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白讀

    常言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出師表》異常出色,但是稱之為古文第一併不合適。

    古文類別很多,在《古文辭類篹》中將其分成十三種大類,有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記、箴銘、頌讚、辭賦、哀祭。

    其中《出師表》屬於奏議型別,是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而奏議類又可以分為,章表、奏啟、議對,疏、上書傳狀、封事。《文心雕龍》中提到,“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異。”而出師表就是屬於諸葛亮向劉禪陳述感情,其中言語樸實,情感真摯,讀之不僅讓人潸然淚下。

    這篇文章雖好,但說第一恐怕很多人不同意。我隨意說幾篇雄文就可以知道:

    辭賦類:有“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的《別賦》,有“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宮賦》,有“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洛神賦》等等。

    傳狀類:有“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的《種樹郭橐駝傳》等

    碑誌類:有“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於社稷”的《五人墓碑記》

    雜記類:有“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的《小石潭記》

    其他的例子不在多舉,上面均是我們中學課本及要求的課外補充讀物中有要求閱讀的擴充套件文章,均是不同體裁型別下的頂級好文。

    即便是表這個體裁,《出師表》也不好說是第一,高中課本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密的《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寫情之妙,難有超越。無人能讀此文不被李密與祖母的感情感動。還有個說法,“讀諸葛亮《出師表》不流淚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流淚者不孝”,足可見後人評價兩篇表至少是不相上下的。

    最後,夾雜私貨,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推薦大家來看。

  • 2 # 四維之舟

    出師表被後人稱讚,主要是諸葛亮在表中所表達出來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至於為文,雖然也是好文章,但最多是二流水平。

  • 3 # 木山文

    諸葛亮的"出師表"確實是好文章,甚至可以說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但要說古文第一,似乎還不夠,中國從先秦以來,好文太多了。那該怎樣評價呢?"文心雕龍,章志篇"說:"孔明之辭後主,志盡文暢……表之英也"。把出師表奉為古來"表"這種文體中的最好的。這個評價也很高了。"表"是臣下給君上呈情的一種文體。志盡文暢,意思是恩想感情表達的充分。

    前表主要是勸後主保持政治的清明。後表講了伐魏不僅是完成先帝之遺志,同時也是蜀之自保。孔明之勤勤懇懇,躹躬盡瘁,死而後已,不僅是感先帝知遇之恩,更重要的是劉氏乃"王室之胃"(漢室後代),盡忠劉氏,也是"春秋"大義。他的這種精神在古代曾受到很多人的尊敬。而文章的辭采也很好,有些句子成名句。

    綜上,文心翋龍的評價還是允當的。

  • 4 # 文螢之

    私以為,文無第一,要把古代詩詞、文字分等級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沒有統一的標準。雖然不能對古代詩詞、文章評定“最好”、“第一”,但是總是有那麼一些上乘之作,是被古往今來都公認的好。

    若論古詩詞,最上層的一批,當然是初唐四傑、唐宋八大家、李杜白、小李杜、詩鬼、王右丞、辛棄疾、陸放翁等。但也有雖然名聲沒最上層的那一批大,作品卻毫不遜色的一些詩人,比如說被稱為“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聞名古今的《楓橋夜泊》的作者張繼,等等,不乏一些上乘之作。總之,我認為,文無第一,古詩詞中不應該單一的評定,妄下結論。

    要論古文,很顯然《出師表》絕對不算第一,連第一流都不算。當然,不否定《出師表》寫得確實不錯,千百年來稱頌《出師表》,只是因為其忠心可嘉,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就拿同時期的“三曹”其文章水平遠遠超過《出師表》、《隆中對》,私以為要論三國時期,曹植的文章可稱最佳,一篇《洛神賦》足以奠定其在千古文章中的江湖地位,雖然現今知道的、讀過的人不多,可是,對於現在的人,即使美讀過,至少透過金庸的《天龍八部》聽說過一個詞“凌波微步”!僅僅三國時期,《出師表》都算不得第一,更何況自古及今呢?古文中有,老子、莊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司馬遷,有司馬相如、賈誼,唐宋八大家等等,他們的顧問水平都可稱為第一流。私以為,《出師表》等諸葛亮的文章水平與這些相比,還差的太遠。

    總的來說,我認為,文無第一,但是上乘之作還是很容易區分出來的。個人以為,《出師表》遠遠不能算古文第一。

  • 5 # 默玄吟雷

    文學作品,沒有第一那個說法。《出師表》之所以名世,更多的是因它的內涵。表現出了諸葛亮那種忠君愛國,不負當年劉備所託的高尚情操,所以古人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也並不是全因此表的文學修辭,可歷史真做到鞠躬盡箤,死而後已的有誰?歷史上有那個三軍統帥勞累病死在征戰當中,還安排好了身後事。諸葛亮若為一己私榮,降了魏國,曹魏皇帝得高興得什麼樣。可諸葛一生,不負所托,志在興復,不但贏得蜀人敬重,即便後來蜀滅,魏晉之人也同樣敬重其人品,提起劉禪,司馬昭都悵嘆把諸葛亮累死了。

    應當說諸葛亮的人格,在古代封建士大夫與皇帝眼中,那是完美人格,沒有超越他的。

    因為第一,其有材而不驕,第二,其有功不自矜。第三有權不持勢第四有量不謀私。許許多多方面觀察,位極人臣,獨木擎天卻無半點逾越之舉。

    應當說歷朝皇帝託孤,必說備亮之事。歷代明相掌權,必效鞠躬之誓,所以古來官員,沒人不會背這《出師表》,甚至有人說讀《出師表》不落淚者,必不忠。

    若設身處地想想蜀國之力,諸葛一生,確實容易落淚,

    我本人也記太不住這篇出師表,但一想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答於諸候,一段,就也心生激盪,代之委屈。

    先帝不以臣…,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等年歲大些,能通識點人事,就知這話忠義耿耿呀!

