕旅聊育兒

    帶孩子的過程中,多看育兒經驗,少聽雞湯,這樣才能與孩子共同成長,而不是帶著看似勵志卻負能量滿滿的金句名言,整日裡活在幻想中

    現在針對“媽媽”群體的心靈雞湯特別多,尤其是針對“全職媽媽”,抖音曾經有一段話非常的火:國家提倡二胎,醫院提倡母乳,專家不提倡隔代帶孩子,社會要求女人要經濟獨立,寶寶渴望媽媽時刻陪伴,老公希望媳婦貌美如花,女人這個角色太難了。

    沒錯,現在這個社會,女人真的很難,於是,聽多了這些心靈雞湯的媽媽們,開始進行靈魂拷問:我為什麼要生孩子?我為什麼不早點斷奶而是要堅持母乳?我為什麼要做一個全職媽媽?我為什麼要24小時的陪著孩子?

    ……

    諸如此類的疑惑越來越多,最終雞湯沒有治癒到媽媽們,反而讓人越來越抑鬱,其實女人這個角色的難,本就源自於與生俱來的三大天賦:生孩子、母乳和母愛,可以說這是上天賦予的,也是女人一生必經的一個過程,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付出,女人才能在家庭中佔據重要地位。

    什麼人需要心靈雞湯?

    追求夢想的人、渴望成功的人、情感不順的人、受過傷害的人,而帶孩子的女人恰恰是最不需要心靈雞湯撫慰的人。

    心靈雞湯存在的意義在於:就是一種安慰劑,大多數的心靈雞湯都能給人帶來希望以及情感上的藉慰,所以,現在有70%的人都喜歡心靈雞湯。

    過去的雞湯非常的純粹,大多是一些成功人士是如何經歷重重挫折最終走向事業的巔峰,還有一些特殊人士是如何透過個人的努力改變命運的話題,非常的激勵人心。

    然而現在的雞湯,變得越來越不純,就像是摻雜了大量新增劑的美食,看著豐富,卻又沒營養,尤其是針對一些帶孩子的媽媽,比如說:

    1、“女人千萬別做全職媽媽,不僅丈夫會嫌棄,孩子也會瞧不起”

    近幾年,這個論調特別多,其實全職媽媽大多是無奈的選擇,因為沒有人幫忙帶孩子,當然也有些媽媽希望陪伴孩子最珍貴的時光。

    媽媽既然選擇了全職,就一定不能中途放棄,要盡心盡力的撫養寶寶,而不應該被所謂的雞湯影響,整日裡和丈夫較勁,和生活對抗,由此產生帶孩子的牴觸情緒,實際上這對寶寶是非常不好的,並且現在也有許多針對全職媽媽群體的兼職專案,全職媽媽們也可以嘗試一下。

    2、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為了不輸在起跑線,父母們紛紛給孩子報許多的補習班,有些孩子甚至剛出生一兩個月,早教中心、智力開發等就被安排上了,因為他們認為,孩子接受教育的年齡越小越好。

    我想,大多數父母對於起跑線都有一定的誤解,最初的起跑線應該是遺傳基因,有科學研究表明,孩子的智力、情商有一部分就是遺傳自父母,如果真的不想輸在起跑線,建議先改善自己的基因,追根溯源,但這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所以,在此建議廣大家長們,在給孩子制定學習計劃的同時,留出一點點時間,讓他們擁有童年的美好記憶,也許對未來的人生更有幫助。

    3、原生家庭論

    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甚至有誇張的說法,認為一個成功的家庭才能養育成功的孩子,論調的意思就是強迫家長成長、學習、變的更加完美,其實,我認同原生家庭很重要,但是這種影響主要是針對孩子的性格方面,反而對孩子的未來、知識體系、職業規劃沒有太大的影響力。

    就像《風雨哈佛路》中的莉絲,一個生活在美國最底層的人,父母吸毒身亡,最終卻以優異的成績被哈佛錄取,並且取得了《紐約時報》的獎學金,莉絲的人生就是一部勵志大劇,擺脫了原生家庭的影響,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可見,原生家庭論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可怕,反而是家長們一再的被這個論調所驅使,內心變的愈來愈焦慮,這種焦慮卻是能夠真真實實的影響到孩子的。

