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外二三事

    原文: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曦。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這是一首詠歎人生的歌。唱人生而從園中葵起調,這在寫法上被稱作“託物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園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葉片上滾動著露珠,在朝陽下閃著亮光,像一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詩人由園中葵的蓬勃生長推而廣之,寫到整個自然界,由於有春天的Sunny、雨露,萬物都在閃耀著生命的光輝,到處是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四句,字面上是對春天的禮讚,實際上是借物比人,是對人生最寶貴的東西──青春的讚歌。人生充滿青春活力的時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樣美好。這樣,在寫法上它同時又有比喻的意義,即所謂“興而比”。

    自然界的時序不停交換,轉眼春去秋來,園中葵及萬物經歷了春生、夏長,到了秋天,它們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輝的葉子變得焦黃枯萎,喪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發而長大,而老死,也要經歷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這是一個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則。詩人用“常恐秋節至”表達對“青春”稍縱即逝的珍惜,其中一個“恐”字,表現出人們對自然法則的無能為力,青春凋謝的不可避免。接著又從時序的更替聯想到宇宙的無盡時間和無垠空間,時光像東逝的江河,一去不復返。由時間尺度來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後不能復生。在這永恆的自然面前,人生豈不就像葉上的朝露一見太陽就被曬乾了嗎?豈不就像青青葵葉,一語秋風就枯黃凋謝了嗎?詩歌由對宇宙的探尋轉入對人生價值的思考,終於推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一發聾振聵的結論,結束全詩。這個推理的過程,字面上沒有寫出來,但讀者可循著詩人思維的軌跡,用自己的人生體驗來補足:自然界的萬物有一個春華秋實的過程,人生也有一個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過程;自然界的萬物只要有Sunny雨露,秋天自能結實,人卻不同,沒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萬物經秋變衰,但卻實現了生命的價值,因而不足傷悲;人則不然,因“少壯不努力”而老無所成,豈不等於空走世間一趟。調動讀者思考,無疑比代替讀者思考高明。正由於此,使這首詩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厭的人生說教,使最後的警句顯得渾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鐘長鳴一般,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長:一是說老大無成,人生等於虛度了;二是說老年時才醒悟將於事無補,徒嘆奈何,意在強調必須及時努力。

    讀這首詩,我們很自然會聯想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段關於人的生命應該如何度過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顧已逝的年華時,不因虛度時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無成而羞愧;這樣,在他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就可以坦然地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獻給了人世間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引導讀者少壯及時努力,不要虛度光陰,這種人生態度無疑是積極的。

    這首《長歌行》不同於漢代其他的文人詩哀嘆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時行樂,它是一首唱反調的詩,是一首難能可貴的佳作。

  • 2 # 城市狩獵人

    這首詩借物言理,借園中的葵菜以比喻,用“青青”預其生長旺盛。一至四句寫了在春天Sunny雨露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生長的情形

  • 3 # 精衛填

    《長歌行》是大軍事家、大文學家曹操曹孟德的代表作。詩篇借物言理,將園中的葵菜拿來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Sunny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感慨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亦如是。所以說,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鬥,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聞雞起舞,策馬揚鞭。

  • 4 # 瘋哥哥l

    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釋義

    全詩是以四季隱喻人生,說時間是單向的,去了就沒有了,主要是勸誡世人,珍惜時光。

    葵說的是冬葵;晞,是乾燥,這裡是蒸發的意思;陽春,陽春三月,春天最好的時候;布,鋪撒的意思;德澤,恩惠的意思。

    前四句的意思是:園子中的冬葵長的鬱鬱蔥蔥的,青翠欲滴;早晨的露珠在Sunny升起的過程中慢慢揮發消散;三月的春天無私地鋪撒恩澤,萬事萬物都生機勃勃,欣欣向榮。

    寫了什麼

    寫了陽春三月早上日出時的景色

    樸素而自然,都是些尋常的事物

    菜園子、草木上的露珠

    朝陽,還有作者作者自己的心情

    就是輕鬆、自然、暢快的心情

    引申

    和後面的詩句結合起來,就能發現。這是寫三月早晨的景色,更是寫少年時光

    但是這倒不是用少年的視角來寫的

    而是用過來人,這過來人年齡也不大

    一句“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就把惆悵寫出來了,最後一句收起情緒,也不刻意渲染,就像隨口法一句牢騷,但卻都是滿滿的誠意。

