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科普

    時間是什麼?時間是主觀概念不是客觀概念,物質由運動構成運動以物質為載體。打個比方:時間就是定格在照片上的影象,因為唯一,時間就是逝去的河水因為不能停留在原地;時間就是春夏秋冬的更替,因為運動不息。客觀世界中沒有時間這個東西,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主觀概念。

    愛因斯坦曾認為時間不過是人的主觀“幻覺”而已他說:“對我們這些信念堅定的物理學家來說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差別只是一種幻覺雖然是一種長久不變的幻覺。”時間是具有客觀性(事物或發展或退化或不變是客觀的)。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認為,時間和空間都是被宇宙創造的物體,並且在從物理學角度上來說,空間是動態的,會隨著時間的移動而移動,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生相關的物理變化。愛因斯坦還認為時間和空間其實是分不開的,兩者如果分開了,那麼宇宙中任何的實體都將無法測量。

    宇宙中的時間和空間不斷髮生變化,這些時間和空間在特定的時間段被賦予了相同的物理和化學特徵,那麼宇宙就可以是勻稱性的,因為時間和空間總是在對應存在,在特定的時間下對應特定的空間,這就是對稱性。所以時間的載體都是相對的,跟空間相互依存!

  • 2 # 純野生科學家

    時間是一種尺度,是一種標量,它被用來記錄變化,並標記變化的順序。只要有變化發生,時間就是有意義的,如果某個空間中很久沒有發生一點兒變化,那這裡和時間停止或根本沒有時間有什麼區別呢?

    時間的載體

    所以我們一般將宇宙大爆炸那一瞬間視為本宇宙時間的起點,因為在那“之前”的時間毫無意義。整個宇宙的物質和空間都蜷縮在一個體積無限小質量無限大的“奇點”中,它是靜止的。沒有變化,也就沒有時間,大爆炸讓變化開始,則時間隨之開始,所以,時間的載體是變化。

    這種變化當然也是遵循著宇宙規律的,它總是趨向於從井然有序、可以預測的狀態向混亂無序、難以捉摸的方向變化。所以說得更明白點兒的話,應該說時間的載體是熵增。

    將時間做為一種空間維度的說法我不太贊同,故暫不展開。

    熵增與時間

    熵是一個熱力學概念,它是一個用於衡量某個體系混亂無序的程度的物理量。熵增,就是此體系的無序程度增加,變得更混亂;熵減,就是此體系的無序程度降低,變得更有序。

    我們知道,在科學中有三個基本定律,即質量守恆定律、能量守恆定律和熵增定律。把我們的宇宙看做一個體系的話,熵值變化是有固定的方向的,它總會自然自發地增加,讓宇宙朝更加無序的方向發展。

    比如說一輛汽車、一棟房子,它們都是高度有序(熵值很低)的物體或體系。但大自然會讓它們發生變化,讓時間在它們身上留下痕跡。在水、溫度變化、風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它們只能漸漸變得無序,最終在百萬年內化作塵土。但塵土是很難在百萬年中自然形成樓房和汽車的(地球在創造生命時非常偶然地做到了,所以我說很難,而非不可能)。圖:病毒,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態

    看,熵增加的趨勢是不可逆的,所以說在自然情況下,“附著”於熵增之上的時間也被看做是不可逆的。如果想實現熵值不變甚至熵減,我們則需要向這個體系內注入能量。比如生命就都屬於極為有序的“低熵體”,所以生命需要外界提供能量才能維持。但要讓整個宇宙這麼大的體系實現熵減,從而讓時間停止或者倒流,那需要的能量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所以逆轉時間是不可能的。(生命最終也會不可避免地從熵減走向熵增,即死亡)

    總結

    能量總是由高溫處自發轉移到低溫處,所以由能量轉化而成的物質也有這樣的特性——從有序的、聚集的向無序的、分散的轉化。能量衰減和耗散的過程就是時間,它從137億年前高度有序的能量最高點——奇點開始,一直衰變到今天,形成了我們所見的世界和宇宙。未來,能量還將繼續衰減耗散下去,宇宙的熵值越來越高,變得越來越無序,最終達到科學家預言的的“大寂靜”狀態,也就是宇宙的“熱寂狀態”。那時宇宙的熵達到最高值,能量不再流動,所有地方都達到能量的平衡態,熵增到頭,變化消失,時間到那時將會再次失去意義。所以,還有什麼比熵增更適合做時間的載體呢?

  • 3 # 英皇騎士

    時間的載體是空間,空間的載體是運動,運動的載體是溫度。

    無論是空間,運動,還是溫度,作為一種存在,我們都能夠感覺到。

  • 4 # 鳶豆

    載體是能傳遞能量或運載其他物質的物質。沒有事物有固定的載體。所以時間的載體可以是舊物,可以是人,可以是事件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九十年代在村院子看過放映機投影的電影,你們記憶中最深刻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