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燭輝永存

    這一切都是曹操的安排。

    刺客,每個朝代都有,出名者,如荊軻。曹操,奸雄的化身,比荊軻更出名。當把刺客與曹操聯絡在一起卻依舊是一個美麗的故事。曹操的發家史應該從做刺客開始。

    曹操曾經和袁紹一起幫助過何進,曾經和袁紹一樣向何進出謀劃策,曾經和袁紹一樣想除掉十常侍,可是,就在何進因為妹妹的阻止無法除掉十常侍時,兩人的想法出現了分歧。

    袁紹要引入外軍進京,何進採納了袁紹的意見,曹操自嘆道,亂天下者,必何進也。由此看出,袁紹和曹操之間的差距。

    果然不出曹操所料,董卓進京,很快成為了實際的掌權者,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然而,何進死了,袁紹也沒有得到任何好處,離開京城,回到家鄉招兵買馬。

    面對董卓的為非作歹,曹操也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鄉,招兵買馬,可是,自己就這樣回到家鄉不知何時才能號令天下,力纜狂瀾呢?

    如今天下,起兵的甚多,有人有名氣,有人武藝高強,有人有物資錢財,有人有權有兵。

    譬如袁紹,出生在一個勢傾天下的官宦世家,從他的高祖父開始,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不到二十歲便做了縣令。

    曹操想了想,在回去之前,自己還需要做一些準備。曹操想到了一個辦法,欲成大事,先要出名,美名在外,不怕沒人追隨我。

    曹操故意接近董卓,討董卓的歡喜,取得董卓對自己的信任。這一日,曹操得知司徒王允在家宴請舊臣,就主動上門拜訪。席間,王允談及董卓欺主弄權,社稷危難,大哭不已。賓客們也紛紛流淚。

    曹操大笑,像你們這樣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難道能把董卓哭死?我有一計,可殺董卓。於是,王允送走了客人之後,將曹操留下,問道,孟德有何高見?

    曹操向王允借走七星寶刀,說是要刺殺董卓。

    曹操知道呂布武功高強,又常伴董卓左右,所以,曹操來見董卓時,故意遲到,對董卓解釋說,自己來遲主要因為馬太瘦小,於是董卓要呂布去牽一匹西涼好馬來。呂布去後,曹操等董卓側身之時,便拿出七星寶刀,由於七星寶刀的光太強,射到董卓面前的銅鏡之中,刺痛了董卓的眼睛,董卓大驚,問道,孟德何為?

    曹操知道,呂布馬上就要過來,自己很難快速解決董卓,只好說自己是來獻刀的。

    果然,呂布已經牽馬回來,曹操說是試馬便一去不回,逃出京城。

    曹操失敗了,連董卓的一根毫毛都沒有傷害到,這個亂世中的奸雄為何會如此失敗?他要刺殺董卓,居然在滿堂賓客面前說要刺殺董卓,不怕別人去告密?他明知董卓為了避免被刺經常帶甲士護衛,就算殺掉董卓自己也很難逃出去,既然冒死前去,卻又為何遲遲不敢刺殺,就算是因為鏡子的原因董卓發現了,他也可以在董卓反應過來之前迅速刺董卓,可是曹操沒有這樣做,而是迅速逃離現場。如果曹操不逃走,所有人都不會懷疑他,可是曹操還是逃走了,成了全國通緝的犯人。這些不是曹操的失敗之處,而恰恰是他的聰明之處。

    這一切都在曹操的意料之中,這樣,曹操的目的達到了。無論是滿朝公卿還是鄉野村夫,都知道曹操這個名字,因為他是英雄,不畏懼死亡敢刺殺董卓的英雄。被縣令捉拿到,不僅被放,而且縣令也隨之奔逃。曹操刺董卓,目的不在於殺死董卓,而在與留名。殺死董卓又有何益處?董卓死了,自己也死了,就算不死,朝廷依舊是一片混亂,權利很難落到自己手上,自己的政治抱負也很難實現。董卓活著,才對自己更有利。

