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素心飛舞

    1、接納孩子的情緒。

    接納孩子的情緒,這是第一步,特別重要,很多父母都做不到。心理學上說,不要站在主觀的位置上看客觀的世界。同理,不要站在自己的位置去看孩子,而應換位思考一下,如此,才能在最初讓孩子感受到你內心對他真切的接納和認同。

    2、去試著理解孩子。

    這是第二步。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看似長得很高,其實內心還是很幼稚的。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其實父母只要多多去理解他們,對他們有同理心即可。不要把自己當成高高在上的長輩,也不要打著“我是為你好”的名義去教育孩子。教育最高的境界是無痕,好的教育從來都是充滿了理解,然後才是正確的引導。相反,說教式的教育總是很令人反感。我自己是教育工作者,所以深知這一點,平常和學生相處我也儘量自己落入俗套,避免一不小心就淪為說教式的教師。

    3、父母要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的做法。

    任何孩子身上的問題,都可以從父母身上找到根源。因為彼此都是對方的鏡子,各自照見對方身上的優點和缺點。你如果對孩子太嚴厲,勢必反彈。這個反彈就是叛逆心。很多家長都不自知,在他還為自己嚴厲嚴格的教育方式沾沾自喜的同時,殊不知,孩子的叛逆心就是這樣被悄悄的培養出來了。有一個著名的寓言故事,說太陽和風比賽,怎樣使底下行走的那個人脫掉衣服。先是風,越刮越緊,可是那個人只是把衣服裹得越來越緊。輪到太陽出來了,它不斷的釋放熱能,結果底下行走的人不一會兒就熱得拿下了帽子脫掉了衣服。由此可見,暴力式的做法只會使事情離美好願望背道而馳,相反,和風細雨關愛式給予溫暖的做法才會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不是嗎?

  • 2 # 小在說說

    初三叛逆期如何正確教導

    孩子上到初三年級,正是升學關鍵期,如果這個時候開始對長輩的教導產生逆反心理,真的蠻棘手的。這是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做家長的一定要穩住,先調整好自己,教育孩子才不會成為問題。

    家長要學著讓自己理解孩子。這個時期孩子的身心快速成長帶來的各種各樣的體驗是他們在這個年齡段面臨的最大問題,試想,如果是自己在心智不完全成熟的年齡段,突然遇見很多沒有發生的頗具困擾性的問題時,會怎麼樣?

    要用代入的心去理解,而不是給予頗有距離感的高高在上的命令,即使您有再多經驗,請稍等。一方面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坦然接受自己的身體變化,當然有生理衛生知識做鋪墊的會有較強的接受能力,但實際情況一上場,可能又另當別論了;另一方面心智漸漸成熟帶來的各種感受也讓孩子疲於適應,在與同學相處、學習中內心會產生各類情緒,時而敏感時而茫然、時而自信時而自卑,要求孩子完全把握這些情緒,顯然有難度。

    家長這時要認識到:這是我的孩子,正在慢慢長大,現在遇見問題了,需要我的幫助。

    當孩子的問題突顯時,這有一個法子可以一試。

    收集孩子錯處記錄下來,忍住不說,列出孩子能接受或者能討論下去的的改正方法,在合適的機會,比如滿足了孩子一個大願望讓你們相處融洽時、或者遇見了一個糟糕到孩子自己也意識到需要改正的事件時等等,就著這事,乾脆利索的一次講清之前做錯的地方,需要改進的地方,改進方法、計劃等。

    當然這不是結局,孩子畢竟是孩子,說一遍是沒有用的,經常說又煩,所以,一定要把重要的事情定規矩,就在孩子理虧或高興時最容易接受,定好、定細規矩,在其懶惰時督促執行,若執行力度強,慢慢的就會見成效。

  • 3 # 春心蕩漾無處釋放

    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家長,如果家長對孩子放任溺愛反而會害了孩子,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接觸到的人和事物有直接關係。 孩子上了初中和家長的接觸少了很多,家長要經常和學校帶課老師多交流溝通,星期天回來要多陪陪孩子和他(她)說說話,問一問在校情況是不是和老師說的一樣。如果不一樣做家長的就要找原因來糾正和改過,家長放下架子和同學一樣給他(她)談心(有時也需要一點懲罰,不能激化矛盾)。有時孩子說的不一定是錯誤的。

  • 4 # 康忙北鼻萊遲夠

    1/8 分步閱讀

    作為孩子的父母,第一,你必須讓自己清醒,孩子畢竟是孩子,無論做錯什麼,第一都要敢於在自身找錯誤。俗話說,人非聖人孰能無過。所以,當你敢於反省自己的錯誤的時候,才會被尊重。

