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凌未風
-
2 # 譚宏21
目前人們對微觀世界的行為方式(規律)還沒完全搞清楚。但其有一個基本規律:微觀粒子以量子干涉和隧穿方式運動,且佔滿所有可能的通道;粒子在約束下,其機率空間將量子化。
人們基於量子技術開發或將要開發的產品有,量子通訊、量子雷達、量子神經網路、量子發動機(基於機率真空原理)、機率真空蟲洞等。
在生物方面的量子產品似乎沒有,多半是“穿馬甲”騙人。美容、保健電子類產品基本就是利用細胞對紅外線(包括高頻微波)的吸收,產生一些有益的生物效應。
-
3 # Piking1187830392
可以說都是騙人的。
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有六種: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水、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其中前三種來自於食物,被吃到體內後,在人體內經過一系列的代謝(總體來說分為兩步:消化和吸收),最終分解成能被人體細胞直接利用的葡萄糖;葡萄糖再經過代謝,產生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
細胞的外面有一層細胞膜包裹,細胞膜位於
細胞表面
,厚度通常為7~8nm,由脂類和蛋白質組成。它最重要的特性是半透性
,或稱選擇透過性
,對進出入細胞
的物質有很強的選擇透過性。離子從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只需要透過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不消耗能量;從低濃度向高濃度擴散,則需要細胞膜上的轉運蛋白,同時要消耗能量。對於大分子物質,透過細胞膜都需要轉運蛋白及能量。水分子可以自由透過細胞膜。量子是物質(或物理量)最小的基本單位。對於人體所需的上述六種物質,其量子量根本沒有意義,比如說,把一個水分子量子化成了無數的量子,這些量子即使進入到細胞內,也不具有水分子的特性,也就無法產生水分子的功能。更何況這些所謂的量子產品根本就不可能把水分子量子化。
多說一句:能夠透過細胞膜的大分子物質有: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分子量小於1000),象蛋白質這類的分子,壓根就不可能透過。所以有些化妝品宣傳說還有什麼蛋白質,可以被面板吸收等等,從醫學角度來看,這些都是騙人的。
-
4 # 量子電
量子不是一種物質也不是能量,而是一系列量子特性或屬性:1不可繼續分割,2波粒二象性,3量子共振與干涉,4量子糾纏,5波函式塌陷。至少要具有三個量子屬性才能稱為量子技術,而具有振動的特性僅僅是一種波的屬性,並不是量子技術。
比如超聲波或紅外線及無線電都只是某個頻段的電磁波,而不是量子技術。
市面上各種所謂的量子產品最多隻是一種振動後的餘波,很快會衰減到零,無法形成穩定的共振或量子糾纏。而PH12.5氫氧根水密封儲存一年其PH值還會超過12。
回覆列表
我查了下相關產品介紹:
1:氫氣分子可以用來治療部分疾病。
答:我不是學醫的,不太懂這個理論基礎是什麼,所以無法做出判斷!
2:為什麼植入量子技術?:利用量子物理高頻共振的原理,使水分子同頻共振形成微分子團,並長久保持其微小分子形態。便於人體吸收,是真正給細胞喝的水。
答:生物學上,物質跨細胞膜運輸的方式分為“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兩種。
“被動運輸”,2鐘形態:
1:自由擴散:物質透過簡單的擴散作用進入細胞。細胞膜兩側的濃度差以及擴散的物質的性質(如根據相似相溶原理,脂溶性物質更容易進出細胞)對自由擴散的速率有影響,常見的能進行自由擴散的物質有氧氣、二氧化碳、甘油、乙醇、苯、尿素、膽固醇、水、氨等。
2:協助擴散:進出細胞的物質藉助載體蛋白擴散。細胞膜兩側的濃度差以及載體的種類和數目對協助擴散的速率有影響。紅細胞吸收葡萄糖是依靠協助擴散。
“主動運輸”
物質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主動運輸保證了活細胞能夠按照生命活動的需要,主動選擇吸收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排出代謝廢物和對細胞有害的物質。各種離子由低濃度到高濃度過膜都是依靠主動運輸。
能進行跨膜運輸的都是離子和小分子,當大分子進出細胞時,包裹大分子物質的囊泡從細胞膜上分離或者與細胞膜融合(胞吞和胞吐),大分子不需跨膜便可進出細胞。
從這個角度來看,“長久保持其微小分子形態。便於人體吸收”,是有生物學的理論依據的。
但是,“利用量子物理高頻共振的原理,使水分子同頻共振形成微分子團”,這個我覺得不符合物理學理論的,高頻共振不屬於量子物理領域,還是經典物理理論。
我猜測,商家是想表達“氫氣分子”的微分子狀態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