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來地球打醬油的DYR
-
2 # 潘哥在農村
現在有好多人在擔心農村的地以後沒人種的問題,我認為這些擔心的人都是瞎操心,有些杞人憂天的味道。
現在是市場經濟,在市場的調節下能掙錢的事大家都會去幹。不掙錢的事誰會去幹?明知道種地不掙錢,不能保障自己的生活,為什麼年輕人要去種地呢?
中國現在農村的狀況是,不是種地人太少,而是種地人太多了,中國從人口戶籍登記來看有6億農村戶口,華人均耕地1.4畝,美國農民均耕地3000畝,美國農民的收入高於其他行業人的收入,美國農民是一種職業,好多人想進入農民行業,但是進不去,在美國農民的職業是受人羨慕的職業,因為當農民可以掙更多的錢。
中國現在有18億畝耕地,有6億農民,如果中國要讓農民掙錢,可以借鑑一下美國的情況。如果中國18億耕地按每個農民按平均500畝來算。需要3600萬農民來耕種18億畝耕地就可以了。那麼會多出5.6億人民不能種地,要轉入其他行業謀生。5.6億農民相當於4個俄羅斯的總人口數量。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所以說中國並不缺種地的人,不是沒人種地,而是種地的人太多了。在這市場經濟的調節下,會有大部分農民離開土地從事其他行業。這是市場經濟調節的結果,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中國是農業大國,中國永遠也不會缺少種地的人,耕地也會永遠有人耕種,不用擔心耕地沒人種,以後怎麼辦的問題。
-
3 # 小闊影視
我家生活在農村,給大家解答一下有不對的地方,希望諒解 我是一個90後 ,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到現在家裡還種很多地,的確我們這些年輕人很少在家裡種地,在農村基本上看不到, 如果多年之後,年輕人都不種地,是不可能,第一點如果沒人種地,國家可以成立合作社,幾年畝或者上萬畝地,全都承包下去,收入當然很可觀,說白了我們這一代年輕在外面有混好的,有混不好的,如果國家成立了合作社,而且看著還非常賺錢,我相信在外面拼搏不好的年輕人,會回到老家承包土地,畢竟誰都想要多賺錢
-
4 # 護農小隊長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回頭一看農村裡面這個情況真的越來越嚴重。
因為對於在農村裡面種地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還是老人在種地,年輕人多數都不會種地,也不知道怎麼去種植,所以基於這個情況來看我們覺得未來的年輕人可能不會再種地。
面對這個問題該怎麼辦?
面對於農村裡面這些年輕人不會種地,該怎麼辦呢?其實現實當中在我們這邊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農村裡面的年輕人大多數都選擇外出打工,留在家裡面幹農活的幾乎都是寥寥無幾,沒有幾個人願意留在農村裡面幹活。
因為在農村裡面幹活又辛苦,又累,又掙不到錢,所以對於經濟來看也不是一個很好提高的方向。
那麼面對這個問題,農村裡面的年輕人,基本上就會放棄種植土地而選擇外出打工。
未來的土地有誰種植?
土地丟荒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但是也有人在農村裡面開始看到了發展創業的機會。
所以針對於這個情況來看,很多農村裡面的人開始將土地出租,有的人在農村裡面創業的時候,就會需要到大量的土地,所以這個時候,土地基本上又使用權集中在某一個人手上。
這樣呢,能夠大規模的生產,規模化的生產不僅能夠降低我們生產的成本,而且可以提高生產的產量產能。
所以我們覺得未來農村裡面的土地種植肯定是有人種植的,但是基本上會握在少數人的手中進行種植。
農場化是一個方向。
農村裡面的農場化應該是一個方向,畢竟我們對於這一個發展來看,如果不是大規模的發展還是保持著個人個體的發展,那肯定是會使得經濟比較緩慢的。
所以基於這個情況來看,現在我們很多農村裡面的土地都開始逐漸的承包,扭轉這種情況吧,確切的說距離農場化的一個方向,是一個比較可靠的方向。
所以面對於這個問題呢,也我們覺得即使未來農村裡面的年輕人都不再種田種地,那麼這些土地也不會變成公費,還會繼續的開發使用模式肯定會逐漸的更換。
-
5 # 蔡錫祥1
年輕人不種地了,土地誰來種?前我不說過好幾次了,土地由誰來種:由本地專業合作社、或家庭農場流轉或入股,發包方同承包方協商流轉價值或入股辦法,達成協議,寫好合同就.可由承包方經營了!其實再主要還是離不開土地整治,基礎設施建設!!!
