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孩子越來越有主見,很多時候,想跟孩子溝通一下她心裡的想法,進一步瞭解她現在的一個學習狀態,如何溝通呢?
2
回覆列表
  • 1 # 豆豆0987654

    怎樣做都沒用,得有著孩子般的童真,跟孩子玩,有共同得喜好,而且討孩子喜歡,他們才會願意跟你說心裡話!其他什麼的,都沒用!

  • 2 # 繼續教育Mr吳

    如何跟孩子溝通心裡話?

    看完普通父母與智慧父母的差別你就會找到答案

    1、關於溝通

    普通父母:他們容易站在權威的角度,覺得自己的想法都是對的、成熟的,孩子的想法都是錯的、幼稚的,於是希望孩子聽自己的話,卻不願意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的關係更多的是控制型。

    智慧父母:他們尊重孩子的想法,覺得孩子和自己的關係是平等的,他們相信孩子有的想法和家長的不同,但是願意溝通,找到親子間想法的交集,相互配合、支援,他們和孩子的關係更多是合作型。

    2、關於視角

    普通父母:他們願意從放大鏡的視角看孩子,關注孩子生活、學習上的小事,比如這次考試的成績排名、鋼琴少練習了兩遍……這樣的關注讓孩子緊張、焦慮,生怕做錯事被批評,父母考慮問題偏於短視。

    智慧父母:智慧的父母習慣從長遠的角度看問題,他們習慣拿著望遠鏡看孩子的成長,比如孩子學習的興趣比暫時的成績更重要,願意從經歷過的學長學姐的角度看孩子目前的成長,有遠慮但少近憂。

    3、關於孩子的特質

    普通父母:他們覺得孩子身上有很多缺點,只有少許優點,而且覺得孩子的優點不用關注,急於改變孩子身上的缺點,他們認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變為一個優秀完美的人。

    智慧家長:他們覺得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都是特點,他們承認孩子身上有一些需要調整的部分,但是認為內向的孩子可能更沉穩、敢表達和父母不同意見的孩子更有想法……他們覺得不盯著孩子的缺點嘮叨,強化孩子的優點就是弱化其缺點。

    4、關於比較

    普通父母:他們認為孩子的失敗都是可以避免的,失敗就等於錯誤,經常和孩子樹立別人家的孩子就是標杆,告訴孩子要做到最好,但是這樣的觀點容易讓孩子怕失敗,從而沒有自信、不敢嘗試更多可能。

    智慧父母:他們相信失敗是成長的一部分,甚至是成長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失敗沒有什麼,從失敗中學到的東西更加寶貴,只有這樣孩子的心智才能更加成熟,未來才能更加獨立、自信。

    5、關於提問

    普通父母:他們不喜歡孩子總提出一些天馬行空、“胡思亂想”的想法,因為在他們眼裡這些都是沒用的,當孩子提出“十萬個為什麼”時,他們選擇忽視,或者急於給孩子他們認為的正確答案。

    智慧父母:首先他們會肯定孩子提出自己的疑問,對於孩子的問題,他們不急於替孩子思考,相信並鼓勵孩子勇於自己尋找答案和解決方案,即使他們覺得孩子的辦法不完美,也願意給孩子試錯的機會,因為他們相信問題中往往藏著創造、想象力,而孩子的思考會灌溉問題,讓其發芽開花。

    6、關於學習

    普通父母:他們覺得學習就是一個灌輸的過程,學習就是需要孩子記錄知識、做習題,而體現學習結果的唯一指標就是成績,花費的時間越多,學習的效果越好,這樣的態度往往讓孩子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更無法找到內在的學習動力。

    智慧父母:他們認為學習是探索的過程,這個過程肯定有波動、曲折,成績重要,但成績好壞的背後的原因也重要,如果孩子表現不好,我們需要客觀看待孩子的知識的掌握程度,也需要考慮影響成績的思維、自信、情緒、心態等等。

    7、關於時間分配

      

    普通父母:在他們眼裡,孩子的事情只有學習和其他兩件事,他們的口頭禪是“除了學習,你什麼都不要管”,這樣做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也讓孩子倍感壓力,要知道孩子是一個完整的人,不是一臺學習的機器。

    智慧父母:他們習慣綜合考慮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孩子的任務,除了學習,還有很多其他方面,比如運動、閱讀、同伴交往……還有要適當地給孩子留白,讓他們自我發揮,這樣更容易讓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各個方面也會相互促進。

