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啊小李趣聞
-
2 # 澗邊生
你是指現代詩還是格律詩?現代詩押韻隨意,朗朗上口的韻腳即可。格律詩要求則很嚴格,一般依106平水韻押韻,偶數句押韻,只可用平聲。
-
3 # 長安與故里的生活點滴
一、首先,要明確古詩的絕句和律詩是不同的:
對於絕句:五字一句的稱五言絕句;七字一句的稱七言古詩。一般由四句組成,可分為律絕和古絕。
對於律詩:五個字一句的律詩叫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個字一句的律詩叫七言律詩,簡稱七律。
二、押韻區別:
絕句:絕句在押韻上,根據形式的不同,要求也不一樣,其中律絕最嚴格,和律詩一樣,要講究平仄相對,押韻嚴格。但是”古絕“一類的絕句就沒有這麼要求的嚴格了。
律詩: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還有一句平仄調配的變通規定,為常用口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其意思就是:一三五字不比拘泥於平仄相對,但是二四六字一定要,”平“對”仄“或“仄“對”平”。
三、寫好押韻,要注重詩詞上下句中,對子的使用:
對子歌,也是人們總結的平仄相對的對子,所組成的一首歌謠,是一種對偶句。它言簡意深,詞語對仗,平仄協調,是漢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例如: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魚翁。
四、透過講究詩中的“平”、“仄”相對,再配合對子歌,使詩中詞語對仗,勤加練習就能寫出押韻的詩。
擴充套件資料
一、詩歌的韻律最主要的就是透過平仄相對來展現。平仄的運用也有一定格式,稱為格律。平聲和仄聲,代指由平仄構成的詩文的韻律。現代對於平仄的區分主要透過漢語拼音,將一二聲作為平,三四聲作為仄。
在古代,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區別平仄的要訣就是“不平就是仄”。
二、對於不同長短和不同平仄開頭的詩也有不同的規範;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平聲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仄聲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聲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聲
-
4 # Bearmiemie沐秋雨
把同韻的字有規律地配置在詩詞等韻文的句尾。
古體詩押韻:古體詩押韻較寬。可轉韻,或鄰韻通押;可押平聲韻,也可押仄聲韻。仄聲韻中,要區別上、去、入聲,不同聲調一般不相押,只有上聲韻和去聲韻偶然可以相押。古體詩除了押韻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縛,這是一種半自由體的詩。現在把古體詩的韻、平仄、對仗等,並在一起敘述。
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字的地方,稱為韻腳。把同韻的字有規律地配置在詩詞等韻文的句尾。各句押韻的字叫做韻腳或韻字。押韻是詩詞等韻文的語言特點之一。
-
5 # ET先生
古詩有兩種,一種是七律,就是一句七個字;一種是五言,就是一句五個字.先從五言開始寫吧,比較簡單.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字的地方,稱為韻腳.一麻,新華字典裡的韻母 a、ua、ia 同屬一個韻部. 二波,韻母 o、uo. 三歌,韻母 e. 四皆,韻母 ie、ue. 五支,韻母 i (屬 zh、ch、sh、z、c、s 聲母,與七齊有別). 六兒,韻母 er. 七齊,韻母 i (屬聲母 b、p、m、f、d、t、n、l、j、q、x、y,有別於五支). 八微,韻母 ei、ui. 九開,韻母 ai、uai. 十姑,韻母 u. 十一魚,韻母 v. 十二侯,韻母 ou、iu. 十三豪,韻母 ao. 十四寒,韻母 ...”
