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唐僧去天竺國取經,他作為第一個踏入天竺國的唐朝人,沒有人給他做翻譯,他是如何與那裡的人進行交流?他如何將梵文翻譯唐文? 還有一路上翻山越嶺,壞人那麼多,虎狼野獸也很多,他一個人怎麼應付這麼多的困難?
11
回覆列表
  • 1 # 本草總錄

    唐僧取經路線,基本就是古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從漢朝時期就打開了,一直通到羅馬,往返的主要是商人,到唐朝時期,已經有幾百年。

    唐朝是最對外交流最開放鼎盛時期,長安的老外非常多,相關的交流、學術研究都非常發達,所以語言在當時根本就不是問題。

    唐僧本身對外語也有很強的研究,並且熟練使用。

  • 2 # 隨緣l金剛

    那不是我們該關注的 我們要學習他的那種精神 不怕苦不怕難 還有路途很多誘惑都不為之所動 透過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 修成正果

  • 3 # 森林鹿

    有兩本書,一本叫《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另一本是《續高僧傳》裡的《玄奘傳》。上面所有問題的答案,基本都可以在這兩本書裡找到。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共十卷。唐慧立原本,彥悰撰定。這兩位大和尚都是唐玄奘的弟子,一般認為他們是整理了玄奘生前的談話口述資料等,編撰成書。此書前五卷記玄奘西行前情況和西行十九年的經歷,後五卷記回長安後到逝世在佛學上所作的貢獻。《續高僧傳》也是初唐僧人道宣寫的,與玄奘是同時代人,一手資料。

    關於語言問題,《續高僧傳》記載,玄奘在唐都長安下決心西行求法以後,“頓跡京皋,廣就諸蕃,遍學書語。”也就是在長安城裡找很多外華人學外語外文。後面還有一句“行坐尋授,數日便通。”,這個看看算了,唐僧再聰明也沒聰明到這程度。

    他本人有一定外語基礎,還有個重要原因,是他得到了當時高昌國王的追捧。高昌這國家比較特殊,位於今新疆吐魯番一帶,國民大多是漢魏遺民,種族語言風俗都接近內地,但是又處在中西交通要道上,有中轉站性質。玄奘在從長安到高昌的這一路上是比較艱苦,九死一生,但是到了高昌以後,迷弟國王為偶像砸了大筆人財物,後來實在留不住,派了很多隨從陪他一起繼續西行,這其中當然會包括專業翻譯。

    高昌隨從團又帶著唐僧去找了突厥可汗,這是當時西域的老大。有老大罩著,玄奘後面的行程比較平安順利,基本不用再考慮“壞人那麼多,虎狼野獸也很多”的問題了,因為他不是一個人,有隨從呢。

    當然,唐僧這一路遇到的各種困難還是很多的,怎麼應付?按他自己的敘述,比如快要在沙漠裡渴死的時候,“臥沙中默唸觀音,雖困不捨,啟菩薩曰:玄奘此行,不求財利,無冀名譽,但為無上正法來耳。仰惟菩薩慈念群生以救苦為務。此為苦矣。寧不知耶。如是告時心心無輟。”這麼念著念著,“夜半忽有涼風觸身。冷快如沐寒水。遂得目明馬亦能起。體既蘇息。得少睡眠。即於睡中夢一大神長數丈。執戟麾曰。何不強行而更臥也。”於是他就又往前走,馬帶他找到了水草……“固是菩薩慈悲為生。其至誠通神皆此類也。”信不信由你嗯。

  • 4 # 絕世好人555

    唐僧放到現在那就是學霸中的學霸,天才中的天才!在取經之前就精通梵文,後到印度博覽群經,長進一日千里。宿聞古印度多學者,哲學非常深厚,佛教也異常發達,但唐僧在印度四處公開辯經卻無人能敵!可以想象下他的梵文是多麼精通,對佛學的明辨真是驚世駭!佛經似深海無邊,可見他的記憶力多麼強大!古印度人才似繁星,唐僧卻能成為印度國王最尊重的翹楚。令人感嘆!佛教經義本就深奧無比,再把梵文經文翻譯成漢文,需要極高的翻譯技巧,必須精通漢梵兩種語言文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魯迅言青年學藝術,無歐美名畫借鑑,如“摸暗弄堂”。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