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人可樂

    這個故事應該是曹操和楊修的故事。新建的院子,曹操看了一圈後在門內寫了“活”字,其他人都不懂什麼意思,只有楊修知道,說就是讓工匠把門改闊一些!這點兒文字遊戲的把戲被楊修猜中,曹操很不開心,但他的確猜對了!

    1.漢字是表意文字。文字學裡一直認為漢字有四個造字法,分別是象形、會意、指示、形聲,兩個用字法,分別是假借和轉註。這裡我主要說一下造字法。象形字一般就是一些我們周圍能看到的實物。牛羊狗雞人就是對這些事物外形的簡單勾畫,原來的圖畫特別像實物,後來越來越抽象。會意字是用兩個字組合在一起的意思來合成一個比較抽象的意思,比如兩個人前後排列就是“從”,一個人跟著一個人嘛,兩個人背對著就是“北”,原來就是背靠背的意思,後來借為方向詞了。指事字就是用一個小點兒點出一個特徵,比如上下這兩個字就是在一個橫線上下的點一個點表示位置關係。最後一個形聲字是造字最多的方法,一般認為一部分表示聲音一部分表示意思。比如清河海三個字中水字旁表示意思,另一部分是讀音,就是我們經常說得,秀才念半邊,是有根據的。但有一種右文,表音部分也表意思,比如淺字中的“戔”,本身有小的意思,同時還表音,意思就是小的河水。

    2.漢字可以玩兒文字遊戲。在題中的闊字本來就是形聲字,活只表音,與闊沒有任何關係。但是文人或者現代人可以玩兒文字遊戲,把它們拆開來拼湊一些字。元宵節時的燈謎遊戲就是這樣的。比如,另有安排——加,熙熙攘攘——侈。

    總得來說,漢字表意,有些字我們不會讀它,但是能根據它的零部件可以猜到意思。比如月字旁的很多字跟肉有關,比如臉,胳膊,腚等,如果我不知道病入膏肓的肓字底下是月還是目,靠這個辦法就可以知道了!

  • 2 # 讀點古文

    古代漢字的構造方法,一般指 “六書”而言。六書中的“書”不是書本或者 書寫的意思,而是指文字。

    六書一詞出於《周禮》:“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日五禮,二日六樂,三日五射,四日五馭,五日六書,六曰九數。”然而,《周禮》只記述了“六書”這個名詞,卻沒加以闡釋。首次說出六書內容的,是東漢班固承襲西漢末劉歆《七略》而作的《漢書藝文志》,他說:“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註、假借,造宇之本也。”對六書解釋最詳盡的是東漢學者許慎,他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把六書的名目和次第修正為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後代學者研究和詮釋六書,在次序上主要是採用班固的說法,在稱呼上採用許慎的說法。

    六書不是預先制定的據以造字的原則,而是根據漢字的實際情況加以客觀分析,總結出來的條例。這些條例的作用不完全一致。 清代著名學者戴震在《六書論》中說過:“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者,字之體也:轉註、假借二者,字之用也。”意思是說,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造字法,轉註和假借是用字法,後世學者多采用這種說法。

    “六書”所說的六種造字方法,互相聯絡、互相配合、互相補充,而又各有各的特點和作用,它們是一個系統,不能把它們分裂、孤立起來,也不能把它們等同、並列起來。

  • 3 # 谷底001

    門內寫活字,就成一闊字。這說明了主人的心思!從這個故事,我們看到了漢字的表意功能。

    漢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非字母文字。有表意功能。往往一個字多種意思。這也就決定了外華人學習漢字的難度。不同的語境,同一個字有不同的意思,這種情況常常讓外華人無所適從!

    從另一方面也可以證明漢字功能的強大,因為一個字代表很多意思,我們漢字在聯合國的文字是用紙最少的。漢字還為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做貢獻!

    因為漢字的表意功能,出現了眾多的成語,俚語,傳承數千年,發揮比喻意義,為華人所樂道。就如“闊”字的故事,我們很多時候看的不是字面意思,而是字後面的隱喻!

