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獸保姆普老師
-
2 # 溫柔第一劍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是西方狹義哲學的各呈一端,都是立足於現成的自說自話,都可能被科學主義和心理學超越而拋之如敝帚,都不能說服對方。西方哲學在胡塞爾、舍勒和海德格爾等人那裡發生了轉向,就是現象學。現象學可說是廣義的哲學,它“朝向事情本身”,使悖論無立足之地,使無謂的唯物唯心之爭失去了價值,又秉承了傳統中的合理因素。尤其是海德格爾的徹底的境域形式化顯示使紙上的糾纏變成了通透的智慧顯示。
用海德格爾的眼光,中國道家儒家的著作便是一流的思想著作,不再是“道德箴言”和“初具辯證萌芽”的低階典籍。
-
3 # 紅塵法遠
我個人覺得,唯物和唯心都是相對的,都是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
唯物應該是基於客觀的角度,唯心則是從主觀的角度。但兩者應該都屬於片面看待事物。
唯心主義的基本含義,是在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這個哲學基本問題上,認為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精神決定物質,物質是精神的產物。從這個概念來說,意識是不確定的,隨時變換的,依據不確定性來認識世界本身就是不科學的。
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絕對客觀的,也是絕對物質的,都是絕對真實的,萬事萬物自我演化的,獨立於意識之外。而客觀來說也是相對而言的,因為物質也是變換的,不確定的,所以從物質的角度去認知世界也是不完全的,因為忽略了精神的作用。
所以唯心和唯物都是片面認識世界的方式。比如,在量子力學已經發現沒有絕對的物質,只有光波的現象。
量子力學裡有兩個著名的實驗:薛定諤的貓和單粒子雙縫干涉實驗的延伸實驗——延遲實驗。這兩個實驗,一個是理論的思想實驗,一個是實際的實踐實驗。一個提出理論的證明,一個是基於理論的檢驗。兩個實驗,最終都導向一個怪異的結論:觀察者的意識,似乎決定了客觀事物的存在。進一步說也就是,不是根深蒂固於我們認知的唯物思想「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有悖逆於我們認知的「意識決定著物質」的唯心思想。所以,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也是相對的哲學概念,而不是宇宙的客觀本質,都是從片面的角度來認知世界。
那麼什麼是全面認識呢?就是超越對待,超越相對,從根本上去認識和了解世界。這就是真理。
我們都知道“地心說”,也知道“日心說”,直到現在量子物理學,人類都是在不斷探索認知世界的過程之中,透過科學的研究來探知。但科學是不斷進步的,所以也是不斷被改變的。
但真理是不會因為時間而變化的,也不會因為條件而改變。所以稱為真理。
真理是超越主觀和客觀的,也就是超越唯心和唯物。
那是什麼呢?是從本源來認知。
中國的文化中,儒家,佛家,道家所用的方式,都從宇宙人生的真相本質的角度出發。既不片面地以唯心的角度,也不片面地以唯物的角度,而是直接從世界本來的角度來了知。這才是根本,不變的,永恆的,真理!
比如儒家的天人合一,道教的道法自然,佛教的緣起性空,原理都是如此。而且隨著現代科學的不斷進步,已經越來越印證了這些古聖先賢們所認知的世界真相。
所以,我個人既不是唯心主義,也不是唯物主義,只是試圖按照往聖先賢的方式去認知世界,以達到張載提出的文化理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4 # 我是個畫畫的
這個答案並不是唯一的,有時候很不好做出選擇。我還是支援唯物主義的。下面介紹一下唯物主義的三個基本形態: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樸素唯物主義 又稱“素樸唯物主義”。用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物質形態來解釋世界的本原的哲學學說。唯物主義發展的最初歷史形態。它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把世界的本原歸根為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試圖從中找到具有無限多樣性的自然現象的統一。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但它把物質歸 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因而具有機 械性,形而上學性,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侷限性。
3,現代辯證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即現代唯物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的辯證法 的‘合理核心’和費爾巴哈唯物論的‘基本核心’,在總結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基 礎創立的一系統科學的邏輯理論思維形式。
擴充套件資料:
唯物主義有機械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區別,機械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由各個個體組成的,如同各種機械零件組成一個大機器,不會變化。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永遠處於運動與變化之中,它是互相影響,互相關聯的。機械唯物論的代表人物:費爾巴哈、赫拉克利特、培根等;辯證唯物論的代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
意識
1.肉體意識的起源:它是物質世界(自然界和社會)長期發展的表現;
2.意識的生理基礎:意識的形成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
3.意識的內容:意識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
意識是對客觀存在近似的,能動的反映,任何意識都是客觀存在的投影,都能從客觀實在找到原型,--即沒有被反映者,就沒有反映者;
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其形式是主觀的,意識就是客觀內容與主觀形式的有機統一。
唯物主義一元論:
世界是多樣的,又是統一的,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物質世界的統一,它是多樣性的統一。
【原理】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
【方法論】承認世界本源是物質,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1.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原理,物質決定意識,即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以及意識的起源和本質原理。
2.意識對物質的能動原理,亦稱主觀能動原理。
其認為物質決定意識,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它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所反映的哲學觀點。
【原理】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方法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符合客觀,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重視意識的作用,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
規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原理:
【原理】規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方法論】必須遵循規律,不能違背規律;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
以本體論劃分,唯物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物質;自然界、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是客觀的;人們改造自然、變革社會的活動要以承認自然、社會的客觀性為前提。
(2)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著不同的反作用;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
(3)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客觀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對中國而言,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瞭解國情,立足國情。
(4)物質和意識的關係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對中國而言,從實際出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5 # 瀝酒淺酌
我是個唯心主義者。
我為人處世都是以“思維控制行為”,所以處事不圓滑。沒有什麼功利心,所以對許多事都不是很在意。這也是我至今都不成功的原因。
但是我卻很開心,因為我做的選擇都是從心出發的,縱然很多時候結果都不美好,但是至少不會後悔遺憾。
我一直堅信一句話:“心之所向,才是幸福所指。”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有所放棄才能有所收穫。只要選擇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就會快樂。倘若命中註定我還是無法擁有我想要的那份幸福,那我認命了,但是想要我不做努力就放棄也不可能。
不論事業還是愛情,我都不會委屈自己接受自己不喜歡的,那樣就算我得到再多也不開心。當然物質需求和精神需要都是相互聯絡的。並不是說物質就不重要,只是有所取捨而已。
我喜歡,我選擇!