    曹操刺董卓,一把七星寶刀,一個刺客,一個美麗而又壯麗的開始。

  • 2 # 聽風看雨落

    從三國小說描述來看,是曹操正要拔刀行刺的時候,董卓突然醒來,並感覺到異常,從而使曹操無法下手;其實也不排除曹操之前有些衝動,當真的到了刺殺現場後,冷靜下來一思考,能否憑一己之力刺殺了董卓還不一定,就算刺殺成功也跑不出相府。想到這些後果,變得猶豫不定了,從而刺殺失敗,藉故逃跑。

  • 3 # 伊涵書法

    很簡單,曹操不是董存瑞或者黃繼光一類的人物,可以為了理想而單純地獻出自己生命。曹操工於心計且有遠大抱負,雖然年輕,但絕不是那種純粹的亡命之徒。一看董卓已醒,屋外衛士眾多,自己如硬來則最好的結局是兩人同歸於盡。這對於他來說,成本太高,故隨機應變,把刺殺用之寶刀獻上。得以保全性命脫身。我想,這就是一個領導者和一個單純的執行任務的刺客之間的區別。

  • 4 # 豹眼看歷史

    既然有人提出這個問題,也就會更多的人存在這個疑問,如果曹操直接一刀下去,不就完事了嗎?你個曹操還墨跡個球哦。

    這都是老羅逗大家玩呢,曹操咋會傻乎乎的去殺董卓哪。

    曹操說‘寧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試想一下,誰能證明曹操當時就說了這個話。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書》記載了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的事,《世語》也記載了類似的過程。

    孫盛《雜記》曰:

    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最關鍵的是曹丕也記載了曹操殺呂伯奢的事,而且承認曹操說過類似的話。

    不管如何解讀此話,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曹操絕不會為了獻帝,為了天下,像荊軻刺秦王那樣去刺殺董卓。

    董卓沒了,天下是否安定還不好說,但恐怕曹操也跟著就沒啦,曹操不會做這樣的事。史料也沒有記載曹操刺殺董卓這個事,也就是說,絕不會有這個事。

    所以,友友們就不必去糾結曹操為何不下刀啦,因為曹操就沒去,而且不可能會去。

    順便說一下,曹操既然沒有去殺董卓,為何逃離京師吧。

    中平五年(188年),漢靈帝設定西園八校尉,曹操因為家世被任命為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這也就是皇家的嫡系部隊。

    董卓專權後,認為曹操、袁紹等八校尉都是實力派人物,就想拉攏他們,為己所用。但曹操不願同流合汙,而懼怕董卓加害,就逃離京師,然後陳留起兵,反抗董卓。

    隨隨便便就讓曹操帶刀把董卓殺了,也就太兒戲了哈,曹操沒那麼傻,董卓沒那麼單純。

    這就是能夠查閱到的史料,如果按照演義的說法,為何曹操不下刀,那就隨便信口開河,圖個熱鬧就行啦哈。

  • 5 # 一份擔待一份福

    這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故事裡說曹操正要刺殺董卓時,董卓恰好醒了!曹操於是以獻刀為名騙過了董卓,然後趕緊逃跑了。可惜曹操功敗垂成!曹操只所以不繼續刺殺董卓,是因為他十分明白自己不是董卓的對手。董卓是西涼軍閥,身高體壯,武藝出眾,雖然剛睡醒,還沒怎麼反應過來,但萬一一擊不中,曹操就再沒有機會了,必死無疑!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曹操很明智地選擇了逃跑,這才有了三國群雄逐鹿,要不然歷史就要改寫了。

  • 6 # 倚牆望月

    首先說明,曹操行刺董卓是小說《三國演義》編出來的劇情,歷史上並沒有這段。所以喜愛歷史的朋友不必較真。

    背景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東漢漢靈帝去世後,是擁立皇子劉辨還是皇子劉協為帝,朝廷中爭鬥不休,大將軍何進命涼州軍閥董卓帶兵進京以為助力。

