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hina傳統文化

    對的,初期詞牌很多都有來歷,並且詞牌規定了曲調,和內容有相輔相成。後面隨著詞牌的廣泛應用,更多使用詞牌的格式填詞了,和內容關聯就沒那麼緊密了。

    下面列舉大家熟知的詞牌名。比如,菩薩蠻。這是唐朝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女人身披瓔珞,像菩薩一樣的裝扮。宮裡的教坊,也就是音樂機構,給他們專門譜曲,就叫,菩薩蠻了。

    此外,還有念奴嬌。賀新郎,這個曲子源於女子思念丈夫,因此,賀新郎的詞,很多與怨婦詩詞有關啦。

  • 2 # 那一朵狗尾巴草

    所有詞牌名都有來歷這就說一個: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後唐莊宗李存勗創作。詞雲:“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樂府遂曲“如夢”二字名曲。

    《如夢令》納蘭性德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

    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

    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詩詞賞析

    全詩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一見鍾情,相互愛戀的複雜情景,色調和諧,構成完美意境。表達了詞人相思的痛苦哀傷。

  • 3 # 耕根

    都有來歷,而且都是一些很有趣的故事。

     

    比如《念奴嬌》:

     

    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善歌唱……聲出於朝霞之上,雖鐘鼓笙竽,嘈雜而莫能遏”。音調高亢悅耳,據說唐玄宗很喜歡聽她演唱。

     

    這個詞牌是為了紀念她而創立的。

    傳說唐玄宗曾親自作曲填詞,命念奴歌唱,果然嬌滴滴如夜鶯啼鳴,婉轉轉似百靈放歌,活潑潑如鴛鴦戲水。

     

    玄宗龍顏大悅,遂將此曲定名為“念奴嬌”。

     

    唐玄宗每次辭歲宴會時間一長,賓客就吵鬧,使音樂奏不下去。玄宗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來唱歌,大家才安靜下來。

     

    念奴色藝雙全,其聲名一直傳至後世。   

     

    北宋政和年間,李方叔見一老翁善歌,曾為此戲作《品令》雲:“唱歌須是玉人,檀口皓齒冰膚。意傳心事,語嬌聲顫,字如貫珠。老翁雖是解歌,無奈雪鬢霜須。大家且道是伊模樣,怎如念奴?”

  • 4 # 澗邊生

    因為宋詞中有很多充滿詩情畫意的詞牌名。

    一、蝶戀花

    “蝶戀花”本為唐教坊曲名,因梁簡文帝的“翻階蛺蝶戀花情”故得此名,又名《鵲踏枝》、《黃金縷》、《卷珠簾》等。不過,我還是更喜歡“蝶戀花”這個詞牌。這讓我想到春日的美好韶光,想到“陌上花開蝴蝶飛”的動人畫面。

    二、浣溪沙

    “浣溪沙”這個詞牌,據相傳,最早可追溯到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西施本為越國一鄉下女,她常常在若耶溪畔浣紗。想必西子在浣紗時,她清秀的臉龐、搖曳的身姿,一定成為了很多人心中難忘的風景。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後世便有了“浣溪沙”這個優美的詞牌名。

    三、踏莎行

    “踏莎行”來自北宋的名相寇準。那年早春,寇準和友人飲酒賞樂,因唐陳羽有“眾草穿沙芳色齊,踏莎行草過春溪”之句,故得《踏莎行》這個詞牌。“莎”(suō),即是野草的一種。

    四、青玉案

    昔東漢張衡《四愁詩》裡一句“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給後世的宋人,留下了“青玉案”之詞牌。其實,這首《四愁詩》,明是寫情,暗卻是隱喻張衡自己的不得志,以及憂國憂民的情緒。故以《青玉案》為詞牌的作品,多悲涼、悠遠之調。

    太多了,不一而足。

  • 5 # 劍鋒園子

    首先,詞牌 ,也稱為詞格,是用於填詞的曲調名稱,猶如今天的曲譜。詞作為一種詩歌形式,興起於隋,流行於唐,盛行於兩宋。

    來源一,是從人打扮的美好形象而來。如《菩薩蠻》,傳說唐代大中初年,向大唐進貢的女蠻華人,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佩戴著珠寶,就是瓔珞,她們的形象很像菩薩,所以就有了《菩薩蠻》之名。打扮很美,由打扮而來的詞牌名也就很美。據說唐玄宗就愛唱《菩薩蠻》詞。

