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殿風來暗香滿

    感恩題主這個好問題!

    《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是因為老子用五千言,簡單明瞭的講述了宇宙規律、生命規律和自然規律——“規律”這種東西,不是知識、方法!規律是永恆不變的,而知識和方法,要隨著時代不斷更新。

    所以,《道德經》中所講的“規律”,也就是“道”,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至理——應該說,無論什麼人、用在什麼領域中,都是一樣適宜的!否則,就不能成為“道”了!

    雖說《道德經》中寫“聖人”、“君主”、“侯王”較多,在古代也確實是帝王書——只有帝王將相才有機會學習。

    但時代已經不同了,我們看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

    第一,如果帝王將相(管理者)都要學,我們怎麼能不學呢?第二,如果學了能做帝王將相(管理者),我們是不是更加要學了呢?很多人不明白:讀《道德經》有什麼用?能改變自己什麼?

    別看《道德經》只有五千多字,但每次讀都能讀出不同的意境。一般人很難認識到規律的重要意義,也認識不到“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這是因為創造宇宙、創造天地、創造萬物的大道看不著、也聽不到。但是我們都在道中,都受規律的加持或制約,這一點卻是不管我們認識得到、認識不到,都客觀存在的!

    假如說,一個人生活很貧困,你可以去提供物質上的幫助、慰問和關心;也可以資助他受教育、學技術,讓他未來能自謀生路;但還有一種脫離貧困的方法:是徹底改變他的思維模式!其實,窮人和富人之間的最大差別,就是思維模式——而《道德經》和其他書籍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給你的意識調頻!

    固定的思維模式,可以稱之為命運。比如有人天生急躁,也有人天生安靜;有人天生害羞,也有人天生大膽……這些固定的思維模式可以稱之為本性,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果能讀懂自己生命的道,就可以改變本性,提升意識維度,讓自己化繭成蝶,成為更好的自己!

    所以,道不在外面,道在我們裡面,我們自己就是道!

    《道德經》很多章節中都在講人貴自知之明。也就是說,能瞭解別人,這是聰慧;但比了解別人更重要的,是瞭解自己——自己,是我們認識得最少、卻總認為了解得最多的那部分!因為對自我的認知,經常會被假象迷惑、被情緒左右,所以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真正能讀懂《道德經》的人是稀少的,也是可貴的!

    因為《道德經》和其他書籍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給自己的意識調頻!

    讀《道德經》可以提升我們的意識頻率,在看不見的層面,人的覺知在慢慢開啟;在潛移默化中,開始徹底改變陳舊的思維模式。思維模式就是命運,思維一改變,命運才會發生真實的變化!

    所以,《道德經》中的智慧,是能夠指導所有人的工作和生活的!不只是管理者,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在身體健康、家庭和諧、工作順利,以及人生的活好走好中,都具有重要意義!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都活在“道”中,只有瞭解道、順應道,我們才能一生順暢!這就是古人說的“順道者昌,逆道者亡”的道理!

    所以,雖然《道德經》中沒有浩如煙海的文字、沒有精雕細琢的華麗辭藻,但最簡單、最樸素的文字中,卻有罪絕頂的思想與智慧!

    這樣多美好!

    還有?還有就是:懇請您給與一個溫暖回覆!

    哪怕只是簡單的一句鼓勵——您永遠不會知道,有時候,您的一句話,可能會改變別人的一生!

    呵呵,以上內容供您參考!也敬請各位老師指正!

    讓我們一起走進生命,瞭解生命,綻放生命!

  • 2 # 最大玄機

    用在什麼地方都可以,只要想學,什麼人都可以,學完道德經以後有人成了君子,有人成了小人。

    中國春秋時期的《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其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而且還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

    《道德經》第三章內容如下: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慾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道德經》中的管理之道

    道法自然的管理原則

    管理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有許多東西是不能量化,不能公式化的。《道德經》的道,就有這一特點。“道可道,非常道”,“道之為物,唯恍唯惚”。“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管理也是如此,我們應該時時刻刻遵循管理原則,在學習理論的同時,尤其注重總結實際管理經驗,才能真正做到“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1.管理者要懂得以優秀者為師

    2.順應天道,穩步發展

    3.合作共贏才是硬道理

    4.化繁為簡,簡單致勝

    5.信譽鑄就企業輝煌

    6.主動聽取下屬的意見

    7.把握機會,順時而動

    8.激勵要遵守平衡之道

    不言身教的管理原則

    老子說:“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老子》二章) 他很看重管理者的修身在治國理民中的重要作用。作為管理者,正人先正己,身教重於言教,不主觀行事,胸懷大志自謙而不居功。老子又將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稱為“三寶”作為修身原則。管理者要堅持做到慈愛不偏心,待人一視同仁,做到節儉,做到將自身的利益放在眾人之後,具備了這樣的素質才能治家、治鄉、治邦、治天下。

    1.尊重下屬才能領導下屬

    3.儉以養德,管理者之良訓

    4.高明的管理者懂得否定自我

    5.管理者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

    6.以身作則,不言之教

    7.低調感恩造就成功的管理者

    8.管理者一定要有一顆“善心”

    人盡其用的人才戰略

    對管理者來說,人才是最寶貴的財富。企業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就是識才、用才、勵才、留才和育才。《道德經》認為聖人不但善於用道去治理天下,也善於用道去識別人才,用人才去成就事業。不論是什麼人,什麼東西,高明的管理者都會讓他發揮作用。這是《道德經》用人藝術的精華所在。

