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嶽巍巍汶水幽幽
-
2 # 袁衛宇
南朝宋武帝劉裕,在他征戰殺伐的人生中,他一共殺了6個皇帝,人送綽號“六位帝皇完”!這樣的武力值,排第一應該沒問題吧。劉裕雖然出身庶族,但是打仗非常牛逼,就指揮作戰能力而言,劉裕的武功在歷史應該是名列前茅的。
還是說回劉裕,他一生殺了6個皇帝:
東晉權臣桓溫的小兒子桓玄篡奪晉室,建立了桓楚政權,桓玄自立為帝后,劉裕派軍征討桓玄,並最終斬殺之;
南燕皇帝慕容超,在劉裕北伐途中,被劉裕擊殺;
東晉十六國時期的西蜀,皇帝譙縱,在劉裕北伐途中,被劉裕擊殺;
後秦皇帝姚泓,在劉裕北伐途中,被劉裕擊殺;
東晉倒數第二位皇帝晉安帝司馬德宗,被劉裕派人暗殺;
東晉最後一個皇帝晉恭帝司馬德安,在被迫禪讓給劉裕以後,劉裕派人將他悶死。
劉裕在南征北伐的途中,立下了赫赫軍功。殺皇帝只是順便的事,他的目的其實和桓玄一樣,篡奪晉室,自己當皇帝。不一樣的是,桓玄失敗了,劉裕成功了。
劉裕篡晉立宋,建立了南朝第一個朝代宋,那些死在他手裡的6個皇帝,都成了他建立劉宋王朝的墊腳石。
-
3 # 墨翻染雪
這個問題本人覺得有點瑕疵的。
首先,每個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環境是不一樣的,所以是不能比較的。
要是真正排名的話,我這裡只能排一排三國之中人物的武力值。當然像其他的相信大多數的人都不太了。像水滸傳啦。這個我也不太清楚
還有的是什麼呢?要是非得有槓精說像郭靖,楊過,洪七公,還是東方不敗。那些武俠小說裡的人物歷史上不存在的。
那今天咱就給三國英雄武力排個名。
第一名,當然是咱們的關二爺——關羽啦。
他被後人稱為武聖,當然實力也是有的,我認為關羽是三國中的第一。
第二名,呂布
為什麼呂布是第二名呢?人都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可見呂布的實力不一般,但是在三國中對呂布的戰鬥很少。
第三名,趙雲
我想大多數人會說張飛為什麼不是第三名呢?其實張飛略次於趙雲的,但是趙雲的帶兵能力是不如張飛的。但論個人實力來說趙雲是略勝張飛的。
你覺得三國中睡最厲害呢?或是歷史上武力值第一的人呢?
-
4 # 再言春秋
引言
有一句話大家都不陌生,“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可這也只是在說一個時代裡面的事,要是把它跨越到歷史長河之中,很難找到誰能夠稱得起誰是第一了。
分析對這個題目,個人僅從字面直觀意思來解答。既然是武力值,那麼就把題目定義為“戰場殺敵,衝鋒陷陣”的能力。不去考慮指揮作戰這個層面的問題。
可即便是僅考慮衝鋒陷陣,這個問題解答起來也是相當有難度的。因為中國歷史上的勇將實在是太多了。
三國時代的關雲長提起來三國時代的第一猛將,很多人想到的首先是呂布,或者也會想起來趙雲。
畢竟《三國演義》給人們的印象太深刻了,再加之戲曲、評書等曲藝作品的修飾,呂布、趙雲的勇猛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所以,民間有了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這麼一個排名。
而歷史上,並沒有三英戰呂布這個記載,雖然呂布很勇,可是不是能夠超越他人,佔據三國榜首這個位置真的不好說。
不過關羽的勇,那的確是切切實實的勇,而且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明確了斬將記錄的人:
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這裡很明確的說了,關羽是在萬馬軍中,對顏良進行了斬首之戰。
隋唐之際的秦叔寶隋唐時期,也是一個名將輩出的時代。歷史上明說了的有秦瓊、程知節、單雄信、王君廓、尉遲恭、羅士信等人。
而到了演義當中,這段歷史就更熱鬧了。在眾多藝人的加工、演繹塑造之後,隋唐有了十三傑。
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慶三人更是勇不可當,手中的武器就都幾百斤。可演義它不是歷史,驚為天人的勇者,在歷史上並沒有真實存在過的。
所以他們做不得數。而秦瓊和羅士信的勇,在《舊唐書》中是明確說了:
既而明月果悉兵追之,叔寶與士信馳至其柵,柵門閉不得入,二人超升其樓,拔賊旗幟,各殺數人,營中大亂。叔寶、士信又斬關以納外兵,因縱火焚其三十餘柵,煙焰漲天。明月奔還,須陀又回軍奮擊,大破賊眾。
歷史上的秦瓊和羅士信,都屬於孤膽英雄。兩個人最大的愛好,就是哥倆一起去胖揍敵人,基本上都不喜歡去叫別人一起出戰。
南宋初年的嶽鵬舉被人冠以“弱宋”的宋朝,其實也是一個勇將輩出的年代。
宋朝之弱,弱於朝廷,而並不是弱於將領。北宋時候有楊延昭、曹瑋、狄青,都可稱之為勇將,南宋時候的岳飛、韓世忠、劉錡也是以勇武著稱。
民間文學中,給宋朝增添了很多勇將,什麼楊家的七郎八虎啊,呼延家的十代英雄啊,更有號稱大宋槍王的高寵。但這些人只是存在於演義當中。
要說的現實存在的,宋朝武力排在第一的,個人覺得還得說是岳飛:
生而有神力,未冠,能引弓三百斤,腰弩八石。
這樣的氣力,放在任何一個年代,也都是名列前位的。
當然,也有人說韓世忠是第一勇將。因為這老哥確實是經常幹出孤膽英雄,單人擒敵的輝煌事蹟。