    在養娃帶孩子的路上,家長的目標就是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所以,有空多看看育兒經驗,少聽點雞湯,切忌被雞湯所驅使,這才是開啟育兒之路的正確姿勢。

  • 8 # 勤勞的懶惰

    謝謝邀請。首先吧,各有千秋的父母,自有各有千秋的孩子,每個人都有缺點以及閃光點,不要拘束於某個言論或者某個說法,需要帶辯證的角度去看。不一樣的生存環境,教育環境給父母,孩子帶去的角度,看法,想法都是不一樣的一定要站在實際情況去分析。這些年看過的雞湯不少,認可的也不少,但是隨著時間遷移,孩子的成長,自己的眼界開拓,我不再去看雞湯,但會多看一些專業性較強的育兒書籍。

  • 9 # 拾藝影視童星學院

    我們總要求自己的孩子要知書達理,聽話有抱負,這才是家長心中完美的孩子。

    但是有幾種情況,中國的家長喜歡避而不談。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要是在面對失敗、面對壓力、面對挫折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學會這幾種能力,其實比什麼都重要:

    一、面對失敗的能力

    記得《最強大腦》有這樣一期節目。

    中國12歲選手李雲龍和義大利12歲選手安德烈在最後環節PK的時候以為自己失敗了而失聲痛哭,崩潰不已。連主持人都不忍心看著他痛苦而給他重新挑戰的機會。

    最值得玩味的是,當主持人問起李雲龍奪冠之後有什麼心願時,李雲龍試探性的看著爸爸,說想要放兩天假好好的玩一玩。

    而李雲龍奢侈的兩天假卻是安德烈的日常。

    父母教育高下立見。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自然希望給孩子最好的。

    於是爸爸媽媽們積極的來往於各種競賽培訓班、特長班。希望孩子在未來的競爭中奪得頭籌,不輸於人。

    父母的好勝心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不知道怎麼去面對失敗。

    其實,人生不可能次次都贏,上好失敗這一課,才能讓孩子從中找到經驗和教訓,有走下去贏回來的勇氣。

    二、抗壓能力

    養育孩子還要培養他的抗壓能力。

    高考就是很好的檢驗孩子抗壓能力的工具。

    鄰居家的小孩思宇平時成績很好,從每次摸底考試的成績來看能上個一本。但是這次高考他卻跌破所有人眼鏡連二本都沒考取。

    認識思宇的人都知道,這個孩子一到大的考試就緊張,甚至整夜睡不著覺,飯也吃不下。這樣糟糕的抗壓心態,讓他在高考考場上沒有發揮出自己真實的水平。

    可見,平時我們不僅要關心孩子的成績,還要關心TA的抗壓能力。因為再好的成績面前,沒有好的心理素質也是會輸。

    三、對抗挫折的能力

    我們的孩子需要受到更好的挫折教育。

    這一點鄒市明就做得很棒。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節目組組織孩子們和牧民小孩摔跤比賽,軒軒一直處於下風。

    經歷過數十次地被甩開,被按倒在地,軒軒都沒有放棄,而是從被摔的數十次中汲取經驗,最終將比他經驗豐富的孩子按倒在地。雖然只是一個小遊戲,但是可以看見軒軒憑藉自己的力量去對抗挫折。

    孩子經得住壓力能少走很多彎路,而經得住挫折則幫助他在歷練中更加堅韌。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的天使,我們教給了TASunny和雨露,愛心和努力,更要教會他風雨和雷電,勇氣和堅持。

    不要怕和孩子談論怎麼去面對人生中的艱難,你不可能保護TA一輩子,不如教會TA對抗即將面臨的一切。

  • 10 # 基尼思Genius

    “孩子不喜歡就不要逼他”,別讓這句話毀了你的孩子!

