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樹先生的鞋子

    詩人分明是在寫新春佳節永珍更新與萬家歡樂的動人景象的。但這並非主要的,詩人所要表達的,主要是他進行改革後社會出現的新氣象,以及他自己激動而興奮的思想感情。《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 竹聲 中 一歲 除,春 風 送 暖入 屠 蘇。 千 門 萬戶 曈 曈 日,總 把 新桃 換 舊 符。譯文: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第一句“爆竹聲中一歲除”,表面上是說,舊年在歡快的爆竹聲中送走了;其實隱含的意思是:舊的那套阻礙社會發展的東西已成為過去了。詩人似乎覺得這一句還不足以表達他的激動與興奮,於是,他迫不及待地寫下了第二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春風,迎來了新年,送來了溫暖,這毫無疑問是新春的特點;但詩人的筆鋒中所藏著的“春風”,可不是一般的風,那是改革帶來的嶄新的社會面貌啊!這“春風”不僅使萬物生機勃勃,而且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中的曈曈,表面上當然是指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但它又恰好象徵著改革已經帶來與將要帶來的無限光明無限美好的前景。最後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表面上是寫當時的民間風俗:人們在過年時,都要用新桃符去替換舊桃符。註解裡我們解釋過:“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的桃木板,據說它有驅除邪惡的作用。詩人非常奇妙地借用這個習俗,暗中卻是在讚頌他用生機勃勃的新法取代弊病多多的舊法的舉措。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微影片或短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一句中,“歲”指的是年,“屠蘇”指一種酒的名字叫屠蘇酒,“除”這裡指不計算在內(也可當去掉)。

    整句大意是:在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

  • 3 # 棲哈丶

    非常理解提問者的用心。說到底,這是一個尋找“年味”,感受傳統文化的問題。作為優秀文化的中國古詩詞,無疑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如何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確實是有識之士都要共同關心,共同努力的事情。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就是對於自己的文化充滿自信。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是歷盡蒼桑,卻又日益強大的民族。怎樣把自己的文化精髓傳承給子孫後代,這關係民族的興盛,國家的繁榮。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句古詩是北宋詩人、改革家王安石所寫《元日》裡的句子。每到春節,很多人都會吟誦,也有不少人家直接當作對聯。這就說明《元日》這首詩的描寫,很好的烘托了過年的氣氛。它帶給人們的是那種辭舊迎新的歡樂。這首簡短的詩歌極具畫面感。直到今天,“爆竹聲中一歲除”的情形,無論城市鄉村,都能見到。過年啦,放鞭炮,那清脆的炸響,和著孩子們的歡呼,人們辛苦勞累的一年都隨這爆竹聲聲,變成無盡的歡樂喜悅。至於今天的孩子以及後來的孩子們,如何理解體會這種詩情畫意呢?也不難。因為有大人們看護,孩子們本身就是燃放煙花爆竹的參與者。這樣的情形過年的時候隨處可見。親自參與了,就有真切的體會。這種體驗,就是對年味的感知。接下來就是古詩中較為生僻的詞語。如“屠蘇”一詞,今天就不常見。因為“屠蘇”本來就是古代人過春節飲用的一種藥酒的名字。就像今天各個地方都有自己品牌的名酒一樣。古人過年飲屠蘇酒,今天的人們,生活條件改善了,過年興許也喝上“茅臺”了。一樣的都是為了慶賀新春,歡歡喜喜過大年!

    每個人都自覺地做傳承中華文化的積極分子,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工作多忙,多學習,多積累知識,時刻記住鄉愁,我們的孩子們就能夠耳濡目染,完全能夠領會古詩的真正意義。

  • 4 # 嗨泡泡工作日記

    大家好,這意思是

    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來驅鬼辟邪,後來演成放鞭炮。此時描寫的是春節迎來的景象,一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一年,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啞鈴重量不夠數量來湊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