    8、關於生活角色

      

    普通父母:他們對於自己要求很高,生活中各個身份都想做到100分,如果做不到,他們時常焦慮、沮喪,甚至發火;其實想做一個完美的媽媽、妻子、員工的想法只會讓自己倍感壓力,有時候也讓家人無法放鬆,生活不僅僅是一項單選題。

    智慧父母:他們對自己沒有苛責的要求,他們明白愛家人之前要先愛自己,平衡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做一個合格的媽媽、愉快的妻子、愛學習的員工,把生活看成多選題,每個階段靈活調整精力,當自己心態好,身邊的家人也感到幸福。

    9、關於生命

      

    普通父母:他們對於成功人生的定義往往比較單一,認為孩子的幸福就是成績好、工作好、收入好……當然,好的定義,就是比別人好的意思。他們往往都是以看得見的結果為衡量標準,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這樣,孩子很難體會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智慧父母:他們認為成功人生的定義是多元的,在孩子的成長中,他們覺得孩子只要有進步、有收穫就是成功,他們努力給孩子生命增加各種體驗,讓孩子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和樂趣,從而活出自己的意義。

    10、關於教育

    普通父母:他們讓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的方法就是指揮孩子去做,孩子做不到就會生氣、發火甚至大吼大叫,直到孩子發生改變,他們習慣說“我是為了你好,所以你要聽話”,他們良苦用心,卻時常換來孩子的抗拒和親子關係的緊張。

    智慧父母:他們相信言傳大於身教,願意以身作則先改變自己,然後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在看書、運動、不過度沉迷於遊戲等方面,他們希望自己作為榜樣先行動起來,他們的潛臺詞是“為了孩子好,我要自己變得更好”。

  • 3 # 財運姐

    走進孩子心裡,不是一朝一夕。平時一起遊戲,一起討論事情,即使他錯了,也要一步一步的讓他知道,而不是訓斥!不能家長用心情好壞和孩子時冷時熱,不要吐槽給孩子太多負能量!遊戲中,陪伴中慢慢的孩子就敞開心扉了!不要刻意和勉強!孩子敞開心扉和你說了一件事,假如你當時就指責,那麼以後他不會再對你說心裡話了!

  • 4 # susan174975679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步入青春期,家長和孩子的溝通變得越來越不容易,這是一個令許多家長困擾的問題,首先家長要認識到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因為青春期是孩子生長髮育的鼎盛時期,這個時期孩子的身體和生理機能都發生急速變化,是成長的第二加速期。孩子的身心發展在這個階段失去平衡,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兒童產生成人感,心理發展的相對緩慢使他們仍處於半成熟狀態,這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動產生種種矛盾的根本原因。家長要想跟孩子做到有效的溝通必須要把握以下幾點:

    1. 尊重和接納。處理事情時要從孩子的立場考慮,嘗試理解他的想法和觀點,尊重他的選擇。

    2. 耐心和聆聽。當孩的觀點與家長不相符時,家長要提醒自己控制好情緒,不要急於反對,應該耐心聆聽,給孩子表達的機會,這樣才能引導他一起探討達成一致。

    3. 欣賞和肯定。肯定孩子的表現,會增加他的信心,並願意對家長說出心裡話,分享他的快樂或煩惱。

    4. 信任。家長信任孩子就是相信他能勝任,孩子得到家長的信任,自然也會信任家長,在遇到困難時願意向家長救助,家長就能更有效的瞭解孩子的心理,提供強有力的支援。

  • 5 # 半職媽媽

    如何跟孩子溝通心理話,首先需要知道孩子的心裡話是什麼?還有你是否允許他說出來,我來說說我和六歲兒子之間的一次“心裡話大戰”吧!