    週末,大學同學來家裡做客。進門聽到寶寶正在拉小提琴,琴聲悠揚,頓時對寶寶讚不絕口。

    沒多久,寶寶跑出房間,抱著我的腿開始撒嬌,說自己不舒服,能不能不練了。

    在彼此心照不宣的對視之後,我拉著寶寶走進房間,在我的監督下,他完成了當天的曲目。

    中午吃飯的時候,大學同學覺得我對孩子太過嚴厲,建議我們作父母不要逼迫孩子學自己不喜歡的,應該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加以培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道理我們都懂,但是,GENIUS君想說這個偽雞湯我們不喝。

    學習小提琴,並不是我們的興趣,也不是我們強制報班,是他自己的選擇。

    我們某次看動漫的時候,他指著拉小提琴的哥哥說好喜歡,央求我給他買一個。

    他的喜歡果然沒持續多久,從開始的新奇、認真到現在的抗拒、偷懶,很顯然他對小提琴的喜愛已經過去了。

    所以我們現在讓他練習小提琴,在外人看來就是不講道理的逼迫。

    相信很多媽媽會有同樣的經歷,在眾多興趣班裡他選擇了架子鼓,結果交了錢沒上幾節課,因為不喜歡老師要求退課,換了圍棋,學習一段時間後又想學游泳。

    面對孩子的善變,我們應該妥協嗎?

    GENIUS君想說不!

    如果我們一味縱容孩子的喜好,任由孩子在自由的環境中成長,在現在社會嚴酷的競爭中,未來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我想身為父母,我們需要對孩子的未來負責,而不是一味地縱容孩子。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相信這是大部分父母的心聲。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當今社會競爭很殘酷,很多父母在孩子未出生就開始焦慮。現在孩子的壓力很大,科技在進步,我們希望孩子可以有一技之長能夠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中立足。

    強者和弱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強者可以保持自律,厚積薄發。

    不要心軟滿足他的喜新厭舊和半途而廢。

    否則你讓他以後怎麼面對這個世界,想要孩子將來有所成就,那麼就從現在開始,讓他學會堅持。

    著名教育學家葉聖陶曾說過: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很多父母覺得,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所以無論他所展現出來的樣子,好與壞,都是天性使然,不用刻意去壓制。

    但是,他們太小了,分不清喜歡和喜新厭舊,也不明白堅持不懈和半途而廢會給他們帶來什麼。人生是一場沒有彩排的電影,沒辦法重來。

    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吃苦的過程。我們都有惰性,如果放任它,相信沒有一個孩子會選擇主動吃苦的。

  • 11 # 沐子麻麻愛閱讀

    關於帶孩子的毒雞湯太多了!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快樂教育”。

    現在孩子的學習壓力大,家長輔導的壓力更大,看到捧在手心裡的寶寶們每天被學業和作業摧殘的熬夜、訓練、奔走在各種興趣班中,家長是一邊心疼一邊揮著小皮鞭啊!

    也有很多家長進行素質教育,學習西方快樂教育,但是快樂教育真的那麼好嗎?

    介紹一點英國的情況給大家參考:

    英國中學教育系統有兩類學校,一類是政府撥款的公立學校,一類是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免學費;私立學校一年學費相當於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難負擔得起。

    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在教學質量上天壤之別,與公立學校自由散漫相比,私立精英學校管理嚴格、學業壓力巨大,在許多地方甚至比中國的重點中學還要殘酷。

    當公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還算不清加減乘除,私立小學六年級學生已經在學八年級的數學。

    當私立小學學生在校內學八年級數學,頂級私立中學給投考的六年級學生的卷子裡都是九年級的數學題。

    要考上英國頂級私立中學,孩子需要所有功課達到A,熟練演奏兩種以上樂器,參加各種體育專案比賽且得到獎牌,且擁有一兩項冷門特長,比如騎馬、射箭、繪畫等等。僅靠在校內上課,孩子是絕不可能達到這個程度的。

    英國的伊頓公學等5所私立學校學生考上牛津、劍橋兩所大學的人數,相當於1800所公立學校考入這兩所學校的學生總數。

    英國社會80%的要職由私立學校的畢業生擔任,1/3的國會眾議院議員、半數的高階醫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來自僅僅容納英國7%人口的私立學校。

    而公立學校所推崇的就是大家瞭解的西方“快樂教育”,提倡讓孩子擁有快樂的童年,

    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知識,不要求學生有多麼嚴謹,而是提倡快樂學習。公立學校的孩子的確能有一個開心、幸福的童年,教師只要把學生哄得快快樂樂、輕輕鬆鬆畢業,就算是完成任務。

    相比而言,國內的競爭方式雖然殘酷,但是更公平。至於要不要進行快樂教育,取決於你想讓孩子進入什麼樣的學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家駒真的有很大的成就嗎?為什麼去世了沒有拿金曲獎、金針獎等終生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