不過,因為個人情感的原因,我還是覺得岳飛要強於韓世忠一些。
元末明初的常遇春元末明初之際,也可以說是群雄匯聚之際。
陳友諒手下的張定邊、鄒普勝,朱元璋手下的徐達、常遇春、朱文正、沐英、藍玉都是世之名將。
不過要說到最勇的,武力值排在第一的,還是常遇春:
遇春飛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應聲,奮戈直前。敵接其戈,乘勢躍而上,大呼跳蕩,元軍披靡。
作為朱元璋手下先鋒的不二人選,常遇春之前沒有人能夠爭鋒。鐵槍到處,非死即傷。
結語從客觀的角度說,中國歷史上勇將無數,非要從中找一個武力值第一的,很難找出一個標準答案。
能做的,也只是把同時代的勇將,拿出來比較一番,看看誰在這個年代可以領先於他人。
可即便是這麼比,也依舊會有不同的說法。
-
5 # 懶散俗人
演義小說不算,讀史書唯有劉裕。其他單騎入陣,殺傷數百的描述很多,但那些一般都是纏鬥,藉助速度邊走邊殺,不排除有友軍配合,甚至護衛跟隨。劉裕這個卻是身處絕地,真正以一當千,完全靠個人武力的硬抗,與陣戰不同。
初,彭城劉裕,生而母死,父翹僑居京口,家貧,將棄之。同郡劉懷敬之母,裕之從母也,生懷敬未期,走往救之,斷懷敬乳而乳之。及長,勇健有大志。僅識文字,以賣履為業,好樗蒲,為鄉閭所賤。劉牢之擊孫恩,引裕參軍事,使將數十人覘賊。遇賊數千人,即迎擊之,從者皆死,裕墜岸下。賊臨岸欲下,裕奮長刀仰斫殺數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賊皆走,裕所殺傷甚眾。劉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尋之,見裕獨驅數千人,鹹共嘆息。因進擊賊,大破之,斬獲千餘人。引自《資治通鑑》
-
6 # 思生智靜生慧
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拿下秦末名將章邯,井陘之戰“置之死地而後生”以弱旅擒魏王豹,率大軍一夜踏平東方大國齊國之田廣、田橫,雒水之戰斬殺項羽第一大將龍且,十面埋伏幹掉“神勇千古無二”的西楚霸王項羽,劉邦手下武力值第一的樊噲見了韓信也就是跪拜的份……把秦末漢初名將虐了遍,最牛逼的還是韓信
-
7 # 致守仁
這個問題其實有點問題,歷史是無法比較的,每一秒鐘你所處的世界都不一樣,更別說幾百年了。
但是誰的心裡還沒有幾個強無敵呢?
雖然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守仁君還是想說幾個守仁君非常喜歡的古代將領。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南朝陳慶之是守仁君非常喜歡的一個武將,戰果輝煌,最著名的就是帶著七千人護送元顥北返,一路上殲敵九萬,用三千人破敵三十萬,奪虎牢滎陽二險城,前後戰四十七,無一敗績,克城三十二,用七千人在北魏國土上縱橫馳騁,成功將元顥送入洛陽。
不僅如此,陳慶之在後來也多次立大攻,將南朝攪成一片泥潭的侯景被陳慶之輕鬆擊敗。
守仁君喜歡陳慶之他能打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他還是大器晚成的代表,41歲領兵,56歲去世,十五年間創造了無數的戰爭神話。
生子當如李亞子
沒錯,這是守仁君第二個想說的人,李存勖。大家都說王不過項,將不過李,都認為李存孝是五代第一勇將,其實李存勖遠比李存孝要強。
李克用在晉王之位期間被朱溫壓著打,兩次太原被圍,多次和梁軍征戰不利。
李存勖繼晉王位之後,迅速撲殺國內反對勢力,隨後整合河東之力,迅速帶兵撲向潞州,敗朱梁十萬大軍,解多年潞州之圍。隨後外禦敵國,內治民生,將區區河東之地治理的欣欣向榮。
柏鄉之戰,李存勖大白後梁,全殲其禁軍精銳,隨後又經略河北等地,在後梁衰弱之際於魏州稱帝,並於同年滅梁。
當時晉軍戰鬥力非常強悍,被後面幾朝視為大敵的契丹在李存勖部下面前簡直不堪一擊,三千人就能破其一萬大軍。
守仁君喜歡李存勖的原因是因為守仁君看到他給晉國帶來的驚人的變化,在李克用為晉王時,河東屢屢被後梁擊敗,時朱溫稱帝,佔據關中河南山東河北各地,而李克用僅剩河東一地死死支撐,但是李存勖繼位後,河東實力迅速崛起,以一地之力,北拒契丹,東伐河北,南滅後梁,終成帝業。
當然,像什麼關羽,岳飛,劉琦,王玄策,韓信,等歷史上的名將守仁君也都很喜歡,這裡簡單的說了兩個人。
-
8 # 天涯海角任平生
你說的武力值,我想應該是單打獨鬥的個人作戰能力。而且我想範圍應該是中國歷史上,那毫無疑問是楚霸王項羽。在此我想說既然說歷史,那就以史實記載為準,那些小說,傳說拋除在外,若是胡編亂造,寫一個人打敗一千萬人也可以。
歷史記載,項羽勇力過人,力能舉鼎。起兵之時,先是一個人持劍殺太守,然後殺太守部下百餘人。這可是在會稽官府,想必官府中官吏及士兵都不會少。而在楚漢相爭時,他也有殺敵數十百的歷史記載,並且曾提出與劉邦單打獨鬥決定勝負。而在烏江自刎之前,他率20多騎兵大戰漢軍數千人,他一馬當先,斬殺一漢將,漢軍心驚膽戰,其後殺漢兵數百人,最後是自刎而死,注意,不是被漢軍殺害,也沒有俘獲。
也許有人說,歷史記載也會誇大,虛假。在此,我想提出三點反駁意見:1、在沒有其他更有說服力的史料之前,一切歷史只能以正史為主,且司馬遷是公認的史家鼻祖,漢武帝時代距離項羽年代也不久遠,可信度很高。2、司馬遷是西漢史官,而項羽是與劉邦爭雄的人物,司馬遷頂多也就是據實記載,不能去美化項羽。3、即使有誇張成分,但是我想也不會把殺敵幾人寫成數百,而且楚漢相爭時世人公認項羽勇猛無比,無人能敵。