    關於他和外婆的相處中發生的事情:那天晚上,他和外婆還有表姐在外面散步,我和他爸開車出去了,而他們忘了帶鑰匙,兒子打電話給我,我說馬上就回。在回家的路上,他打電話給我,一邊說一邊哭著說:“媽媽,外婆打我!”。我們肯定是不信的,因為外婆疼他還來不及,那是肯定不會打他的。我沒有戳穿他,讓他繼續說。他接著說“外婆不管我了!他和姐姐一起走了”在電話裡還聽到他在和外婆爭吵什麼。

    在回家的路上我們接到了兒子,不過外婆和姐姐沒有上車。在車上他繼續跟我們述說“剛剛發生的事情”他說外婆說要回去了,不帶他了(這個我媽也確實經常會說,特別是兒子不聽話或者想要他聽話的時候都會用上)問他為什麼外婆會這樣說,他說因為他打了外婆,不過是外婆先動手打他的(估計他不聽話,外婆制止他的行為,被他說成了打他)接下來就更離譜了!說外婆摔跤了!他去扶她,外婆還罵他打他!就這樣一路的編著故事,還帶著豐富的感情。把我和他爸聽得信以為真!最後他還特意囑咐不能把這個事情告訴外婆。

    回到家,一問!根本不是那麼回事!我還是沒戳穿他,我說你剛剛是不是編了一個故事啊?他承認說是編了個故事,其實都是騙我們的。

    回頭想想,如果我不聽他把故事編完,如果我在瞭解真相後就戳穿他,也許他以後就不會跟我講真話了吧?!讓他嘚瑟一陣吧!一個“吹牛”不打稿的年齡!我暫時允許你這樣!

  • 6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吳穎:

    究其原因主要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缺少信任,溝通是在信任的基礎上進行的,相互信任才能說心裡話。我想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跟孩子溝通。

    首先,要尊重孩子,建立平等關係。

    父母和孩子溝通,要放下長輩的架子,不要高高在上。如果你居高臨下,孩子不敢說也不願說。這時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關係,是朋友關係。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學著去和他們做朋友,這樣孩子才願意告訴你他們的秘密。

    第二,要態度和藹,語氣平和。

    既然要和孩子溝通,就要態度平和,語氣放慢。要和藹,面帶微笑,不要盛氣凌人,否則孩子是不會和你說心裡話的。如果用聊天的方式和孩子溝通,而不是說教,孩子會把真實想法向你娓娓道來的。

    第三,要認真傾聽,不要說教和審問。

    想要孩子誠實地說出感受,就是傾聽,切記說教和審問。並對孩子說出的內容加以肯定,點頭。不要否定,那是孩子心裡最真實的表達。如果被你否定了,他的自尊心受將到傷害,以後就不會再和你說了。要相信孩子,這樣你們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近。

    第四,要從孩子感興趣的事聊起,多鼓勵。

    溝通時要從孩子角度出發,聊他喜歡的話題,聊他感興趣的事,多問你如何,就很容易讓話題源源不斷地繼續下去。多鼓勵,多豎大拇指,孩子你真棒!

    作為家長我們都應該學會和孩子溝通,換位思維瞭解孩子的情感,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體貼他們的困難,肯定他們的長處。做成功的父母就要陪孩子一同成長。

  • 7 # 育聯網

    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與孩子間沒有良好的親子溝通,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特別是如果在家中,父母總是禁止孩子表達負面情感,不認可孩子的感情,那麼孩子的情感可能永遠停留在不成熟的狀態上,表面上看起來像是成人,但內心卻是個孩子。

    因此,學會表達感情顯得尤為重要。

    一個30多歲的媽媽。她有一個5歲的孩子,但是她和丈夫目前的關係岌岌可危。她的丈夫只要一生氣,就愛抓起孩子的玩具或者其他東西亂扔。

    這位媽媽哄受驚的孩子時,她對孩子說:“爸爸之所以扔你的玩具並不是因為生氣,而是不喜歡那個玩具了,想要給你買一個新的玩具"這位媽媽不敢告訴孩子,爸爸之所以那樣做是在發脾氣。

    這位媽媽的父親也非常喜歡喝酒,每次喝醉酒就愛耍酒瘋,有時候甚至會打人因此只要父親喝醉酒回家,家人都會裝睡,家裡一片沉寂。

    但她的父親還是會把孩子叫醒,然後說上幾個小時的廢話,孩子還要強忍著聽下去。這位媽媽在上大學前夕,終於還是朝父親爆發了。很巧合的是,第二天這位媽媽的父親竟突然去世了。