-
6 # 老葉146519858
至於某些山區山村人己遷走,土地荒蕪,無人村,這就是土地政策問題了,山嶺,房屋,土地歸誰所有?若這些都不能確定,懇定會無人耕種了,造成別人想種種不了,叫他種他又不種,怎麼辦,只好去問政府。
-
7 # 夕陽紅0302
一·現在種地成夲太髙,不掙錢,家裡有幾畝地種一年的收入還沒岀去打工一個月掙的多,其二年輕的人對土地沒有感情,再者也不會種地,以後完全有不種地的可能。
不過不要擔優,國家己出臺政允許走合作化的道路把農民個體收散塊土地一併流轉給承包商,再由承包商給農民拿承包費十分入股分紅,這樣利於機械化耕種和經營種值給國家提供糧食就像外國的集體農莊_一樣。回答完畢,有不對的地方請指教。
-
8 # 清河老王
雞有雞道,貓有貓道。年輕人都不種地,那不是絕對的,農村現代化以後種地也都使用高科技,耕作機器化,灌溉智慧化,一個人能種幾千畝地,不愁地慌沒人種。
-
9 # 54弓
這是好事,說明年青人有了好的掙錢門路,土地誰種不用操心,農民眾多,還有很多農民沒有找到好的門路,還有很多老年農民,婦女還留在農村繼續從事農業生產。
今後怎麼辦,今後隨著種田的逐漸減少,土地重新整合,機械耕種現代化農業就會到來。
-
10 # 老農大黎
拿我們農村看,確實50歲以下的幾乎找不到一個認真務農的人了。半數土地已經荒廢,多半人也是隻保證自己口糧就行了。只有50歲左右的這些人還堅持著。我想再過幾年,要麼有人或企業把好一點的水地流轉承包,差一點的全部荒廢。再一個就是全部荒廢。由國家出臺政策,退耕還林。再無其它好辦法。
-
11 # 老刀159674891
以後的土地一定有人耕種,但種地的人比現在種地的人要少一半多。或只有現在的百分之二十。這樣的人數種地才有錢賺,否則農業沒有前途。
-
12 # 青春年華187925332
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命根子,現代社會年輕人不種地,光顧在外掙錢,土地有些地方便荒廢了。土能生黃金,地能長萬物,離開了土地,就等於簽了死亡溥,等年青人掙不來錢,一家人靠什麼生存,喝西北風能飽的話,不種地也行。可想而知,離開了種地,是不行的,歷史的教訓值得注意,非土地能養人。
-
13 # 雨花石284479641
國家應頒佈法令要求50週歲及以上農村人回家種地,村委會應成立機耕組,以種糧大戶為主體,將村裡耕地整合連片適合機械耕種收割。
-
14 # 為愛奮鬥153444500
土地是中國農業的根基,以前農村土地分包到戶種,國家體制改革,搞新種植試點農村大型合作社及大面積大規模種植進行技術化、專業化、規模化這樣更有利於實現土地的種植價值,實現農民創收的新種植模式,現在農村大部分年輕人透過打工及創業進入一二線城市進行紮根發展,農村留守都是老年人巨多,現在應該大力支援回鄉創業,帶動農村快速發展,很多農村搞起來旅遊、種植、及農家小園,大量土地進行改革創新搞起來還是不錯的。
-
15 # 大龍在農村
最初土地是人耕,然後是牲畜耕,不是現在年輕人不耕了,是讓機器代替了,土地應該整合,發揮它最大的作用,還一片大好山河!