為什麼不是別人?1、歷史記載也有其他猛將武力過人,如呂布,楊再興等,但是尚且達不到楚霸王的高度。2、至於蚩尤,李元霸等傳說,小說人物,自然不能算數。3、古代人體力呈下滑趨勢,因為古代的科技和生活水平也在不斷髮展,民眾體力開發逐漸降低。有專家認為,華人在春秋戰國及秦代,體力發展到頂峰。而歷史也記載,南北朝有一將軍可開十石弓,可到了宋代,成年岳飛能開三石弓。種種跡象表明,古人體力一般優於後人。所以同等武力,漢代以後的將領應弱於先秦武將。
-
9 # 清楓尋道
“王不過霸,將不過李”。歷史上武力值第一的是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的武力值絕對是第一,古人對項羽是這樣描述的,“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項羽天生神力,以力證道,最後被道教封為“水善仙尊”,足以證明項羽的武力。
項羽的個人簡歷項羽:名籍,字羽,楚華人。“是以個人武力出眾而文名的武將。”同時也是兵家四勢“兵陰陽,兵權謀,兵形勢,兵技巧”的代表人物。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起義反秦,叔父戰死之後,他率軍渡河營救趙王,在逐鹿之戰大破章邯、王離等秦軍主力,滅秦後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項羽稱王之後,封滅秦功臣與六國貴族為王。
項羽的個人戰績項羽是以個人武力出名的武將,在史記,漢書,後漢書,資治通鑑等正史都是這樣描寫項羽的,史記中記載:項羽早年剛剛出道跟隨叔父項梁,剛上戰場就斬殺數百人,被稱為“百人斬”,隨後在決戰的時候斬敵方大將刈旗,一氣呵成,槍不點地,馬不停蹄。可見敵方武將對項羽形不成絲毫的阻擋,秒殺地方大將後,向敵方衝去,揮舞長槍又斬殺數百人,連續作戰,戰馬精疲力竭之後,項羽下馬用短劍砍殺騎兵,又斬殺數百騎兵。這種個人戰績在歷史上絕沒有第二個,可見項羽的“武力值”絕對是第一。
項羽以力證道,被道教封為“水善仙尊”。據說:項羽早年帶領軍隊征戰,但凡楚軍所到之處,妖魔退讓,萬鬼迴避,所到之處妖魔鬼怪全部遠離,因為項羽以力證道,在征戰時不知打的多少妖魔鬼怪神形俱滅。傳說當時楚軍方圓千里,絕無妖魔邪祟之事,當年的項羽真可謂是人擋殺人,魔擋殺魔,足以證明項羽的武力。
傳說:項羽臨死前“以力證道”,被道教封為“水善仙尊”,可見項羽的武力已經強大到一個超越人類的“臨界點”,才能以力證道。
綜上所述:歷史上武力值第一的是西楚霸王“項羽”。
龍虎山嗣漢天師府道士三成與您分享!
-
10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泱泱中華五千年,數不清的英雄豪傑,若論武力值高低,當屬威震華夏的三國第一名將關羽。
有人說,不是項羽嗎?不是有句話說:羽之神通,千古無二。沒錯,項羽確實很勇猛,那我問你,項羽殺過哪位名將?你會發現,沒有,項羽打仗確實歷害,身先士卒,以一敵百,可他沒有殺過敵方一位名將,武力值就大打折扣。
有人說,不是李存孝嗎?不是有句話說:將不過李。說的就是李存孝,沒錯,李存孝確實很勇猛,力大無比,英勇善戰,但是關於李存孝的記載感覺像是神話故事一樣,不太真實,野史和演義把李存孝說得天下無敵,把他和那個根本不存在的李元霸放在一起,說是能把天拉下來 ,把地提出來,聽這話 ,你信不?
有人說,不是韓信嗎?韓信可是千年一出的名將,漢初三傑之一,劉邦評價韓信:戰必勝,攻必克。沒錯,韓信確實很歷害,但韓信的能力更是的是帶兵打仗的能力,韓信的角色是武將+謀略家的定位,更偏重於謀略,武力值自然就不高了。
我心目中歷名上武力值排名第一的人就是關羽。
為什麼是關羽?且聽我慢慢道來。
關羽是歷史上唯二被稱為萬人敵的武將,和唯一威震華夏的武將,這兩個稱號加在一起,再加上關羽一生的戰績,是關羽被稱為武力值第一的重要原因。
關羽被稱為萬人敵是來自敵方謀士的話,曹操手下的謀士郭嘉和程昱都評價關羽為萬人敵。
郭嘉評價關羽是這樣說的: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
程昱評價關羽是這樣說的: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也。
郭嘉以善於分析人物性格為優勢,曾準確預測孫策被殺,袁紹必敗,劉表是個坐談客,程昱也是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文武全才,兩人都說關羽是萬人敵,難道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已威風不成,當然不是,因為事實如此。
因為關羽就是萬人敵,這裡的萬人敵不是說關羽一個人能打一萬個人,而是說關羽勇猛,懂得兵法。
當然除了郭嘉和程昱外,來自其他人也有類似的評價,如:
劉曄是這樣評價關羽的: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
周瑜是這樣評價關羽的:關羽、張飛熊虎之將。
來自關羽同時代的敵方陣營的評價,就是如此,這樣的份量, 夠了吧!任何後人的評價,也遠遠比不上同時代人的評價,同時代更能瞭解情況,也更準確吧!