    這位媽媽一輩子都壓抑著自己的負面感情走到了今天。小時候她所處的家庭氛圍就很壓抑。稍微長大一些,因為父親的去世她又感到自責。

    她因為害怕自己的行為影響到孩子而非常苦惱,等孩子稍微大一點,他一定也會明白爸爸之所以扔東西是在發火,如果媽媽繼續騙孩子,孩子的內心便會因此陷人混亂中。

    自己分明感覺爸爸是在生氣,可媽媽卻說不是,孩子因此會覺得媽媽否定了自己;長此以往,孩子便會對自己的感覺產生懷疑而且受到媽媽的影響,孩子會覺得負面情緒是“不好的、不對的",進而會以不自然的方式釋放自己的情感。

    表達情感的3大方法

    一、給囚禁在內心的情感找一個出口。

    負面的情感也是有存在價值( survival value)的。但諷刺的是,負面情感有一個屬性,就是你越是用力強 壓住它,它卻偏往上湧。因此它需要一個煙囪一樣的排出通道。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心理反諷效應( mental irony effect)。就像垃圾堆積久了會產生有毒物質一樣,感情的沉渣積壓久了也會引起抑鬱症等精神疾病。因此,請釋放出埋藏在你內心深處的情感,讓囚禁的負面情緒浮出水面,然後處理掉它。

    二、雖然想法可能出錯,但情感永遠都是對的。

    如果想要充分認識情感,控制負面情緒,那麼就需要區分開想法和情感。想法可以不合理、不準確甚至不對,但情感是沒有錯的。情感本身一直都是正確的。

    一個人之所以產生某種感情,是源自於他內心最真實的感覺。因此當他覺察到這種情感後,就不能說“我的這種感覺是不對的"。即使你認為孩子有些想法是說不通的,是無厘頭的,也決不能無視孩子的情感。

    “男孩子不能在人前哭。"

    “女孩子行動起來,就要端莊穩重些。”

    “什麼都亂動,怎麼這麼調皮?”

    “你剛才朝誰發脾氣 呢?” ……

    上面的話是不準確的。父母要多尊重、多理解孩子,那麼孩子就不 會產生心結;周邊人多擔待一些,生氣、敵對、傷心的事自然而然就會消失。

    三、肯定孩子的情感,並讓他適當地發洩出來。

    對於十幾歲的孩子來講,大腦的情感調節機能尚且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如果一時間沒有控制好情感,父母要肯定孩子的情感,並且包容他,這對於孩子調節情感有幫助。

    父母平時在孩子面前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家裡面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透過溝通和對話去解決。要告訴孩子,情感本身是沒有好壞的,但不同情況下表達,會有好的效果和不好的效果之分。

  • 8 # 龍傲教育

    初中的孩子叛逆,不跟家長交流,是很多家長的煩惱,難道真的就沒有辦法跟孩子溝通了嗎?李玫瑾教授指出:可以在孩子初一或初二過生日的時候,讓他請10位跟他關係最好的朋友來家做客。

    為什麼要來家做客呢?

    原因有二:1、孩子生日過的隆重,讓他有面子,朋友之後也會照顧孩子;2、可以從這些孩子中看出跟他關係最好的孩子都是什麼樣的,他們存在什麼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發現有那麼一兩個孩子不是很理想,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跟孩子說,不要跟他來往;還有就是發現有的朋友有不良習慣,抽菸、喝酒、紋身,從側面說明一個問題,孩子缺乏安全感,別人可以給他安全感。

    家長只需要問孩子為什麼你會把他當朋友,孩子就會告訴你原因,我們要告訴孩子他還挺講義氣,但是如果他叫你去做壞事,你不要去

    如果怕拒接他沒辦法做朋友,可以先同意,說你們先走,我去個廁所,然後悄悄溜走,這也不失為一個保護自己的方法,如果跟他關係比較鐵,可以阻止他,告訴他做的事情是違法的。

    還有就是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有的孩子喜歡下象棋,有的孩子喜歡打籃球,還有的孩子就喜歡上網玩遊戲,這說明孩子缺乏興趣

    家長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李教授舉了自己的女兒的例子,小時候喜歡聽港臺歌,什麼老鼠愛大米,披著羊皮的狼,怎麼講都不聽

    李教授想了一個辦法,什麼胡里奧的歌,維也納的歌,買來就在客廳大聲放,孩子一聽感覺不錯,就不聽那些流行歌了。

    家長要帶孩子去看大海,孩子才會明白河的小。

  • 9 # 小林子啦啦啦

    為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和自己無話不談。最怕的就是共處一室,但是無話可說,這就尷尬了。交談多,關係親密,孩子和家長猶如朋友一般,這個理想的狀態其實是有方法實現的。

