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久有凌雲志

    我認為現代詩是最適合用現代語言表達思想的詩歌形式,因為形式自由,表達思想無拘無束,所以誰都可以來幾句,以至於良莠不齊,精品太少,整體給人一種詩歌行將沒落的感覺。

    我也常常寫現代詩自娛自樂,很少在公眾場合展示,但我有我寫詩的標準,願意在此分享。

    我寫詩追求畫面美,音樂美,思想美三個基本要求。

    我認為寫詩就是用文字繪畫,首先要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一副感人的畫面,讓讀者在你描繪的畫面中陶醉,不經意間被你畫面中流露的感情感染,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自然形成。

    其次是詩歌要有音樂美,遣詞造句要巧妙有音律,具體表現在要押韻,語句要朗朗上口,甚至可以譜曲歌唱,讀一句就忍不住想讀下去,讀完不知不覺記住了很多,這樣的詩才會有廣泛的流傳度。

    第三,詩歌要有思想美。寫詩是為了更形象生動更有意境更巧妙地表達思想,所以思想健康有深度極其重要,思想是詩歌的靈魂,沒有深刻的思想,你的其他表達都是膚淺的,沒有意義,讀者讀後會覺得索然無味迅速忘記。

    總之,畫面美會讓詩歌更有吸引力,音樂美會增加詩歌的傳播度,思想美決定詩歌的穿透力。

  • 2 # 試手黑刀

    詩是文字表達的藝術形式。文字之美的極致是唐詩和宋詞,之後借用文字來表達的元曲、明清小說、現代詩、現代小說從沒達到過唐宋時的高峰。

    所有的藝術媒介裡,文字的最簡單的,音訊要複雜一點,綜合性最強的是影片。它們有點像一維、二維和三維的關係。現實社會中所對應的是詩歌小說、歌曲和電影。

    智慧手機的普及,抖音、鬥魚等影片網站快速發展,我們每個人都能輕鬆製作影片,這是大眾的娛樂。我猜想:用不了三兩年,我們每個人都會拍攝自己想拍的電影,用電影充分表達自己。

    至於現代詩,它會很小眾,然後,逐漸沒落……

  • 3 # 江南詩丐

    古體詩,特別是近體詩太刻板.現代詩太直白,甚至沒有了邊際.由於沒有文字的壓宿,甚至沒有了詩的感覺,所以兩者都應該改革,特別是現代詩都到了文字垃圾程度。

  • 4 # 無硯齋

    現代詩的走向無非健康發展和走向滅亡兩種。

    先談健康發展。要求詩人們把傳承祖國文化瑰寶為己任,一方面護理好文化殿堂中的格律詩詞,做好宣傳、教授、組織大賽等等傳承工作,讓古典詩詞不至在歲月的流逝中風化。另一方面,在新詩創作中,要儘可能多地運用押韻、字行規整、使用典故等傳統技法,記錄真實感受、抒發真實感情、描會完整事件,使新詩更多地保持傳統詩詞的風格,讓更多的人從能看懂、到真喜歡、再到自己寫,使新詩融入人們的文化生活。

    再談淡新詩的消亡。《燕山夜話》裡,記錄了一個西方"無聲音樂"的影象:在劇院裡,一支無聲樂曲開始演湊。看不到樂隊也聽不到樂曲,只有一隻飛舞的蝴蝶。觀眾們看著那隻蝴蝶飛出了天窗,曲即終。鄧拓稱這是資本主義文化的未落!一種文化形式越是能夠藝術地表現生活,喜歡它的就人越多,它的生命力就越強。但在新詩創作上日益小眾的現象,不能不讓人憂慮。這種情況,發端於改革初期的朦朧詩。幾句小詩寫出來,讀者可以隨意理解,本來就沒看清楚嘛。推崇者認為,只有朦朧才能解放思想,越是看不懂越便於思想解放。結果,使得詩歌,這種人民群眾最為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逐漸淡出了大眾視野,成為了詩人們的專利。更使得許多急於迸發激情的輕年人,走入了相對簡單的追星行列。

    新詩創作也可以有小眾的,但它必須是以大眾為基礎,有規律可以總結的。否則,就只會使新詩趨向於消亡。

  • 5 # 周延龍詩歌原創

    1、詩人

    我今生所以不能成為詩人,是因為心胸狹窄。

    詩人海子二十多歲便臥軌自戕,是因為心胸過於坦蕩,坦蕩到連生命都不屑一顧。我和海子是兩個極端,我最卑微,海子最癲狂,都不值得提倡,但是我和海子中間那些寫詩的人們,如何拿捏與把握,才能寫出好詩,從而成為詩人?我一直在尋找這個答案,多年猶未能也!