再來看關羽一生的戰績:
1、千軍萬馬中斬顏良
別說什麼偷襲,在戰場上,又不是單打獨鬥,幾萬人混戰,你偷襲一個試下,《三國志》是這樣描述的: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我們現在無法還原當時的場景,只知道最後的結果就是關羽在千軍萬馬中斬了顏良,顏良可是敵方主帥,在戰爭中主帥直接被斬殺,而是戰爭中都是非常少見的,狹路相逢勇者勝,關羽之所以能殺了顏色,武力值絕對是不差。
關羽在斬了顏良之後,還完好無損的拿著顏良的首級回來,袁紹的將領都不敢擋關羽的路,說明了什麼?說明關羽在斬殺顏良這個過程很精彩,袁紹手下的將領都感到害怕。
2、南郡之戰絕北道
赤壁之戰後進行的南郡之戰,周瑜攻打江陵城,曹仁守城,而關羽在江陵城的北邊負責阻擊魏國的援軍,雖然史書上沒有詳細記載此次關羽是如何絕北道的,但從一些參與此戰的曹魏將領來看,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關羽與滿寵、文聘、徐晃、樂進、李通、曹仁等魏國名將都有交手,沒有記載關羽有受傷的情況,與魏國六大名將交手,關羽絲毫不懼,而且還成功地完成了阻絕北邊魏國的援軍,這本身就是對關羽能力的肯定,對關羽武力值的讚揚,而且李通還在救援曹仁的路上死了,是否與關羽有關不得而知。
3、襄樊之戰威震華夏
襄樊之戰初期,襄陽守將呂常和樊城守將曹仁都被關羽擊敗,繼而被圍城,于禁來救,被擒,龐德來救,被斬,關羽還俘虜了于禁的七軍共三萬多人,史書上用了四個字:威震華夏。
之所以用這四個字,是因為關羽在襄樊作戰時,遠在數百公里外的魏國境內,都因為關羽的威名而震動,許昌及洛陽附近不滿魏國的人都紛紛起來起義而投靠關羽,魏國境內因為關羽而一片大亂,連身經百戰的曹操都兩次想遷都,以避開關羽的鋒芒,你可以想像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景,因為一個人,而影響了半個國家的局勢,中國歷史上,唯關羽一人有威震華夏的形容。
這樣的關羽,還能說不是武力值第一嗎?這樣的關羽,是你所熟悉的關羽嗎?另說什麼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那是《三國演義》,假的,不是真實的歷史,真實的歷史上,關羽就是武力值排第一的人。
-
11 # 大秦鐵鷹劍士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歷史上中國武功高強之輩層出不窮,筆者認為官方的將軍武力值最高的是吳起,民間武師武力值最高的是周侗。《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記載吳起曾經鬥殺鄉鄰三十餘人,自己毫髮無損的逃到了齊國;吳起不僅個人武功高強,在軍事、政治、文化等方面也頗有建樹,戰國時代言兵,必言孫子與吳起。北宋被稱為最後一個武學盛世,武林高手輩出,而正史記載的武學家周侗則是佼佼者。不知周侗者多,但是他的徒弟與義子不知道的人就少了:徒弟有盧俊義、史文恭,林沖,武松;義子是大名鼎鼎的岳飛。
史書記載:其少時,家累千金,遊仕不遂,遂破其家,鄉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與其母訣,齧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吳起是衛華人,年輕時家有千金,他到處遊歷不去做官,於是家散耗盡,鄰居們譏笑吳起,吳起憤而殺三十餘人,然後毫髮無損的出東門逃走。吳起跟他母親告別時,咬破手臂起誓:吳起不做到卿相,就終生不回衛國。後來吳起到齊國學儒,娶齊妻,母死不歸葬,被師父逐出師門;吳起到魯國學兵法,殺妻求將,率領魯國軍隊擊退了齊國大軍。
魯國軍隊擊退了齊軍後,吳起還是遭到魯國君臣的猜忌,於是吳起到魏國求官,魏文侯重用吳起,讓他練兵強國。吳起在魏國訓練了一支十萬人的魏武卒,這支軍隊縱橫天下,與諸侯大小七十二戰,無一敗績,將魏國國土拓展三位有餘。後來吳起去楚國變法,九年之中諸侯不敢侵楚,楚國由此變得強大。項羽雖然是萬人敵,曾經以一已之力斬殺漢軍百騎,但是項羽的軍事、政治才能無法跟吳起相比,故項羽的武力值不及吳起。呂布號稱天下第一,但是他無法跟項羽抗衡,更無法跟吳起相比。
北宋是武林的一個盛世,當時國家尊文貶武,屢屢遭到外敵的入侵,於是武林人士自發結盟對抗外族,那時各個武林門派人才輩出,高手層出不窮。在武俠小說中,周侗是《天龍八部》中的虛竹,父親是少林寺玄慈方丈,母親是四大惡人中的葉二孃,妻子是西夏國公主李清露,因機緣巧合獲得逍遙派三老的全部武功,從而成為一代武學宗師。後來虛竹改名周侗,在江湖上傳徒授業,盧俊義、史文恭,林沖,武松都是他的徒弟;年老後周侗收岳飛為義子,將一身本領全部教給岳飛,後為岳飛成為抗金的民族英雄。民間傳說周侗的高深武功有:五步十三槍戳腳、鷹爪翻子門、關中紅拳、神箭術等。
-
12 # 花近高樓1
南宮長萬才是歷史上武力值最高的猛將。《戰國策》《史記》《東周列國志》都有關於他的記載。
可能是巧合,史書上記載的武力值最高的幾個人,用的都是戟,項羽用的是天龍破城戟。重量約為一百三十斤。呂布用的是方天畫戟,重約90多斤。但他倆和春秋戰國時第1猛將南宮長萬相比,就顯得弱爆了,南宮長萬兩支飛戟300多斤,可以扔出去殺人,和迴旋鏢有異曲同工之妙。
南宮長萬是何許人也,東周時宋閔公手下一員大將,驍勇善戰,力大無窮。公元前684年,魯國在長勺之戰戰勝齊國,士氣正旺,南宮長萬帶兵征討魯國,要替好哥們兒齊國出口惡氣。
這哥們確實猛的厲害,兩柄飛戟左右開弓,所向披靡,魯國八萬大軍被他殺得落花流水,最後魯國國王在南宮長萬背後放冷箭,俘虜了這位蓋世名將。
魯國不想把這個燙手的山芋留在手中,他們給南宮長萬治好了傷,送回宋國。