一、首先,要明確古詩的絕句和律詩是不同的:
對於絕句:五字一句的稱五言絕句;七字一句的稱七言古詩。一般由四句組成,可分為律絕和古絕。
對於律詩:五個字一句的律詩叫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個字一句的律詩叫七言律詩,簡稱七律。
二、押韻區別:
絕句:絕句在押韻上,根據形式的不同,要求也不一樣,其中律絕最嚴格,和律詩一樣,要講究平仄相對,押韻嚴格。但是”古絕“一類的絕句就沒有這麼要求的嚴格了。
律詩: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還有一句平仄調配的變通規定,為常用口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其意思就是:一三五字不比拘泥於平仄相對,但是二四六字一定要,”平“對”仄“或“仄“對”平”。
三、寫好押韻,要注重詩詞上下句中,對子的使用:
對子歌,也是人們總結的平仄相對的對子,所組成的一首歌謠,是一種對偶句。它言簡意深,詞語對仗,平仄協調,是漢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例如: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魚翁。
四、透過講究詩中的“平”、“仄”相對,再配合對子歌,使詩中詞語對仗,勤加練習就能寫出押韻的詩。
-
6 # A唐山大哥
詩歌的韻律最主要的就是透過平仄相對來展現。平仄的運用也有一定格式,稱為格律。平聲和仄聲,代指由平仄構成的詩文的韻律。現代對於平仄的區分主要透過漢語拼音,將一二聲作為平,三四聲作為仄。
在古代,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區別平仄的要訣就是“不平就是仄”。
二、對於不同長短和不同平仄開頭的詩也有不同的規範;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平聲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仄聲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聲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聲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絕句,百度百科——律詩
-
7 # 酌詞通格律
題解
詩是韻文,押韻是韻文最基本的要求。
韻腹和韻尾相同的的字,作韻句末字,叫做押韻。
詩作體裁不同,押韻要求也不同詩的體裁不同,押韻規則要求也不同。
古體詩押韻自由,仄韻、出韻(包括換韻、借韻、鄰韻通押)、撞韻、擠韻都是古體詩常見現象,唐詩中這樣的詩例不勝列舉!
自由詩押韻更自由,除古體詩所允許的押韻自由之外,還有連韻、湊韻、同韻等。
格律詩押韻有嚴格的規則要求,不支援古體詩和自由詩的押韻自由。
合韻:格律詩韻句末字,必須是同韻部的平聲字。
出韻:同一首格律詩中,使用不在同一韻部的韻字押韻。
借韻:同一首詩的某一韻句,借用其他韻部的韻字押韻,是不拘押韻規則的古體詩常見現象。用在格律詩中,實質是出韻。
鄰韻:同一首詩中,使用鄰近兩個韻部的韻字押韻。這是古體詩中的常見現象之一。例如“鄰韻通押”,畢竟押韻的韻字不在同一韻部,若用於格律詩,其實質也是出韻,請見後面詳盡的圖文探討。
換韻:同一首詩中,換用不同韻部的韻字押韻,是古體詩中常見現象之一,例如初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撞韻:非韻句末字出現與韻句末字同韻的仄聲字(使用活韻者不在此例)。
擠韻:詩句中出現與韻句末字同韻的漢字。
連韻:相鄰兩個韻句的末字,是同音字。
湊韻:韻句末是與句意無關的韻字。
同韻:同一首詩中,使用同一個的漢字押韻。
啞韻:開口度不大,讀音不響亮的韻字。
活韻:開口度較大,讀音響亮的韻字。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以上紅字體表示格律詩押韻的“交通紅燈”,綠字體表示“綠燈”。“紅燈停,綠燈行”,三歲小孩都耳熟能詳!