    真正的詩人,胸中要有無窮的丘壑;真正的詩作,令人觀止、聞之必然動容;詩作不能蕩氣迴腸,不能醍醐灌頂,不能志存高遠,不能美不勝收,絕不是好詩;真正的好詩是化解私慾和塊壘的良藥,是讓人智慧和覺悟的禪鋒;

    要想成為詩人,首先要先成為一位思想家。

    寫詩的人,不一定是詩人,就像研究哲學的人,不都是哲人。就算偶爾寫出幾首好詩句,那也不一定就是詩人,就像每個人在某個瞬間的覺悟都有可能和佛陀一樣境界,但是離真正的覺悟其實很遠很遠。有多少詩作,是哼出來的?是擠出來的?是編出來?是湊出來的呢?至少我目前多半是。

    能夠成為詩人,是每個寫詩人的夢想,哪怕你的目的只是自我陶醉,不屑於沽名釣譽,但是你內心成為詩人的夢一定在悄悄地滋長,不要讓我猜中了,至少你希望成為自己生命裡的詩人。

    2、詩的藝術

    或許是我執,我一直認為詩是最偉大的藝術,不是之一。

    儘管所有的藝術都是抒發情緒,或高亢、或悲涼、或唯美、抑或蒼茫,而詩歌的精髓則更深邃,更值得信仰。我知道其他門類的愛好者們會拍案大怒,但我依然固執地這麼認為,這種感覺不可名狀。

    3、詩的形式

    古今各類詩作體材,無論形式如何變化多端,詩的主體神妙部分一直沒有變的。

    至於詩的門類和範疇,只是一種規範,當然規範值得尊重,但這不是詩的精髓所在。好比武功,馬步是基礎,練好馬步,才有可能修成上乘武功,而武功的運用卻很少有機讓你從馬步開始。但是沒有練過馬步的武功,即便看似修成更花枝招展的招式,那只是花拳繡腿,遇到真正的高手,也會慘敗。大多奇妙的武功並不流於形式,而是精氣神的力量,當然有精髓,形式又俊美,則更會錦上添花。

    有些朋友特別強調詩的規範,特別是格律詩,這一點我是尊重的,他們是為了更好、更精準的傳承,這是“名門正派”式的修為,因為既然稱之為格律,如失去了基本的規範,那格律也就失去了意義。但是自由和枷鎖很難衡量,不經意間都會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要知道所有規範只是為了讓人有更好的辨識和暫且統一一下評定的標準,而不是詩的本身。再好比武功,你說你要耍一套少林拳法,結果都是太極的身法,這個不免會引來質疑甚至貽笑大方,但是如果你只說要練一套拳法,只要你的展現了精、氣、神的力量,我想都會引來讚歎。又好比信仰佛陀要謙恭、要行佛禮,而謙恭和燒香不是佛究竟希望的,究竟的願望是讓大家覺悟,而真正的覺悟不是這些形式。這又像極了“六祖指月”的故事,任何一種指引都不能確切表述月亮存在的本身。我想詩也是這樣,詩的究竟我想也是無聲無形的,語言和詞彙只說出了一小部分,真正的好詩是“心”在說話。

    結識詩是我最大之幸運,我知道以我的智慧,對詩的領悟不能萬分之一,我沒有臥軌超然的膽量,但我卻有勇氣可以在夜裡鑿壁偷光,瞻仰這偉大領域裡神聖的光芒!

    以上純屬個人管見,望方家莫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愛的陌生人,可以說一句你覺得溫暖的話麼?你會想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