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哈尼姑白相相
-
2 # 河東老黃
讓行路變作旅行,在旅行中發現風景,在風景中煥發精神,在精神境界的不斷昇華中完善自我,在自我價值的實現中找到幸福的源泉。以我的教學為例:
我從事中職教學。因為幼教班部分學生被學校派到幼兒園見習,我們這班主任也必須抽空去巡查指導。騎著個電瓶車,挎著相機,去時急急匆匆,總想著快點兒到那兒完成任務,感覺上總覺得路途十分遙遠。
回來時心情就不一樣了,完成了任務,雖然已經到了吃飯的時間,我也不著急,慢慢吞吞地繞道而行,企望能在郊區小道上碰著個奇怪的樹根,撿回來做根雕;或是撞見一片有趣的風景,拍下來賞析。這時候,反而感覺幼兒園離家太近,走得太快了而不盡興。
兩點之間的來回,心情卻大不相同。前者是行路,心情急躁,希望走直線直達目的地;後者卻像旅行,心情悠閒淡定,希望走曲線能夠有更多的發現。前者是現實的心態,後者是超越現實的審美心態,兩者境界不同。
李白在《行路難》中描述的“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便是焦急萬分的行路人的心態,所以他才感慨“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最終吟唱出千古名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若換作旅行者,能遇著“黃河冰塞川”和“太行雪暗天”的情景時便會大感賞心悅目,飽了眼福實屬機會難得。如毛澤東在艱苦卓絕的兩萬五千里長徵中,依然興致盎然地欣賞“五嶺逶迤騰細浪”“更喜岷山千里雪”,這是何等豪放的浪漫主義情懷。
行路,僅僅就是走路,心中空空如也;旅行是旅行遊覽活動,也是一種娛樂放鬆活動,心中裝滿風景。所以同樣的翻山越嶺,行路者感覺疲憊不堪,旅遊者卻感覺心曠神怡。
不熱愛教育的人,時時為如何儘快完成任務而焦慮。學生不聽話,他會看作難管教;學生考砸了,他會看作沒希望;學生課間打鬧,他會看作太調皮;教學任務多了,他會認為出力不討好;教學負擔重了,他會認為吃了虧、上了當……他們為眼前的困難而煩惱,為利益的得失而糾結,因此身心總是擺脫不了“累”的糾纏,行走起來自然步履維艱,精神上也容易萎靡不振。
熱愛教育的人,善於在教育勞動中能夠處處發現美麗的風景。學生不聽話,他會覺得有個性;學生考砸了,他認為多一次挫折多一次磨練;學生課間打鬧,他覺得活潑可愛有活力;教學任務多了,他會覺得鍛鍊的機會多了;教學任務重了,他會覺得有挑戰性……他們為發現而快樂,為挑戰而快樂,在自我價值的不斷髮揮和創造中享受了自己的風景,愉悅了心情,振作了精神,腳步自然輕鬆起來。
課堂是教師的主陣地,教學有收穫就有快樂,就能享受課堂。
本地有位美術教師抱怨,說他教書十幾年,從來沒有學生喜歡他的課。沒教出東西,學生當然不喜歡;學生不喜歡,教學的快樂又從何而來?正巧他的學生升學讀職教又變成了我的學生,談到這位老師的課,學生說:“他從來不教我們畫畫,把書讀一遍就讓我們自習。” 一個人在自己從事的職業上十幾年都找不到快樂之感,這個人的人生能說是幸福的嗎?
“幸福了嗎?”——白巖松的追問。誰不想做個快樂、幸福的人。在美術教學上,很多教師抱怨學校沒興趣、家長沒興趣、學生沒興趣,不作為的理由很多。 但學生真的沒有學習興趣嗎?當我們第一次走進新生教室,我們有沒有認真觀察過那一雙雙陌生的眼睛在訴說著什麼?學生手捧著新書面對著一個新老師,難道都是冷漠和拒絕的態度?我的體會正好相反:他們在一個新的起點上,眼睛裡寫的是對新知識的好奇和渴望,寫的是對新老師的信任和期盼,寫的是對藝術美的嚮往和追求。幾十雙純真的眼睛釋放著的熱情,在教室裡營造的是怎樣的一種學習情境?