韻書、韻部、韻表及古今韻古代沒有拼音,就用就反切方法來給漢字注音。反切就是“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及聲調”的注音方法,例如:水-式(聲)軌(韻和調)切。《切韻》是隋代陸法言所著韻書,相當於現在的字典。後世《唐韻》、《廣韻》,都以《切韻》為藍本。
同韻同調的字集中為一個類別,就叫韻部。同一韻部的漢字集中在一起,就是韻表。不同韻部的韻表集中彙編在一起組成韻書。韻書是按相應時代當時的“官話”聲、韻、調為“欽定”的平仄二元化押韻標準,例如《平水韻》。
“平水韻”是由其刊行者劉淵原籍為江北平水(今山西臨汾)而得名。平水韻依據唐人用韻情況,把漢字劃分成106個韻部(其書今佚),是更早的206韻的《廣韻》的一種略本。每個韻部包含若干字,作為近體詩用韻,其韻腳的字必須出自同一韻部,不能出韻、錯用。 清代康熙年間,後人所編的《佩文韻府》把《平水韻》併為106個韻部,這就是古今使用的廣為流傳的平水韻。
“平水韻”在元代的100年間,並沒有人再對其劃分出什麼“平水鄰韻”;清代也只是將《切韻》(廣韻)的反切注音,以“平水韻”的分部為序,編成了《佩文韻府》,使其更加固定了“平水韻”韻部。哪來的“平水韻”還有再分鄰韻的規定呢?後人總是在為唐人的某些詩韻字不在同一韻部打圓場:什麼“孤雁入群”、“孤雁出群”,“孤雁格”、“軲轤體”、“進退格”等等,統統是為不能自圓其說的格律詩“借韻”、“鄰韻通押”等違規出韻找個漂亮的詞藻作藉口!
平水韻中,有許多不在同一韻部的韻字,在今韻中屬於同一韻部。而新韻中許多同一韻部的字,在古韻中是劃歸在不同韻部的。同一首詩中,不能同時使用兩種不同的押韻標準。因此,使用平水韻中不同韻部的韻字押韻(鄰韻通押)的唐詩,其實就是不拘平仄押韻規則的古體詩(古絕、古風)。
“出群格”與“入群格”實質都是用不同韻部的字押韻上述截圖文字顯示,既然,最早提出“孤雁出群”是在明代;那麼,唐詩“孤雁出群”之說及其論據成立嗎?因此,“出群格”、“入群格”純屬後人為格律詩出韻杜撰的漂亮藉口而已,格律詩並非支援什麼“鄰韻通押”!
格律詩創作審美學術探討,當實事求是,持嚴謹的科學態度。用集成了格律詩平仄押韻集體研究成果的高科技優質計算機智慧客觀量化檢測結果,無疑較個人人工主觀檢測全面、迅速、客觀、公正、可信。“孤雁格”客觀檢測顯示結果截圖佐證如下。
“出群格”一:《訪戴天道士不遇》·李白(唐代)
犬吠水聲中,(一東)
桃花帶露濃。(二冬)
樹深時見鹿,
溪午不聞鍾。(二冬)
野竹分青靄,
飛泉掛碧峰。(二冬)
無人知所去,
愁倚兩三松。(二冬)
“出群格”二:《題西林壁》·蘇軾(宋代)
橫看成嶺側成峰,(二冬)
遠近高低各不同。(一東)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一東)
“入群格”:故行宮·元稹(唐代)
寥落故行宮(一東),
宮花寂寞紅(一東)。
白頭宮女在,
閒坐說玄宗(二冬)。
可見,不同韻部的字,用在同一首韻句末,實質上就是出韻(不押韻),是格律詩押韻的“交通紅燈”,“借韻”、“通押”強詞奪理,“申訴無效”!
仄韻詩孟浩然的《春曉》、柳宗元的《江雪》,韻句末字都是仄聲字。仄韻詩押韻的仄聲字雖同一韻部,但所用韻字不是平聲字,不在律絕之例,屬於古體詩體裁之一的古絕或古風。
仄聲押韻,也是格律詩押韻的“交通紅燈”。闖了紅燈,反而以“格律詩”居功自傲,值得打著“革新”旗號推而廣之嗎?
撞韻、擠韻與活韻化解王維《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例檢測分析如下。
“後”與“秋”,“岸”與“還”都有“撞韻”之嫌;句中“山”與韻句末字“山”有“擠韻”之嫌。但用了活韻,能將撞韻和擠韻化解,因而不在撞韻和擠韻之例。
主旨澄清格律詩押韻的誤區。
-
8 # 愛看新聞的俊青
寫詩時是詩內容和詩韻腳同時產生,還是由詩內容確定詩韻腳?想用同韻字數多的做寫詩的韻腳,字詞選擇性廣。有的人說寫詩是謅出來的,也有的人說寫詩有靈感,詩興趣大發,可以說:詩句從心出,詞語念嘴來。不會拼音的詩難寫。
-
9 # 0山鷹之歌0
我經常寫“詩詞”,卻不知道應該怎麼押韻。是不懂理論性知識,只要我自己看著感覺彆扭,就按自己能接受的改。
我也不想有意去學那些知識。也確實沒有成為詩人的信心。真沒學問,不是謙虛!