這成了南宮長萬一生的汙點,宋國君臣有事沒事就拿這事兒來刺激他,終於有一天把他惹毛了,一巴掌打死了國王,又用拳頭直接乾死了不少大臣。
南宮長萬闖了大禍,宋國再也呆不下去了,他又是一個孝子,逃走時捨不得丟下老孃。
他找來一輛車,把老孃放在車上,就這樣一手推車,一手持飛戟,一天一夜,殺了500多人,嚇得宋國數萬兵馬不敢觸其鋒芒。
殺人不誤趕路,他推著車一晝夜跑了400多里路,從宋國跑了到陳國。
陳華人惹不起宋國,用酒把南宮長萬灌醉,可憐的一代猛將,最後被剁成了肉醬。
宋國,陳國,魯國一共50多萬人馬,都被南宮長萬打得滿地找牙,最後只能用魍魎詭計,才制服了這位悲情英雄。
-
13 # 小鎮月明
人總有高下之人,但是很多時候其實沒有那麼多機會去較量,只能讓後人憑著古人的部分事蹟來推測。
那要說歷史上武力值排名第一是誰,因為各個朝代的武將不能一起較量,兵器不一,事蹟不同,也是很難比較的。
在距離很遠的商、周時期,活躍過一個很出名的叫惡來的人,此人據說力氣很大,後人經常用他啊來形容那些兇猛的大將。
惡來有多厲害呢?此人很有力氣,據說能和犀牛、狗熊搏鬥而不死,所以惡來的戰鬥力,和個狗熊差不多。
春秋戰國那個時代,基本單挑武將沒有受到什麼推崇,那個時代武人受推崇一般就兩種:一種是帶兵打仗、善於用謀的將軍,一種是行刺仇敵的刺客。所以這個階段的武將,在武力值上基本沒法比較。 到了秦末,劉邦和項羽爭鬥,項羽此人據說力能扛鼎。鼎有多重,雖然沒說清楚,但如果是巴掌大小鼎,史書應該不會記載。這個鼎應該就是大家心中想的那種大鼎,放在地上都能入土三分。
鼎有多重?出土的司母戊鼎超過800公斤,就算打個五折,也是800斤。這麼沉的東西,項羽都能搬得起來,確實厲害。能扛800斤以上的鼎,那面對一頭的幾百斤的狗熊,簡直太輕鬆,所以以後我們形容一個人勇猛,是不是應該說“古之項羽”,而不是“古之惡來”?
到了漢代,雖說韓信、霍去病這樣的大將很猛,但都是帶兵厲害,個人到底有多猛,無從得知。不過李廣的武力不錯,曾經射殺過老虎,但是自己負傷了,而老虎和狗熊打架,狗熊的贏面更大,所以李廣的武力不是沒有惡來厲害的,那要比起項羽來就更差得遠了。
漢末三國時代,出現了一批厲害的武將。比如蜀漢五虎,但是張飛、關羽合力都戰不倒呂布,說明呂布在武力上確實厲害,極有可能是當時最厲害的。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重82斤,張飛的也差不多,三兄弟上陣僅僅能和呂布戰平,而據《蕩寇志》所說,呂布的方天畫戟才24斤……喜歡使喚這麼輕的武器,說明呂布力氣不大,甚至比關羽等人還差一籌,但是他依然打仗兇猛,說明力氣大並不代表著武力值就高。像曹操認為和惡來一個級別的典韋,手戟一對共80斤,當年也敢和呂布對戰。所以三國時代頂尖的猛將,應該實力相差無幾,沒有出過像項羽這樣逆天的人物。所以,這麼看來,項羽依然是最厲害的。
隋唐時期也有許多猛人,這裡面大家印象深的有李元霸、宇文成都、秦瓊、尉遲恭等人。小說中宇文成都兵器400斤,除了李元霸之外一直是無敵的存在,可惜,那畢竟只是小說。
秦瓊和尉遲恭,都能在數萬敵軍中來去自如,就連李世民都誇過尉遲恭:我拿箭,你拿槊,百萬敵軍都擋不住我們!可見尉遲恭比秦瓊要猛一點。另外,尉遲恭還能當門神使喚,太宗殺人太多 ,只有他和秦瓊能鎮得住,所以尉遲恭不但能殺人,還能殺鬼,這個特殊的本領,基本沒人能和他比了,當然,這也只是傳說。
宋朝也有一個很厲害的人,他就是高寵。根據相關的比較,高寵的長槍重量應該在120斤以上,但是不會超過200斤。而他最著名的事蹟,就是靠蠻力挑飛滑車,但是如果說力氣,他只用不足200斤的兵器,連項羽都比不上,而且他也沒有殺鬼的本事,所以排名在後了。 再往後,基本上沒有這麼妖孽的武將了,所以,單純說蠻力,那是項羽最強。
-
14 # 無與倫比的樂趣
個人感覺也就是從西楚霸王項羽和戰神白起之間的一人吧。
首先是西楚霸王項羽,項羽在歷史上武力值很高,一生中只有最後一次戰爭在韓信,英布,彭越的車輪戰中被打敗,而在之前是戰無不勝,殺人無數,而且在最後還是自刎而死,根本沒有人能殺的了他,而能突出項羽的勇猛在最後一戰中,劉邦幾十萬大軍包圍項羽幾萬的軍隊,也是用了非常高的代價才搞定項羽。
而白起,一生也是殺人無數,被後人譽為殺神,一生參加了大概80場左右的戰爭,殲滅了敵軍大概100多萬人,而且從來沒有輸過,在秦國統一的六國的時候貢獻了不可估量的價值,由其可見白起也是歷史上少見的猛將吧。
-
15 # 錦小馬
中國歷史上武將很多,每個朝代都有都有幾個代表性的武將武力值輸出爆表。
中國幾千年歷史孕育了無數勇冠三軍的武將。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傳說和功績。我們就很難把它放在一起比較,因為最好的比較方法就是把他們聚集在一起打一場,這個顯然是不可能的,除非讓他們都穿越時空。
當然這些只能是幻想,如果非要把它們做成一個比較的話,我們可以透過他們的事蹟,來進行一個評判和估計,雖然不準確,但是也沒有別的,也比他們聚在一起更現實些。
首先就不得不說的就是西楚霸王項羽,有傳言傳說羽之英勇千古無二。西楚霸王項羽,力能扛鼎。率領8000,江東子弟,破釜沉舟,所向披靡,屢戰屢勝。為推翻秦朝項羽的功勞最大,這才有以後的資格能夠自立西楚霸王。
再往下說,西漢時期有兩個優秀的統帥,是衛青和霍去病,他們兩個天生的元帥級別,帝國雙璧,絕世無雙。他們的武力值可能就稍弱一些,這裡就不說他們了。
我們來到三國時期,三國時期是一個非常精彩的事情,名將如雲,群英薈萃。 關二爺,關羽,武聖,忠義之名流傳千古, 又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三國時期,我想把呂布放在第1位,應該沒有任何人有有意見。三英戰呂布,劉備,關羽,張飛,三個一塊上,你最多和呂布打個平手,足以證明呂布,有多牛掰了!