因此,我提倡在教育人生中,把行路變作旅行,在旅行中發現風景,在風景中煥發精神,在精神境界的不斷昇華中完善自我,在自我價值的實現中找到幸福的源泉。
身邊的人都說我做的事太多,但我沒覺著累。也許我和很多熱愛教育的同道一樣,是教育的旅行者,我們的眼中和心中有著看不完的美麗風景。
-
3 # 教壇育才
教師職業倦怠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缺乏活力和熱情,對工作敷衍了事,創新性不夠。教師職業倦怠有其形成的內在因素,值得探討。
一、職業倦怠不分年齡。工作三至四年的青年教師如果失去所追求的目標,或是受到學生、家長、同行、學校的否定,工作長期不被認可,也會產生職業不認同,消極工作,缺乏工作樂趣和興趣,嚴重者自暴自棄,形成職業倦怠。
二、工作多年的教師產生職業倦怠,又分兩種情況:1、長期奮鬥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由於工作方法單調,工作效率低下,不被學校和學生認可,工作成績一般,待人處事方式不能融入大眾或同行,同時自我否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久而久之產生不求上進之心,形成職業倦怠。2、一些評了副高職稱的教師,歲到中年,過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分心的事兒增多,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下會對曾經的追求有所妥協,工作不再期望卓越,中庸思想就會佔道,產生職業倦怠。
教師職業倦怠是教育領域存在的普遍現象,長期身心疲憊,人際關係淡漠,生活缺乏情趣,精神滿足感越來越低,工作就會倦怠。
學校應該多研究,社會應該多關注,領導應該多關心,幫助青年教師找準職業的興奮點,讓他們有被認可的成就感,有奮鬥的快樂感,有精神的滿足感,就能避免新入職不久的職業倦怠。多年奮鬥評上副高的教師,自我價值追求在瑣碎事務撞擊下支離破碎,學校應該生活上多體諒體諒,工作上多關心關心,讓他們在教育教學傳幫帶上下下功夫,幫助他們走出這段低谷,走向新的柳暗花明,重新為教育事業播散餘輝。
-
4 # 小烏龜愛讀書
個人認為,職業倦怠不是一個孤立存在的話題,要從自己的生活,身體,工作,情緒,愛好,習慣,社會關係等各個方面綜合做出改變。
具體來講,生活節奏適當,身體健康,不要超負荷,管理好自己情緒,情緒穩定,愛好廣泛,社交正常,工作中不要有很大壓力,適當接受或者主動尋找工作挑戰。
有時候所謂的工作倦怠,往往也並非工作本身的原因所致。
所以,建議健康生活,開心工作就好!
-
5 # 心寶的爸爸聊教育
這個問題對我來說還很遙遠。我40了,今年才評上中級,副高對我來說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我身邊還有很多像我一樣的教師,還沒有評上中級職稱。
職業倦怠什麼時候都有,尤其是沒有評上職稱的人,想努力工作,感覺幹再好有什麼用?前面排了一隊人呢,什麼時候能輪到自己?但反過來想,不努力更沒機會不是。總之,一想到職稱就各種糟心。
能在40歲評上副高職稱,的確不容易,說明本身能力很強。這時候沒有職稱的糟心事,更能專注於教學了。當然,如果你能更有心些,可以將自己的教學心得記錄下來,或者提攜一下年輕人,為學校培養幾個優秀教師。
真的倦怠了,可以想想還未評上副高的人。我們還在路上……
-
6 # 永遠向陽
首先發自肺腑羨慕這麼年輕就評上副高!評上之後,保持平常心,畢竟職稱不代表一切,只是對過去努力付出的一個肯定。很多還沒有評上副高的,比已經評上副高的還要優秀得多,所以不必沾沾自喜,更不能有高高在上的思想。教師職業,說的高大上一點兒,是蠟燭精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說的接地氣一點兒,其實就是一種謀生的工具。不努力工作,工具再好,也不能生產出足以依賴的糧食,浪費了資源,也辜負了自己。
每天就多考慮考慮:學生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我去幫助解惑?哪位學生還需要我去做思想工作?我的課堂如何能夠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我可以在哪些方面“賣弄”一下,給年輕老師一些啟迪?“活到老學到老”,為了趕上時代進步,我還可以額外學習哪些知識?……
只要鼓足幹勁兒,時刻把教師職業當作衣食之本,就不會產生倦怠之情!於己,活力四射,活得就精神!於別人,老當益壯,處事鼓舞人!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回覆列表
評上副高後,作為教師的發展基本到頭了,畢竟校長也不哪個老師都有機會當的。這樣也好,認真教書,與教書無關的事可以做,也可以不做,比如寫論文啊,研究課題啊,班主任啊,如果校長不是提出要求,可以不做了。當然如果要做也可以,畢竟也是做過的。心情放鬆,反而會更加喜歡教書了,我就是這樣的。想想我一肚子的歷史知識,如果不當歷史老師,誰聽我講歷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