自己寫點東西,得個心情愉快就夠了!別人如果喜歡看更好,不喜歡看也是正常。古詩詞誰都熟記於心了?那麼多好的古詩詞不看,不喜歡看我的那就太正常了!
寫“詩詞”就為自己心情愉快而寫。如果能讓看的人也心情愉快,那就是成功的詩詞,無論合不合平仄格律規定。讓看的人心情不愉快的詩詞都火了,讓人心情愉快的詩詞卻好不了!那就是人間出問題了!
我理解的押韻方式,就是我自己覺得好!
注意力不能只放在追求押韻上。跟詩意比起來,押韻是第二位的。一個味同嚼蠟的詩,再合規則也不能要!強調自己的詩詞合規矩而無意義的詩詞不少,那樣不行!
-
10 # 耳東話春秋
按你的說法,應該是古詩,因為現代詩對押韻的限定是很寬鬆的。
古代詩歌按體裁可分為古體詩、樂府詩、格律詩、詞、曲……按字數又可分為四言詩、五言詩、六言詩、七言詩、雜言詩等等,如《詩經》裡就多為四言詩和雜言詩,東漢末年曹操的詩篇也多以四言為主;屈原《離騷》、《楚辭》是六言詩集大成者;詩仙李白則創作了大量的雜言經典詩篇。
詩歌在南北朝以前,對偶、平仄、對仗要求比較自由,對押韻也沒有太高要求。到唐朝以後格律詩逐漸成為詩歌文學的主導,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五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絕句和七言律詩等,當然也有其他多言律詩,也有超過八言的排律。格律詩對押韻、對仗、平仄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即便是最基本要求的押韻,也對起始的平仄有系統的規定,例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對於律詩而言,難的不是其押韻,而是其平仄的變化,和一聯詩句的對仗要求。如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柳宗元“天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杜甫“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文學界一般認為詞和曲也屬於格律詩,詞對於平仄、對仗的要求雖然不如律詩那麼嚴格,但也有系統的規範,這主要取決於它的詞牌名。也就是說一個詞牌名規定了這首詞的所有形式,如《江城子》:中中平中中中平,仄平平,中中平。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仄,中中仄,仄平平。《水調歌頭》:中中中中仄,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中中平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中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現在很多人仿寫古詩,參照物往往又都是唐朝詩篇。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只單純的講究押韻,甚至是強行押韻。這種作品甚至不如打油詩有活力。
-
11 # 天福歌
循規蹈矩看格式,
叩首祖先有文聖。
書仙八斗醉乾坤,
清風舞墨悠閒客。
-
12 # 梧桐樹邊羽
詩怎麼押韻?
什麼是押韻?押韻,又叫壓韻、協韻、葉(xié)韻,就是把韻母相同或接近的字,按一定的規律排列在句子的末尾。
比較麻煩的是近體詩的押韻。
近體詩押韻的第一條規則——不押鄰韻。
近體詩押韻的第二條規則——不允許轉韻。
這就是近體詩押韻的第三條規則——押平聲韻。
這一條不是絕對的,但是在格律學習階段,我們以平聲韻作為基礎平仄關係構成來學習,可以視為通用規則。
近體詩的押韻規則就是以上三點:押平聲韻,不允許鄰韻通押,不允許轉韻(律詩、排律)。
押韻還有些忌諱,容易產生詩病,比如重韻,落韻,湊韻,倒韻,同義字相押,多音字非本義相押,這些都是我們在詩歌創作中要注意的。
因為我們的目的不僅僅是寫出押韻的作品來,而是要寫出清朗通順的好詩來。
以上為簡答,另有長圖文稍後釋出,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關注檢視。
-
13 # 上進撲克33
這個問題,詩詞規矩上早就明確申明瞭。但是,其實本人覺得這裡面的道理很深,手段應該有很多,個人認為只要讀來有主題,朗朗上口,就是好詩!怎麼押道是無所謂的!
