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耘華茶空間

    孔子那個年代是農耕文明,就如我們現經濟或工業文明一樣。耕是踐行,讀是學習,就是論語裡開篇講的學而實習之,王陽明講的知行合一。詩書是六經裡其中兩經,六經也罷,四書也罷,都足下修身之用。

    所以,耕讀是本,詩書是用,即傳家也繼世。

  • 2 # 慢日時光

    孔子主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丈人”懟之:孔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孟子打圓場:“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 3 # 畫月成眉

    我認為耕讀傳家追求的是“獨善其身”,詩書濟世追求的是“兼濟天下”。孔子家族的傳承是詩書濟世。

    耕讀傳家:耕,就是務農,耕種、稼穡。讀,就是讀聖賢書,使知禮儀懂廉恥,學會做人的道理。耕種傳家就是農業勞動和讀書識理兩手抓、兩不誤。而且讀書不是為了做官,學好了仍然是耕種,並把耕種和讀書世世代代傳下去。中國古代一直處在農業社會,對耕種都非常重視。農耕文化是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也是傳統文化的根基,農民的地位僅次於朝庭官員,比工匠和商人都要高。

    詩書濟世:詩書,就是飽讀詩書。濟世,就是救世,濟助世人。在這裡讀書就是為了做官,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古代讀書人普遍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理想抱負。

    孔子家族是詩書濟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詩書就是聖賢之學,是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孔子的儒家教育就是為國家培養治國安邦平天下的高階人才:君子,而不是培養會耕種,懂稼穡的“小人”。有一次,孔子的學生樊遲請問孔子種莊稼和種菜的學問,孔子說他知道的還沒有老農多。等樊遲退出後,他就說樊遲是小人。然後闡明禮義信對上位者(也就是君子)的重要性,根本用不著自己去種莊稼。

    其次,孔子一生求仕,不事稼穡。年青的時候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庫的官員)、“乘田”(管理牧場的官員),並不斷得到提拔,到五十一歲時被任命為中都宰(現市長級),五十二歲升為司空(部長級),五十六歲任代理宰相。老了以後沒做官時。孔子就致力於教育,為中華培育優秀政治人才。

    孔子的兒子孔鯉雖然早逝,五十歲就走了,沒有什麼突出的作為,但也一直致力於君子之學,不事稼穡。孔子的孫子孔伋,字子思,是與孔子、孟子、顏子、曾子比肩的五大聖人之一,據傳《中庸》就是他編撰的,被當時的魯國國君尊為賢者和老師。子思的後代子慎擔任過魏國國相。總之孔子家族世世代代都在傳承孔子的儒家思想,有機會的話就兼濟天下。

  • 4 # 英飛特Star終身成長

    孔子家族是“詩書傳家”,

    庶民家族是”耕讀傳家。

    這也就是我們現代人所說的家風。

    能夠世代相傳的才叫優良家風,

    優良的家風勝過千萬名校。

    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創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範圍擴大到貧民,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

    按照西周教育制度,庶民是沒有資格受教育的。孔子因為出身貴族,有獲得教育的機會。他紮根農村,瞭解民間疾苦,所以興辦私學,使普通老百姓也能接受教育,百姓在養家餬口的業餘還能透過讀書修身養性,這也為普通百姓鯉魚跳龍門奠定了基礎,孔子辦學的目的是希望透過教育,培養從政的君子。

    孔子的家風是“詩禮傳家”,

    以儒家經典及其道德規範世代相傳。

    孔子庭訓兒子孔鯉,

    “不學《詩》,無以言”;

    “不學《禮》,無以立”。

    不學《詩》,不善言談;

    不學《禮》,無法立足。

    孔子的後人不學詩,不學禮,

    是要受訓斥的。

    無論耕讀傳家,還是詩書傳家,

    告訴我們謀生也好,做學問也好,

    持續學習,與時俱進,既要懂情趣,

    更要懂生活。

  • 5 # 塵埃說教育

    耕讀傳家。

    何謂耕讀?“耕”即耕田,“讀”為讀書。耕田養家餬口,以立性命。讀書修身養性,以立高德。"耕讀傳家"既學勤勞,又學做人。

    “耕田”狹義的耕田是指種地,種地生產糧食,“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糧食是物質基礎,若沒有糧食,我們都會被餓死,更談不上發展。國家要發展,人類要進步,都是建立在糧食的基礎之上。廣義的“耕田”指一切工作,工作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根本,勤勞的工作能讓我們有更好的生活,所以“耕田”促使我們勤勞。

    “耕田”是基礎,讀書是昇華。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Sunny;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讀書可以完善自我境界,提升個人修養,更能利國利民;讀書可以認識豐富多彩的社會和人性;讀書可以提升生活經驗和生存之道;讀書可以獲取知識,增長見識,擁有技能,能獲得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精神享受;讀書能讓我們昇華人生,學會做人。

    宋真宗的《勵學篇》曰: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耕讀傳家應傳萬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能更好的寫好古典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