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小的匠匠
-
2 # 使用者日出田野
人活著很多時候會失去方向,在十字路口迷茫感到寂寞無聊,或者感到生活毫無意義,不知道怎麼樣才能打起精神快樂起來!可能這種感覺很多人都有過,包括我自己也有過,下面我分享一下我是怎麼走出這種心裡困境的。總共經歷了大概兩三次吧。我從小是一個非常單純快樂的女孩兒,無憂無慮的長大,上學,工作結婚。孩子八九歲的時候,父母親開始不斷到醫院看病,我突然感到父母老了,兩鬢白髮不知何時悄悄爬上了上來,由此我想到了人的黃昏,不經意間父母就這樣老了。我竟毫無心裡準備,那段時間我不敢看日落的景色,看到黃昏不經意想到人的終點,時光好快,我每日在自己的店裡不斷閃現兩個字“黃昏”,生活好無聊,好無聊,同時感到好恐懼,直到父母親的病都穩定下來,這種感覺才慢慢淡了去。那時我感到生活的快樂指數里包括親人的存在。第二次是轉讓了店面一時生意陷入困境,感覺到了生活的嚴重壓力,我心裡有一種很清楚的感覺,自己抑鬱了,又過了一段時間心裡突然閃出一個念頭,死了會很輕鬆,生活太難了,但是這個年頭在心裡就是幾秒一閃而過,因為這在幾秒我立馬想到孩子,那時我深深體會到人活著是一種責任。後來經過不斷努力我又掙了一些錢供孩子上了大學,父母相繼離世,我雖然痛心難過但是我能夠坦然面對,是因為我已經提前有了心裡準備,那一天誰都要有,並且她們在基督裡得著了永生去了天堂,基督裡的信仰讓人不對死亡恐懼,而是有了對生命的再一次盼望,對此生欣然的放下。再後來就是生活條件好到,什麼也不缺,什麼也不用幹,但是這又是一次無聊的開始,無聊的空虛,我幹什麼呢?在聽了一次培訓演講,老師說人要為他人創造價值才有意義!哦,我才明白前面的路曲曲折折,艱難困苦自己都認為很不容易了,原來全是為了自己,何時想過為他人?所以我又從新修整,定出下一個目標,為他人奉獻,把自己有用的,對別人有幫助的東西奉獻出來,於是我又感覺自己活的快樂,有價值了,雖然我並不偉大,但我在平凡中閃爍!所以我得出一個結論,人活著需要給自己找一個理由,或為親人,為孩子,為他人都是一個理由,這個理由就是責任。另外一個人活著要有盼望,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就是生死。活著就是從生到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活著是為了奉獻,如果什麼也不用管了,就像一個空殼,沒有了精神,所以你將空虛到窒息
-
3 # 易度講堂
首先分析一下古代人和現代人的區別。
古代人基本上都還在考慮吃住行的問題,就算有點騰出來的時間也只是讀書,與左鄰右舍的人增加情感溝通。
那時候的人們的感情也是凝聚著比較密切。書籍也比較匱乏,所以他們更多的時間也是來做這兩件事。
看到網上那些人是怎麼掙錢的,怎麼火的,可是放下手機回到現實當中是那麼骨感。
時間都放在了手機上,根本就沒有時間去照顧身邊的情感關係。
有句話說,孩子都長大了,我都還沒來得及學會怎麼做父母。父母都老了,我們都還沒來得及孝順。
所以我們得檢測一下我們的時間都幹什麼去了。
那從提升自我方面來考慮,我們也很少騰出時間來系統的學一個領域的東西,因為網路上的誘惑太大,東學學西學學,最後啥都沒學到。
你發現很大一部分人,這一部分人都是社會的中下層的人,空虛無聊,在社會上沒有立足的地位,所以很難激起他對熱愛生命的態度。
怎樣找到更好的生活下去呢?