-
14 # zLL880222
詩分為多種型別。不同型別有不同的押韻要求,初唐之前的一些詩歌統稱為古體詩,要求也比較松,可以換韻,平仄要求不嚴,字的韻母相同或相近都可以,一些歌行體詩,是這些型別。初唐之後,律詩和絕句盛行,如杜甫、王維為代表,大多數押平水韻,仄聲韻絕句中偶有所見。近代的七長八短的詩歌,一言難盡。
-
15 # 揚眉劍出鞘7456
壓大致的韻,逢雙必韻。二四六八十,以此類推。現在的許多破詩,基本不壓韻了,亂七八糟,成了四不像了。說詩不是詩,說散文不是散文。就是大白話,沒有一點意境。還帶著騷味,黃色,簡直狗屁不通。
-
16 # 禪心1960
韻分平水韻新韻,當然這裡指的是近體詩(格律詩)曲子詞。與自由體詩無關。如果說是近體詩和曲子詞,就要學習韻律表(平水韻新韻)。
-
17 # 荷葉村夫
詩怎樣押韻?
答:
一、什麼叫押韻
漢語一般是一個漢字讀一個音,一個音也就是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又包括聲韻韻母和聲調。進一步分析韻母,又可分為韻頭韻腹韻尾三個部分。韻頭也叫介音,腹韻也叫主要母音。所謂押韻,韻母的發韻相同或相近。押韻的兩個字一般韻腹和韻尾是相同的,只有極個別是相近的。
在詩歌中,平聲韻和仄聲韻是不能混押的。一首詩要麼押平聲韻,要麼押仄聲韻。
二、詩歌怎樣押韻
詩歌分三大類,古體詩、近體詩、新詩。
古體詩一般押韻,但也可以不押,用韻較寬,換韻也可以。甚至平仄混押。新詩可以不押韻。那麼,嚴格押韻的就只有近體詩了。近體詩也叫格律詩。常見的只有律詩(包括排律)和絕句。押韻是這樣的,首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第二四六八句最後一個字一定要押韻。
韻又有新舊之分。古韻一般用平水韻,有106個韻部,一首詩的韻腳必須在一個韻部裡。如押一東韻,這首詩的第一句(可不用)、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第八句的最後一個字必須都是一東這個韻韻中的。如果這些句的最後一個字在一東中找不到,就叫出韻了,這樣是不可以的。
還有一種韻叫中華新韻,只是十八個韻部。其使用方法與平水韻的使用是相同,其要求也是一樣的。也可參看本人的其他問題回答。
回答供參考。
回覆列表
一、首先,要明確古詩的絕句和律詩是不同的:
對於絕句:五字一句的稱五言絕句;七字一句的稱七言古詩。一般由四句組成,可分為律絕和古絕。
對於律詩:五個字一句的律詩叫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個字一句的律詩叫七言律詩,簡稱七律。
二、押韻區別:
絕句:絕句在押韻上,根據形式的不同,要求也不一樣,其中律絕最嚴格,和律詩一樣,要講究平仄相對,押韻嚴格。但是”古絕“一類的絕句就沒有這麼要求的嚴格了。
律詩: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還有一句平仄調配的變通規定,為常用口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其意思就是:一三五字不比拘泥於平仄相對,但是二四六字一定要,”平“對”仄“或“仄“對”平”。
三、寫好押韻,要注重詩詞上下句中,對子的使用:
對子歌,也是人們總結的平仄相對的對子,所組成的一首歌謠,是一種對偶句。它言簡意深,詞語對仗,平仄協調,是漢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例如: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魚翁。
四、透過講究詩中的“平”、“仄”相對,再配合對子歌,使詩中詞語對仗,勤加練習就能寫出押韻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