    董卓進京前,洛陽城發生動亂,何進及其勢力被宦官勢力誅殺,西涼刺史董卓乘朝野之亂,統帥二十萬大軍進駐洛陽誅殺亂政宦官,廢了少帝,立了獻帝,自封為相國,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欺主弄權,殘暴兇狠;大臣們想除掉他,卻沒有辦法。校尉曹操(字孟德)暗中早有殺董卓之心,經常出入相國府,漸漸取得了董卓的信任。一日,曹操從王司徒處借來寶刀一口,藏刀來到相府,走入小閣,見董卓坐在床上,義子呂布侍立於一側。董卓問“孟德今天為何來得這麼晚?”曹操說:“我的馬走不快,所以遲了。”董卓聽後,命呂布選一匹西涼好馬送給曹操,呂布出去了。曹操站在一旁等待機會刺殺董卓。董卓身體肥胖,不能久坐,不一會,即側身而臥。曹操見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從銅鏡內看見曹操抽刀,轉身急問:“孟德你要幹什麼?”這時呂布也牽馬回來了,曹操急忙說:“我得了一口寶刀,想要獻給相國。”董卓接刀一看,長足盈尺,鋒利無比,果然是一口寶刀。董卓引曹操出閣看馬,曹操謝道:“願借馬一試。” 曹操牽著馬出了相府,快馬加鞭往東南疾去。呂布對董卓說:“曹操好像有行刺之舉。”董卓有些醒悟,於是派人去追。此時曹操已經飛馬奔出東門,逃得無影無蹤了。

  • 7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這就是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刺殺董卓的故事了。

    曹操倒不是第一個刺殺董卓的人,當然也不是最後一個,董卓自從進入京城控制朝政後,擅自廢立皇帝,又派出李儒毒殺了廢帝與太后,引起朝廷公憤,朝廷之中不少正直之士都想殺董卓。

    第一個便是尚書丁管,這事發生董卓準備廢除漢少帝劉辯,擁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之時,當時群臣悲憤,又懼怕董卓的權力,不敢出言相勸,唯有尚書丁管挺身而出,大聲呵斥董卓:

    賊臣董卓,敢為欺天之謀,吾當以頸血濺之!

    說完尚書丁管揮舞手中的竹簡衝向董卓,直接就被董卓命令手下士卒拿下斬首。丁管之死,無異於與卵擊石,沒起什麼作用,但是之後刺殺的董卓的人,就讓董卓對自身安全提高了警惕。

    第二個刺殺董卓的人就是越騎校尉伍孚,越騎校尉也就是護衛京城的北軍五校尉中的一校,是個典型的中層軍官,伍孚聽了董卓的殘暴,也為此憤憤不平,尋找機會想殺董卓,伍孚在自己的官府裡面穿了鎧甲,裡面藏著短刀。

    有一天,董卓入朝,伍孚在殿前迎侯,董卓走近時,伍孚從懷中拿出短刀,直接刺向董卓,董卓反應很快,兩隻手抓住了伍孚的雙手,董卓力氣很大,伍孚一時動彈不得,這時董卓身後的呂布就上前一下子揪倒了伍孚。

    就這樣伍孚的刺殺也失敗了,伍孚也被董卓所殺,這此之後,董卓就加強了自身的安全保衛工作,在身邊加強了甲士的護衛,這也客觀造成了曹操後面行刺董卓的難度。

    而第三個刺殺董卓的就是曹操,曹操是在與王允等人的酒宴上表示要行刺董卓,並因此向王允借了一把七寶刀。

    等到第二天時,曹操就佩帶著七寶刀來到董卓的相府求見董卓,曹操雖然是來行刺董卓的,但也得為自已的性命安全著想,曹操雖然來見董卓並行刺董卓,但是也需要隨機應變找個合適的機會行刺才行。