再往後說,武悼天王冉閔。有人說他的英勇不下於呂布,甚至和西楚霸王有一篇。當然武悼天王冉閔最大的功績就是頒佈殺胡令,拯救漢人與水火。
再往後說,也很多,李存孝,薛仁貴,等等等等。 宋朝時期有岳飛,明朝有常遇春…
我個人覺得最厲害了,就是西楚霸王項羽了。
-
16 # 峰哥談史
首先要搞清楚,這個武力值指的是個人能力還是領兵打仗的能力,我認為結合起來武力值還是項羽公認第一。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項羽的個人能力那沒的說,“力拔山兮氣蓋世”。霸王舉鼎,可謂是力大無窮,千軍萬馬之中可探囊取物,打得把漢高祖劉邦嚇得一談項羽臉色大變。另一方面,項羽的軍事指揮才能非常過人,鉅鹿之戰,帶領官兵將士,破釜沉舟,在敵眾我寡,實力相差巨大的情況下,大敗秦軍主力。楚漢之爭,以西楚霸王項羽的失敗自刎而告終。但是項羽還是一樣成為我們心中的蓋世英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後人都對他有著深深的同情和無盡的遺憾。
-
17 # 饕海拾貝
說到武力,有“王不過霸,將不過李”的說法,講的是歷史上公認武力最高的兩個人。
霸王項羽前面的回答已經很多了,那我在這裡給各位講講“將不過李”所說指這個猛人:李存孝。
李存孝,公元858年出生於代州飛狐(今山西省靈丘縣),被稱為唐末至五代第一猛將。
李存孝本名安靜思,是沙陀族人。沙陀族本來是西突厥族的一支。不過這一支的人數並不多,大概也就是幾萬人。
沙陀族和其他遊牧民族一樣,基本都是“兵民合一”體制,矯健的西域戰馬,精湛的御馬騎術,加之勇猛的作戰風格,造就了沙陀族最強大的騎兵,戰力驚人。
雖然英勇善戰,但沙陀人人數很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被其他強大的民族打的到處跑,在夾縫中求生存。
約公元808年左右,沙陀族因為不堪忍受吐蕃人的壓迫,歸附於唐朝。唐憲宗把他們安置在今陝西定邊一帶﹐並設定了陰山都督府給他們居住。沙陀人利用這段時間歸攏了流失的族人,得到了很大發展。
此後,唐朝面臨著吐蕃﹑回鶻的頻繁入侵﹐曾多次抽調沙陀兵參戰。沙陀人逐漸成為當時最為著名的僱傭軍,在多次戰爭中為唐軍打前鋒,而且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樹立了沙陀人驍勇善戰的名聲,沙陀首領也被唐朝冊封為節度使。
沙陀首領對沙陀騎兵有著極強的控制力和極高的戰術執行力。而沙陀騎兵是一支令敵人聞風喪膽、戰力極強的騎兵部隊,主要源於三個原因:遊牧民族“軍政合一”的體制;沙陀人血液中流淌著的尚武精神,勇猛好鬥,戰鬥時一往無前,所向披靡;長期受制於人的狀態,讓沙陀族人只能殺敵以求得立足之地。
黃巢起義後,沙陀首領李克用(本姓朱邪,後賜姓為李)帶沙陀大軍收復長安,並最終迫使黃巢自殺。此後,李克用又兩度勤王,幫僖宗和昭宗掃平內亂。因功被封為晉王,長期割據河東,與佔據汴州的朱溫對峙。
李克用並不像當時中原的諸侯王一樣,只重用自己的親信,而是喜歡精選民間勇猛的人做自己的義子,其中十三個最勇猛的人被大家稱作為“十三太保”。李存孝就是李克用的“十三太保”之一。
按正史記載,安靜思(李存孝原名)幼年時在兵亂之中被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擄為俘囚,在帳中侍奉李克用,後被其收為養子,賜以姓名存孝。
成年後的李存孝善於騎射,驍勇絕倫,常率騎兵為先鋒。每次打仗,李存孝身穿鐵甲,手拿鐵馬鞭,腰上跨著弓箭與長矛,每每衝鋒陷陣,其勇猛勢不可擋,敵軍聽聞其名聲就聞風喪膽。
如果按野史或民間傳說講,十三歲的李存孝在山坡放羊時碰到一隻猛虎,李存孝不慌不忙,與老虎大戰良久,最終這頭猛虎居然被小小年紀的李存孝給打死了。而這一幕,恰恰被在山澗對面打獵的李克用看見。李克用看完大驚,內心對李存孝非常喜歡。
但李克用這人非常的謹慎,還想著繼續考驗一下這小子,於是假裝無辜地質問到:“小夥子,這隻老虎是我養的,你現在把他打死了,這不行,要麼你賠我,要麼你得給我個合理的說法。” 李存孝聽完李克用的話,感到十分抱歉,於是不好意思的說:“我不知道這老虎是您的,打死它真是對不起,我把老虎還給你吧!”於是李存孝把打死的老虎像扔石子一樣,隔著山澗就扔了過去,這簡直太厲害了,可謂天賜神力。李克用後續託人打聽到李存孝的家,認他做了義子。
陝西民間,現在還廣泛流傳著李存孝打虎的故事。李存孝的英勇行為傳頌至今。人們將其剪成窗花貼在窗戶上,以崇尚勇敢,戰勝兇惡,鎮宅祛邪,鼓勵青少年英勇果敢,有膽有謀。
據《舊五代史李存孝傳》記載:“存孝善騎射,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武皇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鎧橐弓坐槊,僕人以二騎從,陣中易騎,輕捷如飛,獨舞鐵楇,挺身陷陣,萬人辟易”。這兩段話看得出來,李存孝勇猛無敵,為李克用征戰一生,根本就沒有敗過。
當時的第三名將高思繼也是非常勇猛,他有一次和李存孝所率部隊交戰。當時李存孝身染重感冒,無法出戰,但高思繼仍不斷的叫陣。李存孝大怒,帶病披掛上陣,十個回合生擒高思繼。這個高思繼人稱“白馬銀槍”,其孫子是北宋開國名將高懷德;挑滑車的抗金名將高寵也是他後世的子孫。
