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出陽關坐看雲起
-
2 # 九日文談
唐玄宗開創的開元盛世在安祿山的鐵騎之下,昔日一碧萬頃的江山,如今變得支離破碎,國運由盛轉衰,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落花時節”四字看似寫暮春之景,實則內涵豐富而深刻。
李龜年是唐玄宗喜愛的御用樂師,是貴族豪門的座上客,與王維至交,同李白合作,當時恩寵風光無限。王維和李白同歲,都是年少成名。王維十五歲進京,十七歲作“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名噪京城,二十歲進士及第。
王維年少入京城,善詩畫,通音律,是個全才少年,又善於結交公卿名士,就認識了玄宗之弟的岐王李範,岐王向玄宗同母妹妹玉真公主推薦了王維,得到賞識,是王維的貴人。王維經常和岐王同遊同樂,遂與年長他五歲的李龜年相識相知,成為好友。
唐天寶三年(744),唐玄宗、楊貴妃在興慶宮沉香亭賞牡丹,玄宗召翰林待詔的李白作《清平樂》三章詩文助興,李白揮毫立成,玄宗以絲竹伴奏,李龜年歌唱,成為一時的盛事。
李龜年是天生的歌唱家,又會演奏多種樂器,深受懂音樂的唐玄宗和岐王的賞識和恩寵;崔九,官居秘書監,是玄宗少時密友,是和高力士一樣的親近寵臣;李龜年時常出入其府邸,名流薈萃,賞賜豐厚。京城貴族豪門都以邀請李龜年入府歌唱為雅事,使得李龜年名利雙收,一度風光非凡。
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江南,常吟唱王維的《相思》,聞者莫不掩泣罷酒。漂泊至此的杜甫與其偶遇,而作詩《江南逢李龜年》,被評為“少陵七絕,此為壓卷”。李龜年比杜甫大十六歲,杜甫年少時才華卓著,經常出入岐王和崔九的門庭,相對當時李龜年的聲望而言,杜甫應視李龜年為自己的偶像之一。
歷史記載,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到江南。每逢良辰勝景,李龜年就為人唱歌數首,在坐的人為之動容,沒有一個人不停止飲酒而掩面哭泣的。他常常吟唱的是至交王維所作的《相思》。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世事難料,昔日恩寵有加的御用歌唱家,現在流落異地,只能為尋常百姓歌唱助興來換取衣食,令人唏噓不已。
唐代宗大曆五年(770),杜甫離開四川已多年,漂泊於江湘一帶,在潭州(今湖南長沙)偶遇從京城流落到江南的李龜年。分別四十多年的老朋友在暮年相遇,又適逢落花季節,悲喜交織而作《江南逢李龜年》。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當年,我們經常在岐王府裡碰面,也不知有多少次在崔九家裡聆聽過你的歌唱。現在,正值江南風景最好的時候,沒想到在這落花的暮春時節,又和先生相逢。
這首詩的前兩句追憶兩人以前在王公大臣門庭間的往來接觸,流露出詩人眷念盛世大唐期間名流匯聚、歌舞昇平的一派繁榮景象。後兩句寫的是李龜年和杜甫兩位老人的悲傷,實際上何嘗不大唐的悲傷,讓人黯然傷神。
回覆列表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出自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晚年個人境遇:疾病纏身,窮困潦倒。晚年(768-770)的杜甫,漂泊江東。疾病纏身,患有消渴病(糖尿病)和風痺病,備受折磨。同時期的詩作,也多有反映。“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生活窮困潦倒。在生命最後一年半的時間內,流落衡州(衡陽)、潭州(長沙),以船為家,岸上竟無一立錐之地。依靠在魚市,售賣中草藥來維持生計,令人唏噓。
晚年國家境遇:帝國飄搖,地方戰亂。其時,安史之亂(755-763)儘管已經平定,但連年戰亂,致使大唐帝國,元氣大傷,國衰民敝,搖搖欲墜。地方內亂不斷。當時潭州也發生了兵亂。杜甫的《逃難》一詩,真實地反映了這一現實。
五十白頭翁,南北逃世難。
疏布纏枯骨,奔走苦不暖。
已衰病方入,四海一塗炭。
乾坤萬里內,莫見容身畔。
妻孥復隨我,回首共悲嘆。
故國莽丘墟,鄰里各分散。
歸路從此迷,涕盡湘江岸。
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這首詩,寫於770年暮春時節。恰逢唐代著名音樂人李龜年,也潦倒流落潭州。故人相見,物是人非,共同悲涼的際遇,惺惺相惜,斷腸天涯。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李範。崔九,是唐玄宗的寵臣崔滌。杜甫十四五歲時,在地方前輩的援引下,時常出入岐王、崔滌的府邸,有幸目睹李龜年的尊顏,聆聽李龜年的歌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那時,大唐是何等的輝煌鼎盛,王公貴族,鐘鼓鼎食,歌舞昇平。而如今,本應是江南風景如畫,綺麗繁華的最美時節,與君重逢,卻落花紛紛,春意闌珊。時過境遷,輝煌不再。既是對自己和李龜年,落魄蹇滯,漂泊江南的悲嘆,更是對大唐帝國由盛及衰的一首輓歌。
落花時節,是構成這首詩意境的絕佳“物象”。整首詩,言近而意遠,情與景渾然天成,意境深邃悲慼,錐心捶胸。杜甫一生,胸懷“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願,執持“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操守,卻落得“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悲慘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