    2/8

    反省錯誤,找到自己作為孩子的家長,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然後找個合適的時間,主動給孩子道歉。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作為孩子,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每個人判斷對錯的角度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主動道歉。

    3/8

    不要想著你作為家長,道歉完了就沒事了,這只是初期的,因為孩子也會在觀察,觀察你們又沒有做的和說的一樣好聽。他們心細起來是很可怕的。這時候需要家長有個好的心態,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他鼓勵。

    4/8

    時間會改變很多,從孩子剛生下來,到這麼大,感覺就像轉眼之間。所以不要心太著急。適當的時候給孩子留一些自由時間,不要隨便打聽孩子的隱私。他想告訴你,會主動掃訴你的。

    5/8

    考試完了,不要和孩子大吵大鬧。也不要過分的責備孩子。因為他們考不好心裡也是不舒服的。鼓勵他們找到原因,慢慢的叮囑他們要怎麼做,不要講什麼當時自己在初中上學多辛苦。這些沒用,現在孩子不缺這些,也不大可能遇到。

    6/8

    來一次全家旅遊。當你不在去思考學習的時候,你會想念學習。當你不在想著孩子這有問題,那有問題的時候,在你眼中,他就是最好的。所以找個機會和孩子好好溝通溝通。

    7/8

    考試不好可能是孩子和父母最大的問題根源。父母不要想著我給你出錢補課,你就必須的考好。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時間去沉澱。父母課一拜託刀客老師和孩子好好交流,就像朋友之間一樣。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要學會求人辦事。

    8/8

    就像談女朋友一樣,感情也是需要維護的。和孩子的關係緩和後,自己一定要知道在作父母的同時,也是在成長。爭取做到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孩子的最佳好友。

  • 5 # 羅桂田心理諮詢

    初三孩子很叛逆,怎麼辦?

    從這個狀態可以看出問題的實質:孩子不是合格優秀的孩子,不是合格優秀的學生,有可能不能成為合格優秀的人。孩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之一是:爸爸媽媽不是合格優秀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有可能事業很成功,有可能生意興隆,有可能是優秀幹部,有可能工作很優秀,有可能是合格優秀的丈夫和妻子 ,有可能做兒子女兒優秀,只是這些不能代替爸爸媽媽的合格優秀),爸爸媽媽不是合格優秀的爸爸媽媽是孩子今天這個樣子的主要原因。

    肯定會有其他的因素存在,只是爸爸媽媽的原因是最大的。要孩子成為合格優秀卓越的孩子、學生、人,爸爸媽媽首先要成為合格優秀卓越的爸爸媽媽。這是因果關係。孩子問題要徹底解決,首先要爸爸媽媽變成合格優秀卓越的爸爸媽媽。怎麼辦???

    不要指望父母不改變,只改變孩子就可以解決問題。任何機構都做不到,如果有機構說可以做到,一定是“大妄語”。因為孩子問題是跟父母的問題聯絡在一起的,父母問題的解決跟孩子問題的解決一定是要同步進行的。擔心害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建議爸爸媽媽儘快尋求專業正規的心理諮詢服務機構幫助,尋找水平高的心理諮詢師幫助指導,爸爸媽媽跟孩子一同參入進來,一同學習成長改變,提高各自的智慧水平,爸爸媽媽成長成為合格優秀的爸爸媽媽,孩子才能變成合格優秀的孩子、合格優秀的學生、合格優秀的人。

    這是一個艱難的大工程 需要時間,需要爸爸媽媽跟心理諮詢師達成一致,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不要著急慢慢來。

  • 6 # 兒童性格培養專家

    初三了,孩子到了叛逆期,該如何教育?從你以上提供的資訊可以瞭解到,孩子主要是對手機不離不棄,而且成績有所下滑。初三是孩子的青春期,對孩子的這個階段的成長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孩子對事物會有她自己的認識、理解和見解,尤其是得到手機後,手機裡大量的資訊會給他提供更多的外界資訊,對他都是一個很大的刺激和影響,但是無論如何不能放棄孩子的關心和關注,尤其是孩子有良好的學習基礎,所以要在孩子說所喜歡的事物上找到與孩子的共同話題,與孩子進行溝通,正面的理解孩子的需求和需要,給予孩子提供缺失背後的真正的需要,不要對孩子使用手機報成見。找到與孩子溝通的渠道,給孩子與無條件的關注、關懷和關愛,讓孩子從內心接納你們,然後再引導她處在這個學習的關鍵時期,對她未來人生的影響,這個時期的學習和發展對她未來實現自我理想重要性。點贊關注➕加我粉絲團,與你一起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 7 # 寒石冷月

    孩子進入初三後,按常理講已經進入青春期最逆反的階段,此時浮躁心理開始銳減了,大人也感覺孩子好像懂事多了,容易接受父母和老師的管教了。但是如果孩子仍然很叛逆,溝通起來很困難,也聽不進大人的話,那家長就要改變育兒的觀念和管教的手段與方法了,下面我給出幾點建議:

    建議一:家長必須要重視給孩子立規矩

    其實這就我們所說的家庭規則,沒有規則的家庭秩序是混亂的,孩子必然會隨心所欲做事。因此,家長要結合家庭生活,孩子的學習和娛樂休息等制定具體的家庭規則。制定規則之前,夫妻兩人要商量一下,看分別從哪些方面著手,最好能初擬個草稿。而後再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召開家庭會議,會議最好由爸爸主持,因為對於男性來講,容易建立威信。圍繞規則草稿進行逐一討論和確定。規則制定還要考慮到有效的獎懲條款,否則沒有獎懲就相當於一紙空文。最後就是要有規則的監督人,不能讓孩子總是鑽空子。

    建議二:家長要少嘮叨孩子,管教時圍繞家庭規則約定時行

    在很多家庭裡,家長隨意說教和嘮叨孩子的現象太過嚴重,看到孩子哪方面做的不順大人的意,就會嘮叨孩子,甚至常常伴著指責和不滿。如果你總是這樣做,很容易一張嘴就把孩子惹的很煩,本相讓孩子做什麼,可是逆反心理作用下,孩子反而偏偏不那樣做,最後惹的大人又氣又煩,結果就產生了矛盾。請家長切忌,只要你管不好自己的嘴,有幾次爭吵,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就蕩然無存了。因此,家長在和孩子說話前,要認真觀察孩子,大腦裡想好你要說什麼,用最少的話語和孩子交流。

    建議三:家裡要有作息時間表,必須要建立起一日生活的節奏

    孩子到了初三,之前如果沒有生活節奏的建立,更沒有好習慣的養成,會變得非常懶散,說不得碰不得。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參照制定家庭規則方法,以及召開家庭會議的形式,再度把家庭作息時間表擬定出來,透過家庭會議的討論,最終形成書面的約定。在落實家庭生活作息的過程中,避免不了會出現孩子磨蹭拖拉,甚至該乾的事情不情願去做的現象,要結合家規約定合理的獎懲措施。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知道,如果不遵守規則,不落實作息時間表後果是什麼。

    建議四:懲罰絕不能用打罵和體罰,而應考慮其他合理方式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進行管教,打罵和體罰是最無效的方式,弄不好反而讓矛盾更加激化,讓孩子更借和父母鬧矛盾機會逃避要做的事。因此,家長可以考慮針對不尊重父母,不遵守規則,不按要求完成家務或學習任務的現象,應用飢餓法和冷落法。不勞者不得食的原則必須要提到日程上來,因為孩子最怕的是家長始終不理睬他,也不保障他。最終會體會上在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只能尊重父母,聽眾管教。但這塊特別考驗家長的耐心和毅力,你絕不能每天看著孩子的臉色說話或做事,必須要以自我為主。

    以上幾點,希望家長能認真考慮,堅持一兩個月後,你會發現孩子對你的態度有了明顯的改變,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逐漸提升了。當你和孩子的生活節奏感與內心秩序感建立起來後,再抓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合理安排學習輔導等事宜,才容易被孩子接受。否則,你只盯著學業一件事,既不培養孩子做人,又不讓他參與家務事的決策,也不分工給孩子做家務勞動,孩子永遠沒有家庭責任感。

  • 8 # 水寒雅芙

    心理學指出,逆反心理是孩子對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

    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孩子青春期隨著生理發育的變化,自我意識逐步覺醒,他們發現自己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已不是你說一他絕不說二的小屁孩。因為他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夠判斷和處理自己的事情,正因為孩子獨立意識的覺醒,他們才敢昂著頭反抗外來的一切壓力和束縛。

    如果你想改善親子關係,應該學會把孩子當做一個小大人看,讓他們感覺自己不再是小孩,而是一個與父母平等的大人。這樣,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你們可以彼此溝通相互交流思想。那樣,孩子才會覺得世界上最關懷和疼愛自己的人是自己的父母。

    人性是嚮往自由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做父母的要學會給孩子一點私人空間,讓他們擁有自己的小秘密,讓他們可以隨時表達自己的意願,並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讓他們平穩渡過青春期。

  • 9 # knhlgfdcvbny

    如果你的孩子有厭學、叛逆、早戀、有網癮等問題,而你又束手無策。那麼,你需要一個很好的教育方法,讓孩子知道學習的樂趣,愛上學習;我看到很多家長對此頭疼, 就把兒子轉變的過程方法,在百度寫了篇文章 叫(陸簧暢的改變) 。可以去百度搜一下 肯定能幫到你們!可以緩解孩子與父母的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聊天時,你希望別人和你盡說大實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