    曹操來到內室小屋中才見到董卓,當時董卓正坐在床邊,呂布站在一邊侍立,這時董卓就問曹操怎麼來遲了?曹操回答說是馬太瘦弱了,所以來遲了,於是董卓就讓站在一邊的呂布去挑選一匹西涼好馬給贈給曹操。

    呂布一轉身出去,曹操就感覺到行刺董卓的機會來了,於是向前靠近,準備拔出寶刀來行刺,又擔心董卓力氣大,自已難以逃生,於是遲疑了一下,這個時候董卓剛好坐不住了,準備躺在床上。

    董卓剛躺上床,又背朝外,臉朝內轉過身側躺在床上,這個時候曹操已經拔出了刀,拿在手中,準備走過去砍了董卓,董卓雖然背對著曹操,臉朝內,但是這個時候董卓仰起頭來看了下穿衣鏡,又正好看到曹操拿著刀在手。於是董卓開口說了一句:

    孟德何為?

    曹操一見董卓發現了,又聽到門外傳來呂布牽馬的聲音,曹操知道沒有機會行刺了,於是急中知智,將七寶刀雙手舉過頭頂,跪下向董卓說:我有一把寶刀,特來獻給董丞相。

    董卓接過七寶刀一看,只見刀長七尺多,以七種寶物鑲嵌在刀上作為裝飾品,眼看刀刃極其鋒利,看著就是把好刀,董卓轉手將刀遞給回來後站在一邊的呂布。曹操也就把刀鞘解下一併交給呂布。

    董卓收了曹操的寶刀,當然也想表示一下,於是就帶曹操去挑馬,曹操看中了一匹馬,對董卓說想要試一試,董卓就讓曹操試了,結果曹操一試就馬上逃出了丞相府,直到逃出城了,逃到城外了,並快馬加鞭一路東逃。

    曹操平生第一次行刺董卓,就這麼失敗了,曹操並非不想殺董卓,只是沒有機會,另外曹操雖然想殺董卓,但是也不想蠻幹,曹操是想既能殺董卓,又能保住自已的安全,曹操可不想像丁管和伍孚一樣,刺殺曹操結果把自已賠進去了。

    曹操是一個刺殺人董卓,董卓身邊可有一大批人,不僅有眾多的護衛士兵,還有呂布這樣的猛人,三個曹操加在一塊也打不過呂布一個武將,可見三國演義中的呂布有多麼厲害,並且呂布也在事後發現了曹操有行刺董卓的預謀。

    所以曹操就這麼刺殺董卓也基本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既要全身而退,又要刺殺董卓,哪有這麼便宜的事,而曹操在與董卓會面時,基本沒有找到這樣的機會,所以也就殺不了董卓了。

  • 8 # 青史回聲

    這話是何道理?什麼叫做曹操刺董卓,為啥沒有砍下去?不明白,你的意思是,曹操刺殺董卓之時,為什麼沒有孤注一擲殺掉董卓?難道是因為中途中,曹操放棄了?他貪生怕死了?不不,都不是。

    熟讀《三國演義》的人,應該都清楚曹操刺董卓那段情節,大概意思是,曹操攜七星寶刀面見董卓,想趁呂布不在,而董卓又在午休之際,刺殺董卓。可不料,董卓在鏡子上發現了曹操的舉動,而曹操立馬改換心思,假裝獻寶刀給董卓,這才逃過一劫。

    事實上,曹操比大多數人更勇敢,也更果斷。當朝廷大多數臣子只會耍嘴皮子,而又不敢付出實際行動的時候,這個在大多數人眼裡是董卓的走狗的曹操,卻是第一個想刺殺董卓的人,在這一點,他比大多數人強,雖然失敗了,但是他得以揚名天下。

    有人說他在最後放棄了,其實不然,很明顯他被發現了,幸好他果斷機智,假借獻刀之名逃過了一劫,如果他貿然行動,非但董卓沒死,倒是他自己被砍個大卸八塊了。

    人雖說要勇敢,但也不能傻乎乎地勇敢,這樣損不了人,又利不了己,得不償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裡如果沒有諸葛亮,蜀國在歷史上會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