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可以
不要開EQ給兩個耳機做改變,用同樣的功放聽同一首歌,先預先記住兩個耳機的差別,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是差別很大的耳機,大多數人都能聽出來
比如索尼MDR1A和DT990pro,價格都是一千多,但是一個是壓耳式封閉,一個是罩耳式開放式監聽,可以很容易得聽出差別來
“大樣本”聽出“好壞”,不可能
大樣本,需要的是不僅僅是一兩個人,起碼得算一百號人
這一百號人,什麼年齡段?有多少聽力損傷?
有的人,雖然不燒耳機,但是卻天天塞著耳機放著歌入睡,還不是自動關閉那種……這種人,已經連底噪都聽不出來了
底噪是什麼?放心,這不是玄學,甚至不挑耳機(前提是低阻抗)。隨便拿個低阻抗入耳(價格便宜,路邊都有賣),先插到手機/膝上型電腦上,最好還是正在插著充電的那種,別急著放歌,聽~是不是有些沙沙的聲音?這就是底噪
別急,然後把這個耳機插到哪怕是最差的非DIY功放裡面,聽,是不是沒有(聽不到)/小很多了?
但是就是這麼明顯,毫不玄學,不參雜任何個人口味的東西,都有人聽不出來
就算是一百個OK的人,他們的審美也不可能一樣,有人的就是喜歡極高的低頻,有的人就是喜歡高音刺一些,開放式、封閉式都是兩類派系
至於,如果給人一貴一便宜兩個耳機,一個一千五一個五千五,但兩個耳機這個人都是第一次使用,聽的歌也是聞所未聞的,讓他分出先聽後聽的是哪個,這不是刁難他嗎……
就算他給出了評價,第一個好,第二個差,你又怎麼去量化這個標準,靠價格嗎?以價論聲的觀點是錯誤的,說到底,又怎麼去量化審美?
哈曼曲線和拜亞動力的擴散場曲線也不是適配每一個人的……
當然,如果是路邊買的5塊錢和大廠次旗艦對比,當我沒說,路邊耳機極其容易破音,只要聽力損傷不是特別嚴重,是個人都能聽出來
當然可以
不要開EQ給兩個耳機做改變,用同樣的功放聽同一首歌,先預先記住兩個耳機的差別,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是差別很大的耳機,大多數人都能聽出來
比如索尼MDR1A和DT990pro,價格都是一千多,但是一個是壓耳式封閉,一個是罩耳式開放式監聽,可以很容易得聽出差別來
“大樣本”聽出“好壞”,不可能
大樣本,需要的是不僅僅是一兩個人,起碼得算一百號人
這一百號人,什麼年齡段?有多少聽力損傷?
有的人,雖然不燒耳機,但是卻天天塞著耳機放著歌入睡,還不是自動關閉那種……這種人,已經連底噪都聽不出來了
底噪是什麼?放心,這不是玄學,甚至不挑耳機(前提是低阻抗)。隨便拿個低阻抗入耳(價格便宜,路邊都有賣),先插到手機/膝上型電腦上,最好還是正在插著充電的那種,別急著放歌,聽~是不是有些沙沙的聲音?這就是底噪
別急,然後把這個耳機插到哪怕是最差的非DIY功放裡面,聽,是不是沒有(聽不到)/小很多了?
但是就是這麼明顯,毫不玄學,不參雜任何個人口味的東西,都有人聽不出來
就算是一百個OK的人,他們的審美也不可能一樣,有人的就是喜歡極高的低頻,有的人就是喜歡高音刺一些,開放式、封閉式都是兩類派系
至於,如果給人一貴一便宜兩個耳機,一個一千五一個五千五,但兩個耳機這個人都是第一次使用,聽的歌也是聞所未聞的,讓他分出先聽後聽的是哪個,這不是刁難他嗎……
就算他給出了評價,第一個好,第二個差,你又怎麼去量化這個標準,靠價格嗎?以價論聲的觀點是錯誤的,說到底,又怎麼去量化審美?
哈曼曲線和拜亞動力的擴散場曲線也不是適配每一個人的……
當然,如果是路邊買的5塊錢和大廠次旗艦對比,當我沒說,路邊耳機極其容易破音,只要聽力損傷不是特別嚴重,是個人都能聽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