  • 5 # 一杯青茶v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自然的萬物只要有Sunny雨露,自然有碩果累累的秋天,人卻不同;沒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

    不要因”少壯不努力”而但老生悲,要珍惜當下努力一把。光陰流成河,人生紅塵過;生命苦與樂,恰似一闕歌。

    願以一杯清茶敬歲月,往事不言愁,餘生不悲秋。當繁華落盡終老時我們不曾後悔。

  • 6 # 範閒來了

    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

    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

    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這首詩的前四句寫的是春天的早上,太陽初升時作者看到的周圍的景色。

    碧綠的葵菜園,葵葉上的露珠在早晨的Sunny下晶瑩剔透,春天Sunny溫暖水份充足,把希望播撒大地,萬物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像。

  • 7 # 無心隨墨

    《長歌行》一詩,主要透過春秋季節花的變化來感嘆時光易逝、人生易老,所以要及時長勉勵,珍惜青春,以免年老徒悲。

    具體到前四句,它主要寫了葵菜在春天的美好時節,受到雨露的滋潤,受到Sunny的照拂,一切那麼有生氣,生機勃勃。

    作者用了比興的手法,寫出了人的青春也如此一樣充滿了生命力和希望。這也和後面寫葵菜的秋季衰敗形成對比,告誡世人青春之珍惜,少年之美好,而在美好的時節,我們不能貪慾享受,蹉跎時光,浪費生命。

  • 8 # 書香居

    跨越時空的兩首《長歌行》,前四句各寫了春天的什麼呢?

    這裡題主所說的《長歌行》,大家所熟知的有二首:一個是漢樂府的《長歌行》,另一首是詩仙李白的《長歌行》。

    下面我們隨作者跨越時空,來一起品鑑這兩首同樣偉大的《長歌行》

    漢武帝時期的《長歌行》(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此首《長歌行》,無論是詩歌文采,還是詩歌的意境,都是非常的高遠,令人佩服之至。其中熱度點最高的,恐怕是最後兩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是千古名句,流傳至今,仍然是人們教育子弟、提醒青少年要惜時勤學的至理名言。

    下面我們共同賞析詩文的前四句:

    詩人在春天的早晨,在自家園地裡面,看著青青的蔬菜,菜葉子上的露珠晶瑩剔透,等到太陽出來就會蒸發了。陽春三月的恩澤廣被萬物,萬物因此而蓬勃生髮、光輝燦爛。

    前四句對於春天、春景的描寫,以景抒情,以實帶虛,為下文抒發情感作出鋪墊。先是很自然的描寫春景,再忽然轉到對人生的感慨,再美好的春景也會逝去,再青春的年華也會漸衰,百川奔騰到海一去不回,人生寶貴的時間也是流逝不再,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勤奮努力,那到了年邁之後就只能後悔無奈!

    詩仙李白筆下的《長歌行》

    桃李待日開,榮華照當年。

    東風動百物,草木盡欲言。

    枯枝無醜葉,涸水吐清泉。

    大力運天地,羲和無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將何宣。

    桃李務青春,誰能貫白日。

    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

    金石猶銷鑠,風霜無久質。

    畏落日月後,強歡歌與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這首詩應該就是在李白遭貶謫之後所作的。

    我們一起來賞析詩文前四句:

    春天來到,桃花李花紛紛擇時而開,粉紅表碧繽紛鬥豔,把春天裝點的景色宜人。春風吹來,萬物復甦,一草一木都好像要吐露心聲。

    這四句詩文,在創作技巧手法、描寫物件方面,與漢樂府的《長歌行》基本相仿。但詩仙李白的《長歌行》是因自身遭遇而創作出來,更令人對他坎坷的遭遇和失意落寞的情懷,唏噓不已。

    兩首《長歌行》雖然跨越了時空,社會背景和作者創作的心境均有所不同,但同樣都表達了時不我待、少壯須努力的情感,確實值得我們後人學習效仿!