-
6 # 青木茶館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現代哲學的兩個重要理論,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物質和意識誰是“第一性”的問題。通俗意義說來,唯物主義強調,物質是現實存在的客觀世界,意識是客觀世界的主觀反映。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意識的存滅不會對物質產生影響。唯心主義認為一切由意識產生,意識存,物質存,意識滅,物質滅。
簡單理解,將唯物論中意識的作用擴大,就得到了唯心論中的意識概念。對此,我們從主觀與客觀來思考唯物論與唯心論更容易理解。客觀角度講,拋去“主觀能動性”,僅從主觀與客觀說來,主觀不能影響客觀,意識不能影響物質,正如人的意識消滅了,無法對客觀、對物質產生影響。這一角度下的理解傾向於唯物主義。
從主觀來講,意識消滅了,對客觀世界的感知也就沒有了,那麼客觀世界對意識消滅的個體來說也就不存在了。這就是通俗意義上的唯心主義對意識“第一性”的理解,意識消滅了, 無法產生感知了,那麼“感知的世界”也就消滅了。從這一角度理解就得到了唯心主義。
總結下來,以上主觀與客觀的不同角度,從一定角度解釋了唯物論與唯心論的區別,實際上,不難發現,以上對比還是基於唯物論。
回覆列表
唯心和唯物其實界限本沒有那麼明顯,兩者的區別只是在對於事情的發展出發點不同。
唯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同唯物主義相對立的哲學思想體系。唯心主義的基本含義,是在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這個哲學本體上,認為精神(意識)是世界的第一性質,物質是世界的第二性質。
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表現形式: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在現實世界之外獨立存在著一種客觀精神,它是世界的本源,世界萬物是由它產生(派生)出來的。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國的朱熹、王陽明、古希臘的柏拉圖和德國的黑格爾等。
主觀唯心主義是把人的主觀精神(意識、觀念等)作為認識世界的出發點,存在主觀精神之中的是認知上的世界,是主觀精神的產物,而並非真正客觀上的世界。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國的陸九淵和王守仁,和德國的費希特等。
唯物主義是一種有限論,與無限論(不可知論)和一神論對立。唯物主義承認世界是可知的,但是否認有全知者(神)存在。唯物主義認識到上述論斷包含矛盾,但是不試圖解決這個矛盾,而是把它承認下來,認為萬事萬物都是包含矛盾的,越矛盾就越真實。一神論也承認矛盾是存在的,但是否認矛盾的普遍性和真實性,認為世界是可知的,但是有可知者必然先有全知者(神)存在,而且唯有全知者(神)是真實的。
根據本原數目的不同,唯物主義分為兩種,一元論和二元論。一元論的唯物主義只承認物質一個本原,也稱之為機械的唯物主義。二元論的唯物主義承認物質和運動兩個本原,也稱之為辯證的唯物主義。辯證的唯物主義沒有區分自然的運動和人的運動,對人的運動也不作生產,實踐和思辨的區分,認為它們在本質上一樣的,可以用時間作為尺度統一衡量[5]。 唯心主義分為兩種,二元論和三元論。三元的唯心主義除了承認物質本原外,還把運動區分為了高階運動(思辨)和低階運動(其它運動)兩個本原,認為高階運動可以衡量低階運動,而低階運動不可以衡量高階運動。二元論的的唯心主義不承認物質本原,其它方面與三元的唯心主義相同。
綜上所述,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共有的學科為,物理學和倫理學(包括美學,道德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唯物主義特有的學科為邏輯學(包括第一哲學,形而上學,神學等)。唯物主義的名人有羅素、墨子、馬克思和恩格斯等,唯心主義的名人有亞里士多德、黑格爾、王守仁等。
中國的道家講究的是道法自然,陰陽協和,事物本無界限,咱們這樣庸人又何苦自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