    1、毫不吝嗇對孩子的表揚和鼓勵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被認同的需求,試想,誰願意成天面對一個挑剔、刻薄、無趣的人?平和的面對孩子吧,用表揚代替指責,用鼓勵代替打擊,相信孩子的感受會好很多。親子關係也會更加和諧,這就不愁沒話可說了。

    值得注意的是:表揚孩子時,一定要說出具體的事件,而且也是孩子感到值得表揚的事情,這樣才是有效的讚美。否則,便就是一種客套、諂媚的行徑了。而且,表揚與鼓勵一定是真誠的,那才是真實的情感表達。

    2、跟孩子聊自己的工作以及對某些事件的看法

    告訴孩子,自己是做什麼工作,這可讓孩子瞭解家庭之外的父母,也能增加你們之間的談資。

    另外對於一些事物可相互交換意見,在這個過程家長可瞭解孩子的想法,也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3、和孩子做朋友

    家長一定要用行動來影響孩子,而不是在語言上要求孩子。比如,要和孩子建立朋友關係,不是家長要求孩子“你把我當成你的朋友,告訴我你的想法”,而對孩子這樣說“我以前是怎麼做的、我以前幹了些什麼壞事情”。這樣的交流,孩子才真正體會到你和他成為了朋友。

    4、尊重孩子的興趣,自己也嘗試

    為了讓孩子的興趣廣泛,家長可給孩子更多的體驗和嘗試機會。同時也可和孩子一起做某件事,一是可以和孩子找到共同的“興趣點”。二是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三是可以激勵和消除孩子的畏難情緒;四是給孩子證明,我們都是平等的。

    5、不可死纏爛打

    千萬別用體罰或威嚇的手段來逼孩子說他不願說的話,如果孩子不說,只能說明家長的溝通技巧不夠。不管是孩子的心事還是犯錯不承認。不可死抓不放,試著在孩子的心理防線減低的時候再來問孩子,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6、給孩子寫信

    寫信,作為一種交流方式,大家已經不怎麼使用了。但,有些話語,家長完全可以透過文字的形式進行表達。比如:向孩子檢討自己,向孩子承認自己的不足,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歉意,向孩子訴說的情感等等。特別提醒:你的話語真實,就一定有效哦。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 10 # 久隱517

    很多爸爸媽媽忙碌了一整天回到家,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了!可是對孩子的關懷也不能落下,於是把孩子叫過來問作業做好了沒、今天在學校表現怎麼樣……各位爸爸媽媽你是否每天都在進行這樣的日常交流呢?那這樣證明,你還不會和孩子聊天!

    很多大人根本不懂得什麼是跟小朋友聊天,他們跟小孩之間的對話永遠都是:“功課寫完了沒?”“琴練了沒?”“今天考幾分?”

    別把質問當聊天。這種狀況比較像是質問,很難稱作是聊天,因為通常都是以問句始,以斥責終。在中式的家庭裡,鮮有和樂融融的晚餐時間、睡前時間及聊天時間。於是乎,你會發現,孩子在你面前幾乎都是啞巴,不但話少、三句話問不出個屁來,久而久之,你對他也越來越陌生。

    大概因為長久以來記者職業訓練有素的緣故,我的確很有聊天的天分。想當年,最難訪問的悶葫蘆藝人,碰到我也能開啟話匣子,讓同行佩服不已,這的確是我的天賦異秉!也難怪小孩子碰到我,可以一說說個不停。於是,我回過頭來,檢視自己的“聊天技巧”:我到底是用了什麼魔法,可以讓孩子願意向我訴說?其實說穿了,這些小技巧一點兒也不困難,你也可以做得到!

    1

    問“小”不問“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樣,他們很難理解抽象的問題,也很難回答。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概況,要儘量避開“抽象”、“大範圍”的問題。不妨改問一些很簡單、一定有答案的問題,而且不妨從細節開始。

    不要問:“你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這種問題,孩子很難回答,或是隻會簡單回答:“還好。”“沒做什麼!”這樣會讓聊天很難持續下去。

    你可以改問:“你今天在學校上了哪些課?”當孩子說出自然、音樂、國語的時候,你就有機會接著?:“喔!那自然課今天教什麼?”孩子就會接著回答你的問題:“教氣象啊!什麼氣溫、風向的,無聊死了!”“喔!那音樂課有沒有好一點兒?……”你就可以藉機瞭解他今天做了些什麼,並持續交談下去。

    以前孩子剛上學時,我跟孩子聊天的開頭常常是:

    “今天的營養午餐(或點心)有哪些呀?你們班上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慢?”