    來源二,摘取詞中的字作詞牌名稱。如《憶秦娥》,這首詞的開頭兩句是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故詞牌乾脆叫《憶秦娥》,又稱《秦樓月》。再如《念奴嬌》,它又叫《大江東去》,是由於蘇軾的一首《念奴嬌》,其第一句是“大江東去”,故名,又稱《酹江月》,因為這首詞最後一句是“一尊還酹江月”。詞的內容、用詞以及內容已經非常美了,詞牌名也就唯美了。

    當然,畢竟詞牌只是曲譜,成為曲譜後,人們就各自填詞,所填之詞的內容不一定就是詞牌名原來所包含的內容,

    最後,詞牌很唯美,詞作為一種詩歌形式,從內容到形式都非常美。宋詞從風格上來看,就有兩大流派:婉約派,側重寫兒女風情,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有一種柔婉之美,代表人物有柳永、晏殊、晏幾道、周邦彥、李清照等等。另一個是豪放派,這些作品視野廣闊,氣勢恢宏,豪邁奔放,有一種雄奇、豪放之美,代表人物有辛棄疾、蘇軾、陳亮、陸游、張孝祥等等。

  • 6 # 胡林平a

    詞牌的含義

    詞牌也稱為詞格,是用於填詞的曲調名稱,猶如今天的曲譜。詞作為一種詩歌形式,興起於隋,流行於唐,盛行於兩宋。舊有曲調人所謂的"詩""詞"都是古時人們的歌曲,每一種詞牌都代表一支曲子,一般的詞人只依據字數、平仄、制式負責“填詞”就行了。常見的詞牌名主要有憶江南、長相思、漁歌子、蘇幕遮、永遇樂、虞美人、清平樂、採桑子、卜算子、雨霖鈴、菩薩蠻、醉花陰、浣溪沙、臨江仙、生查子、定風波、漁家傲、水調歌頭等。

    詞牌唯美的原因

    詞作為一種便於吟唱詩歌形式,從內容到形式都有一種詩情畫意的唯美。宋詞從風格上來看,就有兩大流派。據宋人筆記記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如何?”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雖‘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銅琶,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可見詞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側重寫兒女情長的閨怨,風花雪月的纏綿俳側,音律和諧婉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有一種陰柔、和婉、豔麗之美,代表人物有柳永、晏殊、晏幾道、周邦彥、李清照等等。另一個是豪放派,“以詩為詞”,抒情言志,題材廣泛,氣象開闊,氣勢豪邁,雄壯奔放,有一種壯觀、雄闊之美,代表人物有蘇軾、辛棄疾、陳亮、陸游、張孝祥等。詞的制式、用語以及內容已經很美了,詞牌名當然就唯美了。

    詞牌的來歷

    一、民間舊有曲調。

    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於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像菩薩,《菩薩蠻》因此得名。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說唐玄宗愛唱《菩薩蠻》詞,風靡一時。還有《西江月》、《卜算子》、《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於這一類。

    二、摘取詞中內容為詞牌

    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後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於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後三個字是“酹江月”。

    三詞題本來就是詞牌

    《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欸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漁,《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註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須另擬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牌都不是用“本意”的,詞牌之外還有詞題,兩者沒有一毛錢的關係。一首《浪淘沙》無浪沙;一首《憶江南》也不一定講到江南,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代號而已。

    四源於典故。

    比如《念奴嬌》: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善歌唱……聲出於朝霞之上,雖鐘鼓笙竽,嘈雜而莫能遏”。據說唐玄宗很喜歡聽她演唱,曾親自作曲填詞,命念奴歌唱,果然嬌滴滴如夜鶯啼鳴,婉轉轉似百靈放歌,玄宗遂將此曲定名為《念奴嬌》。還有《沁園春》是常見詞牌名,調名源於漢朝竇憲倚勢變相強奪沁水公主田園之典故。《萬氏詞律》雲:“《沁園春》是古調,作者極盛,其名最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人工智慧有了自我意識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