當時排名第二的名將是“鐵槍”王彥章。王彥章更加驍勇善戰,在民間很受尊敬。《射鵰英雄傳》中楊康斃命的嘉興鐵槍廟中,供奉的就是王彥章。王彥章曾去找李存孝比試,結果兩回合(一說是五回合)就被李存孝擊落到馬下。
後來,在李存孝死後,王彥章再無敵手,在交戰中竟然連挑晉軍猛將三十六人。急得李克用哭道:“假如我兒存孝若在,何至於此?”所以說:“有存孝不顯彥章!”
李存孝被李克用格外寵愛,自會被人嫉妒。在這中,表現最為強烈的當屬李克用的四子李存信。
因此李存信設計離間了李存孝和李克用的父子關係,還建議李存孝謀反,並偽造了很多謀反證據,最終李存孝被李克用抓獲。
如按謀反罪論處,李存孝當處死。但當時李克用非常猶豫,他特別期望有人能為李存孝求情,他好就坡下驢,免除李存孝的死罪。
誰知諸將都妒忌他,沒一個為他求情。最終李存孝被“縶歸太原,車裂於市。”
李克用為此深恨諸將。因為惋惜李存孝,李克用為之十多天不理政事,兵勢也逐漸轉弱,而朱溫的勢力則開始變得越來越強大。
據說,李存孝被判五馬分屍時,當五馬用盡力量向外拉扯時,李存孝的手腕腳腕竟然因為先天的反應,自然而然地生出力道,將五馬又活活地拉了回來!連線十數次,都是如此。被車裂而不死,這在古今天下,可謂僅此一人。後來行刑者挑斷李存孝的手筋腳筋,打碎他的膝蓋肘骨,最後才用五馬將其車裂。
《太原縣誌》載“李存孝墓在縣七里風峪口…”,也就是現在的在太原市晉源區風峪溝的太山,因為山形像漢字“太”而得名。相傳李存孝被葬在這裡,盜墓賊都不敢動他的墳墓。也因為他是“叛將”,故此棺材中不會有多少值錢的財寶。而太山周圍的老百姓都為李存孝之死而鳴不平,同時也希望得到猛將李存孝的保護,一來二去經過眾推,李存孝就成了太山的山神。
-
18 # 太史春秋
在我心目中,歷史上武力值排名第一的應該是項羽。
可以從三個事實來證明。
項王舉鼎關於項王舉鼎的說法,歷來有幾個版本,其中一個版本是這樣的:
秦朝末年,各地反秦的義軍風起雲湧,年僅24歲的項羽在其叔父項梁的帶領下,召集人馬,與各路義軍策應起義。
由於所召集的人馬有限,項王準備說服桓楚和他一同起事,但桓楚不為所動,甚至有些看不起項羽,因此就對項羽說,聽說你是勇武過人,能敵萬人,我家院子裡有一口大鼎,重達千斤,如果你能舉起來,我就服你,同意和你一起起義反秦。
項羽先叫桓楚的四個手下來試一下,這四個手下都身材高大、身手不凡,四個人一同上前,協力抬舉大鼎,但大鼎紋絲不動。
於是項羽大笑著走到鼎前,只見他大喝一聲,抓住大鼎的一足,用力一舉,硬是將大鼎舉了起來。
桓楚及周圍的人看得目瞪口呆,紛紛讚揚項羽神武,於是答應隨他一起起兵。
隔河射傷劉邦會下中國象棋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棋盤中央的楚河、漢界的由來,但對於象棋的一項規則——雙方將帥不能見面的由來或許不太清楚。
相傳象棋的這一規則便是因項羽隔河射傷劉邦而來的。
當年,項羽與劉邦兩軍隔河對峙時,項羽以烹殺劉邦父親為由,想迫使劉邦就範,但劉邦不上當。繼而項羽又提出與劉邦單挑,劉邦還是不接招。於是,氣急敗壞的項羽便張弓搭箭,一箭射中河對岸劉邦的肩膀,狡詐的劉邦慌稱被射中了腳趾,然後有序地撤軍。
雙方對峙時,劉邦當然也會想到對方會射箭,但為什麼還敢與項羽對峙呢?肯定是因為距離很遠,完全處於常人使用弓箭的射程之外。
也就是說,劉邦大意了,沒有閃,所以才會中了項羽一箭,由此可以看出,項羽的武力絕非常人可比。
垓下突圍時的表現垓下之戰時,項羽已落入漢軍的十面埋伏,在奮力突圍時所表現出的戰力也非同一般。
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史記》
在漢軍的重重包圍之下,項羽知道無法突圍成功了,對手下說,既然今天免不了一死,我願意痛痛快快為大家一戰,殺他三個回合,讓大家知道是天要亡我,並不是我不會打仗。看我為你斬對方一將。
於是,項羽跨馬衝入漢軍,斬殺了漢軍一個都尉,並且連續斬殺漢軍數十百人,和手下聚攏後,才只傷亡兩人,然後對部下說,我之前說的話怎麼樣?部下都感嘆道,真的如大王說的一樣。
在陷入敵軍重圍時,仍然能如此鎮定,並且能做到指哪打哪,可以看出項羽的武力確實是常人所無法達到的。
如果單單講武力值,那麼從上面幾個方面來看,我覺得歷史上武力值排名第一的非項羽莫屬。
-
19 # 黑LuS
單單就武力來就非項羽莫屬了。
西楚霸王可不是蓋的,歷史就這樣評價“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也有“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的說法。
可能有很多小說寫得某某將軍神勇無敵,但對於項羽的描述,無論是正史還是小說都是神乎其技,武力超群。
專案,唐宋典籍記載為周王族諸侯國項國後代,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項燕可以說是楚國第一戰將,多次與秦國交戰並戰勝,但由於後來的秦國國力實在強大,最終以身殉國。後來,秦國一統天下,但沒過多久,就有人不滿暴政,起義兵造反了。項羽的叔叔項梁就是起義軍之一。勇猛好武的項羽跟著叔叔開啟了傳奇之路。