    “你今天早上去學校跟誰玩?早自習在做些什麼呢?畫畫課畫些什麼呢?”

    “你們班最多人喜歡的男生是誰啊?你喜歡誰呢?”

    藉由一些生活小事開啟話匣子比較容易,這些問題簡單易懂,孩子通常都會爭先恐後地回答,不會感覺到壓力。

    2

    從別人的事談起

    桐桐剛入學時,我想要知道她在學校的狀況,因此,我用了一點迂迴手法。在聊天過程中,我先問她:

    “你們班上最調皮的是誰?”她說了一個名字。“他做了些什麼事惹老師生氣呢?”女兒如數家珍地說:“上課講話啊!還有昨天用東西丟同學的頭!”“那老師怎麼辦?”“老師罰他站啊!”“站多久?”“站到下課啊!超慘的!”

    “啊!真的啊!好可憐喔。都不能坐下,腳一定很酸。”

    “對啊,下課也不能出去玩!”

    “哇!你們老師這麼兇啊?”

    “還好啦!有一點兇。”

    “那你有沒有被老師兇過?”

    “沒有!我很乖。”

    “喔!好險!所以你都沒有被老師罰過站嘍?”

    她遲疑了一下。我趕緊說:“你也被罰過站啊?好可憐。你有沒有哭?”她搖搖頭說:“沒有。”我接著問:“啊!老師這麼兇,你都沒有哭啊,很勇敢。”

    “不是啦!我不是被這個老師罰的,我是被健體老師罰的。”

    “喔!也是講話嗎?”

    “是啊。不過還好只有罰站一下下!”

    於是,我就從這樣的一段對話,約略得知她對老師的觀感、上課的情形,以及老師對於孩子的調皮行為如何處置等等。

    從“別人談起”是一個很好的聊天方法,比方說,孩子會告訴我班上誰吃飯吃得最慢、誰最常被罰、誰功課最棒、誰今天又打了誰等等。當然,在聊天過程中,我們就能窺見他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對同學的行為有什麼樣的看法,然後瞭解孩子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是用什麼樣的身心狀態去處事。

    3

    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大人跟孩子聊天,很容易發生的一個狀況,就是大人常常喜歡否定孩子的感受。比方說,當女兒說:“自然課無聊死了”的時候,我絕對不會接著說:“自然課不無聊啊!天氣、氣象是一件很有趣的東西……”

    相信我,只要你這麼一說,這個話題就聊不下去了!因為當孩子覺得你並不認同他說的話時,他後面的話很容易就嚥了回去。

    比較好的方式是回答:“喔,自然課很無聊啊,你可以告訴我是什麼讓你覺得很無聊嗎?”

    “因為我本來以為自然課可以做實驗、看酒精燈之類的,結果都是坐在教室裡上課!無聊死了!”

    保持中立的語調、同理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讓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瞭解他的需求,進而幫助他解決困境。

    前陣子有個媽媽告訴我,當他孩子跟她抱怨:“啊!功課好難、好多!我都考不好”時,她明明很溫柔地回他:“考不好有什麼關係?成績不是那麼重要啊!”結果兒子卻氣得說她不瞭解他,拒絕再跟她說話,讓她很難過。

    事實上,孩子當下需要的不是“否定”他的心情的對話,而是“瞭解”他心情的對話。所以,如果媽媽改說:“啊!考不好心情一定很不好,你現在一定很難過,你要不要說說你的苦惱?”我相信她兒子的心情一定會好許多,也會繼續把心事對媽媽說出來。

    4

    只要“傾聽”、不要“說教”

    很多時候,聊天只是一種發洩。還記得一堆女人三姑六婆時的那種心情嗎?罵婆婆、罵老公、罵給別人聽,其實不一定要別人幫我們解決問題,只是純聊天而已。讓聊天回到聊天,想要孩子誠實地說出感受,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隻要“傾聽”,不要“說教”。

    比如,孩子說:

    “媽,XXX今天打我。”

    “喔,為什麼?”

    “因為我要玩恐龍,他不准我拿。”

    “那你怎麼辦?”

