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上官禿頭

    恰恰說明了你看的投入,任何事物你投入進去都會有代入感。我看過很多小說,除了一些沒有營養的意淫小說,大部分小說看完都會有所感有所想,不一定會難受,但也常常會有悵然若失又恍若隔世的感覺。但生活只有一個,小說是別人的生活,我們不宜過分帶入

  • 2 # 城西向南

    其實不只是讀小說如此,看連續劇,欣賞電影,參觀美術館、博物館,乃至結束一次在陌生城市的旅遊,往往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難受。這種難受,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審美落差。

    文學藝術的閱讀欣賞以及未曾體驗過的新經歷、新體驗,都構成了一種有異於現實和迥異於現實的審美體驗。這種體驗與自己置身並已熟視無睹的現實環境構成了或大或小的審美落差,從而產生出一種離別新奇、理想的哀傷和被迫接受現實平庸、瑣碎的無奈。

    越是心智不成熟,這種感受越是明顯。所以,問題不在審美客體而在審美主體。當一個閱讀者不是從文學藝術中去感受美,而是從現實生活中去發現美,從一切平庸、瑣碎的自我生活中去發現美,甚而至於去創造美,那麼,他閱讀之後的難受感就會大大降低乃至消除。

    順帶說一句,凡在審美活動結束後有難受感的人,大都是善良、敏感、細膩而具有崇高感的人。這樣的人是值得我們尊重和珍惜的!

  • 3 # 盆景紫蘇

    一本好的小說往往能走進人的內心深處,深深的打動每一位讀者。隨著故事的跌宕起伏,劇情的發展,小說中的每一位人物尤其是主人公的或喜或悲都牽動著你的心,在潛移默化中往往產生與主人公感同身受的情感,甚至想象自己就是主人。而人們往往喜歡期待一種完美的結局、一種好的結果,比如期待功成名就,金榜題名,有情人終成眷屬,正義得到伸張,好人好報,幸福美滿等等。而小說隨著故事的跌宕起伏,劇情的發展,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結果。當結果沒能如大家臆想的那樣甚至是悲劇的時候,那麼讀者就會產生一股悵然若失的感覺,一股遺憾的情感。毫無疑問這樣的小說是成功的,它能讓我們在品讀的過程中得到情感歷練,能讓我更深刻的思索人生。

  • 4 # 土布衣

    說明你是一個感情非常細膩豐富的人,很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人,看小說入神的話會有很強的代入感,小說的魅力也就在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悟,一千個人看就會有一千個不一樣的場景,應該不光小說,看電視劇或者電影甚至現實中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場景,都會有很強烈的代入感,心情不好的時候就要停下來多出去轉轉,跟朋友一起聊聊人生,也是很不錯的人生態度

  • 5 # 心光燦爛韋錦斌

    因為小說的劇情跟你可能的設想沒有達成一致,導致了你自己的代入感無法接受小說裡的情節,就心裡不舒服了。愛恨情仇就在這裡產生了,快樂與憂傷也出現了。能夠發動你情緒的小說,足以說明你與小說的關係緊密相連,你也是個非常認真的讀者。

  • 6 # 張忠學8

    每讀過一本小說和詩詩歌賦,或散文,特別是好書名著往往使人留戀往返。主要是作品中的情節能打動和觸碰讀者的心靈。這就是中華文化和中華幾千年文明史的威力。所以,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從書籍的海洋裡吸取正能量營養讀的書越多越好。可以說讀一本好書能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也可改變一個人一生中的命運。這就是好書的能量。

  • 7 # 她的小森林

    看完一本小說心裡非常難受說明以下幾點:

    首先說明這本小說的創作很成功,一本小說無論是給人帶來歡樂還是使人陷入悲傷和痛苦之中,都說明了小說的成功之處,因為它能夠打動人。優秀的作品往往能直擊人的內心深處,喚起心靈上的反應,所以我們看優秀的喜劇會笑,然後在笑中思考人生百態,看優秀的悲劇會難受,在難受中獲得心靈的淨化與提升,這是一部優秀的作品所能帶給我們的東西。

    其次,說明你的心是活的,是一個熱血且不麻木的人。如臧克家先生所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句話同樣也可以用在這裡。當今社會很多人心靈早已麻木,無論任何人任何事都無法在他的心裡喚起漣漪,這樣的人真的很可悲。或許人的性格有千萬種,但是隻要心是活的,能夠感知幸福與痛苦,歡樂和難受,就是一個生機勃勃生活有希望的人。

    最後想說一點我個人的其它感受。我是學文學專業的學生,無論是出於老師要求還是自己的個人興趣,平時都會看很多小說,經常會出現如作者那樣“看完一本小說心裡很難受”的感覺,甚至會好幾天走不出來。但是我們老師跟我們說過,看文學作品既要能進的去,也要能出的來,進的去指的當然就是在作品中感受人物的境遇與心理,以此激發出心靈上的漣漪,獲得教益跟昇華。但是與此同時,我們要能夠走的出來,要主動去思考,來增加自己處世為人的智慧,不能一味沉浸在作品的情緒中,這樣就失去了文學的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破世事驚膽”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