    少年初學時卻不曾懂得,也沒見那同學讀《出師表》讀哭了。

    回頭望少年,再回望千年,就會理解這份《出師表》的份量。

  • 6 # 祝福壽財

    以後人去評判古人的詩或詞,只能膚淺的說,但又感到相對恰當的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大千世界時光鬥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呼!

  • 7 # 軫念信箱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韓愈)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杜甫)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

    世人皆欲殺,唯吾獨憐才。(杜甫)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杜甫)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杜甫)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杜甫)

    詩總不離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於天才得李太白,於地才得杜子美,於人才得王摩詰。太白以氣韻勝,子美以格律勝,摩詰以理趣勝。太白千秋逸調,子美一代規模。摩詰精大雄氏之學,句句皆合聖教。(徐增)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袖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余光中)

    寫李白的對聯有:

    半亭清風山與水

    一船明月酒和詩

    酌酒花間,磨針石上

    倚劍天外,掛弓扶桑

    可憐荒壟窮泉骨

    曾有驚天動地文

    神仙詩酒空千古

    明達江天貯一樓

    狂到世人皆欲殺

    醉來天子不能呼

    在大唐多若滿天繁星的詩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們譽為既有俠肝義膽,又有仙風、道骨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傳奇的一生,豪放飄逸的詩風,確實給人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們一說起李白,就可以想見一個飄然不群的詩仙形象。

    其實自賀知章稱李白為謫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然而這種定型化了的詩仙形象,也使人們與李白產生了一種近乎膜拜者與偶像之間的距離,一種霧裡看花、雲中觀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們走入李白心靈的殿堂。

    現在讓我們走進李白的思想。李白的一生是複雜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濟蒼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遺世獨立的思想,追求絕對自由,蔑視世間一切。他還深受遊俠思想影響,敢於蔑視封建秩序,敢於打破傳統偶像。儒家思想和道家、遊俠本不相容,但李白卻把這三者結合起來。

    李白生平浪跡天下,慷慨自負,不拘常調。“常欲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彼漸陸遷喬,皆不能也。”他尚武輕儒,脫略小節輕財好施,豪蕩使氣。這就養成了他崇尚英雄的性格。反映在詩歌中,他從無數古代英雄的風度,氣派中吸取力量,把現實的理想投影到歷史中去,從而在詩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畫廊。他歌頌草澤,際會風雲的英雄,如《梁甫吟》,寫太公望:“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髮照清水,逢時壯氣思經綸。廣張三千八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歌頌視功名如草芥的義士。這反映了他敢於反對封建秩序,不畏強權的遊俠思想。

    在李白的身上,兼備了儒道俠禪各家的特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儒家的傲岸堅強;“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道者的避俗離濁;“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俠者的任性狷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禪者的玄思獨絕。真是難以想象,在一個人的身上,怎能呈現出如此豐富的景觀,且並不是流於表面,而是從心靈深處透出來的一種融合萬物,順應自然的美。也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也或多或少的受著各種流派的影響,各種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交鋒,有的被殺死,更多的是在衝突中走向融合。或者說,根本不存在各種思想流派的分別,他們本來就是構成熱的整個思想的各個零件,就象萬物組成了世界的自然和諧。人為的硬生生的割裂並不是一種客觀的態度。

  • 8 # 二曲人

    直話直說,《出師表》不是公認的的第一,但也不會排為第二。

    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是常論。主要是因為每個人心目中第一是不同的,對於評論文章,不能說十個人有十個不同的第一,但起碼不會是隻有一個第一。就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而言,誰的詩第一,從他二人之後,就一直爭執不下,在現代以前,似乎贊成杜甫第一的較多,但現代以來,好像又因為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而有較多的追捧。蘇軾不光文章好,詞寫的也很好。但要說他是公認的第一,也仍然有爭論。至於《出師表》問世以來,歷來為人所道,是古時、現在課本一直選用的範文,是文章第一嗎,應該不全是。比《出師表》優秀的文章是有的,但如果做到人如其文,表率千秋,可能就是《出師表》了。

    白居易在《新樂府》自敘中說:“其辭質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誡也,其實核而實,使採之者傳言也,其禮順而律,可以播於樂章歌曲也。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雖然白居易這段話是論詩的,但我以為用來論文也是可以的。《出師表》基本上是符合以上要求的,正因為如此才得以“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出師表》以真情見長,其辭出自內心,講的也很直接,“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讓後主劉禪一看就明白。言詞非常懇切,以事實為喻,以能夠引起後主重視,“親賢人,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誡後主不再犯前錯。諸葛亮是劉禪的臣子,則盡臣之道,為了做好臣子的事務而盡力。諸葛亮作《出師表》時,是為了出師北伐,但又不放心自己不在朝時,朝廷的事務處理問題。於是就寫了《出師表》來進行陳述與安排,並不是為寫一篇千古文章而挖空心思來作文。換句話說,《出師表》是作者真情的流露,是作者掏心窩子給劉禪看,以取得劉禪對北伐的支援與勤勞英明執政,並不是為了作一篇千古文章。

    魏晉時李密的《陳情表》,其文筆、真情不亞於《出師表》,但李密是為歸養祖母,而諸葛亮是為國家北伐,格局不一樣,《出師表》略勝一籌!

    北宋範中淹《岳陽樓記》,其文筆、為國為民之情不亞於《出師表》,但對於朝廷的諫誡不如《出師表》,還是《出師表》勝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防控居家時如何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