    “我就去玩別的了。”

    “你怎麼不告老師呢?我不是教過你,人家欺侮你就去告訴老師嗎?你也可以跟他說,公用的東西大家都可以玩啊!媽媽不是跟你說過嗎?”

    如果是採取這樣的聊天方式,那麼肯定話題就此戛然而止。孩子最後一定是緊閉雙唇,不再多說一句。此時不妨繼續詢問:“喔,那你心裡有沒有覺得很不舒服?”或者“那你還想玩恐龍的話怎麼辦呢?”

    這時,你就會聽到他真正的想法:“還好啦!我想他先玩也沒關係,等他玩完了,我再玩就好了啊!”或是“我很生氣啊!所以我就跟他說:‘我不跟你玩了!’”

    我當輔導志工時,每週要和至少一個孩子聊天一個小時。這些孩子,有些行為有偏差,我的工作就是陪伴跟傾聽。因此我發現,要讓孩子放心地說出心裡話,輕鬆地聊天,一定要練習“不評價、不說教”,只要你做到這兩點,孩子通常都願意說出心裡話。而且,說出心中的話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紓解及快樂,他們經常在歷經一小時的聊天過程後,不願意離開會談室,情願和我繼續聊下去。可見很多孩子是多麼渴望聊天?卻常找不到一個可以聊天的大人。

    5

    注意肢體語言

    聊天時,肢體語言也很重要。適當的肢體語言,會讓孩子覺得你重視他、認真想要和他聊天。

    除非是在開車的時候,否則我在和孩子聊天時,都儘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視著他。如果孩子還小,那就蹲下來;如果是個大孩子,那就拉著他的手坐下來。即使是手邊在忙著折衣服、洗碗,在跟孩子講話時,也必須要時時轉頭看他的表情。因為注視別人、專心傾聽,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說話。

    孩子對於肢體語言很敏感,一邊跟別人談話一邊敷衍地說著嗯、啊、喔;或是眼睛一邊盯著計算機一邊聽他說話,都不是鼓勵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通常如果我這樣做,兒子一定會抗議:“媽媽,你都沒有在專心聽!”

    另外,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親密的接觸: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摟摟他的肩,搓搓他的頸背,順順他的頭髮,拍拍他的背等等。通常,對有一定熟識度的孩子適當地使用一些肢體語言,都會在聊天時產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我在輔導孩子時試過,跟孩子坐在同一邊,比坐在相對位置來得好;躺在地上講話時,比坐在地上好。讓孩子一邊畫黑板一邊聊,他們往往容易卸下心防。另外,注意跟年幼的孩子對談的時候,不要隨意亂髮笑;不論他的話多麼幼稚、多麼奇怪,你都要保持誠懇、一本正經,否則孩子很容易覺得大人在嘲笑他,而不願意繼續聊下去。

    我兒子最近很喜歡告訴我他們班上小朋友的座號,每天都要我猜XXX是男生還是女生?我每天都很認真地猜,雖然我早已經知道答案。此外,他時常會表演班上唱的歌、演的戲給我聽,雖然我已經聽了很多次,但每次依舊是忠實的觀眾,還不時問長問短,對他的演出表現得興趣盎然。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就是在跟孩子聊天時,有時孩子一時說出一些令你驚訝、反感的事時,切記“不動聲色” ──聲調平常、假裝毫不在意,這是很重要的。在尚未明白事情真相或者尚未想出如何應對之道時,先保持朋友般的傾聽,是很重要的!跟孩子“說教”或“講道理”的時候,最好跟聊天分開,這才能夠讓孩子暢所欲言、無所不言!

    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育兒的一些經驗心得,現在的科技發達,我就嘗試用數字產品幫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後也試用果很多款名為“早期閱讀”或“學字”的應用軟體,都不是十分滿意,要麼是到後期課程需要交費,要麼就是說是免費,但內建廣告頻繁,影響學習效果。直到朋友向我推薦了 ,【貓小帥學漢字】應用。讓我知道孩子如果先接觸漢字,感受漢字,感受漢字閱讀帶來的樂趣,可培養孩子的初步語感,給孩子帶來更多學習興趣。後來我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使用了一段時間,發現課程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可以讓孩子持續學下去,並且每一個關卡還都有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鞏固先前所學內容。我們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孩子的用眼習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蝦有腸炎怎麼辦?