每個人都想成為更好的自己,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這一生活得更完美。
首先,一定要多閱讀,而且讀有分量的書籍。
記得董卿主持的那個讀書日節目,他問到白巖松一直讓他回味無窮,影響最深的一本書是哪本書?白巖松回答說是《道德經》所以讀書要選對書,畢竟那些都是聖人的語言,有智慧,有高度俯視來看宇宙的生命。
其次人是一個感情動物,群居動物,我們不可能一個人獨自的生活。
多陪伴自己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多聆聽他們的故事,多傾聽他們內心的苦楚,當你在付出愛的道路上,你會越來越滿足,知足,快樂,而幸福就隨之而來。
最後,找到人生的信仰。
我們就像一個漂浮不定的浮萍。我們人生需要信仰,需要一盞明亮的航燈,引領我們完成這一生的蛻變。
人的任何一種狀態,空虛寂寞、成功、無聊、激情澎湃,都不可能一成不變。它都是變化無常的。
不管在任何狀態下,我們都要相信這個世界的真善美,我們愛這個世界,愛我們的家人,也愛我們自己。
最後祝福你們安詳、快樂、幸福。
-
4 # 思含驛站
空虛是現在人們的通病,
有源於生活的一成不變,
有源於感情的無處寄託
有源於找不到生活方向
總是,似乎沒有幾個人能過得豐盛富足
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寄託不止是需求更是能力
這就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合理的時間安排
先從生活細節入手
比如一天必須保證好一日三餐
一天中必須抽出半個小時運動
一天中一定要找志同道合的人聊一會人生
拒絕拖延
樹立目標
也就慢慢找到生活的樂趣和寄託點了
回覆列表
當今的社會的確是一個空虛與孤獨的社會。尤其是對於80.90後來說。
之所以這麼說,首先是因為這批人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出生後沒有兄弟姐妹的依靠,很容易讓人走上獨立,說不好聽點就是孤獨,空虛或者說無聊,以及自私與“獨我”的性格。另外一方面則是在父母和老人的溺愛之下成長,在成年後卻變的更加嚴重。
其次成年以後,又趕上智慧手機與科技時代,將大多數時間又耗費在了虛擬世界之中。我沒有說別人,而正是說的自己,還有自己身邊的人。我想:大家應該都差不多。
拿自己舉例子,過去十年自己平均每天所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保守估計超過14小時。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也就意味著除了平均每天7小時的睡覺時間以外,平均每天只有3個小時在幹著其它。包括三餐,社交等等。可惜的是我在過去十年裡,幾乎沒有社交。
每天陶醉且陷入虛擬世界的人,將自己幾乎全部的生活與精力投入其中,不空虛都怪!
的確,好多次打起精神,想從裡面爬出來,而我承認困難重重。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廣告,美國某公司進行一份測試。誰如果一年內不碰手機的話,就能得到十萬美金的獎勵。可結果是沒有一個人獲得成功。可想而知,手機對生活的影響,已經徹底離不開它了。暫別手機都如此艱難,可見想要擺脫空虛,找到自己更好的生活需要多大的努力。
那又如何打起精神,讓自己更好的生活下去呢?這個問題自己曾做過很多設想。做了三種假設方式。之所以說假設,是因為無論做哪一種,都需要實實在在往出去邁上一步。假設1:按照自己夢想之中的方式去生活。生活有兩種,一種是夢中的生活,一種是現實中的生活。而在這裡,所說的就是夢中的生活。而我自己所幻想的夢中的生活,是逃離城市,去人煙稀少的山林裡,最好靠近海邊的地方,親手蓋一面房子,去養一些家畜,在種植一些瓜果蔬菜,與老婆孩子,最好帶上親人一起隱居式的田園生活。
這種生活其實很簡單,只要身邊的人同意了,那麼找個地方還是很容易的。然而別人並不喜歡這樣的生活。而我所有的努力,依舊是徒勞的。所以說假設1是可以變成現實的。但付出巨大的代價,直接影響並改變了後半生的命運。那就是按照自己夢想中的方式去生活。肯定能夠打起精神來。
假設2:給自己制訂一些看似當前不可能實現的計劃。然後去在原則內執行。記得以前我一個朋友和他媳婦兩人一起貸款買房,兩人的工資加一起勉強4000元。而貸款買房的話下來就需要每月還近2000元。他們認為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但卻又十分相愛。沒有房子的話婚姻也只能到此為止。
於是咬著牙買了下來。後來工資一直上漲,堅持按時還款,早出晚歸。經過多年的拼搏。兩個人一個月的收入超過了兩萬。而對於2000元的房貸,早已經不放在眼裡了。
在這個身邊的故事裡我想說的是,給自己制訂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夢想,作為自己拼搏,奮鬥的精神支柱。然後堅持不懈的去努力。
假設3:對自己培養多元化興趣。將討厭變為喜歡,做一個對世界好奇的人。俗話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可同時喜歡蘿蔔和白菜,也不是沒有可能。即使曾經只喜歡蘿蔔,討厭白菜。可每一樣,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有他的意義。而活著,就是為了去發現它,洞悉它。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將學習與好奇心培養成自己的精神支柱是絕對錯不了的。推動自己前進的,就是對未來好奇的探索。在讓智慧作為最穩固的精神支柱。生活不改變都難。可惜說起來簡單,做起來確實很困難。
可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做到的,努力實在太重要。只有去嘗試,去勇於邁出第一步的人,勇於突然與改變的人,我覺得肯定會得到更好的生活。如果真的努力,尋找到突破點,就一定要去抓住機會。機會比努力重要。當然如果沒有努力,只有機會也不會取得任何成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