    1.用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

    2.說到做到,不輕易許諾

    3.優秀的管理者不事必躬親

    4.別對下屬出“權利王牌”

    5.引導下屬進行良性競爭

    6.給下屬廣闊的發展空間

    7.給他權利就要信任他

    8.不要過多幹預下屬的工作

    無為而治的管理策略

    在《道德經》看來,無為之道,是最高的統治管理策略。無為不是消極的不作為,《道德經》鼓勵道法自然基礎上的無為而為,而且要進一步做到“為而不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道德經》認為這就是深遠玄妙的“德”為、無為、無不為互為前提和目的,它們之間的微妙關係和蘊含的豐富管理思想是值得每一位管理者深思的。

    1.無為而治,讓下屬自主工作

    2.遵循“道”的軌跡進行授權

    3.最好的管理就是沒有管理

    4.多指揮,少指導

    5.無為管理要以人為本

    6.無為不等於放任自流

    7.不可盲目多元化

    8.管理者多事,不如無事

    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道德經》哲學的基本精神就是以人為本,《道德經》多處批評統治階級荒淫無恥,為民請命,對統治者提出警告。實行人本管理,要多傾聽職工的心聲。“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管理者對待員工要象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滿足他們物質和心理方面的種種需要。

    1.和諧是團隊的潤滑劑

    2.確立主人翁地位,培養員工歸屬感。

    3.做一個空氣式的領導

    4.讚揚比責備更容易收攏人心

    5.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

    6.愛你的員工

    7.“處下”才能獲得“心”的認可

    8.柔性管理,以仁義收人心

    柔之勝剛的管理措施

    剛柔關係是《道德經》重要話題之一,《道德經》認為柔弱勝剛強。柔性管理作為人本管理的一種能夠增強企業靈活性、適應性、創新和快速反應的管理,它更突出“人性化”,透過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柔性的價值準則和行為模式,滲透到個性的組織系統、優良的資訊管理、快速的反應機制、靈活的生產體系和市場導向的開發與服務中去。

    1.柔軟而堅韌,彈性十足

    2.在 自 己最 擂 長的領 域發展

    3.乘法求量,快速複製

    4.管理者要有決斷力

    5.取長補短,優勢互補

    6.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7.管理者要發揮溝通的作用

    8.剛硬的制度比不上柔軟的愛心

    細節致勝的管理智慧

    老子說:“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不經意間道出了細節管理的意義。在某種意義上說,實行細節管理也是一種智慧化的管理。關注細節,突出了一個管理者的智慧,一個群體的智慧,擁有了一種管理的策略。管理者要意識到,現在的市場競爭已經到了細節致勝的時代,細節管理已漸漸成為一種管理的時尚。

    1.管理者要有細節思維

    2.小事情成就大事業

    3.不斷進步,精益求精

    4,在細節上進 行 突破

    5.小錯誤也會帶來大失敗

    6.不輕視每一件小事

    7.從小問題上提倡節儉

    8.用精心細緻的關心使員工快樂起來

    變革創新的管理方針

    《易》經中有句名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老子說物壯則老”,與之隱隱相合。在辯證的世界觀裡,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都是歷史程序中的一個過渡狀態。主動求變,是唯一的制勝之道,否則將被無情地甩在故紙堆中。缺乏變革創新意識的管理者,將無法在這個時代立足,更談不上卓越管理。

    1.讓團隊在變革中騰飛

    2.在變化中成為贏家

    3.自我滿足是創新的絆腳石

    4.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

    5.管理者要有逆向思維

    6.有中生無,無中生有

    7.突破自己陳舊的思維

    8.創新的過程就是自我淘汰的過程

  • 3 # 大海lzd

    我們今天應該向前看,倒退是沒出路的,不能用過去的小框來套今天的大框,幾千年的黃權社會,形成的東西,理念 ,如何能治理全人類,那不太傻逼了,

  • 4 # 一滴水201609

    如果你已經是一個領導者了,那你就忙著可能的謙卑吧!如果你將要成為領導者,那你要學習謙卑!

    道德經是一門哲學,適用於所有人

  • 5 # 能量平衡德行天下

    “道德經”是一部中國古代先人將老子的智慧和對自然的感悟記錄成文的偉大著作。其“道法自然”的理論,相對論理論,物質生成理論、無為理論(對自然要無為)、力平衡理論等等都是現代物理、化學、量子力學等等科學研究證明了的真理,它是中華文明能夠延綿不絕的理論基礎,是中國古代遵循的大法。其原理源自對外部世界的觀察思考,對內心的洞察解釋,從而完全掌握了自然執行法則,並且告知人類必須“道法自然”(按照自然的執行規律)才能很好的進化出去的結論。是指導人類認識外在與內心世界的鑰匙。它適應任何人類的工作、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總的一句話,你讀懂了“道德經”你就讀懂了你的人生。所以它不是要管理者明白,也要讓被管理者知道遵循“道德”的經書。所以任何人都要多讀幾遍“道德經”。

  • 6 # Peter董

    毛主席說,《道德經》是一本兵書。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道德經》包羅永珍,博古通今。

    雖然更適合管理層,我認為經典中的道理,適合各行各業,各個層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懷孕七個月了,非常害怕寶寶早產,萬一早產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