項羽力大無窮,傳說項羽雙手就可以舉起千斤大鼎,要知道這個千斤就是相當於7個成年人那麼重量,一下子可以舉起7個人,何其利害。
《漢書》中說:秦始皇帝東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無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二寸,力扛鼎,才氣過人。吳中子弟皆憚籍。“
可能項羽的力氣大是有點神化了,但他的力氣大可是史書中實實在在記載的,這一身的大力氣也是他能戰無不勝的重要因素,可以說在整個古代史中,能和項羽比力氣的人還真是沒有幾個。另外漢書寫的八尺二寸,在現在看來大約就是接近1.9米。這麼魁梧的身材在對戰之中也是佔了很大的優勢。
項羽不喜好看書,但這並不妨礙項羽對戰術戰略的領悟,因為項羽從骨子裡就是個將才,又是從小就從軍,所以關於戰略戰術方面,是一點即通。這也是為什麼項羽在一段時間內可以力壓劉邦的重要原因。
對項羽,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是這樣描述的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大破之,章邯引兵卻。諸侯兵乃敢進擊秦軍,遂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自燒殺。
在著名的彭城之戰,項羽率領三萬騎兵,半天之內就擊垮了劉邦的五十多萬聯軍,這在歷史上可是絕無僅有的大勝仗。這場仗說明了項羽的軍事能力,真的是霸王軍團,他手下計程車兵個個都能以一當十,勇猛無雙。
當然在歷史上還有許多強悍的武將,比如三國第一猛將呂布,美髯公關羽,唐朝大將蘇烈等等,論起武力值來都是當世豪傑,但真正論到無敵霸王,所有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項羽,項羽當之無愧穩坐第一把椅子。因為他的一生幾乎沒有敗仗,在戰場上之上也從來沒有敵手,就算英布、韓信、樊噲等等,個個都是勇猛大將,但在項羽面前都只有跪倒的份,沒人敢和他動手。劉邦就更別提了,在他還是一個無名小卒的時候,見到項羽嚇得都直哆嗦,就算最後圍殺項羽,都沒有人敢動手,畢竟霸王名號威震天下。
有人可能就好奇了,項羽這麼無敵,為什麼最後還落得個烏江自刎的結局呢?可能這就是命吧。項羽眼看周圍幾十萬敵軍,心如死灰,當時帶來的八千子弟軍也傷亡殆盡,自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於是拔劍自刎。
回覆列表
關於個人的武力,很多時候史書上記載的都很玄乎,甚至有些演義化,所以不能無條件的相信史書,有時候還要拿其他事情來參照。我認為,個人武力方面最強的是明朝的俞大猷。從何說起呢?
中華武學有內家和外家兩大分支,分別是道派和佛家,不像現在那些欺世盜名的傢伙,在古代和尚道士是真正的隱士,一心修行遠離世俗。那些寺廟道觀,無一不是經過了幾百上千年的文化積澱,各門的武功也經歷了幾十代人的傳承,被錘鍊的爐火純青。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少林寺和武當山。
有句話叫“天下武功出少林”,這不是小說裡面的誇大其詞,而是唐宋以來各家武學的一個公認說法。黃宗羲《王徵南墓誌銘》:“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外家。蓋起於宋之張三峰。三峰為武當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進。夜夢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單丁殺賊百餘。 ”少林功夫,在各朝代都是被得到認可的。
明朝嘉靖年間,有一位高手出現,就是明軍的一個將領叫俞大猷。此人自認劍術天下無敵,並且與多位高手切磋從未有敗績,所以他就四處遊歷,想找一個能打敗自己的人。這就是獨孤求敗的原型!因為少林功夫聲名遠揚,所以他在河南的時候就專程帶著劍上山拜訪。一方面是想找些武僧下山協助剿滅倭寇,一方面也是想找高手交流。
少林和尚一看來者不善,也是慎重對待,派出了幾十個武僧,結果就是被打了個落花流水,於是就閉門不出。俞大猷便一個人,把少林寺大門堵了三天!這不是金庸小說裡的故事,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很明顯,天下武學正宗的少林寺當時已經沒有人是俞大猷的對手了,因為大門被堵最終低頭同意派和尚下山,也以禮相待請俞大猷進寺,指點棍法和劍法。
他的功夫引來很多和尚傾慕,追隨他下山抗倭,在戰場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俞大猷在對抗倭寇中,屢立戰功,以至於和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後世留下他的《兵法發微》《劍經》《洗海近事》《續武經總要》等軍事、武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