  • 4 # 小勺姐

    門內添活字的故事最早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原文是這樣的:

    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只取筆於門上書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曉其意。修曰:“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園門闊耳。”於是再築牆圍,改造停當,又請操觀之。操大喜,問曰:“誰知吾意?”左右曰:“楊修也。”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這個故事是說,曹操的花園建好了,他去看的時候什麼也沒說,只在門上寫了個“活”字。大家不明白他的意思,只有楊修說:“"門"字裡面加個"活"字,這是"闊"字。曹丞相是嫌門大了。”於是人們又重新改造。曹操看了很滿意,問是誰猜到了他的意思。大家告訴他是楊修。曹操嘴上說楊修聰明,其實心裡對楊修有了忌憚。

    這個故事直接體現出漢字的字形是有表意功能的。楊修為什麼能聯想到“闊”字,因為“門”的形狀從甲骨文開始就是一個漢字——“門”。

    即使後來演變成繁體字,也是這個樣子的:

    是不是一看就懂,非常直觀?

    漢字是表意文字,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透過圖形來表達意思:

    上圖中間這行就是甲骨文的文字,非常形象,一看就能明白字的意思。這是表音文字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曹操和楊修如果說的是英語,除非曹操在門上寫個“wide”,否則楊修再聰明也猜不出來丞相的意思了。

    好了,總結一下這個故事體現出的漢字特點:

    1. 漢字是具有高識別度的文字。

    漢字方方正正,一撇一捺,一橫一豎皆有規範。即使不會寫漢字的人,也很容易識別。但如果把英文、德文、法文等等都放在一起,不懂英文的人很難辨別出來哪個是哪個。

    2. 漢字的字形能夠表意。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種表意文字。所謂表意文字,是跟表音文字相區別的。表意文字的好處在於,即使有一天,我們不知道這個字原本的聲音是什麼,但仍然可以透過很多方式知道這個字的意思,這就使得漢字非常便於流傳。

    從上面這個故事裡很容易看出,“門”的字形跟實際的門就很像,再加上一個“活”字,就是“闊”。最早的漢字——甲骨文,就是表意文字。這是一種圖畫式的文字,很多時候字形跟物體本身就很相像。

    再比如甲骨文的“春”字。

    日頭上下圍著小草,旁邊是一棵努力生長的小嫩芽。這個字裡蘊含著的意思是:春天的太陽昇起來,天氣暖融融的,周圍的小草都變成了綠色。那土地裡的種子,它努力地衝破阻礙,破殼而出,積極地向上生長著。

    一個字裡面,不僅有畫面,還有意境,這是隻有漢字的表意功能才能表達出來的。即使漢字演變到了今天我們熟悉的“春”字,這個形象還是能夠讓人感受到。

    3. 漢字的意義具有可延展性。

    比如上面這個故事中的“闊”字,最初可能跟門的寬窄有關,進一步延展到空間的寬闊,再進一步延展到心胸的寬窄,我們現在常說“心胸開闊”,就是從最初的意思延展出來的。

    再比如“合”字,在甲骨文裡,“合”字是這樣的:

    這是一個裝東西的容器,上面是個蓋子,下面是容器。

    曹操和楊修還有個有名的“一合酥”的故事,用的就是這個字。這個字的本義可能是一個盒子,那麼這個蓋子和盒子緊緊地合在一起,就延展出了相合、關閉的意思,再進一步延展,就有了聚集的意思,比如“閤家歡”。

    4. 漢字有“超時空性”。

    再看“門”字的演變,從甲骨文到繁體字,再到簡體字,門字雖然有變化,但整體字形變化不大,還是能夠看出最初的意思。有一個詞來表達這個意思,叫做“超時空性”。是不是很時髦?對了,即使你今天真的穿越了,不管穿越回哪個朝代,你都不用做文盲。因為即使你不會說當時的話,但文字你一定能認識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太宗李世民寫過哪些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