-
16 # 使用者8938659431272李
會被種田大戶瓜分,機械化排擠小生產,能夠就業的農民有限,糧食需求量大增,一方面是糧價居高不下,普通市民買不起而過剩,一方面是糧食在倉庫裡黴變,只能當煤燒,最後,為了不變成腐朽的,垂死的國家,政府進行改革,對市場透過限價進行干預,對農業企業透過幹部蹲點進行監督,在地頭蛇身邊安插一條地頭龍,或者黴變的糧食大幅降價銷售,讓底層市民最後一頓飯吃飽喝足。
-
17 # 春春150349893
農村農民不種地了,絕對不是世界末日!一,可以進口糧食,禽,畜類,只要搞好商貿,印度牛,中國吃不完,還有美國糧,畜類中國吃不完。二,可以僱請非洲兄弟來中國種地,他們體質健壯,可以勞動,還順便找個中國女人做老婆。三,大力發展生物科學,人造糧,人造肉,人造蛋。 供應人民生活必需。日子會越來越好,全國奔小康!
回覆列表
中國是農業大國,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18億畝耕地養活14億人口,不但解決了溫飽問題,還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華人自己的手裡”,農村、農業、農民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農業亙古至今,歷史悠長。發展農業現代化面臨亟待改變農村現狀:全國2億多農村承包經營戶,平均不到10畝地;營規模小,農業生產方式和基礎設施落後,集約化水平低,經營理念不先進,產業鏈不完整,70不願種地、80不想種地、90不談種地、60在家種地等現實問題。
下面從誰來種地?怎麼種地?予以解答,希望你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誰來種地?
1、家庭承包經營以來,隨著生產率的不斷提高,農村年輕勞動力被解放出來,富餘勞力都去城市打工創財富,賺取比務農更高的收入。
2、農村普遍存在70不願種地、80不想種地、90不談種地、60在家種地的現象。糧食價格低迷,生產資料投入大,出現一斤小麥買不到一瓶礦泉水的現象,穀賤傷農,農田拋荒。
3、2億多家庭承包經營戶,平均每戶土地不到10畝,經營規模小,生產方式落後,已不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與鄉村振興的需要。
4、農業農村部已頒發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未來農業發展將步入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高質量化,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生產服務社等新型主體與新興力量將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和新動能。
怎麼種地?
可以預見,傳統農業的轉型將會加速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升級、技術的更新、規模的擴大。結構更合理、效益更誘人,未來的農村會更美麗、農業更具吸引力、農民更富裕。廣闊農村將是巨大的“富礦”。
新型主體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領頭人,實施土地標準化整治,小田變大田,連片開發,機械化種植,智慧化植保,提高農業資訊化,發展智慧農業。家庭承包經營戶將依附於新型主體,避免低效率的單打獨鬥。
現代農業發展如何解決土地的問題?
新型力量的崛起將會推動產業的更新與升級,生態農業、觀光旅遊、田園綜合體等各種商業形態不斷湧現。
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物流運輸等將加快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為產業轉型、結構調整、地方經濟發展和勞動就業貢獻力量。
家庭承包經營戶可透過土地流轉、入股、勞務、生產託管、土地託管等方式實現收入;也可順應形勢發展,引入技術,協作協同,開展創新創業專案,實現價值變現。
未來的種地人是“新型職業農民”,未來的土地將會高度集中在他們手上。連片開發,規模種植,機械作業,智慧植保,資訊管理,網路銷售。
總之,農業現狀存在種種發展困境,但也客觀存在解決途徑。農業轉型是一次變革,是新時代的一場土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