  • 9 # 杜象應

    從原詩文中能清楚地明白一至四句是寫“葵”在春天裡一天中的起伏變化。說明寫這首詩的真實作者本人的觀察細微且描述生動,似虛卻實。

    為什麼選擇“葵”菜呢?

    作者的細心暫且放一邊,說說他(她)為什麼選擇了()菜?園中的菜很多,偏喜歡它,這又是為什麼呢?這就是作者的獨具匠心、傾心打造的一幅人生畫:

    時間不等人,四季該分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有人說這首詩中的“葵”,不是“向日葵”,它是指“葵”菜就對了。因為“向日葵”是外來品種,而“葵”菜是中國古代人常食用的野生品種。

    《本草綱目》:“四五月種可留子;六七月種者為秋葵;八九月種者為冬葵,經年收採;正月複種者為春葵,然宿根至春亦生。”

    可以說,此“葵”菜,是百菜之王。其生長過程中經歷過春夏秋冬,如人經年一般,似曾相識,也可對比。然而,人生比不過它,它適應性且能老根重發、留子生芽。

    前四句寫了春天的什麼?

    青青園中葵,“青青”在前,言明冬去春已回、到處青色一片、春意盎然。“園中”的菜都顯“青青”色,然作者鍾愛的菜是“葵”。反過來,若將此句改為“園中葵青青”,就不能代表是在春天裡的“葵”,或許夏日秋冬也未嘗不可,因為種菜施肥促綠。

    朝露待日歸,這一句話,是針對自然現象的描寫,一年四季的植物蔬菜均享有,“葵”菜是其中一員。但是,在春天時不一樣,因冬雪水浸地存留的溼度大,早晨時侯在“葵”萊葉上的露珠很多較大。太陽出來了,隨著溫度提高,哪些晶瑩剔透的露珠在光折射下閃亮地飛去。

    陽春佈德澤,這裡的“陽春”不單指陽春三月,而指整個春天。在這個春季裡,“葵”同其它蔬菜一樣接受了Sunny雨露的恩惠,才得以“青青”地生長。這就是春雨、春風、春陽的佈施,沒有它們,豈能如願以償。

    萬物生光輝,“光輝”形容生機勃勃、鬱鬱蔥蔥而茂盛的狀況。本來,春天裡乍暖還寒,是人感覺到不十分滿意,但植物不一樣,春生春發正是它長莖兒的時候。就像這“葵”菜,原來生在山野無人問,現在一旦入了菜園被人視為珍寶,那還了得使勁地長罷。

    這種春天的描寫為了啥?

    雖然說來話長,但不如就此打住。作者的目的只一個:詩言志。

    這就是借物喻人,詩中的“葵”,就是作者自己。他(她)像這顆“葵”,感受到了春天裡的成長與快樂。生在Sunny下,尤其是這春天裡溫暖,父母的關愛,無時無刻不在滋生著新的夢想。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骨感。所以,這前四句春天描寫為後四句的結果作了鋪墊,賴以春天的瘋長,不加以節制,就好比人不終生學習,總有一天會:“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總之,前四句重墨點睛,把“葵”在春天裡成長過程描寫得真實動人。其寓意頗深,又不失為一幅美圖,讓人寄思,讓人感動。

    附此詩作者簡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多女性和男方第一次見面,八字還沒一撇,張口就問對方有沒有房子和車,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