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肉臉仙姑旅行記

    每個年齡孩子需求不同

    公共場合大喊大叫、去別人家看見喜歡的東西就想要、愛打斷別人的談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但如何引導教育,需要父母的努力。孩子的教養,是家庭教育成功與否的集中體現。教孩子遵守秩序、禮貌用語、公共場合不吵鬧…

  • 2 # 微沐混剪

    作者記錄了76個嬰兒從出生起到30歲的成長。考察他們不同生活路徑的源頭,以及什麼對他們的影響最為深遠。

    所以潛意識的影響大概從出生就開始了吧。不少家長覺得孩子怎麼教育都改不了,窮盡其法,可能你不知道很小很小的時候,孩子已經被熊家長帶偏了。

    小時候的愛和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18個月之前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之後再進行不溺愛的教育。

    早教什麼的沒去過,但是父母的陪伴很重要!

  • 3 # 達達說

    對於生活和做人方面,個人認為從孩子咿呀學語開始就應該教育了。一棵樹最後要長得筆直首先從開始栽種的時候就必須種得筆直。在剛發芽到最後長成參天大樹都需要不斷的修理匡正。

    當然到了青春叛逆期就很難修正了。從一本書上看到,人生其實有三次叛逆期:1.幼兒叛逆期(3歲左右),這個時候孩子開始傾向於用自己的感官去親身感受世界,他們喜歡用手去觸控髒兮兮的欄杆甚至用舌頭去舔五顏六色的玩具,這都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如果這時候強制他們終止這種行動可能會降低他們探索世界的興趣,最好的辦法就是將環境的不安全因素消除,讓他們去自由感受,如玩具消毒後再給他們玩,把手洗乾淨他喜歡嗦手指就讓他去嗦,因為唆手指的過程是他確定自己是獨立個體的必然手段。2.青春期叛逆:一般是12歲左右,這個時期孩子更加渴望被當作成人對待,喜歡唱反調來凸顯自己獨立個體的存在。相對來說是較難教育的。但也不是不可以教育。針對他們渴望自己被當作獨立完整個體存在的目的出發,我們成人應放下經驗式教育的方式,與孩子平等的溝通,權利適當下放,比如課下時間的安排問題可以讓孩子參與做主。3.青年期一般會在25歲左右,但是一般人自己感覺不會明顯。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處於學校與社會的過渡期,過於理想化的價值觀受到社會衝擊,部分人開始出現過度批判或消極的態度。這個時候已經是最難教育的時候了。

  • 4 # 萌託號

    萌長:孩子的眼睛一睜開,你們當家長的就開始教育他了。沒有多大的 年令限制 。有的家長甚至胎教,大人小孩還沒有見面就教育開始了。不要以為看書識字,音樂繪畫,寫字書法,體操舞蹈才是教育,每天你的一言一行,一歺一飯,一行一動都被小孩的攝影機眼睛記錄了,每句話都被他的錄音機耳朵錄了下來。有其父(母)必有其子,他就是二世的你。到你看他不順眼甚至煩的時候,你想改變他的時候,這就很難了。因為歸根結底是改變你自己的事,真的很難。

  • 5 # 喵子

    個人覺得,對於生活和做人方面,當孩子開始有社交需求時,就應該開始教育了。比如,孩子開始學走路、開始探索世界時,就要開始著手告訴孩子,初步的社會行為規則,也就是要開始教給孩子講規矩了。

    再大一些,蹣跚學步的孩子,會向小朋友要玩具、要父母買喜歡的東西,有與其他小朋友做遊戲的渴望,個人認為,這是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即敏感期,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大腦中對規則一篇空白,大人怎麼教育,孩子就怎麼做,這個時期,是1到3歲。

    另外,個人覺得,男孩子孩子到了9-10歲時,也就是上了小學三年級,就很難教育了。因為這時候,大部分的孩子已經相對成熟一些,對外部世界有了固定的看法,也收穫部分人際經驗,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特質雛形,這時再來改變,就很不好改了。

    接著,孩子會進入青春期,這是更難教育。因為這時的孩子,最討厭大人的嘮叨。有時對說的內容,都不能很好的聽完,何談好教育呢?

    孩子的教育,還是跟家長有緊密關係的。沒有誰天生會當爸爸媽媽,讓我們以空杯心態,陪伴孩子共同成長吧!

  • 6 # 諾善說育兒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趁早。

    《三字經》中說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

    意思是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境的不同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隨環境的影響而改變。

    在《三字經》中還提到了“孟母三遷”(昔孟母,擇鄰處)的故事:孟軻(孟子)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民間也有“三歲看到老”、“從小偷針長大偷金”的說法,無不說明了一個人的習慣是要從小培養的,說明了教育要趁早的道理。

    在國外,《伊索寓言》裡也有這樣的故事:“小偷和他的母親”。故事說一個小偷被抓住了,被判處死刑,三天後執行。他想在行刑前與他的母親話別,得到了允許。當他媽媽來到他的面前,他說:“告訴你一件事。”他輕輕說了一遍,但是她聽不到;等她走近些,小偷又輕聲說了一遍。母親將耳朵貼近時,兒子突然咬住母親的耳朵,差點撕下來,周圍的人都驚呆了。“這是對她的懲罰,”小偷說,“我小時候小偷小摸,把偷的東西帶回家時,她不但不懲罰我,反而笑著說‘別讓人看見。’就是因為她我才落個今天這樣的下場。”透過故事,同樣傳達了小錯起初不懲治,必將釀成大錯的道理,也說明了教育要趁早的重要性。

  • 7 # 圓寶媽咪

    生活和做人都需要能力支援,孩子的各項能力發展,要根據敏感期擇機訓練,加以保護,才能讓孩子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為做人做事奠定身體基礎。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我想教育孩子一樣的道理。祝福你!

  • 8 # 小鵬影音

    旺子成龍,女成鳳!是華人的一句古話,也是最現實的!這跟從小教育有著很大的關係,個人認為對於生活和教育從胎教開始也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多看書籍多聽胎教!當然,孩子出生後應當從孩子能認知開始,一般兩歲的孩子已經可以很好地教育孩子!超過13歲以後就已經很難教育孩子了,這個年齡的孩子對世界觀已經有了一個習慣,他們渴望成長,有自己的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與幼兒園老師搞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